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

說起大明王朝,那可算得上歷史上的一個超級王朝了,自放牛娃明太祖朱元璋創造大明一直到崇禎帝煤山上吊而死,經歷了16帝276年的大明王朝。

然而明朝卻發生了太上皇奪取皇位的事情,這發生在景泰帝朱祁鈺和明英宗朱祁鎮這兩兄弟身上,這就是後來史書記載的南宮復辟。

朱祁鎮是明代唯一擁有兩個年號(正統、天順)的皇帝。其人生平極富戲劇性,經歷了明代歷史上的兩次重大變故: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

"

說起大明王朝,那可算得上歷史上的一個超級王朝了,自放牛娃明太祖朱元璋創造大明一直到崇禎帝煤山上吊而死,經歷了16帝276年的大明王朝。

然而明朝卻發生了太上皇奪取皇位的事情,這發生在景泰帝朱祁鈺和明英宗朱祁鎮這兩兄弟身上,這就是後來史書記載的南宮復辟。

朱祁鎮是明代唯一擁有兩個年號(正統、天順)的皇帝。其人生平極富戲劇性,經歷了明代歷史上的兩次重大變故: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屢次侵犯明朝領地,朱祁鎮受權監王振的蠱惑,親率二十萬精銳大軍出征,計劃從大同北上,與瓦剌在明帝國邊境決戰,結果在土木堡被俘。

堂堂大明天子竟被胡人擄去,史稱"土木堡之變",這是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間的事情。首領俘瓦剌虜英宗後,如獲至寶,挾持他繼續南下,所到關隘明軍投鼠忌器,很快瓦剌大軍兵臨北京城下,大明王朝面臨著空前的危機。

國家時值危難之中,人們都惶恐不安,此時必須另立一位皇帝以穩定民心,於是群臣請太后正式宣佈成王朱祁鈺繼任皇帝,被俘的明英宗則為奉為太上皇。太后見英宗回來無望,便下旨準允。這樣朱祁鈺便正式地即位稱帝,是為明代宗。

"

說起大明王朝,那可算得上歷史上的一個超級王朝了,自放牛娃明太祖朱元璋創造大明一直到崇禎帝煤山上吊而死,經歷了16帝276年的大明王朝。

然而明朝卻發生了太上皇奪取皇位的事情,這發生在景泰帝朱祁鈺和明英宗朱祁鎮這兩兄弟身上,這就是後來史書記載的南宮復辟。

朱祁鎮是明代唯一擁有兩個年號(正統、天順)的皇帝。其人生平極富戲劇性,經歷了明代歷史上的兩次重大變故: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屢次侵犯明朝領地,朱祁鎮受權監王振的蠱惑,親率二十萬精銳大軍出征,計劃從大同北上,與瓦剌在明帝國邊境決戰,結果在土木堡被俘。

堂堂大明天子竟被胡人擄去,史稱"土木堡之變",這是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間的事情。首領俘瓦剌虜英宗後,如獲至寶,挾持他繼續南下,所到關隘明軍投鼠忌器,很快瓦剌大軍兵臨北京城下,大明王朝面臨著空前的危機。

國家時值危難之中,人們都惶恐不安,此時必須另立一位皇帝以穩定民心,於是群臣請太后正式宣佈成王朱祁鈺繼任皇帝,被俘的明英宗則為奉為太上皇。太后見英宗回來無望,便下旨準允。這樣朱祁鈺便正式地即位稱帝,是為明代宗。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明代宗朱祁鈺正式登基稱帝后,面對內擾外患的困境,決心重振祖業。面對瓦剌的進犯,他拋棄了議和求生存的念頭,採納了兵部待郎于謙的建議,做好抵禦瓦剌入侵的準備,招募兵勇、集合民夫、操練軍隊、動員百姓,並令各地明軍增援京城。

後來經過五天的激戰,使來犯的也先瓦剌軍死傷慘重,潰散而去,北京城保衛戰取得了突破性的勝利。瓦剌首領也先見明朝邊疆和京師戍守力量增強,無機可乘,以英宗相要挾的陰謀也已無法實現,又想去與明廷講和,只得將明英宗送回北京。

"

說起大明王朝,那可算得上歷史上的一個超級王朝了,自放牛娃明太祖朱元璋創造大明一直到崇禎帝煤山上吊而死,經歷了16帝276年的大明王朝。

然而明朝卻發生了太上皇奪取皇位的事情,這發生在景泰帝朱祁鈺和明英宗朱祁鎮這兩兄弟身上,這就是後來史書記載的南宮復辟。

朱祁鎮是明代唯一擁有兩個年號(正統、天順)的皇帝。其人生平極富戲劇性,經歷了明代歷史上的兩次重大變故: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屢次侵犯明朝領地,朱祁鎮受權監王振的蠱惑,親率二十萬精銳大軍出征,計劃從大同北上,與瓦剌在明帝國邊境決戰,結果在土木堡被俘。

堂堂大明天子竟被胡人擄去,史稱"土木堡之變",這是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間的事情。首領俘瓦剌虜英宗後,如獲至寶,挾持他繼續南下,所到關隘明軍投鼠忌器,很快瓦剌大軍兵臨北京城下,大明王朝面臨著空前的危機。

國家時值危難之中,人們都惶恐不安,此時必須另立一位皇帝以穩定民心,於是群臣請太后正式宣佈成王朱祁鈺繼任皇帝,被俘的明英宗則為奉為太上皇。太后見英宗回來無望,便下旨準允。這樣朱祁鈺便正式地即位稱帝,是為明代宗。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明代宗朱祁鈺正式登基稱帝后,面對內擾外患的困境,決心重振祖業。面對瓦剌的進犯,他拋棄了議和求生存的念頭,採納了兵部待郎于謙的建議,做好抵禦瓦剌入侵的準備,招募兵勇、集合民夫、操練軍隊、動員百姓,並令各地明軍增援京城。

