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

儒學早在漢唐時期便超出中國範圍,向東南亞和東北亞國輻射,形成了“儒教文化圈”。在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但說到中國的儒教,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國的“孔孟之道”。

其實,所謂“孔孟之道”,就個體而言,是弘揚、踐行仁、義、禮、智、信等德行;對社會而言,是弘揚中華之德道:即厚生、愛民,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民主、法治之道。任思想(以天下為己任)、忠孝思想(仁、義、禮、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倫理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儒學早在漢唐時期便超出中國範圍,向東南亞和東北亞國輻射,形成了“儒教文化圈”。在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但說到中國的儒教,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國的“孔孟之道”。

其實,所謂“孔孟之道”,就個體而言,是弘揚、踐行仁、義、禮、智、信等德行;對社會而言,是弘揚中華之德道:即厚生、愛民,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民主、法治之道。任思想(以天下為己任)、忠孝思想(仁、義、禮、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倫理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可以說,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跟所有皇帝一樣,都是提倡孔孟之道的。

但其實,由於多年來,朱元璋一直都東征西討,忙著打江山,對於《論語》啊,《孟子》啊,這類經典之作讀的並不通透,沒有系統的進行過研究,所以,他就算是讀,也只是一時興起罷了。但沒想到,朱元璋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看著《孟子》中的字字句句,他的眉頭也跟著越來越緊,最後,把書一扔大聲呵斥道:“如果,這個老頭子生在今天,他還活的了嗎?”

"

儒學早在漢唐時期便超出中國範圍,向東南亞和東北亞國輻射,形成了“儒教文化圈”。在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但說到中國的儒教,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國的“孔孟之道”。

其實,所謂“孔孟之道”,就個體而言,是弘揚、踐行仁、義、禮、智、信等德行;對社會而言,是弘揚中華之德道:即厚生、愛民,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民主、法治之道。任思想(以天下為己任)、忠孝思想(仁、義、禮、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倫理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可以說,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跟所有皇帝一樣,都是提倡孔孟之道的。

但其實,由於多年來,朱元璋一直都東征西討,忙著打江山,對於《論語》啊,《孟子》啊,這類經典之作讀的並不通透,沒有系統的進行過研究,所以,他就算是讀,也只是一時興起罷了。但沒想到,朱元璋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看著《孟子》中的字字句句,他的眉頭也跟著越來越緊,最後,把書一扔大聲呵斥道:“如果,這個老頭子生在今天,他還活的了嗎?”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那麼,為什麼朱元璋會這麼說呢?

還這般生氣,原來是讀到了那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意思是,老百姓和江山社稷都是非常重要的,相比之下,君王的分量就很輕了,並沒有那麼重要。這話,讓身為皇帝的朱元璋聽起來自然是非常刺耳的了:自己打下的江山,造福萬民,成就一番豐功偉業,怎麼就便“輕”了呢?所以,對此他大發雷霆。

之後,他立刻下令召見文臣,對外宣佈:要停止對於孟子思想、書籍的學習和傳播,把孟子的排位啊,供奉的廟宇啊,都一併罷黜。要知道,孟子的思想千百年來被延續和傳播,是華夏的立邦之本,安國之道,這樣的命令一出,天下為之譁然。朱元璋的這個舉動,就好比在信奉基督教的國家裡,將耶穌趕出教堂一樣,簡直是驚世駭俗之舉。

大臣們聽到了這個命令之後,都紛紛反對,但是,朱元璋卻心意已決,誰不執行誰就是“大不敬”,論罪當誅。

朱元璋這麼一說,眾臣也就不敢再多說什麼了。因為,誰不知道朱元璋的脾氣啊,打打殺殺,見慣了風霜雪雨的開國皇帝,決定的事情,誰敢不聽?難道大家就真的不想要自己的腦袋了嗎?但是,畢竟孟子的思想在華夏大地上被膜拜了上千年,所以,這其中也不乏一些虔誠的信徒,依然冒死為孟子他老人家求情,這其中,就包括了刑部尚書:錢唐。

"

儒學早在漢唐時期便超出中國範圍,向東南亞和東北亞國輻射,形成了“儒教文化圈”。在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但說到中國的儒教,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國的“孔孟之道”。

其實,所謂“孔孟之道”,就個體而言,是弘揚、踐行仁、義、禮、智、信等德行;對社會而言,是弘揚中華之德道:即厚生、愛民,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民主、法治之道。任思想(以天下為己任)、忠孝思想(仁、義、禮、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倫理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可以說,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跟所有皇帝一樣,都是提倡孔孟之道的。

但其實,由於多年來,朱元璋一直都東征西討,忙著打江山,對於《論語》啊,《孟子》啊,這類經典之作讀的並不通透,沒有系統的進行過研究,所以,他就算是讀,也只是一時興起罷了。但沒想到,朱元璋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看著《孟子》中的字字句句,他的眉頭也跟著越來越緊,最後,把書一扔大聲呵斥道:“如果,這個老頭子生在今天,他還活的了嗎?”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那麼,為什麼朱元璋會這麼說呢?

還這般生氣,原來是讀到了那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意思是,老百姓和江山社稷都是非常重要的,相比之下,君王的分量就很輕了,並沒有那麼重要。這話,讓身為皇帝的朱元璋聽起來自然是非常刺耳的了:自己打下的江山,造福萬民,成就一番豐功偉業,怎麼就便“輕”了呢?所以,對此他大發雷霆。

之後,他立刻下令召見文臣,對外宣佈:要停止對於孟子思想、書籍的學習和傳播,把孟子的排位啊,供奉的廟宇啊,都一併罷黜。要知道,孟子的思想千百年來被延續和傳播,是華夏的立邦之本,安國之道,這樣的命令一出,天下為之譁然。朱元璋的這個舉動,就好比在信奉基督教的國家裡,將耶穌趕出教堂一樣,簡直是驚世駭俗之舉。

