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劉姓

明朝 咸豐 清朝 康熙 五金工具天天看 2017-05-04
湖北劉姓

湖北,也是大陸劉姓相對集中的地區。湖北的劉姓,有一大部分來自江西、湖南,也有一部分來自北方其他省份和東部的安徽、山東、江蘇地區。

湖北監利古柏堂劉氏:

湖北監利古稱玉沙縣,因此監利劉氏又稱玉沙劉氏。

監利古柏堂劉氏屬於中山劉氏大宗,源出三國蜀漢皇室劉備之孫、劉禪次子北地王劉諶,形成於明朝,遷自江西安成,以劉浩、劉濟為入鄂開基始祖,以劉諶為族譜第一世祖。 據劉氏賢達劉守欽先生提供、湖北監利楊林垸劉義仕1987年所編的《劉氏族譜》記載,監利古柏堂劉氏有兩個分支,一支以劉浩為開基始祖,一支以劉濟為開基始祖,但都同屬於劉諶之後。

玉沙劉氏入鄂開基始祖劉浩,原籍江西省吉安府安成縣(今江西安福)。劉浩如煙海的父親劉思敏,明初洪武年間進士,官任中憲大夫,由江西安成遷陝西西安府。劉浩原隨父遷西安,後考取進士,明成化時官任廣東道御史,後改任河南道監察御史,再官湖北玉沙,任滿後奉父親劉思敏一同留居監利,因此落籍監利。劉浩生5子:劉思、劉忠、劉惠、劉志、劉恩。他們的後裔世代居住於此,形成監利劉氏的一大家族。與劉浩一同遷來監利的,還有他的弟弟劉望、劉琦2人。此外,他的族兄劉濟也遷來這裡。

監利楊林垸劉氏的另一入鄂開基始祖劉濟,原籍江西宣城嶺。在明初"江西填湖廣"的移民運動中,劉濟自江西移民湖北,先是遷到湖北沔陽楊樹泓,後落籍監利楊林垸。劉濟後裔世代居此,形成監利劉氏中的重要一支。因劉濟當時屬於軍籍,因此他的這一支劉氏族人又稱為"軍劉"。

古柏堂劉氏家族是湖北著名的劉氏望族,這個家族在歷史上人文蔚起,英才輩出,家族非常興旺發達,早在明代就創造了"九代明進士"的輝煌業績,事蹟見事於《湖北省志》。

據記載,古柏堂遠祖劉思敏,字嶼南,明初進士,官任中憲大夫。一世祖劉浩也是進士,官任河南道監察御史,封朝議大夫。二世有劉忠,明弘治八年(1495年)舉人,官任四川成都資縣縣令,封奉直大夫;劉恕,進士,候選儒學正堂;劉榮,進士,儒學正堂;劉餘芳,恩科進士,官任四川墊江知縣。三世有劉良菜,清嘉慶時舉人,官任四川龍安府知府,成都府同知;劉啟明,進士,官同知州事;劉餘法,任河南彰德府衛總正。四世有劉石麟,進士,官任河南洛陽縣儒學教諭;劉鳳麟,進士,官任同州知事,封奉直大夫;劉祥麟,進士;劉源麟,明永樂癸卯進士,任儒學正堂;劉奕麟,進士,官任儒學教諭。五世劉京,明萬曆舉人,選縣正堂;劉彥,明萬曆舉人,四川廣安州知州;劉序、劉瀛、劉裔、劉漢,均是舉人。六世考取舉人的有劉嗣俊、劉嗣科、劉嗣升、劉嗣榮、劉斯賢、劉起元,另有劉嗣登官任北直隸金吾衛隨駕指揮使。七世劉昌會官任守備府守備。八世劉宗漢,清康熙舉人;劉濤,歲進士,任儒學正堂;劉世爵,任督標千總,劉炎,歲進士,官任直隸州同知。九世劉之韜,康熙時進士,曾倡修族譜;劉友誼,歲進士,官任黃梅縣儒學教諭;劉之英,歲進士,官任安陸縣教諭。十一世劉尚智,進士,官任同州知事;劉維亮,歲進士,候補儒學正堂。十二世劉開經,歲進士,官任候補儒學正堂;劉振奎,道光時舉人,官任縣正堂。至於讀太學、府學、郡學,秀才以上,則不記其數。

監利古柏堂劉氏族人主要從事的職業是農業、工業、商業和為政。族人主要分佈在湖北監利、沔陽、洪湖、公安等地。這個家族人才也很興旺,自開基始祖劉濟以來,到今天已發展到26000多人,傳到劉濟的第28代。

