大臣奏報倭寇犯邊,朱元璋下了一道聖旨:準備好刀子,殺了再說

眾所周知,日本作為中國的鄰國,數千年的歷史中一直和中國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也隨著中國的強弱而不斷的變換著自身的角色。

比如在唐朝時期,李世民虛心納諫且厲行節約,使唐朝無論在政治、軍事、經濟等各個方面都處在世界的前列。同時,李世民本人有著開闊的胸懷強大的自信,在多民族融合方面也有著突出的貢獻,因此被各個種族的人們擁戴為天可汗。

大臣奏報倭寇犯邊,朱元璋下了一道聖旨:準備好刀子,殺了再說

李世民影視形象

而此時的日本,就深受大唐王朝的影響。當時的日本甚至有一個專門的使節,稱作遣唐使。而這個使節的設立主要就是為了將唐朝的華夏文化在日本進行傳播。從公元630年日本派出犬上御田鍬的第一位遣唐使開始,到公元894年菅原道真廢除遣唐使為止,日本在這二百多年的時間裡,不斷的向唐朝分批次的派出使者,將唐朝文化吸收到日本本土。

然而隨著盛唐從強盛轉變到衰落,日本對中國的態度也隨之發生改變。而我們熟知的就是明朝時期,日本一次次的騷擾中國的沿海城市,倭寇橫行不法,讓明朝的沿海百姓飽受蹂躪。

大臣奏報倭寇犯邊,朱元璋下了一道聖旨:準備好刀子,殺了再說

明朝倭寇形象

早期倭寇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為了報復蒙古軍隊對日本的侵略。在元朝時期,忽必烈曾兩次進行了征服日本的軍事行動,但因為海上颶風的影響,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此後日本就開始對中國進行了無休止的侵擾活動。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大明。在統一中國之後,面對沿海的倭寇採取了決不姑息的強硬政策。一方面是倭寇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死敵,更重要的在擊敗張士誠之後,張士誠的一部分殘餘勢力逃亡海上,並和倭寇進行合作,時時對新政權進行反撲,妄想在和朱元璋一較高下。

1372年,一支由兩千人組成的倭寇準備侵犯明朝的國土。當細作打聽到消息之後,地方官火速報於朱元璋知曉。此時的朱元璋聽到倭寇來犯的消息,迅速的下了一道聖旨,上面寫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告訴百姓每(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朱元璋常常會採用這種口語化聖旨,倒不是因為他不會文言,口語化的詔書只是其一種習慣。

大臣奏報倭寇犯邊,朱元璋下了一道聖旨:準備好刀子,殺了再說

朱元璋影視形象

這一道奇葩的聖旨傳到地方官手中,這略帶土氣的言語讓當地官員也是哭笑不得。但皇帝的決心還是在聖旨中顯露無遺。在對將士宣讀了皇帝的聖旨之後,將士們也都十分激動,一場戰役下來,倭寇損失慘重。

而更大規模的倭寇之患則是出現在嘉靖年間。因為當時臭名昭著的海盜頭子汪直,手下有一大批倭寇。汪直本人也被當時的朝廷一直認為是“東南禍本”。而嘉靖皇帝派遣胡宗憲為浙直總督,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將汪直及其餘黨消滅殆盡。胡宗憲也確實不負眾望,坐鎮東南期間,他一邊重用戚繼光、俞大猷等名將對倭寇進行痛擊,另一方面派人到日本對汪直進行招撫,最終將汪直及其餘部盡數殲滅,使明朝的邊疆逐漸安定下來。

大臣奏報倭寇犯邊,朱元璋下了一道聖旨:準備好刀子,殺了再說

即使嘉靖年間平定沿海倭寇之後,日本還是對中華長期保持著野心。

1591年,在日本被吹上天的豐臣秀吉,在統一了日本之後想要通過借到朝鮮入侵明國國土。這已經不是當年的做倭寇的海盜了。而是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發出無底線的挑釁。第二年,豐臣秀吉先入侵朝鮮,迅速突破臨津守備並攻陷開城。李氏王朝李昖不得不向明朝爸爸發出求救,祈求當時的萬曆皇帝能夠派兵抵禦日本的入侵。

大臣奏報倭寇犯邊,朱元璋下了一道聖旨:準備好刀子,殺了再說

豐臣秀吉影視形象

在接到求助信後,明朝朝廷很快做出正確的判斷:日本之所以狼子野心入侵朝鮮,實際意圖是在中國,而此時出兵相救朝鮮,就是在保衛自己的國家。因為安排士兵保護朝鮮國王李昖進行中國境內避難,同時派出軍隊遠處朝鮮。此時的萬曆朝已經經歷了兩場局部戰爭,也並沒有將日本放在眼裡。

然後第一次進兵朝鮮和日軍進行交手之後,明朝才明白此次戰爭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根據朝鮮國王的奏報,在朝鮮境內僅有1000日本軍隊,實際一交手才知道日本軍隊有上萬人之多。(其實這個數字也不準確,真正的日本軍隊有15萬人之多,含後勤人員有23.5萬人)

大臣奏報倭寇犯邊,朱元璋下了一道聖旨:準備好刀子,殺了再說

日本武士形象

同時明朝軍隊還發現,朝鮮的友軍是完全靠不住的。(第一批入朝的將領祖承訓奏報,派出500朝鮮軍人去交戰,400人先行逃走,剩下的100人和日本有所勾搭)

在第一次交手之後,明廷開始醞釀真正的戰爭。首先明朝派出一個使臣(沈惟敬)去日本談判,先拖住日本的進攻步伐,其次開始將名將李如松北調,出任防海御倭總兵官。其三在全國範圍內選出了4萬精銳將士,調撥李如鬆麾下。

都準備好之後,明朝軍隊開始跨過鴨綠江正面衝擊日軍。

大臣奏報倭寇犯邊,朱元璋下了一道聖旨:準備好刀子,殺了再說

碧蹄館之戰影視形象

具體的戰爭過程不必贅述,從兩次平壤戰爭到慘烈的碧蹄館之戰,即使已經處在下坡路的明朝,依然以幾萬人馬打的日軍十幾萬哭爹喊娘,最終乖乖的推出了朝鮮的國土,更不要妄想侵佔大明瞭。

縱觀中日的歷史,從來都是狼子野心總想要對神州大地虎視眈眈;從來都是強大的中國才能震懾日本宵小之輩;從來都是一仗讓日本安穩數百年。在看到過往的兩國曆史時,我們更加要發奮圖強,因為落後就要捱打是亙古不變的一個真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