後來經過五天的激戰,使來犯的也先瓦剌軍死傷慘重,潰散而去,北京城保衛戰取得了突破性的勝利。瓦剌首領也先見明朝邊疆和京師戍守力量增強,無機可乘,以英宗相要挾的陰謀也已無法實現,又想去與明廷講和,只得將明英宗送回北京。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明英宗被安置在了南宮,不再參與朝政,做他的太上皇去了。但實際上英宗在朝中仍有不可小覷的影響力,而且正值英年的他很不甘心一輩子做這個"太上皇"。所以這種潛在的皇位爭奪戰從英宗回到朝廷的那一刻起,就己經萌生了。

此後明代宗朱祁鈺對內則實行開明政治,廣開言路,經過了兩年的整治,國家出現了明顯的轉機。按照封建正統觀念,皇位的繼承人應該是皇上所生之子,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必須是皇后所生之子,如果沒有此繼承人,且后妃生的皇子又多,則應從列定到首位,個別的也有擇優而立的。

皇位坐久了,自然不想下來,不僅不想下來,而且希望能夠傳給自己的兒孫,朱祁鈺當了皇帝太子卻是英宗之子朱見深,這使他心理極不平衡,為什麼不及早改立自已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呢?

"

說起大明王朝,那可算得上歷史上的一個超級王朝了,自放牛娃明太祖朱元璋創造大明一直到崇禎帝煤山上吊而死,經歷了16帝276年的大明王朝。

然而明朝卻發生了太上皇奪取皇位的事情,這發生在景泰帝朱祁鈺和明英宗朱祁鎮這兩兄弟身上,這就是後來史書記載的南宮復辟。

朱祁鎮是明代唯一擁有兩個年號(正統、天順)的皇帝。其人生平極富戲劇性,經歷了明代歷史上的兩次重大變故: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屢次侵犯明朝領地,朱祁鎮受權監王振的蠱惑,親率二十萬精銳大軍出征,計劃從大同北上,與瓦剌在明帝國邊境決戰,結果在土木堡被俘。

堂堂大明天子竟被胡人擄去,史稱"土木堡之變",這是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間的事情。首領俘瓦剌虜英宗後,如獲至寶,挾持他繼續南下,所到關隘明軍投鼠忌器,很快瓦剌大軍兵臨北京城下,大明王朝面臨著空前的危機。

國家時值危難之中,人們都惶恐不安,此時必須另立一位皇帝以穩定民心,於是群臣請太后正式宣佈成王朱祁鈺繼任皇帝,被俘的明英宗則為奉為太上皇。太后見英宗回來無望,便下旨準允。這樣朱祁鈺便正式地即位稱帝,是為明代宗。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明代宗朱祁鈺正式登基稱帝后,面對內擾外患的困境,決心重振祖業。面對瓦剌的進犯,他拋棄了議和求生存的念頭,採納了兵部待郎于謙的建議,做好抵禦瓦剌入侵的準備,招募兵勇、集合民夫、操練軍隊、動員百姓,並令各地明軍增援京城。

後來經過五天的激戰,使來犯的也先瓦剌軍死傷慘重,潰散而去,北京城保衛戰取得了突破性的勝利。瓦剌首領也先見明朝邊疆和京師戍守力量增強,無機可乘,以英宗相要挾的陰謀也已無法實現,又想去與明廷講和,只得將明英宗送回北京。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明英宗被安置在了南宮,不再參與朝政,做他的太上皇去了。但實際上英宗在朝中仍有不可小覷的影響力,而且正值英年的他很不甘心一輩子做這個"太上皇"。所以這種潛在的皇位爭奪戰從英宗回到朝廷的那一刻起,就己經萌生了。

此後明代宗朱祁鈺對內則實行開明政治,廣開言路,經過了兩年的整治,國家出現了明顯的轉機。按照封建正統觀念,皇位的繼承人應該是皇上所生之子,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必須是皇后所生之子,如果沒有此繼承人,且后妃生的皇子又多,則應從列定到首位,個別的也有擇優而立的。

皇位坐久了,自然不想下來,不僅不想下來,而且希望能夠傳給自己的兒孫,朱祁鈺當了皇帝太子卻是英宗之子朱見深,這使他心理極不平衡,為什麼不及早改立自已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呢?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於是在景泰三年五月的某一天,便廢英宗之子朱見深為沂王,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明代宗此舉引發了軒然大波,加劇了與一些大臣們之間的矛盾,朝臣之間也迸發出了一股強烈的火藥味。

其實奪門前夕,圍繞著皇儲問題朝中大臣早就分為三個派別,即主張"復立沂王派"、"另立襄王世子派"、"奉迎上皇復辟派"。

其實在朱祁鈺準備立朱見濟為太子的時候,就遭到了許多大臣的反對,他的夫人汪後帶頭反對,被他當即廢掉,立朱見濟的生母杭妃為皇后,他還賞賜給內臣每人五十兩黃金,五十兩白銀,以堵住反對者之口。

沒成想朱見濟僅做了一年的太子就死了,此時朝臣們又請立朱見深為太子,景帝大為不快,漸成心病。

"

