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弱爆了,此人才是明朝第一漢奸'

"

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什麼有著近2億人口的大明會被只有不到100萬人的滿清部落給滅了。

其實,滅明的並非滿清,而是明朝內部出了漢奸,正是這些帶路黨,讓滿清順手撿了個大便宜。

"

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什麼有著近2億人口的大明會被只有不到100萬人的滿清部落給滅了。

其實,滅明的並非滿清,而是明朝內部出了漢奸,正是這些帶路黨,讓滿清順手撿了個大便宜。

吳三桂弱爆了,此人才是明朝第一漢奸

說到明朝漢奸,大家可能會想到這三人:第一,逼死崇禎的李自成;第二,引清兵入關的吳三桂;第三,滿清漢臣第一人范文程。

但要論頭功,這些人都排不上號,能稱得上明朝第一漢奸乃至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無底線帶路黨的非此人莫屬——洪承疇。

圍剿流寇,斬草除根顯身手

崇禎元年(1628年),陝北爆發農民起義。

陝西三邊總督楊鶴對農民起義軍一直採取邊圍剿邊安撫的策略,以安撫納降為主,但見效慢。

而此時還是楊鶴手下部將的洪承疇不僅不執行上級的招安政策,反而大力圍剿,不僅剿匪,而且殺降。

洪承疇視農民軍為亂臣賊子,瞧不起,他認為前來歸順也是詐降,就算是真降朝廷也無力養活他們,對這些叛而降降而叛的流寇必須斬草除根、永絕後患。

大開殺戒,表面上流寇是消滅一個少一個,但仇恨的種子卻種下了,會結出更多的仇恨果實。

更糟糕的是,這樣一來等於把農民軍逼上絕路:原本流寇也就為了混口飯吃,打不過就降,撫卹金花光了接著鬧。

"

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什麼有著近2億人口的大明會被只有不到100萬人的滿清部落給滅了。

其實,滅明的並非滿清,而是明朝內部出了漢奸,正是這些帶路黨,讓滿清順手撿了個大便宜。

吳三桂弱爆了,此人才是明朝第一漢奸

說到明朝漢奸,大家可能會想到這三人:第一,逼死崇禎的李自成;第二,引清兵入關的吳三桂;第三,滿清漢臣第一人范文程。

但要論頭功,這些人都排不上號,能稱得上明朝第一漢奸乃至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無底線帶路黨的非此人莫屬——洪承疇。

圍剿流寇,斬草除根顯身手

崇禎元年(1628年),陝北爆發農民起義。

陝西三邊總督楊鶴對農民起義軍一直採取邊圍剿邊安撫的策略,以安撫納降為主,但見效慢。

而此時還是楊鶴手下部將的洪承疇不僅不執行上級的招安政策,反而大力圍剿,不僅剿匪,而且殺降。

洪承疇視農民軍為亂臣賊子,瞧不起,他認為前來歸順也是詐降,就算是真降朝廷也無力養活他們,對這些叛而降降而叛的流寇必須斬草除根、永絕後患。

大開殺戒,表面上流寇是消滅一個少一個,但仇恨的種子卻種下了,會結出更多的仇恨果實。

更糟糕的是,這樣一來等於把農民軍逼上絕路:原本流寇也就為了混口飯吃,打不過就降,撫卹金花光了接著鬧。

吳三桂弱爆了,此人才是明朝第一漢奸

象李自成本人就多次反覆叛降,甚至還一度提出只要撥糧餉,自己則領兵請纓去關外平叛皇太極,為農民軍正名。

洪承疇這一殺降不要緊,再也沒人歸順嘍!徹底逼反農民軍!

而崇禎皇帝卻對洪承疇這種猛藥去痾的鐵腕政策非常贊同,遂將三邊總督楊鶴以剿匪不力為名罷官入獄,提拔洪承疇繼任三邊總督。

洪承疇上任後,果然不負所望,於崇禎十二年(1639年),打得李自成只帶著十八人逃命而去(自成大敗,以十八騎走商洛)。

表面上看農民起義陷入低谷,但李自成再次捲土重來時已是百萬之眾……

兵敗降清,與皇太極演雙簧

洪承疇是明朝的鷹派代表,在對遼東戰事上更是極力主戰,在他看來大明王朝才是天下正統,萬國來朝,堂堂天朝大國豈能與關外蠻夷部落討價還價?