本支劉氏堂號為"古柏堂",所訂立的五言字派詩如下:"清源啟先德,甲第永聯芳。孝友傳家遠,詩書啟善良。安邦承大道,治國煥文章。英賢定新體,齊國圖富強。政憲揚廉潔,華寧樂同康。"

族譜所載自始祖劉諶到入鄂開基始祖劉浩的傳遞世系如下:

劉邦……→劉勝……→劉備→劉禪→劉諶→劉豪→劉和→劉漢→劉春→劉朝信→劉景→劉實→劉芳→劉吉→劉以正→劉建→劉纂→劉令子→劉褒→劉昭→劉節→劉*(竹+虎)→劉勉→劉國清→劉逵→劉藏→劉知己→劉豐→劉謙→劉*(艹+賁)→劉九韶→劉給客→劉煦→劉漢顯→劉耀→劉正麟→劉式→劉轍→劉欽→劉敞→劉奉世→劉傑→劉用賢→劉忠→劉道雲→劉廷美→劉奮庸→劉國器→劉秀五→劉受一達→劉仲二→劉福四→劉辛四→劉天位→劉思敏→劉浩(遷鄂始祖)→劉思→劉餘漢→劉仲富→劉仙→劉子寬→劉章→劉朝寅→劉之英→劉仕仁→劉宗舜。

劉宗舜之後,依次為"開、振、宏、緒、茂、禮、義、耀、儒、傳、家、遠"派。自"傳"字派後,使用上列五言字派詩。

湖北漢川天祿堂劉氏:

湖北漢川天祿堂劉氏屬於彭城劉氏大宗中的楚元王劉交一派,形成於明朝,遷自江西,以劉岡為入鄂開基始祖。

據《漢川天祿堂劉氏族譜序》記載,漢川天祿堂劉氏開基始祖劉岡,明宣德時人,原籍江西吉水縣,是明朝著名大臣劉球的孫子。譜稱劉岡為人豁達大度,頗有先民遺風,熟悉詩書,且通陰陽術數,但懷才不遇。當年劉岡祖父劉球官任明朝翰林院侍講,因為人正直,得罪奸臣王振,受到王振陷害,被支解而死。朝廷還下令籍沒劉球全家,劉球的子孫大都遇害,唯獨劉岡倖免於難。為了避難,劉岡在慘案發生,辭祖宗之丘壠,別桑梓之父老,行李一肩,肅然遠走他鄉。某日,劉岡來到江夏漢川離離原上,見這時地勢寬廣,樹木濃郁,是個安身立命的理想之地。於是投奔當地一莊姓人家,入贅莊氏為女婿,從此落籍漢川。劉岡先是入住莊家,直到5世之後,隨著後裔人丁興旺發達,才分別門戶。

湖北漢川瑞祚堂劉氏

家譜中查實:一世祖永朝公於1444年,明代光宗皇帝甲子37年由江西撫州府臨川縣梓溪村遷湖北漢川麻河渡定居,二世有四公(源公、清公、解公、海公)。源公之後居漢川麻河渡;清公之後居漢川劉隔神隍臺;解公之後居湖北隨州縣北敖家蓬;海公之居住湖南省武陵縣。清公單傳至七代有三子(維章公、含章公居漢川劉隔;日章公(潤身公)居漢川劉家臺(現址為武漢市東西湖區新溝鎮))。 我是劉氏瑞祚堂的後代,系潤身公之後,為光字派。家族字派為:象賢崇德、邦家之光、近宗於漢、遠紹自唐。請對瑞祚堂及梓溪村知情的劉氏家親告訴我有關情況,劉玉厚 聯繫電話13907137866

湖南恩施咸豐劉氏:

咸豐狗二石劉氏形成於清朝,遷自貴州,以劉元臣、劉元貞兄弟為入鄂開基始祖,以劉子良為族譜一世祖。

據1999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劉氏族譜編委會所編(咸豐狗二石、利川毛壩支)《劉氏宗譜》記載,咸豐狗二石劉氏祖先,原籍江西泰和縣鑾二都,元朝時遷居湖南桂陽府小地名牛屎寨。明朝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劉氏遠祖劉君榮奉旨調徵貴州,駐守在貴州鎮遠衛第七百戶四十八旗龍眉屯,官任領軍。依規定,劉君榮的長房劉舉五郎與劉子敬、劉子泰、劉子斌、劉子良4房輪流守邊,每房守邊5年。明成化二十二年(1485年),劉子良所生兒子劉思明、劉思訓,與一個叫劉受康的族人從桂陽老家前來貴州輪值。劉受康來時還將年幼的兒子劉永端一同帶來。此後,劉受康一支就再沒有回桂陽,而是在鎮遠衛定居下來。劉受康、劉永端父子死後都葬在鎮遠衛。