說起大明王朝,那可算得上歷史上的一個超級王朝了,自放牛娃明太祖朱元璋創造大明一直到崇禎帝煤山上吊而死,經歷了16帝276年的大明王朝。

然而明朝卻發生了太上皇奪取皇位的事情,這發生在景泰帝朱祁鈺和明英宗朱祁鎮這兩兄弟身上,這就是後來史書記載的南宮復辟。

朱祁鎮是明代唯一擁有兩個年號(正統、天順)的皇帝。其人生平極富戲劇性,經歷了明代歷史上的兩次重大變故: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屢次侵犯明朝領地,朱祁鎮受權監王振的蠱惑,親率二十萬精銳大軍出征,計劃從大同北上,與瓦剌在明帝國邊境決戰,結果在土木堡被俘。

堂堂大明天子竟被胡人擄去,史稱"土木堡之變",這是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間的事情。首領俘瓦剌虜英宗後,如獲至寶,挾持他繼續南下,所到關隘明軍投鼠忌器,很快瓦剌大軍兵臨北京城下,大明王朝面臨著空前的危機。

國家時值危難之中,人們都惶恐不安,此時必須另立一位皇帝以穩定民心,於是群臣請太后正式宣佈成王朱祁鈺繼任皇帝,被俘的明英宗則為奉為太上皇。太后見英宗回來無望,便下旨準允。這樣朱祁鈺便正式地即位稱帝,是為明代宗。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明代宗朱祁鈺正式登基稱帝后,面對內擾外患的困境,決心重振祖業。面對瓦剌的進犯,他拋棄了議和求生存的念頭,採納了兵部待郎于謙的建議,做好抵禦瓦剌入侵的準備,招募兵勇、集合民夫、操練軍隊、動員百姓,並令各地明軍增援京城。

後來經過五天的激戰,使來犯的也先瓦剌軍死傷慘重,潰散而去,北京城保衛戰取得了突破性的勝利。瓦剌首領也先見明朝邊疆和京師戍守力量增強,無機可乘,以英宗相要挾的陰謀也已無法實現,又想去與明廷講和,只得將明英宗送回北京。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明英宗被安置在了南宮,不再參與朝政,做他的太上皇去了。但實際上英宗在朝中仍有不可小覷的影響力,而且正值英年的他很不甘心一輩子做這個"太上皇"。所以這種潛在的皇位爭奪戰從英宗回到朝廷的那一刻起,就己經萌生了。

此後明代宗朱祁鈺對內則實行開明政治,廣開言路,經過了兩年的整治,國家出現了明顯的轉機。按照封建正統觀念,皇位的繼承人應該是皇上所生之子,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必須是皇后所生之子,如果沒有此繼承人,且后妃生的皇子又多,則應從列定到首位,個別的也有擇優而立的。

皇位坐久了,自然不想下來,不僅不想下來,而且希望能夠傳給自己的兒孫,朱祁鈺當了皇帝太子卻是英宗之子朱見深,這使他心理極不平衡,為什麼不及早改立自已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呢?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於是在景泰三年五月的某一天,便廢英宗之子朱見深為沂王,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明代宗此舉引發了軒然大波,加劇了與一些大臣們之間的矛盾,朝臣之間也迸發出了一股強烈的火藥味。

其實奪門前夕,圍繞著皇儲問題朝中大臣早就分為三個派別,即主張"復立沂王派"、"另立襄王世子派"、"奉迎上皇復辟派"。

其實在朱祁鈺準備立朱見濟為太子的時候,就遭到了許多大臣的反對,他的夫人汪後帶頭反對,被他當即廢掉,立朱見濟的生母杭妃為皇后,他還賞賜給內臣每人五十兩黃金,五十兩白銀,以堵住反對者之口。

沒成想朱見濟僅做了一年的太子就死了,此時朝臣們又請立朱見深為太子,景帝大為不快,漸成心病。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誰想,卻是禍不單行,至景秦八年,朱祁鈺突然病倒,病勢也相當地嚴重,"易位"之事又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群臣們都私下裡議論不止。至此,政變開始醞釀。

"奪門之變"是如何發生的呢?主謀又是那些人呢?

首先謀劃明英宗復位的是武清侯石亨。石亨在北京保衛戰期間,立下了一些汗馬功勞,所以就掌握了一些兵權,爵封武清侯。武清侯石亨這個人的野心是很大的。但是在於謙掌握兵權的的情況下,有種不得志的感覺。當石亨看到明景帝病入膏肓的時候,心中不覺的動了謀取大功的念頭。

於是石亨找到了親信張軌、楊善及太監曹吉祥等商量:現在朱見濟太子已經去世,而且現在明景帝的病一定是好不起來了,現在上下的官員都在策劃擁立各自尊崇的人為新的君主,以我的意見,擁立明景帝不如擁立太上皇復位。石亨的意見得到了大家的贊同,幾人頓時達成共識,於是分頭準備策劃政變之事。

"

說起大明王朝,那可算得上歷史上的一個超級王朝了,自放牛娃明太祖朱元璋創造大明一直到崇禎帝煤山上吊而死,經歷了16帝276年的大明王朝。

然而明朝卻發生了太上皇奪取皇位的事情,這發生在景泰帝朱祁鈺和明英宗朱祁鎮這兩兄弟身上,這就是後來史書記載的南宮復辟。

朱祁鎮是明代唯一擁有兩個年號(正統、天順)的皇帝。其人生平極富戲劇性,經歷了明代歷史上的兩次重大變故: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屢次侵犯明朝領地,朱祁鎮受權監王振的蠱惑,親率二十萬精銳大軍出征,計劃從大同北上,與瓦剌在明帝國邊境決戰,結果在土木堡被俘。

堂堂大明天子竟被胡人擄去,史稱"土木堡之變",這是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間的事情。首領俘瓦剌虜英宗後,如獲至寶,挾持他繼續南下,所到關隘明軍投鼠忌器,很快瓦剌大軍兵臨北京城下,大明王朝面臨著空前的危機。