大臣們聽到了這個命令之後,都紛紛反對,但是,朱元璋卻心意已決,誰不執行誰就是“大不敬”,論罪當誅。

朱元璋這麼一說,眾臣也就不敢再多說什麼了。因為,誰不知道朱元璋的脾氣啊,打打殺殺,見慣了風霜雪雨的開國皇帝,決定的事情,誰敢不聽?難道大家就真的不想要自己的腦袋了嗎?但是,畢竟孟子的思想在華夏大地上被膜拜了上千年,所以,這其中也不乏一些虔誠的信徒,依然冒死為孟子他老人家求情,這其中,就包括了刑部尚書:錢唐。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錢唐為了給孟子求情,冒死求見皇帝,朱元璋一聽他是為這個事情來的,竟命令侍衛用亂箭射他,準備活活射死錢唐。錢唐在一身亂箭的進攻之下,肩膀中了兩箭,鮮血直流。但是,他依舊不顧死活,要往殿內衝。朱元璋看在眼裡,為其行為所動,覺得他是條漢子,有骨氣、有膽識,後來,便同意了讓他進殿說話。

錢唐進殿之後,直接跪在皇帝的面前,滔滔不絕地說了孟子思想的重要性,而且,孟子思想被中國人信奉了這麼多年,一旦罷黜,恐怕會震動全國,驚愕四夷。朱元璋聽了錢唐的話,自己想了想,覺得的確有點道理。而錢唐冒死進諫,足以看出孟子在他心目中的分量。就這樣,朱元璋命太醫好好的醫治錢唐,自己則在不久之後下令:恢復了孟子尊享孔廟的資格。

不過,雖然孟子在孔廟中的“地位”保住了,但是,朱元璋還是認為孟子的一些言論和思想太過“激進”,堪稱“社會毒瘤”,不能再任其這麼流傳下去了。

最終,想來想去,朱元璋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命令眾臣進行“刪孟”行動,就是將孟子寫的那些個自己看不順眼的文字、言論,統統從書中抹除掉。就這樣,朱元璋大刀闊斧地給孟子“瘦了身”。《孟子》的原文被刪掉了85條,只留下了100多條,然後,重新編寫了《孟子節文》,還明文規定了:在科舉考試當中,不得使用被刪除的條文命題。

"

儒學早在漢唐時期便超出中國範圍,向東南亞和東北亞國輻射,形成了“儒教文化圈”。在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但說到中國的儒教,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國的“孔孟之道”。

其實,所謂“孔孟之道”,就個體而言,是弘揚、踐行仁、義、禮、智、信等德行;對社會而言,是弘揚中華之德道:即厚生、愛民,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民主、法治之道。任思想(以天下為己任)、忠孝思想(仁、義、禮、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倫理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可以說,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跟所有皇帝一樣,都是提倡孔孟之道的。

但其實,由於多年來,朱元璋一直都東征西討,忙著打江山,對於《論語》啊,《孟子》啊,這類經典之作讀的並不通透,沒有系統的進行過研究,所以,他就算是讀,也只是一時興起罷了。但沒想到,朱元璋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看著《孟子》中的字字句句,他的眉頭也跟著越來越緊,最後,把書一扔大聲呵斥道:“如果,這個老頭子生在今天,他還活的了嗎?”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那麼,為什麼朱元璋會這麼說呢?

還這般生氣,原來是讀到了那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意思是,老百姓和江山社稷都是非常重要的,相比之下,君王的分量就很輕了,並沒有那麼重要。這話,讓身為皇帝的朱元璋聽起來自然是非常刺耳的了:自己打下的江山,造福萬民,成就一番豐功偉業,怎麼就便“輕”了呢?所以,對此他大發雷霆。

之後,他立刻下令召見文臣,對外宣佈:要停止對於孟子思想、書籍的學習和傳播,把孟子的排位啊,供奉的廟宇啊,都一併罷黜。要知道,孟子的思想千百年來被延續和傳播,是華夏的立邦之本,安國之道,這樣的命令一出,天下為之譁然。朱元璋的這個舉動,就好比在信奉基督教的國家裡,將耶穌趕出教堂一樣,簡直是驚世駭俗之舉。

大臣們聽到了這個命令之後,都紛紛反對,但是,朱元璋卻心意已決,誰不執行誰就是“大不敬”,論罪當誅。

朱元璋這麼一說,眾臣也就不敢再多說什麼了。因為,誰不知道朱元璋的脾氣啊,打打殺殺,見慣了風霜雪雨的開國皇帝,決定的事情,誰敢不聽?難道大家就真的不想要自己的腦袋了嗎?但是,畢竟孟子的思想在華夏大地上被膜拜了上千年,所以,這其中也不乏一些虔誠的信徒,依然冒死為孟子他老人家求情,這其中,就包括了刑部尚書:錢唐。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錢唐為了給孟子求情,冒死求見皇帝,朱元璋一聽他是為這個事情來的,竟命令侍衛用亂箭射他,準備活活射死錢唐。錢唐在一身亂箭的進攻之下,肩膀中了兩箭,鮮血直流。但是,他依舊不顧死活,要往殿內衝。朱元璋看在眼裡,為其行為所動,覺得他是條漢子,有骨氣、有膽識,後來,便同意了讓他進殿說話。

錢唐進殿之後,直接跪在皇帝的面前,滔滔不絕地說了孟子思想的重要性,而且,孟子思想被中國人信奉了這麼多年,一旦罷黜,恐怕會震動全國,驚愕四夷。朱元璋聽了錢唐的話,自己想了想,覺得的確有點道理。而錢唐冒死進諫,足以看出孟子在他心目中的分量。就這樣,朱元璋命太醫好好的醫治錢唐,自己則在不久之後下令:恢復了孟子尊享孔廟的資格。

不過,雖然孟子在孔廟中的“地位”保住了,但是,朱元璋還是認為孟子的一些言論和思想太過“激進”,堪稱“社會毒瘤”,不能再任其這麼流傳下去了。

最終,想來想去,朱元璋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命令眾臣進行“刪孟”行動,就是將孟子寫的那些個自己看不順眼的文字、言論,統統從書中抹除掉。就這樣,朱元璋大刀闊斧地給孟子“瘦了身”。《孟子》的原文被刪掉了85條,只留下了100多條,然後,重新編寫了《孟子節文》,還明文規定了:在科舉考試當中,不得使用被刪除的條文命題。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那麼,或許很多人會很好奇,朱元璋都刪的那85條都是些啥內容,會讓他如此的深惡痛絕呢?