欲知山中事,須問打柴人。親臨關東前線的袁崇煥早就說過戰不在兵,在民心。長期打消耗戰,國力不支,軍中鬧餉,民賦加重,賦重則民反,長此循環下去,危也!

有一部電視劇,袁崇煥曾想過以戰求和:對關外滿清部落一打就跑,一退就擾,不宜長期打消耗戰,應以關寧鐵騎優勢兵力打幾場勝仗,增加與皇太極在和談的籌碼。歷史上有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進藏等和親形式……

洪承疇等人卻極力主戰,抨擊袁崇煥的和親政策是賣國、是投降主義。結果袁崇煥被冤殺。

劇中雖有戲說成分,但袁崇煥被殺冤不冤?不冤!袁確實想過和,但這個和是招安、和親的意思。

"

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什麼有著近2億人口的大明會被只有不到100萬人的滿清部落給滅了。

其實,滅明的並非滿清,而是明朝內部出了漢奸,正是這些帶路黨,讓滿清順手撿了個大便宜。

吳三桂弱爆了,此人才是明朝第一漢奸

說到明朝漢奸,大家可能會想到這三人:第一,逼死崇禎的李自成;第二,引清兵入關的吳三桂;第三,滿清漢臣第一人范文程。

但要論頭功,這些人都排不上號,能稱得上明朝第一漢奸乃至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無底線帶路黨的非此人莫屬——洪承疇。

圍剿流寇,斬草除根顯身手

崇禎元年(1628年),陝北爆發農民起義。

陝西三邊總督楊鶴對農民起義軍一直採取邊圍剿邊安撫的策略,以安撫納降為主,但見效慢。

而此時還是楊鶴手下部將的洪承疇不僅不執行上級的招安政策,反而大力圍剿,不僅剿匪,而且殺降。

洪承疇視農民軍為亂臣賊子,瞧不起,他認為前來歸順也是詐降,就算是真降朝廷也無力養活他們,對這些叛而降降而叛的流寇必須斬草除根、永絕後患。

大開殺戒,表面上流寇是消滅一個少一個,但仇恨的種子卻種下了,會結出更多的仇恨果實。

更糟糕的是,這樣一來等於把農民軍逼上絕路:原本流寇也就為了混口飯吃,打不過就降,撫卹金花光了接著鬧。

吳三桂弱爆了,此人才是明朝第一漢奸

象李自成本人就多次反覆叛降,甚至還一度提出只要撥糧餉,自己則領兵請纓去關外平叛皇太極,為農民軍正名。

洪承疇這一殺降不要緊,再也沒人歸順嘍!徹底逼反農民軍!

而崇禎皇帝卻對洪承疇這種猛藥去痾的鐵腕政策非常贊同,遂將三邊總督楊鶴以剿匪不力為名罷官入獄,提拔洪承疇繼任三邊總督。

洪承疇上任後,果然不負所望,於崇禎十二年(1639年),打得李自成只帶著十八人逃命而去(自成大敗,以十八騎走商洛)。

表面上看農民起義陷入低谷,但李自成再次捲土重來時已是百萬之眾……

兵敗降清,與皇太極演雙簧

洪承疇是明朝的鷹派代表,在對遼東戰事上更是極力主戰,在他看來大明王朝才是天下正統,萬國來朝,堂堂天朝大國豈能與關外蠻夷部落討價還價?

欲知山中事,須問打柴人。親臨關東前線的袁崇煥早就說過戰不在兵,在民心。長期打消耗戰,國力不支,軍中鬧餉,民賦加重,賦重則民反,長此循環下去,危也!