國家時值危難之中,人們都惶恐不安,此時必須另立一位皇帝以穩定民心,於是群臣請太后正式宣佈成王朱祁鈺繼任皇帝,被俘的明英宗則為奉為太上皇。太后見英宗回來無望,便下旨準允。這樣朱祁鈺便正式地即位稱帝,是為明代宗。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明代宗朱祁鈺正式登基稱帝后,面對內擾外患的困境,決心重振祖業。面對瓦剌的進犯,他拋棄了議和求生存的念頭,採納了兵部待郎于謙的建議,做好抵禦瓦剌入侵的準備,招募兵勇、集合民夫、操練軍隊、動員百姓,並令各地明軍增援京城。

後來經過五天的激戰,使來犯的也先瓦剌軍死傷慘重,潰散而去,北京城保衛戰取得了突破性的勝利。瓦剌首領也先見明朝邊疆和京師戍守力量增強,無機可乘,以英宗相要挾的陰謀也已無法實現,又想去與明廷講和,只得將明英宗送回北京。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明英宗被安置在了南宮,不再參與朝政,做他的太上皇去了。但實際上英宗在朝中仍有不可小覷的影響力,而且正值英年的他很不甘心一輩子做這個"太上皇"。所以這種潛在的皇位爭奪戰從英宗回到朝廷的那一刻起,就己經萌生了。

此後明代宗朱祁鈺對內則實行開明政治,廣開言路,經過了兩年的整治,國家出現了明顯的轉機。按照封建正統觀念,皇位的繼承人應該是皇上所生之子,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必須是皇后所生之子,如果沒有此繼承人,且后妃生的皇子又多,則應從列定到首位,個別的也有擇優而立的。

皇位坐久了,自然不想下來,不僅不想下來,而且希望能夠傳給自己的兒孫,朱祁鈺當了皇帝太子卻是英宗之子朱見深,這使他心理極不平衡,為什麼不及早改立自已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呢?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於是在景泰三年五月的某一天,便廢英宗之子朱見深為沂王,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明代宗此舉引發了軒然大波,加劇了與一些大臣們之間的矛盾,朝臣之間也迸發出了一股強烈的火藥味。

其實奪門前夕,圍繞著皇儲問題朝中大臣早就分為三個派別,即主張"復立沂王派"、"另立襄王世子派"、"奉迎上皇復辟派"。

其實在朱祁鈺準備立朱見濟為太子的時候,就遭到了許多大臣的反對,他的夫人汪後帶頭反對,被他當即廢掉,立朱見濟的生母杭妃為皇后,他還賞賜給內臣每人五十兩黃金,五十兩白銀,以堵住反對者之口。

沒成想朱見濟僅做了一年的太子就死了,此時朝臣們又請立朱見深為太子,景帝大為不快,漸成心病。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誰想,卻是禍不單行,至景秦八年,朱祁鈺突然病倒,病勢也相當地嚴重,"易位"之事又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群臣們都私下裡議論不止。至此,政變開始醞釀。

"奪門之變"是如何發生的呢?主謀又是那些人呢?

首先謀劃明英宗復位的是武清侯石亨。石亨在北京保衛戰期間,立下了一些汗馬功勞,所以就掌握了一些兵權,爵封武清侯。武清侯石亨這個人的野心是很大的。但是在於謙掌握兵權的的情況下,有種不得志的感覺。當石亨看到明景帝病入膏肓的時候,心中不覺的動了謀取大功的念頭。

於是石亨找到了親信張軌、楊善及太監曹吉祥等商量:現在朱見濟太子已經去世,而且現在明景帝的病一定是好不起來了,現在上下的官員都在策劃擁立各自尊崇的人為新的君主,以我的意見,擁立明景帝不如擁立太上皇復位。石亨的意見得到了大家的贊同,幾人頓時達成共識,於是分頭準備策劃政變之事。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在徐有貞的策劃下,經過周密的籌備,石亨等人分頭了做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

首先有張軌悄悄地告訴明英宗復位的事情,讓明英宗有所準備;同時有太監曹吉祥等人將情況密保給孫太后,很快就得到了孫太后的首肯。

於是在景泰八年的正月十六日的晚上,徐有貞與石亨、楊善等人拿著孫太后的懿旨,調軍闖入長安門,由於準備充分,明英宗很快就被他們從南宮救出,他們擁著明英宗順利進入宮內,一直走到了奉天殿,三呼萬歲,鐘鼓齊鳴。

奉天殿裡,文武百官正在朝堂等著皇帝臨朝,忽然,徐、石帶兵趕到,將英宗扶上王位,大呼"上皇復辟了",眾臣無奈只得列班朝賀,這場"奪門之變"就這樣成功了。

"

說起大明王朝,那可算得上歷史上的一個超級王朝了,自放牛娃明太祖朱元璋創造大明一直到崇禎帝煤山上吊而死,經歷了16帝276年的大明王朝。

然而明朝卻發生了太上皇奪取皇位的事情,這發生在景泰帝朱祁鈺和明英宗朱祁鎮這兩兄弟身上,這就是後來史書記載的南宮復辟。

朱祁鎮是明代唯一擁有兩個年號(正統、天順)的皇帝。其人生平極富戲劇性,經歷了明代歷史上的兩次重大變故: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屢次侵犯明朝領地,朱祁鎮受權監王振的蠱惑,親率二十萬精銳大軍出征,計劃從大同北上,與瓦剌在明帝國邊境決戰,結果在土木堡被俘。