對於朱元璋刪除的這幾十條文字,大體可以分為這樣幾類內容:

第一類就是“君輕民貴”,以及“大臣可以不尊重皇帝”的字句。雖然,刪除這樣的文字,不免讓人覺得可笑,想來一代君王,也這般小心眼兒,但是,作為專制的封建帝王,要統治萬民,權傾朝野,必須要有威嚴,要得到臣民的絕對尊重和服從,所以,也能理解朱元璋刪除這些內容的初衷。

並且,孟子這個人,是鼓吹造反有理的。孟子人長得粗獷彪悍,性格也很粗獷彪悍,思想當然也很粗獷彪悍。他鼓吹造反有理的言論,直接觸及到朱元璋最為敏感的神經。這其中,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也就是:皇帝不拿老百姓當人,老百姓就拿你當仇敵,仇敵的下場就是被起義軍幹掉。

這些都能理解,但是,與這些個相比,另外一些被刪除的文字,就不這麼好理解了。比如:一些揭示統治規律的名句,“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甚至,連“五畝之宅”的話也給刪了。另外,一些主張皇帝施仁政的句子,也被朱給刪除了。更讓人奇怪的是,就連孟子抨擊商紂的話,也給刪了。看到這裡,難道朱元璋不想施仁政?想做暴君?

"

儒學早在漢唐時期便超出中國範圍,向東南亞和東北亞國輻射,形成了“儒教文化圈”。在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但說到中國的儒教,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國的“孔孟之道”。

其實,所謂“孔孟之道”,就個體而言,是弘揚、踐行仁、義、禮、智、信等德行;對社會而言,是弘揚中華之德道:即厚生、愛民,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民主、法治之道。任思想(以天下為己任)、忠孝思想(仁、義、禮、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倫理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可以說,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跟所有皇帝一樣,都是提倡孔孟之道的。

但其實,由於多年來,朱元璋一直都東征西討,忙著打江山,對於《論語》啊,《孟子》啊,這類經典之作讀的並不通透,沒有系統的進行過研究,所以,他就算是讀,也只是一時興起罷了。但沒想到,朱元璋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看著《孟子》中的字字句句,他的眉頭也跟著越來越緊,最後,把書一扔大聲呵斥道:“如果,這個老頭子生在今天,他還活的了嗎?”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那麼,為什麼朱元璋會這麼說呢?

還這般生氣,原來是讀到了那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意思是,老百姓和江山社稷都是非常重要的,相比之下,君王的分量就很輕了,並沒有那麼重要。這話,讓身為皇帝的朱元璋聽起來自然是非常刺耳的了:自己打下的江山,造福萬民,成就一番豐功偉業,怎麼就便“輕”了呢?所以,對此他大發雷霆。

之後,他立刻下令召見文臣,對外宣佈:要停止對於孟子思想、書籍的學習和傳播,把孟子的排位啊,供奉的廟宇啊,都一併罷黜。要知道,孟子的思想千百年來被延續和傳播,是華夏的立邦之本,安國之道,這樣的命令一出,天下為之譁然。朱元璋的這個舉動,就好比在信奉基督教的國家裡,將耶穌趕出教堂一樣,簡直是驚世駭俗之舉。

大臣們聽到了這個命令之後,都紛紛反對,但是,朱元璋卻心意已決,誰不執行誰就是“大不敬”,論罪當誅。

朱元璋這麼一說,眾臣也就不敢再多說什麼了。因為,誰不知道朱元璋的脾氣啊,打打殺殺,見慣了風霜雪雨的開國皇帝,決定的事情,誰敢不聽?難道大家就真的不想要自己的腦袋了嗎?但是,畢竟孟子的思想在華夏大地上被膜拜了上千年,所以,這其中也不乏一些虔誠的信徒,依然冒死為孟子他老人家求情,這其中,就包括了刑部尚書:錢唐。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錢唐為了給孟子求情,冒死求見皇帝,朱元璋一聽他是為這個事情來的,竟命令侍衛用亂箭射他,準備活活射死錢唐。錢唐在一身亂箭的進攻之下,肩膀中了兩箭,鮮血直流。但是,他依舊不顧死活,要往殿內衝。朱元璋看在眼裡,為其行為所動,覺得他是條漢子,有骨氣、有膽識,後來,便同意了讓他進殿說話。

錢唐進殿之後,直接跪在皇帝的面前,滔滔不絕地說了孟子思想的重要性,而且,孟子思想被中國人信奉了這麼多年,一旦罷黜,恐怕會震動全國,驚愕四夷。朱元璋聽了錢唐的話,自己想了想,覺得的確有點道理。而錢唐冒死進諫,足以看出孟子在他心目中的分量。就這樣,朱元璋命太醫好好的醫治錢唐,自己則在不久之後下令:恢復了孟子尊享孔廟的資格。

不過,雖然孟子在孔廟中的“地位”保住了,但是,朱元璋還是認為孟子的一些言論和思想太過“激進”,堪稱“社會毒瘤”,不能再任其這麼流傳下去了。

最終,想來想去,朱元璋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命令眾臣進行“刪孟”行動,就是將孟子寫的那些個自己看不順眼的文字、言論,統統從書中抹除掉。就這樣,朱元璋大刀闊斧地給孟子“瘦了身”。《孟子》的原文被刪掉了85條,只留下了100多條,然後,重新編寫了《孟子節文》,還明文規定了:在科舉考試當中,不得使用被刪除的條文命題。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那麼,或許很多人會很好奇,朱元璋都刪的那85條都是些啥內容,會讓他如此的深惡痛絕呢?