有一部電視劇,袁崇煥曾想過以戰求和:對關外滿清部落一打就跑,一退就擾,不宜長期打消耗戰,應以關寧鐵騎優勢兵力打幾場勝仗,增加與皇太極在和談的籌碼。歷史上有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進藏等和親形式……

洪承疇等人卻極力主戰,抨擊袁崇煥的和親政策是賣國、是投降主義。結果袁崇煥被冤殺。

劇中雖有戲說成分,但袁崇煥被殺冤不冤?不冤!袁確實想過和,但這個和是招安、和親的意思。

吳三桂弱爆了,此人才是明朝第一漢奸

袁崇煥之後,洪承疇得到重用,先是圍剿在西北的李自成,後又調往山海關重點防禦皇太極,成了大明王朝的救火隊長……

結果使大明王朝長期陷於兩線作戰的困境,洪承疇原本認為可以輕易掐滅的火苗已成燎原之勢。

此時的洪承疇才明白自己大禍臨頭,隨時可能死無葬身之地:因殺降得罪了農民軍,如果李自成贏了,他是開殺降的第一人,得被揪出來扒皮;如今這兩處大火根本撲不滅了,就算明朝苟延殘喘十年八年的,造成今日內憂外患之困局的,與他脫不了干係,崇禎皇帝一旦腦子轉過彎了,難免不會把他大卸八塊,想想袁崇煥的下場,渾身直起雞皮疙瘩。

降清!對,趁著自己和滿清沒結下什麼樑子,唯有降清,才有活路!

深諳權術的洪承疇寫下“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一邊寫詩一邊請戰,崇禎感動的一蹋糊塗,立刻批准洪承疇任薊遼總督,統帥兵馬奔赴遼東前線。有了降清念頭的洪承疇哪還有心思打仗?象徵性的打了幾場也就順坡下驢了,在松山一戰佯裝不敵,被清軍“活捉”了。(此時要是袁總督戰敗,早揮劍自刎了。)

消息從邊塞傳到京城,舉國哀悼,崇禎皇帝甚至已經準備好了祭文,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昭告天下:第一忠臣洪承疇為國捐軀了!

然而,最為諷刺的是,洪承疇投降了,對,沒錯,投降了!就是那個號稱對大明忠心耿耿,一腔熱血報國的鷹派人物洪承疇投降了!

至於清史記載的洪承疇如何絕食,寧死不屈,如何哭著喴著要為大明殉國;還有皇太極被他大罵也不生氣,還禮賢下士,對之前多次敗於他也不計前嫌等等。特書大書(歷史是勝者書寫的,清朝確實把明史篡改的面目全非)。

這只不過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洪承疇和皇太極合演的一出雙簧戲而已。。。

戲碼演完,洪承疇一馬當先,用自己畢生所學和掌握的軍機要務,提出滅明三策。皇太極得此三策,大喜過望,評價洪承疇能抵得上三十萬精兵!

"

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什麼有著近2億人口的大明會被只有不到100萬人的滿清部落給滅了。

其實,滅明的並非滿清,而是明朝內部出了漢奸,正是這些帶路黨,讓滿清順手撿了個大便宜。

吳三桂弱爆了,此人才是明朝第一漢奸

說到明朝漢奸,大家可能會想到這三人:第一,逼死崇禎的李自成;第二,引清兵入關的吳三桂;第三,滿清漢臣第一人范文程。

但要論頭功,這些人都排不上號,能稱得上明朝第一漢奸乃至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無底線帶路黨的非此人莫屬——洪承疇。