堂堂大明天子竟被胡人擄去,史稱"土木堡之變",這是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間的事情。首領俘瓦剌虜英宗後,如獲至寶,挾持他繼續南下,所到關隘明軍投鼠忌器,很快瓦剌大軍兵臨北京城下,大明王朝面臨著空前的危機。

國家時值危難之中,人們都惶恐不安,此時必須另立一位皇帝以穩定民心,於是群臣請太后正式宣佈成王朱祁鈺繼任皇帝,被俘的明英宗則為奉為太上皇。太后見英宗回來無望,便下旨準允。這樣朱祁鈺便正式地即位稱帝,是為明代宗。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明代宗朱祁鈺正式登基稱帝后,面對內擾外患的困境,決心重振祖業。面對瓦剌的進犯,他拋棄了議和求生存的念頭,採納了兵部待郎于謙的建議,做好抵禦瓦剌入侵的準備,招募兵勇、集合民夫、操練軍隊、動員百姓,並令各地明軍增援京城。

後來經過五天的激戰,使來犯的也先瓦剌軍死傷慘重,潰散而去,北京城保衛戰取得了突破性的勝利。瓦剌首領也先見明朝邊疆和京師戍守力量增強,無機可乘,以英宗相要挾的陰謀也已無法實現,又想去與明廷講和,只得將明英宗送回北京。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明英宗被安置在了南宮,不再參與朝政,做他的太上皇去了。但實際上英宗在朝中仍有不可小覷的影響力,而且正值英年的他很不甘心一輩子做這個"太上皇"。所以這種潛在的皇位爭奪戰從英宗回到朝廷的那一刻起,就己經萌生了。

此後明代宗朱祁鈺對內則實行開明政治,廣開言路,經過了兩年的整治,國家出現了明顯的轉機。按照封建正統觀念,皇位的繼承人應該是皇上所生之子,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必須是皇后所生之子,如果沒有此繼承人,且后妃生的皇子又多,則應從列定到首位,個別的也有擇優而立的。

皇位坐久了,自然不想下來,不僅不想下來,而且希望能夠傳給自己的兒孫,朱祁鈺當了皇帝太子卻是英宗之子朱見深,這使他心理極不平衡,為什麼不及早改立自已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呢?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於是在景泰三年五月的某一天,便廢英宗之子朱見深為沂王,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明代宗此舉引發了軒然大波,加劇了與一些大臣們之間的矛盾,朝臣之間也迸發出了一股強烈的火藥味。

其實奪門前夕,圍繞著皇儲問題朝中大臣早就分為三個派別,即主張"復立沂王派"、"另立襄王世子派"、"奉迎上皇復辟派"。

其實在朱祁鈺準備立朱見濟為太子的時候,就遭到了許多大臣的反對,他的夫人汪後帶頭反對,被他當即廢掉,立朱見濟的生母杭妃為皇后,他還賞賜給內臣每人五十兩黃金,五十兩白銀,以堵住反對者之口。

沒成想朱見濟僅做了一年的太子就死了,此時朝臣們又請立朱見深為太子,景帝大為不快,漸成心病。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誰想,卻是禍不單行,至景秦八年,朱祁鈺突然病倒,病勢也相當地嚴重,"易位"之事又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群臣們都私下裡議論不止。至此,政變開始醞釀。

"奪門之變"是如何發生的呢?主謀又是那些人呢?

首先謀劃明英宗復位的是武清侯石亨。石亨在北京保衛戰期間,立下了一些汗馬功勞,所以就掌握了一些兵權,爵封武清侯。武清侯石亨這個人的野心是很大的。但是在於謙掌握兵權的的情況下,有種不得志的感覺。當石亨看到明景帝病入膏肓的時候,心中不覺的動了謀取大功的念頭。

於是石亨找到了親信張軌、楊善及太監曹吉祥等商量:現在朱見濟太子已經去世,而且現在明景帝的病一定是好不起來了,現在上下的官員都在策劃擁立各自尊崇的人為新的君主,以我的意見,擁立明景帝不如擁立太上皇復位。石亨的意見得到了大家的贊同,幾人頓時達成共識,於是分頭準備策劃政變之事。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在徐有貞的策劃下,經過周密的籌備,石亨等人分頭了做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

首先有張軌悄悄地告訴明英宗復位的事情,讓明英宗有所準備;同時有太監曹吉祥等人將情況密保給孫太后,很快就得到了孫太后的首肯。

於是在景泰八年的正月十六日的晚上,徐有貞與石亨、楊善等人拿著孫太后的懿旨,調軍闖入長安門,由於準備充分,明英宗很快就被他們從南宮救出,他們擁著明英宗順利進入宮內,一直走到了奉天殿,三呼萬歲,鐘鼓齊鳴。

奉天殿裡,文武百官正在朝堂等著皇帝臨朝,忽然,徐、石帶兵趕到,將英宗扶上王位,大呼"上皇復辟了",眾臣無奈只得列班朝賀,這場"奪門之變"就這樣成功了。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從史料記載來看,孫太后在奪門之變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無與倫比的。奪門之變前夕,石亨、徐有貞等復辟策劃者非常清楚孫太后在皇位問題上所持的立場與其能夠發揮的作用,因此特意把計劃告訴了孫太后。孫太后知曉後,非但沒有阻止這場可能引發混亂的宮廷政變,反而下詔

"天子疾大漸,殆興,天位久虛。上皇居南內於今八年,聖德無虧,天意有在。以奸臣擅謀,閉而不聞,欲迎立藩王以承大統,將不利於國家。亨等其率兵以迎"。

被囚南宮,苦盼復辟的朱祁鎮,和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奪門一黨達成骯髒的政治默契:一方得皇位;一方得朝權、殺于謙。