對於朱元璋刪除的這幾十條文字,大體可以分為這樣幾類內容:

第一類就是“君輕民貴”,以及“大臣可以不尊重皇帝”的字句。雖然,刪除這樣的文字,不免讓人覺得可笑,想來一代君王,也這般小心眼兒,但是,作為專制的封建帝王,要統治萬民,權傾朝野,必須要有威嚴,要得到臣民的絕對尊重和服從,所以,也能理解朱元璋刪除這些內容的初衷。

並且,孟子這個人,是鼓吹造反有理的。孟子人長得粗獷彪悍,性格也很粗獷彪悍,思想當然也很粗獷彪悍。他鼓吹造反有理的言論,直接觸及到朱元璋最為敏感的神經。這其中,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也就是:皇帝不拿老百姓當人,老百姓就拿你當仇敵,仇敵的下場就是被起義軍幹掉。

這些都能理解,但是,與這些個相比,另外一些被刪除的文字,就不這麼好理解了。比如:一些揭示統治規律的名句,“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甚至,連“五畝之宅”的話也給刪了。另外,一些主張皇帝施仁政的句子,也被朱給刪除了。更讓人奇怪的是,就連孟子抨擊商紂的話,也給刪了。看到這裡,難道朱元璋不想施仁政?想做暴君?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不僅如此,在朱下令刪孟之前,他還做了一些讓很多大臣都匪夷所思的事情來。

那就是:朱元璋的“贊元”行為。

比如:在推翻元朝之後,中原人士們都歡欣雀躍,為之高興,很多人都建議朱元璋要乘勝追擊,將元朝統治者之前的罪行徹底清算一下,但是,朱元璋沒有這樣做。後來,元順帝逃跑之後,其皇子被俘,眾臣要求舉行“獻俘”典禮以慶祝勝利,但卻被朱元璋給拒絕了,理由是:這樣的做法有辱前朝皇子。在進軍元大都的時候,朱元璋還下令不要為難元朝的皇親國戚,甚至,在明朝建立之後,有的臣子在奏摺之中使用了貶低元朝君主的詞彙,也讓朱大為不悅。

因為,在朱元璋看來,元朝統治中國百餘年,眾人都是元朝時期的生息而來的,是不可以用言語進行輕薄的。對於元朝,這個由蒙古人建立起來的政權,其實,在很多中原人士的心中是不被認可的。推翻其統治,對於漢民來說簡直就是守得雲開見月明,高興地不得了。但朱元璋卻不認同,他認為:蒙古的統治是“正統”,所以,他從方方面面為元朝統治進行辯解和維護。

朱元璋不僅從“天理”角度認可元朝的統治,而且,在個人感情上,對於元朝也是非常感恩的。

他認為:元朝在中國的百年統治,讓祖輩得以享有太平生活,所以,要感激前朝。但是,這個卻讓人很難理解,因為,在元朝的統治期間,朱元璋一直與其父親在一起生活,且四處搬遷,居無定所,最後,其父親還被活活餓死了,可以說,朱元璋以前的日子過得並不安穩。所以,按道理來講,他應該痛恨元朝才對,怎麼還反過來為其歌功頌德了呢?

"

儒學早在漢唐時期便超出中國範圍,向東南亞和東北亞國輻射,形成了“儒教文化圈”。在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但說到中國的儒教,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國的“孔孟之道”。

其實,所謂“孔孟之道”,就個體而言,是弘揚、踐行仁、義、禮、智、信等德行;對社會而言,是弘揚中華之德道:即厚生、愛民,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民主、法治之道。任思想(以天下為己任)、忠孝思想(仁、義、禮、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倫理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可以說,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跟所有皇帝一樣,都是提倡孔孟之道的。

但其實,由於多年來,朱元璋一直都東征西討,忙著打江山,對於《論語》啊,《孟子》啊,這類經典之作讀的並不通透,沒有系統的進行過研究,所以,他就算是讀,也只是一時興起罷了。但沒想到,朱元璋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看著《孟子》中的字字句句,他的眉頭也跟著越來越緊,最後,把書一扔大聲呵斥道:“如果,這個老頭子生在今天,他還活的了嗎?”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那麼,為什麼朱元璋會這麼說呢?

還這般生氣,原來是讀到了那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意思是,老百姓和江山社稷都是非常重要的,相比之下,君王的分量就很輕了,並沒有那麼重要。這話,讓身為皇帝的朱元璋聽起來自然是非常刺耳的了:自己打下的江山,造福萬民,成就一番豐功偉業,怎麼就便“輕”了呢?所以,對此他大發雷霆。

之後,他立刻下令召見文臣,對外宣佈:要停止對於孟子思想、書籍的學習和傳播,把孟子的排位啊,供奉的廟宇啊,都一併罷黜。要知道,孟子的思想千百年來被延續和傳播,是華夏的立邦之本,安國之道,這樣的命令一出,天下為之譁然。朱元璋的這個舉動,就好比在信奉基督教的國家裡,將耶穌趕出教堂一樣,簡直是驚世駭俗之舉。

大臣們聽到了這個命令之後,都紛紛反對,但是,朱元璋卻心意已決,誰不執行誰就是“大不敬”,論罪當誅。

朱元璋這麼一說,眾臣也就不敢再多說什麼了。因為,誰不知道朱元璋的脾氣啊,打打殺殺,見慣了風霜雪雨的開國皇帝,決定的事情,誰敢不聽?難道大家就真的不想要自己的腦袋了嗎?但是,畢竟孟子的思想在華夏大地上被膜拜了上千年,所以,這其中也不乏一些虔誠的信徒,依然冒死為孟子他老人家求情,這其中,就包括了刑部尚書:錢唐。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錢唐為了給孟子求情,冒死求見皇帝,朱元璋一聽他是為這個事情來的,竟命令侍衛用亂箭射他,準備活活射死錢唐。錢唐在一身亂箭的進攻之下,肩膀中了兩箭,鮮血直流。但是,他依舊不顧死活,要往殿內衝。朱元璋看在眼裡,為其行為所動,覺得他是條漢子,有骨氣、有膽識,後來,便同意了讓他進殿說話。

錢唐進殿之後,直接跪在皇帝的面前,滔滔不絕地說了孟子思想的重要性,而且,孟子思想被中國人信奉了這麼多年,一旦罷黜,恐怕會震動全國,驚愕四夷。朱元璋聽了錢唐的話,自己想了想,覺得的確有點道理。而錢唐冒死進諫,足以看出孟子在他心目中的分量。就這樣,朱元璋命太醫好好的醫治錢唐,自己則在不久之後下令:恢復了孟子尊享孔廟的資格。

不過,雖然孟子在孔廟中的“地位”保住了,但是,朱元璋還是認為孟子的一些言論和思想太過“激進”,堪稱“社會毒瘤”,不能再任其這麼流傳下去了。

最終,想來想去,朱元璋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命令眾臣進行“刪孟”行動,就是將孟子寫的那些個自己看不順眼的文字、言論,統統從書中抹除掉。就這樣,朱元璋大刀闊斧地給孟子“瘦了身”。《孟子》的原文被刪掉了85條,只留下了100多條,然後,重新編寫了《孟子節文》,還明文規定了:在科舉考試當中,不得使用被刪除的條文命題。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那麼,或許很多人會很好奇,朱元璋都刪的那85條都是些啥內容,會讓他如此的深惡痛絕呢?

