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看到一份名單,說:此人還活著呢?第二天,他就被活活凍死了

解縉自幼穎悟絕人,一門三進士,他寫的文章雅勁奇古,詩豪宕豐贍,書法小楷精絕,行、草皆佳,尤其擅長狂草,與徐渭、楊慎一起被稱為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學士集》、《天潢玉牒》等。朱棣曾言:“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則不可一日少解縉。”

朱棣看到一份名單,說:此人還活著呢?第二天,他就被活活凍死了

永樂元年,明成祖朱棣登基。在朱棣冊封太子後,任命解縉為翰林學士。隨後,明成祖建立文淵閣,並且,召見了包括解縉在內的七名內閣學士。讓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等進文淵閣參預機務,明朝的內閣制度由此開始。

並且,朱棣還授予他們五品官職,對這七位內閣重臣寄予厚望。召見結束後,朱棣還讓皇后於後宮邀請七個人的妻子赴宴,席間對這七名家眷關懷備至。第二年立春,朱棣又賞賜給七人金縷玉衣,給了他們六部尚書才配享有的榮耀。

朱棣看到一份名單,說:此人還活著呢?第二天,他就被活活凍死了

七個內閣大臣只不過是五品官,卻能受到朱棣如此重視,自然對皇帝感激涕零。為此,解縉等人覲見朱棣,感謝皇帝知人善用之恩。朱棣說:“你們為國家鞠躬盡瘁,又每天在朕的身邊進忠言,在我看來你們的地位比六部尚書還高。”

某天,朱棣在奉天門召見言官,請他們為朝廷獻策,這群言官大膽進諫,朱棣大感寬慰,對解縉等人說道:“倘若諫言的人直言不諱,而聽取諫言的統治者又無所忌,何愁天下不能治理?這番道理朕願與你們共勉。”

某天,解縉進宮上奏,在宮門外看到宦官張興等人拿著鞭子正在行凶,解縉制止了張興的行為,張興見大學士厲聲怒斥,只能罷手。解縉因深受朱棣信任,又恃才傲物,所以,得罪了很多朝臣。其實,像解縉這種高智商人才,怎會不清楚禍從口出的道理?

朱棣看到一份名單,說:此人還活著呢?第二天,他就被活活凍死了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解縉不懂得圓滑,在朱棣面前直言慣了,在有意無意間為自己樹立了許多政敵。某次,朱棣召見解縉,在紙上寫了一排大臣的名字,讓解縉一一評價。深諳為官之道的大臣都知道,這就是一樁得罪人的買賣,可是,解縉卻毫無顧忌,對紙上的名字逐一評價道:

“蹇義很有天賦,但卻沒有遠見;夏元吉有德行,但卻不疏遠小人;劉俊有能力,但胸無大義;鄭賜倒是個君子,可他缺乏才學;李至剛喜趨炎附勢,雖然有才學但人品不端;黃福秉為人耿直;陳瑛遵紀守法,能夠保持廉政;宋禮做官耿直卻嚴苛,百姓對他頗有微辭;陳洽不夠警醒,但仍是正義的... ...”

朱棣在重修了《太祖實錄》後,又準備編撰一部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解縉成了撰書的最佳人選,朱棣的要求是:“寫一部囊括宇宙之大、包羅古今的作品”、“這部書要融合諸子百家之言論,至於天文學、地理學、陰陽學以及各種雜學技藝都要收納在書中,不要嫌麻煩... ...”

朱棣看到一份名單,說:此人還活著呢?第二天,他就被活活凍死了

起初,解縉並沒有領會朱棣的意圖,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寫了本將歷史文獻歸納總結在一起的書,並且,將其命名為“文獻大成”,當這本書交到朱棣手中時,皇帝頗為不滿,他覺得這部作品表達的東西太過簡略,不符合標準。

朱棣再次下令,重修“文獻大成”,並且,要求解縉充實其中內容,額外增派了姚廣孝、鄭賜等人輔助解縉完成這部書。又臨時從國子監和翰林院中抽調了兩千多個學生參與到編撰、校對、抄寫、畫圖的工作中去。

解縉終於明白,朱棣的目的並不在這部書上,而是想將天下人的意識形態高度統一。

朱棣看到一份名單,說:此人還活著呢?第二天,他就被活活凍死了

在瞭解到朱棣的真正意圖後,解縉重新開展了編撰工作,兩千多個學者日夜操勞,就像印刷機一般運轉起來。解縉親自督導各項工作,每完成一部分書稿,解縉都會親自批閱,嚴格修改。為了盡善盡美,解縉在每個環節都參與其中。

三年後,這部包羅萬象的《永樂大典》終於面世。

這部書中收錄了從秦朝以來,直到明初的各種文獻八千餘部,包含的內容囊括了歷史學、天文學、地理學、陰陽學、醫學、占卜學、佛學、道學等知識,戲劇、平話、口技、農業生產等三教九流各種技藝,被裝訂成一萬一千多冊,每冊又分上下兩卷,總字數多達三億七千萬。

朱棣看到一份名單,說:此人還活著呢?第二天,他就被活活凍死了

縱觀歷史恢宏鉅製,單從規模上無任何書籍能與《永樂大典》相提並論。但可惜的是,在慶祝《永樂大典》這部巨大工程竣工之際,宴會上卻並未出現最大功臣解縉的身影。

原來,在當年二月,解縉因犯事被朱棣貶到廣西,早已離京數千裡,無緣參與這場盛典。解縉早年肆無忌憚的性格終於為他帶來了厄運,隨著時間的推移,解縉在朱棣眼中的地位已不復從前,而解縉卻始終未能擺正自己的位置。

在前往廣西就職途中,解縉又遭到政敵落井下石,被參了一本,朱棣又將解縉貶到交趾。一屆內閣大學士,最終淪為地方小官,表面上看解縉的境遇是政治鬥爭的結果,其實,全都是解縉的性格所致。

朱棣看到一份名單,說:此人還活著呢?第二天,他就被活活凍死了

永樂十三年,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上囚籍,朱棣見到解縉姓名問:“縉猶在耶?”紀綱會意,用酒將解縉灌醉,而後拖到積雪中埋起來,解縉立刻死了,時為其年正月十三日,此時解縉年僅四十七歲。

解縉去世後,家中財產被抄沒,妻兒宗族都被流放到遼東。

參考資料:

【《明史·解縉傳》、《明實錄》、《明代文人的命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