圍剿流寇,斬草除根顯身手

崇禎元年(1628年),陝北爆發農民起義。

陝西三邊總督楊鶴對農民起義軍一直採取邊圍剿邊安撫的策略,以安撫納降為主,但見效慢。

而此時還是楊鶴手下部將的洪承疇不僅不執行上級的招安政策,反而大力圍剿,不僅剿匪,而且殺降。

洪承疇視農民軍為亂臣賊子,瞧不起,他認為前來歸順也是詐降,就算是真降朝廷也無力養活他們,對這些叛而降降而叛的流寇必須斬草除根、永絕後患。

大開殺戒,表面上流寇是消滅一個少一個,但仇恨的種子卻種下了,會結出更多的仇恨果實。

更糟糕的是,這樣一來等於把農民軍逼上絕路:原本流寇也就為了混口飯吃,打不過就降,撫卹金花光了接著鬧。

吳三桂弱爆了,此人才是明朝第一漢奸

象李自成本人就多次反覆叛降,甚至還一度提出只要撥糧餉,自己則領兵請纓去關外平叛皇太極,為農民軍正名。

洪承疇這一殺降不要緊,再也沒人歸順嘍!徹底逼反農民軍!

而崇禎皇帝卻對洪承疇這種猛藥去痾的鐵腕政策非常贊同,遂將三邊總督楊鶴以剿匪不力為名罷官入獄,提拔洪承疇繼任三邊總督。

洪承疇上任後,果然不負所望,於崇禎十二年(1639年),打得李自成只帶著十八人逃命而去(自成大敗,以十八騎走商洛)。

表面上看農民起義陷入低谷,但李自成再次捲土重來時已是百萬之眾……

兵敗降清,與皇太極演雙簧

洪承疇是明朝的鷹派代表,在對遼東戰事上更是極力主戰,在他看來大明王朝才是天下正統,萬國來朝,堂堂天朝大國豈能與關外蠻夷部落討價還價?

欲知山中事,須問打柴人。親臨關東前線的袁崇煥早就說過戰不在兵,在民心。長期打消耗戰,國力不支,軍中鬧餉,民賦加重,賦重則民反,長此循環下去,危也!

有一部電視劇,袁崇煥曾想過以戰求和:對關外滿清部落一打就跑,一退就擾,不宜長期打消耗戰,應以關寧鐵騎優勢兵力打幾場勝仗,增加與皇太極在和談的籌碼。歷史上有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進藏等和親形式……

洪承疇等人卻極力主戰,抨擊袁崇煥的和親政策是賣國、是投降主義。結果袁崇煥被冤殺。

劇中雖有戲說成分,但袁崇煥被殺冤不冤?不冤!袁確實想過和,但這個和是招安、和親的意思。

吳三桂弱爆了,此人才是明朝第一漢奸

袁崇煥之後,洪承疇得到重用,先是圍剿在西北的李自成,後又調往山海關重點防禦皇太極,成了大明王朝的救火隊長……

結果使大明王朝長期陷於兩線作戰的困境,洪承疇原本認為可以輕易掐滅的火苗已成燎原之勢。

此時的洪承疇才明白自己大禍臨頭,隨時可能死無葬身之地:因殺降得罪了農民軍,如果李自成贏了,他是開殺降的第一人,得被揪出來扒皮;如今這兩處大火根本撲不滅了,就算明朝苟延殘喘十年八年的,造成今日內憂外患之困局的,與他脫不了干係,崇禎皇帝一旦腦子轉過彎了,難免不會把他大卸八塊,想想袁崇煥的下場,渾身直起雞皮疙瘩。

降清!對,趁著自己和滿清沒結下什麼樑子,唯有降清,才有活路!

深諳權術的洪承疇寫下“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一邊寫詩一邊請戰,崇禎感動的一蹋糊塗,立刻批准洪承疇任薊遼總督,統帥兵馬奔赴遼東前線。有了降清念頭的洪承疇哪還有心思打仗?象徵性的打了幾場也就順坡下驢了,在松山一戰佯裝不敵,被清軍“活捉”了。(此時要是袁總督戰敗,早揮劍自刎了。)

消息從邊塞傳到京城,舉國哀悼,崇禎皇帝甚至已經準備好了祭文,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昭告天下:第一忠臣洪承疇為國捐軀了!

然而,最為諷刺的是,洪承疇投降了,對,沒錯,投降了!就是那個號稱對大明忠心耿耿,一腔熱血報國的鷹派人物洪承疇投降了!