對於朱元璋刪除的這幾十條文字,大體可以分為這樣幾類內容:

第一類就是“君輕民貴”,以及“大臣可以不尊重皇帝”的字句。雖然,刪除這樣的文字,不免讓人覺得可笑,想來一代君王,也這般小心眼兒,但是,作為專制的封建帝王,要統治萬民,權傾朝野,必須要有威嚴,要得到臣民的絕對尊重和服從,所以,也能理解朱元璋刪除這些內容的初衷。

並且,孟子這個人,是鼓吹造反有理的。孟子人長得粗獷彪悍,性格也很粗獷彪悍,思想當然也很粗獷彪悍。他鼓吹造反有理的言論,直接觸及到朱元璋最為敏感的神經。這其中,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也就是:皇帝不拿老百姓當人,老百姓就拿你當仇敵,仇敵的下場就是被起義軍幹掉。

這些都能理解,但是,與這些個相比,另外一些被刪除的文字,就不這麼好理解了。比如:一些揭示統治規律的名句,“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甚至,連“五畝之宅”的話也給刪了。另外,一些主張皇帝施仁政的句子,也被朱給刪除了。更讓人奇怪的是,就連孟子抨擊商紂的話,也給刪了。看到這裡,難道朱元璋不想施仁政?想做暴君?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不僅如此,在朱下令刪孟之前,他還做了一些讓很多大臣都匪夷所思的事情來。

那就是:朱元璋的“贊元”行為。

比如:在推翻元朝之後,中原人士們都歡欣雀躍,為之高興,很多人都建議朱元璋要乘勝追擊,將元朝統治者之前的罪行徹底清算一下,但是,朱元璋沒有這樣做。後來,元順帝逃跑之後,其皇子被俘,眾臣要求舉行“獻俘”典禮以慶祝勝利,但卻被朱元璋給拒絕了,理由是:這樣的做法有辱前朝皇子。在進軍元大都的時候,朱元璋還下令不要為難元朝的皇親國戚,甚至,在明朝建立之後,有的臣子在奏摺之中使用了貶低元朝君主的詞彙,也讓朱大為不悅。

因為,在朱元璋看來,元朝統治中國百餘年,眾人都是元朝時期的生息而來的,是不可以用言語進行輕薄的。對於元朝,這個由蒙古人建立起來的政權,其實,在很多中原人士的心中是不被認可的。推翻其統治,對於漢民來說簡直就是守得雲開見月明,高興地不得了。但朱元璋卻不認同,他認為:蒙古的統治是“正統”,所以,他從方方面面為元朝統治進行辯解和維護。

朱元璋不僅從“天理”角度認可元朝的統治,而且,在個人感情上,對於元朝也是非常感恩的。

他認為:元朝在中國的百年統治,讓祖輩得以享有太平生活,所以,要感激前朝。但是,這個卻讓人很難理解,因為,在元朝的統治期間,朱元璋一直與其父親在一起生活,且四處搬遷,居無定所,最後,其父親還被活活餓死了,可以說,朱元璋以前的日子過得並不安穩。所以,按道理來講,他應該痛恨元朝才對,怎麼還反過來為其歌功頌德了呢?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其實,無論是“刪孟”還是“贊元”,朱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維持自己的統治,保住自己的千秋大業屹立不倒。

其實,在朱元璋剛當上皇帝的時候,自己並沒有什麼底氣和信心,因為,畢竟自己是草根出身,非名門之後,更沒有什麼出身背景,這在古代,可是非常講究的。所以,在他看來,很多人臣服於他,只是害怕自己手中的權利,和隨時可能揮下屠刀,而對於他本人,並沒有太多的尊重之情。正因為如此,朱元璋大力提倡“天命論”,也就是“天命無常,有德者居之”。

正所謂成王敗寇,既然自己得了天下,那就證明自己擁有天命,成為皇帝,這些都是上天的安排,就算是自己沒有什麼出身、背景,也是天命難違,本該如此。曾經的一個乞丐,最後,竟然成為了皇帝,這難道不是老天在幫他嗎?就這樣,朱元璋提倡天命,標榜自己是真命天子,如此之下,他就必須承認蒙古人能夠在百年間擁有天下,也是出於天命的安排。

而與“天命論”相匹配的還有“恩德論”。在朱初登帝位的時候,面臨了一個有些尷尬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對待農民起義?

"

儒學早在漢唐時期便超出中國範圍,向東南亞和東北亞國輻射,形成了“儒教文化圈”。在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但說到中國的儒教,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國的“孔孟之道”。

其實,所謂“孔孟之道”,就個體而言,是弘揚、踐行仁、義、禮、智、信等德行;對社會而言,是弘揚中華之德道:即厚生、愛民,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民主、法治之道。任思想(以天下為己任)、忠孝思想(仁、義、禮、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倫理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可以說,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跟所有皇帝一樣,都是提倡孔孟之道的。

但其實,由於多年來,朱元璋一直都東征西討,忙著打江山,對於《論語》啊,《孟子》啊,這類經典之作讀的並不通透,沒有系統的進行過研究,所以,他就算是讀,也只是一時興起罷了。但沒想到,朱元璋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看著《孟子》中的字字句句,他的眉頭也跟著越來越緊,最後,把書一扔大聲呵斥道:“如果,這個老頭子生在今天,他還活的了嗎?”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那麼,為什麼朱元璋會這麼說呢?