劉永端娶夫人黃氏、王氏,生子劉應政。劉應政娶夫人雷氏、王氏,生4子:劉仕傑、劉仕魁、劉仕泰、劉仕陽。劉仕傑娶夫人雷氏,生3子:劉文富、劉文榮、劉文堂。劉文榮娶夫人侯氏,生2子:劉自元、劉自鳳。劉自鳳娶夫人顏氏,生3子:劉季俊、劉季耀、劉季光。劉季光娶夫人鄭氏、陳氏,共生4子:劉如鶴、劉如相、劉如義、劉如玄。劉如鶴娶夫人姜氏、楊氏、冉氏,共生3子:劉元臣、劉元真、劉元長,此即湖北咸豐狗二石劉氏開基始祖。

清朝雍正五年丁未(1727年),因鎮遠一帶瘟疫流行,人民大量死亡,同時大批逃散外地,劉元臣、劉元貞兄弟於是率領子孫3代舉家北遷湖北,落籍湖北施南府宣恩縣屬石虎裡二甲二虎壩(即今咸豐縣清坪狗二石)。劉元臣、劉元貞兄弟的後裔,以後世代聚居於此,形成恩施咸豐劉氏的一個重要支派。

咸豐劉氏現已發展到開基始祖劉元臣、劉元貞兄弟的第12代,全族人口約1000人,族人主要居住在咸豐狗耳石一帶,現代以後又有外遷川、黔、湘、京、穗、渝、粵以及臺灣者。咸豐狗耳石劉氏原來使用權用如下字派:"元富貴崇子思受永應仕文自季如",1999年新族譜上又訂立了新的50字派語如下:"先祖源陶唐,漢代輝宇光。宗功啟後繼,大業期爾揚。樂維真善美,德尚廉儉讓。仁義禮智信,忠孝世澤長。修齊治平本,昌明福壽康。"該字派的"先"字派接舊派的"文"字派,而舊派的"自季如"3派則廢除不用。

咸豐劉氏自開基始祖至族譜提供者劉應世的世系如下:

始祖劉元臣娶妻李氏,生4子:劉富權、劉富衡、劉富奇、劉富才。

二世劉富才,字秀芳,娶妻李氏,生4子:劉貴成、劉貴卿、劉貴道、劉貴榮。

三世劉貴道,娶妻胡氏,生3子:劉崇儒、劉崇學、劉宗禹。

四世劉宗禹,娶妻李氏、李氏,共生4子:劉子奎、劉子進、劉子益、劉子科。

五世劉子益,生2子;劉思良、劉思讓。

六世劉思良(1842--1922年)。夫人戴長姑(1832--1933年),高壽102歲,民國主席林森曾書贈"國光人壽"匾額致賀。生4子:劉受璋、劉受現、劉受琳、劉受*(王+月)。

七世劉受現(1968--1951年),晚清武舉,民國時任地方團董。夫人向滿姑,生5子:劉永壽、劉永熹、劉永嘉、劉永士、劉永壯。

八世劉永壽,夫人田雲仙,生子劉應天、劉應世(族譜提供者)與女兒劉美芬。八世劉永士,現名劉韻石,號士林,北平民國大學畢業,民國時任咸豐縣三區區長、海軍上海軍區情報處參謀,1949年被選為國大代表。1949年隨國民黨移居臺灣,歷任臺灣國民黨"國大"代表,創建"弘化院",創辦《宗教世界》、主編《湖北文獻》。

湖北利川毛壩劉氏

形成於清朝,遷自湖南,以劉光燦為入鄂開基始祖。據1999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劉氏族譜編委會所編(咸豐狗二石、利川毛壩支)《劉氏宗譜》記載,利川毛壩劉氏開基始祖劉光燦,原籍湖南省武陵漢壽鄉水北村青林崗黃家莊,清乾隆年間,與兒子劉於珍一同從湖南武陵遷湖南桑植縣,後又遷湖南宣恩縣中坪,最後落籍利川縣元堡紅椿溝。劉光燦死後就葬於利川,他的後裔從此世代居此,形成利川縣毛壩劉氏家族。

利川劉氏現已傳到開基始祖劉光燦的第11代孫。該族原用字派如下:"允光於文德,期爾長世澤。良能方可貴,用賢以為則。"1999年與咸豐狗耳石劉氏合譜後,又訂立了如下50字的新字派:"先祖源陶唐,漢代輝宇光。宗功啟後繼,大業期爾揚。樂維真善美,德尚廉儉讓。仁義禮智信,忠孝世澤長。修齊治平本,昌明福壽康。"該字派的"先"字派接舊派的"良"字派,而舊派的"能方可貴用賢經為則"9派則廢除不用。