至於清史記載的洪承疇如何絕食,寧死不屈,如何哭著喴著要為大明殉國;還有皇太極被他大罵也不生氣,還禮賢下士,對之前多次敗於他也不計前嫌等等。特書大書(歷史是勝者書寫的,清朝確實把明史篡改的面目全非)。

這只不過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洪承疇和皇太極合演的一出雙簧戲而已。。。

戲碼演完,洪承疇一馬當先,用自己畢生所學和掌握的軍機要務,提出滅明三策。皇太極得此三策,大喜過望,評價洪承疇能抵得上三十萬精兵!

吳三桂弱爆了,此人才是明朝第一漢奸

(其實皇太極包括努爾哈赤早期是沒有南下的野心,有野心也只不過想建立一個統一東北的大汗國,與明朝平起平坐。窺視中原,也不過因天寒地凍,少吃的缺喝的,南下掠奪一下而已。想想自己幾十萬人口如何統治上億人的大明?還是要打個問號的。)

看到滅明三策,第一策:以漢制漢,滿人不夠,何不來個以漢制漢?對,就這麼幹!皇太極再也不甘心只當個關外的土皇帝了,他要坐擁天下。

洪承疇見皇太極已按照自己設計的劇本開演了,迅速利用自己在明朝的威望人脈,開始瘋狂的幫助清兵一統全國,把屠刀揮舞向自己的同胞……

掉轉槍頭,爭做無底線漢奸

洪承疇是投降滿清的明朝第一重臣,他不僅對宮廷內鬥、黨派之爭輕車熟路,還統領過明軍三分之二以上的兵馬。投降後先是拉攏舊部的人心並逐步瓦解明朝的士氣,然後巧妙地挑起明朝守將吳三桂與李自成的矛盾,讓清廷不費吹灰之力就進入了北京城。

接下來他又出招收拾南明。

當時南明小朝廷在李定國的輔佐下,連敗清兵,更是殺了清朝的親王,迫使清朝上下震動,打算跟南明南北分治。

作為明朝叛臣,他最不希望南明成氣候,一旦反撲過來,清兵最多退回關外,他卻危險了。洪承疇第一個跳出來,親自出馬,故技重施,挑撥離間李定國及手下,殘忍的抹殺掉了南明的最後一線希望,壞事做絕。

在清朝統一南方的時候,製造了各種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等,均是洪承疇的傑作。

做漢奸做的如此忠心耿耿還理直氣壯,歷史上聞所未聞,以至於連他的親孃和胞弟當時都羞於認他。

"

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什麼有著近2億人口的大明會被只有不到100萬人的滿清部落給滅了。

其實,滅明的並非滿清,而是明朝內部出了漢奸,正是這些帶路黨,讓滿清順手撿了個大便宜。

吳三桂弱爆了,此人才是明朝第一漢奸

說到明朝漢奸,大家可能會想到這三人:第一,逼死崇禎的李自成;第二,引清兵入關的吳三桂;第三,滿清漢臣第一人范文程。

但要論頭功,這些人都排不上號,能稱得上明朝第一漢奸乃至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無底線帶路黨的非此人莫屬——洪承疇。

圍剿流寇,斬草除根顯身手

崇禎元年(1628年),陝北爆發農民起義。

陝西三邊總督楊鶴對農民起義軍一直採取邊圍剿邊安撫的策略,以安撫納降為主,但見效慢。

而此時還是楊鶴手下部將的洪承疇不僅不執行上級的招安政策,反而大力圍剿,不僅剿匪,而且殺降。

洪承疇視農民軍為亂臣賊子,瞧不起,他認為前來歸順也是詐降,就算是真降朝廷也無力養活他們,對這些叛而降降而叛的流寇必須斬草除根、永絕後患。

大開殺戒,表面上流寇是消滅一個少一個,但仇恨的種子卻種下了,會結出更多的仇恨果實。

更糟糕的是,這樣一來等於把農民軍逼上絕路:原本流寇也就為了混口飯吃,打不過就降,撫卹金花光了接著鬧。

吳三桂弱爆了,此人才是明朝第一漢奸

象李自成本人就多次反覆叛降,甚至還一度提出只要撥糧餉,自己則領兵請纓去關外平叛皇太極,為農民軍正名。

洪承疇這一殺降不要緊,再也沒人歸順嘍!徹底逼反農民軍!

