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本不該亡,皆因此人放了努爾哈赤才造成亡國的悲劇

明朝 努爾哈赤 李成樑 王杲 歷史大學堂 2017-07-02

大明王朝本有“起死回生”之良機,但是誰荒廢良機,而成為大明王朝滅亡的罪魁禍首?

眾所周知,大明王朝末代皇帝是崇禎帝朱由檢,最後自縊而亡,身後清朝人給他上諡“烈”,廟號思宗,這個諡號和廟號還算中肯。但是史學界有這樣一個公認的觀點:大明王朝不是亡於崇禎,而是亡於萬曆,這個萬曆就是指萬曆皇帝朱翊鈞。

既然能被公認,那必定是有道理的。那麼到底萬曆皇帝做了什麼而被後世認為是大明王朝亡國之罪魁禍首呢?筆者藉此文與讀者朋友們探討一二。

大明朝本不該亡,皆因此人放了努爾哈赤才造成亡國的悲劇

▲萬曆皇帝朱翊鈞,明朝第十三位皇帝

萬曆皇帝踐祚之時年僅十歲,而她的母親李氏本是窮困出身,只因家人無法餬口,李父無奈將女兒“送”進了當時還是裕王的朱載垕的府邸當婢女,誰知一次李氏打掃書房時,被前往書房讀書的朱載垕看到,朱載垕見這位丫鬟相貌出眾變臨幸了李氏,也就是這次臨幸,李氏懷上了孩子,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萬曆皇帝朱翊鈞。也正因如此,李氏以及李氏家人身份和生活都發生了巨大轉變。

皇帝年幼,而且母親又是貧民出身,在朝野裡沒有任何根基,找到一位有能力且真心實意輔佐皇帝之人便成了當務之急。

在經歷了繼位初期的些許政治風波後,萬曆皇帝及其母親李氏,很快便確定了這位輔佐之人——張居正。

事實證明,他們母子沒有信錯人!

張居正不但身為帝師、首輔大臣,同時他也是明朝最著名的改革家,正是因為張居正實施的一些列改革措施,使得日漸凋零的大明王朝起死回生,創造了“萬曆中興”的大好時局。

張居正不但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較大成果,而且在國防建設方面也毫不含糊,當時張居正重用兩員大將戍守邊江,一位是被後人傳送的愛國將領,抗倭英雄戚繼光,戚繼光主要是防禦蒙古入侵;另一位就是鎮守遼東,屢次平復、瓦解女真和蒙古造反的遼東總兵李成樑。

大明朝本不該亡,皆因此人放了努爾哈赤才造成亡國的悲劇

▲張居正

戚繼光大家相對熟悉,戚繼光的戚家軍在東南掃清倭寇,為我國海防立下傳世之功。

戚繼光就是帶著這些南方人來到北方來防禦蒙古人侵襲,當時很多原本駐紮在此的北方將士認為南人身材矮小且北方氣候乾燥寒冷,南人無法適應,從而輕蔑戚家軍,認為他們根本無法留在這苦寒之地,不可能完成戍守邊江的任務,但是戚繼光及他的戚家軍用實際行動給了那些譏笑自己的人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在一次列隊訓練中,大雨突降,原本的戍邊戰士軍紀鬆懈,早已經“自動解散”躲雨去了,只有戚繼光和軍紀嚴明的戚家軍依然佇立在大雨中,只要指揮官不下達解散的命令,任憑狂風暴雨也絕不後退,從此無人再敢輕視戚家軍。

戚繼光為人磊落,且精通兵法,是一員難得的儒將,張居正正是因此而決心重用之。

然而有才之人難免恃才傲物,這也是後張居正時代,戚繼光落得悲慘寥寥之結局的主要原因。

大明朝本不該亡,皆因此人放了努爾哈赤才造成亡國的悲劇

▲戚繼光

遼東總兵李成樑,提起“遼東總兵”這個官銜,朋友們應該還是很熟知的,從祖大壽再到吳三桂,各個為大明王朝戍守國土立下過汗馬功勞,然而結局迥異,是非功過留給後人評說。

然而這位李成樑可著實沒讓女真人佔到半點便宜,甚至讓這些讓女真人吃盡了苦頭。

李成樑深諳兵法,為人膽大心細,有勇有謀,更是衝動陷陣,身先士卒,一馬當先毫不含糊。

李成樑對付關外女真和蒙古部落的辦法就是“槍打出頭鳥”和合縱連橫,對待發展強大的且有意造反的一律嚴打,對待有意投靠和依附的,採取互惠互利,各取所需的聯合原則。

當時建州女真的總指揮王杲,聚集部眾掠奪明朝邊鎮,李成樑決定出擊王杲,萬曆二年,李成梁平定王杲並將其誅殺,同時這場戰役還俘虜了努爾哈赤和舒爾哈齊兄弟二人。

關鍵人物努爾哈赤出現了,既然已經被李成樑俘虜,他又是如何逃脫的呢?