因此朱祁鎮復辟後,迫不及待將於謙及許多景泰年間重臣下獄。其謀害於謙聖旨曰:

于謙……這廝每知罪惡深重,恐朕不容,……糾合心腹都督範廣等,要將總兵官(石亨)等擒殺,迎立外藩以樹私恩,搖動宗社……欽此。

然而幾天以後,朱祁鈺在西宮中也悄然死去。當然有人認為他是被人害死的,但是由於沒有確鑿的證據,也就成了千古疑團。

"

說起大明王朝,那可算得上歷史上的一個超級王朝了,自放牛娃明太祖朱元璋創造大明一直到崇禎帝煤山上吊而死,經歷了16帝276年的大明王朝。

然而明朝卻發生了太上皇奪取皇位的事情,這發生在景泰帝朱祁鈺和明英宗朱祁鎮這兩兄弟身上,這就是後來史書記載的南宮復辟。

朱祁鎮是明代唯一擁有兩個年號(正統、天順)的皇帝。其人生平極富戲劇性,經歷了明代歷史上的兩次重大變故: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屢次侵犯明朝領地,朱祁鎮受權監王振的蠱惑,親率二十萬精銳大軍出征,計劃從大同北上,與瓦剌在明帝國邊境決戰,結果在土木堡被俘。

堂堂大明天子竟被胡人擄去,史稱"土木堡之變",這是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間的事情。首領俘瓦剌虜英宗後,如獲至寶,挾持他繼續南下,所到關隘明軍投鼠忌器,很快瓦剌大軍兵臨北京城下,大明王朝面臨著空前的危機。

國家時值危難之中,人們都惶恐不安,此時必須另立一位皇帝以穩定民心,於是群臣請太后正式宣佈成王朱祁鈺繼任皇帝,被俘的明英宗則為奉為太上皇。太后見英宗回來無望,便下旨準允。這樣朱祁鈺便正式地即位稱帝,是為明代宗。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明代宗朱祁鈺正式登基稱帝后,面對內擾外患的困境,決心重振祖業。面對瓦剌的進犯,他拋棄了議和求生存的念頭,採納了兵部待郎于謙的建議,做好抵禦瓦剌入侵的準備,招募兵勇、集合民夫、操練軍隊、動員百姓,並令各地明軍增援京城。

後來經過五天的激戰,使來犯的也先瓦剌軍死傷慘重,潰散而去,北京城保衛戰取得了突破性的勝利。瓦剌首領也先見明朝邊疆和京師戍守力量增強,無機可乘,以英宗相要挾的陰謀也已無法實現,又想去與明廷講和,只得將明英宗送回北京。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明英宗被安置在了南宮,不再參與朝政,做他的太上皇去了。但實際上英宗在朝中仍有不可小覷的影響力,而且正值英年的他很不甘心一輩子做這個"太上皇"。所以這種潛在的皇位爭奪戰從英宗回到朝廷的那一刻起,就己經萌生了。

此後明代宗朱祁鈺對內則實行開明政治,廣開言路,經過了兩年的整治,國家出現了明顯的轉機。按照封建正統觀念,皇位的繼承人應該是皇上所生之子,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必須是皇后所生之子,如果沒有此繼承人,且后妃生的皇子又多,則應從列定到首位,個別的也有擇優而立的。

皇位坐久了,自然不想下來,不僅不想下來,而且希望能夠傳給自己的兒孫,朱祁鈺當了皇帝太子卻是英宗之子朱見深,這使他心理極不平衡,為什麼不及早改立自已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呢?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於是在景泰三年五月的某一天,便廢英宗之子朱見深為沂王,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明代宗此舉引發了軒然大波,加劇了與一些大臣們之間的矛盾,朝臣之間也迸發出了一股強烈的火藥味。

其實奪門前夕,圍繞著皇儲問題朝中大臣早就分為三個派別,即主張"復立沂王派"、"另立襄王世子派"、"奉迎上皇復辟派"。

其實在朱祁鈺準備立朱見濟為太子的時候,就遭到了許多大臣的反對,他的夫人汪後帶頭反對,被他當即廢掉,立朱見濟的生母杭妃為皇后,他還賞賜給內臣每人五十兩黃金,五十兩白銀,以堵住反對者之口。

沒成想朱見濟僅做了一年的太子就死了,此時朝臣們又請立朱見深為太子,景帝大為不快,漸成心病。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誰想,卻是禍不單行,至景秦八年,朱祁鈺突然病倒,病勢也相當地嚴重,"易位"之事又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群臣們都私下裡議論不止。至此,政變開始醞釀。

"奪門之變"是如何發生的呢?主謀又是那些人呢?

首先謀劃明英宗復位的是武清侯石亨。石亨在北京保衛戰期間,立下了一些汗馬功勞,所以就掌握了一些兵權,爵封武清侯。武清侯石亨這個人的野心是很大的。但是在於謙掌握兵權的的情況下,有種不得志的感覺。當石亨看到明景帝病入膏肓的時候,心中不覺的動了謀取大功的念頭。

於是石亨找到了親信張軌、楊善及太監曹吉祥等商量:現在朱見濟太子已經去世,而且現在明景帝的病一定是好不起來了,現在上下的官員都在策劃擁立各自尊崇的人為新的君主,以我的意見,擁立明景帝不如擁立太上皇復位。石亨的意見得到了大家的贊同,幾人頓時達成共識,於是分頭準備策劃政變之事。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在徐有貞的策劃下,經過周密的籌備,石亨等人分頭了做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