利川劉氏長子長房傳遞世系如下:

1劉光燦→2劉於珍→3劉文鄉→4劉期毓→5劉爾嗣→6劉長洲→7劉世臣→8劉澤膏→9劉良善。

湖北竹山麻家渡劉氏:

形成於明代,來自江西,以劉肇江為入鄂開基始祖,以劉鑑明為劉姓受姓始祖,以杜伯為族譜第一世祖。

據劉昆提供的1995年(竹山麻家渡)《劉氏族譜》記載,本族開基始祖劉肇江,字基庸,原籍江西省新建縣,明萬曆十九年(1587年)高中探花,官任川東總兵。明朝末年,張獻忠入川,劉肇江避地入鄂,落籍湖北竹山東省洪坪,後裔世代居此,形成竹山麻家渡劉氏。劉肇江的後裔,現在已傳到第20代,發展到5738人。族人主要分佈在湖北竹山縣麻家鎮、寶丰鎮、茅塔鎮、竹溪新洲和房縣中壩等處,大多從事農業。本族堂號為"彭城堂"。

湖北鄖陽劉氏

劉常喜提供:我們這一枝是從武昌大冶縣遷來(鄖陽)鄖陽高廟(原名:麻峪寺)的第一輩是“永”或“遠”字輩。清末民國初年,老家(武昌)來人續過譜,已近百年了。由於和老家無法聯絡,再加上家譜沒有保存下來,本人只是聽長輩口傳字輩,又聯絡當地知者。也許口音有誤,或是字義有別。現將字輩記述於此:永遠尚久世,德作正綱常;明靈登孝悌,詩書啟後人。

湖北襄樊牛首劉官衝劉氏族譜

辛酉之歲,金假館於本方劉姓,劉姓者,固峴北望族也。自始祖劉群徙居此地,具予若孫,歷有數代,蓋弗可考矣。及道光年間,子孫繁衍飢謹荐臻,所塌國稞不下數百餘串,而合族均受其累。幸有劉公諱可任者,仗義疏財,將合戶塌疑盡行抖數,從此分為四戶,各當其差然。合族雖得復甦之慶,而宗派未能畫一。劉君自儉其弟,自先恐其代遠年湮而無尊卑上下之分也。於是邀同劉剛劉大嶽劉光祚後裔商議持立宗派同歸一致。議妥求志於餘,不揣固 即以四十世派之,此不過俾後之人知尊卑上下之分,不派宗德云爾至於繼此而修宗譜,則願以俟夫後起者謹志。

宗派如下:

明顯定高揚 邦家必洪昌 有能修祖德 中正世澤長

毓景開道泰 安然樂文章 繼述周治體 遠培萬年芳

蔡起鳳 撰 許治經書 鐵筆 張萬春 民國十年二月下旬吉日

此石碑現存於湖北襄樊市樊西區牛首鎮劉官衝村一組劉保安家中,已斷為二截。

本人多次探訪此碑,另有劉顯貴,劉顯昌,劉顯江,劉顯斌等也多次探覓此石刻,考證屬實。有履約前譜“。。。。可 庭自天(富)月(貴)明”之劉姓者。

本族劉姓者,應借集會,聚宴,串親,巡遊,網絡之機,有義務宣傳該譜接力傳遞,加大覆蓋面積,使本族劉姓者皆知。切切!若有知曉“可”以上族譜者請儘快告知!

湖北荊州江陵白馬曲垸劉氏

劉行華 :湖北荊州江陵白馬曲垸劉氏譜序

尚仁希玉忠士知全先詩文學嗣修言行

克成官祖維懷昌應黎國嘉彪彭城土家

據年近八十歲的老母講,曾祖父劉嗣煥,身高1.9米左右,濃眉大眼,腰圓膀扎,身強力壯,儀表堂堂。清末年間,兄弟三人居住在江西某地(地址.排行不詳),其中二人沿長江往西方去謀生,後來分別在湖北荊州境內的江南江北安家落戶。江北一支在江陵白馬曲垸村已經生活了120年左右,第六代已經正茁壯成長。

當年先祖在曲垸村西南面河北岸邊開了一家名為"同心場"的糧行,由於位於風水寶地和經營有方,一度曾經生意興隆。先祖為人正直,知書達禮,篤信厚道,樂善好施,象當年高祖一樣非常豪爽,成為當地一方中堅人物。後來兵荒馬亂,災禍年年,大量施捨給十里八鄉的鄉親們和逃難的災民,其糧行倒閉了,但寶貴的精神品質卻在後代中生根開花.....