還這般生氣,原來是讀到了那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意思是,老百姓和江山社稷都是非常重要的,相比之下,君王的分量就很輕了,並沒有那麼重要。這話,讓身為皇帝的朱元璋聽起來自然是非常刺耳的了:自己打下的江山,造福萬民,成就一番豐功偉業,怎麼就便“輕”了呢?所以,對此他大發雷霆。

之後,他立刻下令召見文臣,對外宣佈:要停止對於孟子思想、書籍的學習和傳播,把孟子的排位啊,供奉的廟宇啊,都一併罷黜。要知道,孟子的思想千百年來被延續和傳播,是華夏的立邦之本,安國之道,這樣的命令一出,天下為之譁然。朱元璋的這個舉動,就好比在信奉基督教的國家裡,將耶穌趕出教堂一樣,簡直是驚世駭俗之舉。

大臣們聽到了這個命令之後,都紛紛反對,但是,朱元璋卻心意已決,誰不執行誰就是“大不敬”,論罪當誅。

朱元璋這麼一說,眾臣也就不敢再多說什麼了。因為,誰不知道朱元璋的脾氣啊,打打殺殺,見慣了風霜雪雨的開國皇帝,決定的事情,誰敢不聽?難道大家就真的不想要自己的腦袋了嗎?但是,畢竟孟子的思想在華夏大地上被膜拜了上千年,所以,這其中也不乏一些虔誠的信徒,依然冒死為孟子他老人家求情,這其中,就包括了刑部尚書:錢唐。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錢唐為了給孟子求情,冒死求見皇帝,朱元璋一聽他是為這個事情來的,竟命令侍衛用亂箭射他,準備活活射死錢唐。錢唐在一身亂箭的進攻之下,肩膀中了兩箭,鮮血直流。但是,他依舊不顧死活,要往殿內衝。朱元璋看在眼裡,為其行為所動,覺得他是條漢子,有骨氣、有膽識,後來,便同意了讓他進殿說話。

錢唐進殿之後,直接跪在皇帝的面前,滔滔不絕地說了孟子思想的重要性,而且,孟子思想被中國人信奉了這麼多年,一旦罷黜,恐怕會震動全國,驚愕四夷。朱元璋聽了錢唐的話,自己想了想,覺得的確有點道理。而錢唐冒死進諫,足以看出孟子在他心目中的分量。就這樣,朱元璋命太醫好好的醫治錢唐,自己則在不久之後下令:恢復了孟子尊享孔廟的資格。

不過,雖然孟子在孔廟中的“地位”保住了,但是,朱元璋還是認為孟子的一些言論和思想太過“激進”,堪稱“社會毒瘤”,不能再任其這麼流傳下去了。

最終,想來想去,朱元璋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命令眾臣進行“刪孟”行動,就是將孟子寫的那些個自己看不順眼的文字、言論,統統從書中抹除掉。就這樣,朱元璋大刀闊斧地給孟子“瘦了身”。《孟子》的原文被刪掉了85條,只留下了100多條,然後,重新編寫了《孟子節文》,還明文規定了:在科舉考試當中,不得使用被刪除的條文命題。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那麼,或許很多人會很好奇,朱元璋都刪的那85條都是些啥內容,會讓他如此的深惡痛絕呢?

對於朱元璋刪除的這幾十條文字,大體可以分為這樣幾類內容:

第一類就是“君輕民貴”,以及“大臣可以不尊重皇帝”的字句。雖然,刪除這樣的文字,不免讓人覺得可笑,想來一代君王,也這般小心眼兒,但是,作為專制的封建帝王,要統治萬民,權傾朝野,必須要有威嚴,要得到臣民的絕對尊重和服從,所以,也能理解朱元璋刪除這些內容的初衷。

並且,孟子這個人,是鼓吹造反有理的。孟子人長得粗獷彪悍,性格也很粗獷彪悍,思想當然也很粗獷彪悍。他鼓吹造反有理的言論,直接觸及到朱元璋最為敏感的神經。這其中,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也就是:皇帝不拿老百姓當人,老百姓就拿你當仇敵,仇敵的下場就是被起義軍幹掉。

這些都能理解,但是,與這些個相比,另外一些被刪除的文字,就不這麼好理解了。比如:一些揭示統治規律的名句,“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甚至,連“五畝之宅”的話也給刪了。另外,一些主張皇帝施仁政的句子,也被朱給刪除了。更讓人奇怪的是,就連孟子抨擊商紂的話,也給刪了。看到這裡,難道朱元璋不想施仁政?想做暴君?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不僅如此,在朱下令刪孟之前,他還做了一些讓很多大臣都匪夷所思的事情來。

那就是:朱元璋的“贊元”行為。

比如:在推翻元朝之後,中原人士們都歡欣雀躍,為之高興,很多人都建議朱元璋要乘勝追擊,將元朝統治者之前的罪行徹底清算一下,但是,朱元璋沒有這樣做。後來,元順帝逃跑之後,其皇子被俘,眾臣要求舉行“獻俘”典禮以慶祝勝利,但卻被朱元璋給拒絕了,理由是:這樣的做法有辱前朝皇子。在進軍元大都的時候,朱元璋還下令不要為難元朝的皇親國戚,甚至,在明朝建立之後,有的臣子在奏摺之中使用了貶低元朝君主的詞彙,也讓朱大為不悅。

因為,在朱元璋看來,元朝統治中國百餘年,眾人都是元朝時期的生息而來的,是不可以用言語進行輕薄的。對於元朝,這個由蒙古人建立起來的政權,其實,在很多中原人士的心中是不被認可的。推翻其統治,對於漢民來說簡直就是守得雲開見月明,高興地不得了。但朱元璋卻不認同,他認為:蒙古的統治是“正統”,所以,他從方方面面為元朝統治進行辯解和維護。

朱元璋不僅從“天理”角度認可元朝的統治,而且,在個人感情上,對於元朝也是非常感恩的。

他認為:元朝在中國的百年統治,讓祖輩得以享有太平生活,所以,要感激前朝。但是,這個卻讓人很難理解,因為,在元朝的統治期間,朱元璋一直與其父親在一起生活,且四處搬遷,居無定所,最後,其父親還被活活餓死了,可以說,朱元璋以前的日子過得並不安穩。所以,按道理來講,他應該痛恨元朝才對,怎麼還反過來為其歌功頌德了呢?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其實,無論是“刪孟”還是“贊元”,朱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維持自己的統治,保住自己的千秋大業屹立不倒。

其實,在朱元璋剛當上皇帝的時候,自己並沒有什麼底氣和信心,因為,畢竟自己是草根出身,非名門之後,更沒有什麼出身背景,這在古代,可是非常講究的。所以,在他看來,很多人臣服於他,只是害怕自己手中的權利,和隨時可能揮下屠刀,而對於他本人,並沒有太多的尊重之情。正因為如此,朱元璋大力提倡“天命論”,也就是“天命無常,有德者居之”。