清史上記載是因為李成樑妻子(妾)見努爾哈赤兄弟二人相貌不凡,便放了二人。這種說法實在是太不靠譜,努爾哈赤兄弟乃是賊首王杲的外孫,這個身份必定是重犯,豈能讓李成樑的一位愛妾就輕易放虎歸山?所以說清史記載顯然不合情理。

那麼努爾哈赤兄弟究竟憑什麼脫身?真正的原因就是努爾哈赤兄弟投靠了李成樑。

雖然此時王杲已亡,但是他的兒子阿臺僥倖逃脫,李成樑正四處通緝他,而愛新覺羅家族正好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雙方有了合作的基礎,合作的條件就是,我放你回家,你幫我捉拿阿臺。

果然,萬曆十一年,李成樑決定再次出兵攻打王杲兒子阿臺,這次戰役發生了很多大事件:

1.充當明軍嚮導的是努爾哈赤之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這已經說明了努爾哈赤兄弟獲俘被放之原因;

2.覺昌安和塔克世被當做阿臺的女真軍隊而被被明軍誤殺,這也就有了後來的努爾哈赤“七大恨”之一的“父、祖無罪加誅”。

應該說,覺昌安父子之死確實很蹊蹺,這個“誤殺”確實疑點重重,本身將嚮導誤認為敵人的可能性就很小,同時通過我們上述分析,覺昌安父子早已經投靠李成樑的明軍,是不是這種“誤判”的可能性又降低許多?

其實殺死他們父子是另有其人,雖說是另有其人,但是他李成樑也不是完全沒有干係。也就是說,努爾哈赤為父、祖無罪加誅這一恨是真恨(有機會同讀者朋友們一起分析一下“七大恨”之真假)。

問題已經很明確了,是誰殺他們父子?又和李成樑有什麼干係呢?

大明朝本不該亡,皆因此人放了努爾哈赤才造成亡國的悲劇

▲李成樑

李成樑這個人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貪汙腐敗,他利用在遼東的權勢經常收受一些女真部落領袖賄賂,特別是一些有意依附明軍勢力之人,尼堪外蘭就是其中之一。

尼堪外蘭當時是建州女真蘇可素滸河部圖論城城主,尼堪外蘭之所以要依附明軍,其目的就是要統領建州女真,而覺昌安當時是建州女真指揮使,投靠了明軍無非也是要立足建州,那麼他們之間的矛盾不言而喻。所以尼堪外蘭就在攻破阿臺,利用覺昌安尋找孫女(阿臺之妻)時,趁亂殺了覺昌安父子。

事後李成樑怕事情鬧大而不好收場,並且確實是對不起覺昌安父子,於是允許了努爾哈赤承襲覺昌安父子遺留的人馬以及建州指揮使的職位,並且賠償了努爾哈赤一些兵馬。

但殺父之仇,努爾哈赤豈能如此作罷。不久,努爾哈赤便利用父祖遺留和明軍賠償的兵馬,討伐尼堪外蘭,最後尼堪外蘭死於非命,此事才告一段落。

所以說正是因為尼堪外蘭事件,給了努爾哈赤強大自己勢力的機會。

努爾哈赤正是利用了從萬曆十一年到萬曆十六年這五、六年間完成了建州女真的統一。

大明朝滅亡的“大坑”從此被“越挖越深”。

大明朝本不該亡,皆因此人放了努爾哈赤才造成亡國的悲劇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清朝的奠基者,後金開國之君

而之後大明中央政府罷免李成樑這一“作為”更是給了努爾哈赤發展壯大的良機。

前文我們講過,李成樑貪汙腐敗,生活上極其奢侈炫富,加之他在遼東地區“經營”多時,在遼東干了很多有違朝廷法度之事,例如殺死關外良民冒充少數民族叛亂之人,到朝廷邀功請賞,這類欺君罔上的大罪。

所以言官(明朝時專門發現官員劣跡並上疏彈劾的官員)便彈劾李成樑,經查實李成樑罪證屬實,萬曆皇帝同意罷免李成樑遼東總兵之職,保留其伯爵爵位調回京城。

客觀的說,萬曆皇帝罷免李成樑一點兒都不冤枉,確實罪有應得,但是要是仔細想一下李成樑在遼東的作用以及當時關外地區形勢的特殊性,罷免李成樑真不是明智之舉。

其實對待李成樑這樣的人物,就得使用“棒子+桃子”這種軟硬兼施的方法,其實當初張居正就是這麼“使用”李成樑的。

可惜自從萬曆皇帝清算自己恩師起,也基本上否決了一切張居正時期的政策制度,哪怕這個政策制度對國家的發展是多麼的有利,他也會不假思索的堅決否定之。

大明朝本不該亡,皆因此人放了努爾哈赤才造成亡國的悲劇

▲明末遼東形勢圖

張居正傾盡心血建立起來的強國之策,就這樣被他給予厚望的“好學生”萬曆皇帝輕而易舉的荒廢掉了。其實這才是萬曆皇帝給大明王朝的滅亡“挖得最大的坑”!

事實證明,李成樑被罷免的十年(萬曆十九年到萬曆二十九年),明朝遼東軍事廢弛的一塌糊塗,而努爾哈赤正是利用這十年時間基本統一了東北女真(葉赫部尚未被統一),並且於萬曆二十九年,努爾哈赤假意向明朝稱臣,將自己的逐漸壯大陰萌在“合法”之下。

等到大明王朝發覺努爾哈赤的威脅,再度啟用李成樑之時,努爾哈赤已經羽翼豐滿,早已經錯過了剿滅良機,李成樑無奈只好以守為攻,盡力保衛大明邊疆,而李成樑能做到的,也就僅僅如此這般了。

可惜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最成功改革家張居正,更為扼腕的乃是“世間再無張居正”!

大清崛起錄系列第一回,每週五更新 | 歷史堂團隊作品 | 文:王金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