緣於祖先的天德,養育的土地和父輩們的辛勞,第四.五代已有許多分別在北京.上海.武漢等地工作的教授. 博士. 碩士和大學本科了。

江南一支於今何在(公安.鬆滋.湖南北部)? 江西一支又何在? 咱們的曾祖究竟是高祖後代的哪一支?

第四代劉行華,電話:(010)84839895 13366176720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北京市朝陽區安惠北里逸園6-1-1202# 100101

湖北省羅田縣鳳山鎮劉氏

我叫劉新志,男,1966年3月26日出生在湖北省羅田縣鳳山鎮,現在在中國農業銀行湖北省黃岡市分行辦公室工作。辦公電話0713—8811077,手機13971720099, QQ號為391503080, e-mail: [email protected], 郵編438000,地址是湖北黃岡市黃州新港大道2號。 我以前在農村老家看過《劉氏家譜》,老人說她是“通譜”。大概在2001年春節,我看了《劉氏家譜》一天,我們那裡劉氏起源應該是禹二世時,山西陶唐氏,當時我用“把代數相加”的方法計算,我是102代。家譜中有24帝畫像,我祖上有唐代文豪劉禹錫。老人說,我的遠祖是杜伯公,近代是通公,我是通公42世後裔。通公的譜序是:祖德貽微遠;宗功衍慶長;淵源誠廣大;嗣續愈蕃昌;文獻家傳美;忠良代有光;英才興盛世;俊彥顯明堂;詩禮遵庭訓;(倪ni)倫守典章;從茲賡藹吉;謙策允同芳。[青白根深第;仁德善(馨)、香] !我是“禮”輩的。 注:“”裡為別字;“”裡為近期修譜添加的。 歡迎聯繫! 2005年9月15日

湖北鬆滋劉氏

我們祖先是江西省南昌縣柳家巷人,在明朝(約有了三百六十三年了)未年遷往湖北省宜都縣,後又遷往鬆滋市,在鬆滋當地,有一支長沙定王發的後代高城候劉樑的一支劉氏族人,我們有別於他們,我們這一支,入鄂開基祖諱應瓊公,不知道哪位江西宗親知道我們這支族人的狀況?族譜已殘,只能看出故先祖是原南昌縣城城西柳家巷人氏,約1740年後,後遷湖廣荊州府,(今荊州市)再遷湖廣鬆滋,(今湖北省鬆滋市)我們這一族在民國年間修譜,派系為:文正天心順,家祥祖德揚,詩書成冊遠,笑有繼續長。(我是祖字輩)我在網上看到有荊州市的宗親不知自己的開基祖,不知是否同族?!不知道版主知道如果在南昌縣誌上可以查得到嗎?如有宗親知道的,請不吝告知!劉解平 QQ466561753 郵件:[email protected]

湖北麻城劉氏:

劉文傑提供:我是湖北麻城人,家譜記載是明洪武年間由江西九江筷子巷遷入麻城木西河,到今已有25世,我為16世,輩份為"文",我們祖上遷入麻城後的輩派分別是:君正谷庭水;啟自金龍延 德家貽謨遠,文華繼世長。1996年後又予以補充,在此不多言,只想問一問我們這一支上代的脈絡.謝謝!到麻城的一世公為"君受" 。現在紅安工作叫文傑

紅安(原屬麻城)劉成港劉姓

劉恆章:據紅安縣誌記載,我所在這一支是:劉成港劉姓,始祖必成,1369年(明洪武二年)由江西遷黃岡劉成港,再遷卓王山下,好象有三分支,千一公,千二公,千三公,現麻城有一支未續,其餘分佈在紅安八里中和,武漢市新洲區李集劉成港一帶,河南省新縣,光山,潢川,羅山也有宗親。輩分有:光明家緒恆,中和能再道,等等。 2005-9-1

湖北省麻城市(青藜堂)劉氏,

我祖浚公於明朝太祖三年(公元1370年)從江右南昌府南昌縣(上輩口傳為江西瓦西壩筷子巷)遷居至(今)湖北省麻城市福田河鎮張店村劉家山,一始祖浚公(字:淮山),二世祖自仲(字:惠池),三世祖恩海、恩波、恩湖。我族於1926年重續宗譜,派系為:原派恩錫朝廷澤繼發元先國家學啟邦書正大光明德

續派時作春華採文從太乙成如能傳七業百世振芳聲

現正準備重續宗譜,想尋根,但一直沒有找到江西的宗親。在劉氏家園上留言也沒有迴音。請江西的宗親聯繫我,QQ:340116634,電話:0713-2792544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