首先有張軌悄悄地告訴明英宗復位的事情,讓明英宗有所準備;同時有太監曹吉祥等人將情況密保給孫太后,很快就得到了孫太后的首肯。

於是在景泰八年的正月十六日的晚上,徐有貞與石亨、楊善等人拿著孫太后的懿旨,調軍闖入長安門,由於準備充分,明英宗很快就被他們從南宮救出,他們擁著明英宗順利進入宮內,一直走到了奉天殿,三呼萬歲,鐘鼓齊鳴。

奉天殿裡,文武百官正在朝堂等著皇帝臨朝,忽然,徐、石帶兵趕到,將英宗扶上王位,大呼"上皇復辟了",眾臣無奈只得列班朝賀,這場"奪門之變"就這樣成功了。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從史料記載來看,孫太后在奪門之變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無與倫比的。奪門之變前夕,石亨、徐有貞等復辟策劃者非常清楚孫太后在皇位問題上所持的立場與其能夠發揮的作用,因此特意把計劃告訴了孫太后。孫太后知曉後,非但沒有阻止這場可能引發混亂的宮廷政變,反而下詔

"天子疾大漸,殆興,天位久虛。上皇居南內於今八年,聖德無虧,天意有在。以奸臣擅謀,閉而不聞,欲迎立藩王以承大統,將不利於國家。亨等其率兵以迎"。

被囚南宮,苦盼復辟的朱祁鎮,和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奪門一黨達成骯髒的政治默契:一方得皇位;一方得朝權、殺于謙。

因此朱祁鎮復辟後,迫不及待將於謙及許多景泰年間重臣下獄。其謀害於謙聖旨曰:

于謙……這廝每知罪惡深重,恐朕不容,……糾合心腹都督範廣等,要將總兵官(石亨)等擒殺,迎立外藩以樹私恩,搖動宗社……欽此。

然而幾天以後,朱祁鈺在西宮中也悄然死去。當然有人認為他是被人害死的,但是由於沒有確鑿的證據,也就成了千古疑團。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朱祁鎮在南宮被囚禁期間,明為太上皇實為囚徒,積鬱數年的怨憤,也讓他對於謙懷恨在心,認定是于謙勾結朱祁鈺謀奪了他的皇位,卻完全忘記當年是于謙打贏北京保衛戰,大敗瓦剌軍,是于謙力勸朱祁鈺"天命已歸"將他迎回,不用在漠北吃一輩沙子到死。于謙立身甚正,"兩袖清風"這個成語就是由他而來,什麼常例的冰敬炭敬灰色收入,從來與他絕緣。

"奪門之變"而導致的政局動盪持續發展,當時內有曹石亂政,外有強敵入寇,加之天災頻仍,百姓流移,大明王朝面臨著極其嚴峻的政治形勢。

"

說起大明王朝,那可算得上歷史上的一個超級王朝了,自放牛娃明太祖朱元璋創造大明一直到崇禎帝煤山上吊而死,經歷了16帝276年的大明王朝。

然而明朝卻發生了太上皇奪取皇位的事情,這發生在景泰帝朱祁鈺和明英宗朱祁鎮這兩兄弟身上,這就是後來史書記載的南宮復辟。

朱祁鎮是明代唯一擁有兩個年號(正統、天順)的皇帝。其人生平極富戲劇性,經歷了明代歷史上的兩次重大變故: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屢次侵犯明朝領地,朱祁鎮受權監王振的蠱惑,親率二十萬精銳大軍出征,計劃從大同北上,與瓦剌在明帝國邊境決戰,結果在土木堡被俘。

堂堂大明天子竟被胡人擄去,史稱"土木堡之變",這是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間的事情。首領俘瓦剌虜英宗後,如獲至寶,挾持他繼續南下,所到關隘明軍投鼠忌器,很快瓦剌大軍兵臨北京城下,大明王朝面臨著空前的危機。

國家時值危難之中,人們都惶恐不安,此時必須另立一位皇帝以穩定民心,於是群臣請太后正式宣佈成王朱祁鈺繼任皇帝,被俘的明英宗則為奉為太上皇。太后見英宗回來無望,便下旨準允。這樣朱祁鈺便正式地即位稱帝,是為明代宗。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明代宗朱祁鈺正式登基稱帝后,面對內擾外患的困境,決心重振祖業。面對瓦剌的進犯,他拋棄了議和求生存的念頭,採納了兵部待郎于謙的建議,做好抵禦瓦剌入侵的準備,招募兵勇、集合民夫、操練軍隊、動員百姓,並令各地明軍增援京城。

後來經過五天的激戰,使來犯的也先瓦剌軍死傷慘重,潰散而去,北京城保衛戰取得了突破性的勝利。瓦剌首領也先見明朝邊疆和京師戍守力量增強,無機可乘,以英宗相要挾的陰謀也已無法實現,又想去與明廷講和,只得將明英宗送回北京。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明英宗被安置在了南宮,不再參與朝政,做他的太上皇去了。但實際上英宗在朝中仍有不可小覷的影響力,而且正值英年的他很不甘心一輩子做這個"太上皇"。所以這種潛在的皇位爭奪戰從英宗回到朝廷的那一刻起,就己經萌生了。

此後明代宗朱祁鈺對內則實行開明政治,廣開言路,經過了兩年的整治,國家出現了明顯的轉機。按照封建正統觀念,皇位的繼承人應該是皇上所生之子,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必須是皇后所生之子,如果沒有此繼承人,且后妃生的皇子又多,則應從列定到首位,個別的也有擇優而立的。