而崇禎皇帝卻對洪承疇這種猛藥去痾的鐵腕政策非常贊同,遂將三邊總督楊鶴以剿匪不力為名罷官入獄,提拔洪承疇繼任三邊總督。

洪承疇上任後,果然不負所望,於崇禎十二年(1639年),打得李自成只帶著十八人逃命而去(自成大敗,以十八騎走商洛)。

表面上看農民起義陷入低谷,但李自成再次捲土重來時已是百萬之眾……

兵敗降清,與皇太極演雙簧

洪承疇是明朝的鷹派代表,在對遼東戰事上更是極力主戰,在他看來大明王朝才是天下正統,萬國來朝,堂堂天朝大國豈能與關外蠻夷部落討價還價?

欲知山中事,須問打柴人。親臨關東前線的袁崇煥早就說過戰不在兵,在民心。長期打消耗戰,國力不支,軍中鬧餉,民賦加重,賦重則民反,長此循環下去,危也!

有一部電視劇,袁崇煥曾想過以戰求和:對關外滿清部落一打就跑,一退就擾,不宜長期打消耗戰,應以關寧鐵騎優勢兵力打幾場勝仗,增加與皇太極在和談的籌碼。歷史上有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進藏等和親形式……

洪承疇等人卻極力主戰,抨擊袁崇煥的和親政策是賣國、是投降主義。結果袁崇煥被冤殺。

劇中雖有戲說成分,但袁崇煥被殺冤不冤?不冤!袁確實想過和,但這個和是招安、和親的意思。

吳三桂弱爆了,此人才是明朝第一漢奸

袁崇煥之後,洪承疇得到重用,先是圍剿在西北的李自成,後又調往山海關重點防禦皇太極,成了大明王朝的救火隊長……

結果使大明王朝長期陷於兩線作戰的困境,洪承疇原本認為可以輕易掐滅的火苗已成燎原之勢。

此時的洪承疇才明白自己大禍臨頭,隨時可能死無葬身之地:因殺降得罪了農民軍,如果李自成贏了,他是開殺降的第一人,得被揪出來扒皮;如今這兩處大火根本撲不滅了,就算明朝苟延殘喘十年八年的,造成今日內憂外患之困局的,與他脫不了干係,崇禎皇帝一旦腦子轉過彎了,難免不會把他大卸八塊,想想袁崇煥的下場,渾身直起雞皮疙瘩。

降清!對,趁著自己和滿清沒結下什麼樑子,唯有降清,才有活路!

深諳權術的洪承疇寫下“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一邊寫詩一邊請戰,崇禎感動的一蹋糊塗,立刻批准洪承疇任薊遼總督,統帥兵馬奔赴遼東前線。有了降清念頭的洪承疇哪還有心思打仗?象徵性的打了幾場也就順坡下驢了,在松山一戰佯裝不敵,被清軍“活捉”了。(此時要是袁總督戰敗,早揮劍自刎了。)

消息從邊塞傳到京城,舉國哀悼,崇禎皇帝甚至已經準備好了祭文,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昭告天下:第一忠臣洪承疇為國捐軀了!

然而,最為諷刺的是,洪承疇投降了,對,沒錯,投降了!就是那個號稱對大明忠心耿耿,一腔熱血報國的鷹派人物洪承疇投降了!

至於清史記載的洪承疇如何絕食,寧死不屈,如何哭著喴著要為大明殉國;還有皇太極被他大罵也不生氣,還禮賢下士,對之前多次敗於他也不計前嫌等等。特書大書(歷史是勝者書寫的,清朝確實把明史篡改的面目全非)。

這只不過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洪承疇和皇太極合演的一出雙簧戲而已。。。

戲碼演完,洪承疇一馬當先,用自己畢生所學和掌握的軍機要務,提出滅明三策。皇太極得此三策,大喜過望,評價洪承疇能抵得上三十萬精兵!

