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用十年時間給朱棣的答卷,是否對得起他“好聖孫”之名?

永樂三年,朱棣開始考慮立太子了,一邊是他殘疾的長子朱高熾,一邊是他喜歡的兒子朱高煦。

這兩位都曾經在靖難之役中,立下過功勳,深得朝臣擁護,特別是朱高煦,幾乎所有的武將都對他的軍事才能所折服。

朱棣雖然有意立朱高煦,但文官集團卻屢屢用朱高熾的長子身份來說項。

朱瞻基用十年時間給朱棣的答卷,是否對得起他“好聖孫”之名?

圖/明代商喜繪《明宣宗行樂圖》

在朱棣左右為難之際,他找來了《永樂大典》的主編解縉,展開了關於確定誰為皇位繼承人的討論。

這注定不是一場平等的談話,解縉只是個朝臣,他的意見只能作為參考,而不會被採納。但是,支持朱高熾的解縉卻以他的智慧,為朱高熾拉到了難得的關鍵一票。

經歷了這一番談話後,朱棣果然立了朱高熾為太子。而影響朱棣這一決定的解縉,卻只是說了三個字:“好聖孫”。

骨子裡像極了朱元璋的朱棣,在立太子這件事情上,與朱元璋如出一轍的只憑借喜好。就如同當年朱元璋愛屋及烏地將皇位傳給了朱允炆一樣,朱棣也因為對朱瞻基的喜歡,而把皇位傳給了朱高熾。

朱瞻基用十年時間給朱棣的答卷,是否對得起他“好聖孫”之名?

那麼朱瞻基這位好聖孫,又好到了哪裡,以至於讓朱棣採取曲線救國的策略,也要將皇位傳給了他呢?

首先,我們看看這位“好聖孫”朱瞻基在做了皇帝之後,施展了哪些才能。

明朝著名的“仁宣之治”,是我國古代少有的盛世,在這短短的十一年時間內,國泰民安,明朝的整個國家實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這一盛世的關鍵,便是朱瞻基在位執政的這幾年。

朱瞻基用十年時間給朱棣的答卷,是否對得起他“好聖孫”之名?

仁宣之治是兩任皇帝努力的結果,但是,由於仁宗朱高熾在位只有十個月,他所能做的畢竟十分有限,而剩餘的十餘年時間裡,成就這一盛世的,完全利益於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時期,內有“三楊”,外有于謙等能臣。這些歷史有名的治世之臣,輔佐著朱瞻基採用休養生息、息兵養民的政策,免除了許多苛捐雜稅,將永樂皇帝朱棣連年用兵所形成的巨大虧空,給予彌補,讓明朝的國庫充盈,國力昌盛。

朱瞻基用十年時間給朱棣的答卷,是否對得起他“好聖孫”之名?

朱瞻基在位期間,很注重體恤民情。他曾微服私訪,與耕作的農民交談,詢問莊稼漲勢,並親自嘗試耕種。對百姓的不易深有體悟,因此時常告誡百官,要多考慮百姓的利益,在制定政策時,要注重從保護老百姓利益的角度出發。

朱瞻基的所作所為,就如同李世民一樣,深刻地理解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執政期間利民、惠民的仁政,因此才鑄造堪比漢唐的大盛世。但是,朱棣當年是否已經早有預見了呢?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朱瞻基用十年時間給朱棣的答卷,是否對得起他“好聖孫”之名?

朱棣喜歡歸喜歡,但是他自己一定不是因為,預見了這位”好聖孫“能有如此成就,這才將皇位先傳於他的父親,再傳給他的。

朱高煦跟隨朱棣于靖難起事,南征北戰,一直深受朱棣喜歡,而朱瞻基又有何德何能可以與他這位叔叔一爭高下呢?

答案是文武全才。

朱高煦雖然武略出眾,但是,他顯然於文治上有所短板。而作為朱高熾這位敦厚太子的兒子,朱瞻基自幼便開始讀書,能吟會頌,也作得一手好畫,比朱高煦這位大老粗可強太多了。

朱瞻基用十年時間給朱棣的答卷,是否對得起他“好聖孫”之名?

圖/朱瞻基《戲猿圖》

就像朱元璋那樣,朱棣也是個大老粗,所以,他們對能吟會頌這件高大上的事,還是比較上心的,自己作不出,但有一個能讀會頌,而且跟隨自己外出打獵,檢驗軍事時能說得頭頭是道的孫子,那自然是會打心裡喜歡的。

朱瞻基早年起便被朱棣請翰林學士為其講讀經書,北伐時更是親自帶在身邊,讓他見識與蒙古人的戰爭,磨練他。而朱瞻基成為皇上後的所做所為,只能說,他對得起朱棣這位爺爺的栽培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