皇位坐久了,自然不想下來,不僅不想下來,而且希望能夠傳給自己的兒孫,朱祁鈺當了皇帝太子卻是英宗之子朱見深,這使他心理極不平衡,為什麼不及早改立自已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呢?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於是在景泰三年五月的某一天,便廢英宗之子朱見深為沂王,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明代宗此舉引發了軒然大波,加劇了與一些大臣們之間的矛盾,朝臣之間也迸發出了一股強烈的火藥味。

其實奪門前夕,圍繞著皇儲問題朝中大臣早就分為三個派別,即主張"復立沂王派"、"另立襄王世子派"、"奉迎上皇復辟派"。

其實在朱祁鈺準備立朱見濟為太子的時候,就遭到了許多大臣的反對,他的夫人汪後帶頭反對,被他當即廢掉,立朱見濟的生母杭妃為皇后,他還賞賜給內臣每人五十兩黃金,五十兩白銀,以堵住反對者之口。

沒成想朱見濟僅做了一年的太子就死了,此時朝臣們又請立朱見深為太子,景帝大為不快,漸成心病。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誰想,卻是禍不單行,至景秦八年,朱祁鈺突然病倒,病勢也相當地嚴重,"易位"之事又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群臣們都私下裡議論不止。至此,政變開始醞釀。

"奪門之變"是如何發生的呢?主謀又是那些人呢?

首先謀劃明英宗復位的是武清侯石亨。石亨在北京保衛戰期間,立下了一些汗馬功勞,所以就掌握了一些兵權,爵封武清侯。武清侯石亨這個人的野心是很大的。但是在於謙掌握兵權的的情況下,有種不得志的感覺。當石亨看到明景帝病入膏肓的時候,心中不覺的動了謀取大功的念頭。

於是石亨找到了親信張軌、楊善及太監曹吉祥等商量:現在朱見濟太子已經去世,而且現在明景帝的病一定是好不起來了,現在上下的官員都在策劃擁立各自尊崇的人為新的君主,以我的意見,擁立明景帝不如擁立太上皇復位。石亨的意見得到了大家的贊同,幾人頓時達成共識,於是分頭準備策劃政變之事。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在徐有貞的策劃下,經過周密的籌備,石亨等人分頭了做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

首先有張軌悄悄地告訴明英宗復位的事情,讓明英宗有所準備;同時有太監曹吉祥等人將情況密保給孫太后,很快就得到了孫太后的首肯。

於是在景泰八年的正月十六日的晚上,徐有貞與石亨、楊善等人拿著孫太后的懿旨,調軍闖入長安門,由於準備充分,明英宗很快就被他們從南宮救出,他們擁著明英宗順利進入宮內,一直走到了奉天殿,三呼萬歲,鐘鼓齊鳴。

奉天殿裡,文武百官正在朝堂等著皇帝臨朝,忽然,徐、石帶兵趕到,將英宗扶上王位,大呼"上皇復辟了",眾臣無奈只得列班朝賀,這場"奪門之變"就這樣成功了。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從史料記載來看,孫太后在奪門之變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無與倫比的。奪門之變前夕,石亨、徐有貞等復辟策劃者非常清楚孫太后在皇位問題上所持的立場與其能夠發揮的作用,因此特意把計劃告訴了孫太后。孫太后知曉後,非但沒有阻止這場可能引發混亂的宮廷政變,反而下詔

"天子疾大漸,殆興,天位久虛。上皇居南內於今八年,聖德無虧,天意有在。以奸臣擅謀,閉而不聞,欲迎立藩王以承大統,將不利於國家。亨等其率兵以迎"。

被囚南宮,苦盼復辟的朱祁鎮,和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奪門一黨達成骯髒的政治默契:一方得皇位;一方得朝權、殺于謙。

因此朱祁鎮復辟後,迫不及待將於謙及許多景泰年間重臣下獄。其謀害於謙聖旨曰:

于謙……這廝每知罪惡深重,恐朕不容,……糾合心腹都督範廣等,要將總兵官(石亨)等擒殺,迎立外藩以樹私恩,搖動宗社……欽此。

然而幾天以後,朱祁鈺在西宮中也悄然死去。當然有人認為他是被人害死的,但是由於沒有確鑿的證據,也就成了千古疑團。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朱祁鎮在南宮被囚禁期間,明為太上皇實為囚徒,積鬱數年的怨憤,也讓他對於謙懷恨在心,認定是于謙勾結朱祁鈺謀奪了他的皇位,卻完全忘記當年是于謙打贏北京保衛戰,大敗瓦剌軍,是于謙力勸朱祁鈺"天命已歸"將他迎回,不用在漠北吃一輩沙子到死。于謙立身甚正,"兩袖清風"這個成語就是由他而來,什麼常例的冰敬炭敬灰色收入,從來與他絕緣。

"奪門之變"而導致的政局動盪持續發展,當時內有曹石亂政,外有強敵入寇,加之天災頻仍,百姓流移,大明王朝面臨著極其嚴峻的政治形勢。

明英宗南宮復辟:兩個皇帝的爭奪戰,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此時,復辟後的明英宗逐漸成長為一個政治成熟的君主,基於自身的經驗教訓,他清醒地意識到只有調整政策才能挽救危局,以鞏固王朝的統治。在英宗的支持下,以李賢為首的內閣聯合六部,對政局進行了全面的整頓。

於是終於使得天順朝中後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民生安定,明王朝得以擺脫危機,走向新生。天順年間政局的轉變使明王朝完成了從初期建制到中期鞏固的平穩過渡,此次成功轉型無疑對大明王朝的發展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


聲明: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繫刪除。

歷史紀聞:深淺度挖掘歷史故事,民間野史,古史雜談,述古道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