吳三桂弱爆了,此人才是明朝第一漢奸

(其實皇太極包括努爾哈赤早期是沒有南下的野心,有野心也只不過想建立一個統一東北的大汗國,與明朝平起平坐。窺視中原,也不過因天寒地凍,少吃的缺喝的,南下掠奪一下而已。想想自己幾十萬人口如何統治上億人的大明?還是要打個問號的。)

看到滅明三策,第一策:以漢制漢,滿人不夠,何不來個以漢制漢?對,就這麼幹!皇太極再也不甘心只當個關外的土皇帝了,他要坐擁天下。

洪承疇見皇太極已按照自己設計的劇本開演了,迅速利用自己在明朝的威望人脈,開始瘋狂的幫助清兵一統全國,把屠刀揮舞向自己的同胞……

掉轉槍頭,爭做無底線漢奸

洪承疇是投降滿清的明朝第一重臣,他不僅對宮廷內鬥、黨派之爭輕車熟路,還統領過明軍三分之二以上的兵馬。投降後先是拉攏舊部的人心並逐步瓦解明朝的士氣,然後巧妙地挑起明朝守將吳三桂與李自成的矛盾,讓清廷不費吹灰之力就進入了北京城。

接下來他又出招收拾南明。

當時南明小朝廷在李定國的輔佐下,連敗清兵,更是殺了清朝的親王,迫使清朝上下震動,打算跟南明南北分治。

作為明朝叛臣,他最不希望南明成氣候,一旦反撲過來,清兵最多退回關外,他卻危險了。洪承疇第一個跳出來,親自出馬,故技重施,挑撥離間李定國及手下,殘忍的抹殺掉了南明的最後一線希望,壞事做絕。

在清朝統一南方的時候,製造了各種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等,均是洪承疇的傑作。

做漢奸做的如此忠心耿耿還理直氣壯,歷史上聞所未聞,以至於連他的親孃和胞弟當時都羞於認他。

吳三桂弱爆了,此人才是明朝第一漢奸

同樣作為漢奸的吳三桂,雖然令人痛恨,但論漢奸程度與破壞程度與洪承疇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作為洪承疇的手下部將,吳三桂已是英雄末路,在明朝大勢已去的時候,衝冠一怒為紅顏不得已而降清,但後來看到昔日上司洪承疇被清廷如此重用,也就把洪承疇當成偶像膜拜並開始效仿,為向清廷表忠心,他殘酷追殺農民軍,還對南明朝廷趕盡殺絕。

吳三桂的野心或許只不過是想偏安雲南一隅,做個平西王而已。但清廷深知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開始卸磨殺驢了。

最終吳三桂落個身敗名裂,但洪承疇卻受清廷重用,享盡榮華富貴,善終。為何?還不是因為洪承疇有把柄在人家手上,只能心甘情願地當漢奸了;而清廷表面上對他恩威有加,只不過是樹立一個重用漢臣的假象而已。

回憶當初,洪承疇意氣風華,飽讀聖賢書,還誓死精忠報國,加上他極力主戰,挑唆滅這個滅那個的,深得急功近利的崇禎皇帝重用和信任,結果捅了馬蜂窩後拍屁股走人,投降後卻殘忍地掉轉槍頭,屠殺自己的同胞,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縱觀歷史,也只有洪承疇把漢奸做絕了,以至於到了乾隆時期,連他的主子清朝皇帝都瞧不起其人品,將其列入《貳臣傳》!

話又說回來,如果明朝當時對內招安,對外和親,待局勢穩定、國力強盛時,再慢慢逐個收拾,是活棋。然而崇禎偏偏聽信洪承疇等所謂鷹派的讒言,總認為老子天下第一,來個左右開弓。結果一個沒幹掉,反把自己老本蝕個精光,豈不悲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