正所謂成王敗寇,既然自己得了天下,那就證明自己擁有天命,成為皇帝,這些都是上天的安排,就算是自己沒有什麼出身、背景,也是天命難違,本該如此。曾經的一個乞丐,最後,竟然成為了皇帝,這難道不是老天在幫他嗎?就這樣,朱元璋提倡天命,標榜自己是真命天子,如此之下,他就必須承認蒙古人能夠在百年間擁有天下,也是出於天命的安排。

而與“天命論”相匹配的還有“恩德論”。在朱初登帝位的時候,面臨了一個有些尷尬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對待農民起義?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從朱元璋的出身來講,他應該是肯定農民起義行為的,因為,他自己就是農民起義的“受益者”。

但是,當時朱元璋已經建立起政權,成了皇帝,如果,太過肯定農民起義,那麼,以後如果有人學著自己以前的樣子起義,再把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政權給推翻了,這該怎麼辦?如果,認可農民起義,那麼多的民眾,如果出來幾個效仿的,沒事就煽個風、點個火,給自己找事,那自己這大明江山還能坐穩嗎?

所以說,即便他當初高呼“造反有理,起義無罪”,但是,隨著自己成了皇帝,做了天下的統治者,他就必須讓自己的臣民認識到:“造反有罪,起義當殺”的道理。當然了,這個彎兒拐的有點大,所以,他就只能靠自己總結出來的一套“恩德論”,來給大眾洗腦。

在朱元璋之前,人們普遍認同的是“有德者得天下,無德者失天下”,如果,統治者沒有德行,那麼,臣民就可以聯起手來,將他推倒。但朱一手打造的“恩德論”則是提倡:你身處的王朝之中,其實對於臣民是有恩的,所以,不管它有道還是無道,作為臣民都不應該背叛它。

朱元璋曾經說過:“作為一個人,只要擁有了天命,那就是擁有了上天給予的權利,天下都是他的,而其他人,則都是在這個天下的‘寄居者’。”所以,對於開國皇帝來說,百姓們應該感謝其兩大恩德:

一個是:結束了之前的統治,開闢了新天地,讓人們重新享有太平,不再爭鬥和廝殺;

二個是:皇帝是擁有天命的人,天下都是他的,包括供養萬民的糧食,那也是皇家之物,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皇帝養活了天下萬民,以至於萬民都應該感謝皇帝的“養育之恩”。

"

儒學早在漢唐時期便超出中國範圍,向東南亞和東北亞國輻射,形成了“儒教文化圈”。在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但說到中國的儒教,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國的“孔孟之道”。

其實,所謂“孔孟之道”,就個體而言,是弘揚、踐行仁、義、禮、智、信等德行;對社會而言,是弘揚中華之德道:即厚生、愛民,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民主、法治之道。任思想(以天下為己任)、忠孝思想(仁、義、禮、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倫理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可以說,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跟所有皇帝一樣,都是提倡孔孟之道的。

但其實,由於多年來,朱元璋一直都東征西討,忙著打江山,對於《論語》啊,《孟子》啊,這類經典之作讀的並不通透,沒有系統的進行過研究,所以,他就算是讀,也只是一時興起罷了。但沒想到,朱元璋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看著《孟子》中的字字句句,他的眉頭也跟著越來越緊,最後,把書一扔大聲呵斥道:“如果,這個老頭子生在今天,他還活的了嗎?”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那麼,為什麼朱元璋會這麼說呢?

還這般生氣,原來是讀到了那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意思是,老百姓和江山社稷都是非常重要的,相比之下,君王的分量就很輕了,並沒有那麼重要。這話,讓身為皇帝的朱元璋聽起來自然是非常刺耳的了:自己打下的江山,造福萬民,成就一番豐功偉業,怎麼就便“輕”了呢?所以,對此他大發雷霆。

之後,他立刻下令召見文臣,對外宣佈:要停止對於孟子思想、書籍的學習和傳播,把孟子的排位啊,供奉的廟宇啊,都一併罷黜。要知道,孟子的思想千百年來被延續和傳播,是華夏的立邦之本,安國之道,這樣的命令一出,天下為之譁然。朱元璋的這個舉動,就好比在信奉基督教的國家裡,將耶穌趕出教堂一樣,簡直是驚世駭俗之舉。

大臣們聽到了這個命令之後,都紛紛反對,但是,朱元璋卻心意已決,誰不執行誰就是“大不敬”,論罪當誅。

朱元璋這麼一說,眾臣也就不敢再多說什麼了。因為,誰不知道朱元璋的脾氣啊,打打殺殺,見慣了風霜雪雨的開國皇帝,決定的事情,誰敢不聽?難道大家就真的不想要自己的腦袋了嗎?但是,畢竟孟子的思想在華夏大地上被膜拜了上千年,所以,這其中也不乏一些虔誠的信徒,依然冒死為孟子他老人家求情,這其中,就包括了刑部尚書:錢唐。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錢唐為了給孟子求情,冒死求見皇帝,朱元璋一聽他是為這個事情來的,竟命令侍衛用亂箭射他,準備活活射死錢唐。錢唐在一身亂箭的進攻之下,肩膀中了兩箭,鮮血直流。但是,他依舊不顧死活,要往殿內衝。朱元璋看在眼裡,為其行為所動,覺得他是條漢子,有骨氣、有膽識,後來,便同意了讓他進殿說話。

錢唐進殿之後,直接跪在皇帝的面前,滔滔不絕地說了孟子思想的重要性,而且,孟子思想被中國人信奉了這麼多年,一旦罷黜,恐怕會震動全國,驚愕四夷。朱元璋聽了錢唐的話,自己想了想,覺得的確有點道理。而錢唐冒死進諫,足以看出孟子在他心目中的分量。就這樣,朱元璋命太醫好好的醫治錢唐,自己則在不久之後下令:恢復了孟子尊享孔廟的資格。

不過,雖然孟子在孔廟中的“地位”保住了,但是,朱元璋還是認為孟子的一些言論和思想太過“激進”,堪稱“社會毒瘤”,不能再任其這麼流傳下去了。

最終,想來想去,朱元璋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命令眾臣進行“刪孟”行動,就是將孟子寫的那些個自己看不順眼的文字、言論,統統從書中抹除掉。就這樣,朱元璋大刀闊斧地給孟子“瘦了身”。《孟子》的原文被刪掉了85條,只留下了100多條,然後,重新編寫了《孟子節文》,還明文規定了:在科舉考試當中,不得使用被刪除的條文命題。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那麼,或許很多人會很好奇,朱元璋都刪的那85條都是些啥內容,會讓他如此的深惡痛絕呢?

對於朱元璋刪除的這幾十條文字,大體可以分為這樣幾類內容:

第一類就是“君輕民貴”,以及“大臣可以不尊重皇帝”的字句。雖然,刪除這樣的文字,不免讓人覺得可笑,想來一代君王,也這般小心眼兒,但是,作為專制的封建帝王,要統治萬民,權傾朝野,必須要有威嚴,要得到臣民的絕對尊重和服從,所以,也能理解朱元璋刪除這些內容的初衷。

並且,孟子這個人,是鼓吹造反有理的。孟子人長得粗獷彪悍,性格也很粗獷彪悍,思想當然也很粗獷彪悍。他鼓吹造反有理的言論,直接觸及到朱元璋最為敏感的神經。這其中,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也就是:皇帝不拿老百姓當人,老百姓就拿你當仇敵,仇敵的下場就是被起義軍幹掉。

這些都能理解,但是,與這些個相比,另外一些被刪除的文字,就不這麼好理解了。比如:一些揭示統治規律的名句,“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甚至,連“五畝之宅”的話也給刪了。另外,一些主張皇帝施仁政的句子,也被朱給刪除了。更讓人奇怪的是,就連孟子抨擊商紂的話,也給刪了。看到這裡,難道朱元璋不想施仁政?想做暴君?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不僅如此,在朱下令刪孟之前,他還做了一些讓很多大臣都匪夷所思的事情來。

那就是:朱元璋的“贊元”行為。

比如:在推翻元朝之後,中原人士們都歡欣雀躍,為之高興,很多人都建議朱元璋要乘勝追擊,將元朝統治者之前的罪行徹底清算一下,但是,朱元璋沒有這樣做。後來,元順帝逃跑之後,其皇子被俘,眾臣要求舉行“獻俘”典禮以慶祝勝利,但卻被朱元璋給拒絕了,理由是:這樣的做法有辱前朝皇子。在進軍元大都的時候,朱元璋還下令不要為難元朝的皇親國戚,甚至,在明朝建立之後,有的臣子在奏摺之中使用了貶低元朝君主的詞彙,也讓朱大為不悅。

因為,在朱元璋看來,元朝統治中國百餘年,眾人都是元朝時期的生息而來的,是不可以用言語進行輕薄的。對於元朝,這個由蒙古人建立起來的政權,其實,在很多中原人士的心中是不被認可的。推翻其統治,對於漢民來說簡直就是守得雲開見月明,高興地不得了。但朱元璋卻不認同,他認為:蒙古的統治是“正統”,所以,他從方方面面為元朝統治進行辯解和維護。

朱元璋不僅從“天理”角度認可元朝的統治,而且,在個人感情上,對於元朝也是非常感恩的。

他認為:元朝在中國的百年統治,讓祖輩得以享有太平生活,所以,要感激前朝。但是,這個卻讓人很難理解,因為,在元朝的統治期間,朱元璋一直與其父親在一起生活,且四處搬遷,居無定所,最後,其父親還被活活餓死了,可以說,朱元璋以前的日子過得並不安穩。所以,按道理來講,他應該痛恨元朝才對,怎麼還反過來為其歌功頌德了呢?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其實,無論是“刪孟”還是“贊元”,朱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維持自己的統治,保住自己的千秋大業屹立不倒。

其實,在朱元璋剛當上皇帝的時候,自己並沒有什麼底氣和信心,因為,畢竟自己是草根出身,非名門之後,更沒有什麼出身背景,這在古代,可是非常講究的。所以,在他看來,很多人臣服於他,只是害怕自己手中的權利,和隨時可能揮下屠刀,而對於他本人,並沒有太多的尊重之情。正因為如此,朱元璋大力提倡“天命論”,也就是“天命無常,有德者居之”。

正所謂成王敗寇,既然自己得了天下,那就證明自己擁有天命,成為皇帝,這些都是上天的安排,就算是自己沒有什麼出身、背景,也是天命難違,本該如此。曾經的一個乞丐,最後,竟然成為了皇帝,這難道不是老天在幫他嗎?就這樣,朱元璋提倡天命,標榜自己是真命天子,如此之下,他就必須承認蒙古人能夠在百年間擁有天下,也是出於天命的安排。

而與“天命論”相匹配的還有“恩德論”。在朱初登帝位的時候,面臨了一個有些尷尬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對待農民起義?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從朱元璋的出身來講,他應該是肯定農民起義行為的,因為,他自己就是農民起義的“受益者”。

但是,當時朱元璋已經建立起政權,成了皇帝,如果,太過肯定農民起義,那麼,以後如果有人學著自己以前的樣子起義,再把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政權給推翻了,這該怎麼辦?如果,認可農民起義,那麼多的民眾,如果出來幾個效仿的,沒事就煽個風、點個火,給自己找事,那自己這大明江山還能坐穩嗎?

所以說,即便他當初高呼“造反有理,起義無罪”,但是,隨著自己成了皇帝,做了天下的統治者,他就必須讓自己的臣民認識到:“造反有罪,起義當殺”的道理。當然了,這個彎兒拐的有點大,所以,他就只能靠自己總結出來的一套“恩德論”,來給大眾洗腦。

在朱元璋之前,人們普遍認同的是“有德者得天下,無德者失天下”,如果,統治者沒有德行,那麼,臣民就可以聯起手來,將他推倒。但朱一手打造的“恩德論”則是提倡:你身處的王朝之中,其實對於臣民是有恩的,所以,不管它有道還是無道,作為臣民都不應該背叛它。

朱元璋曾經說過:“作為一個人,只要擁有了天命,那就是擁有了上天給予的權利,天下都是他的,而其他人,則都是在這個天下的‘寄居者’。”所以,對於開國皇帝來說,百姓們應該感謝其兩大恩德:

一個是:結束了之前的統治,開闢了新天地,讓人們重新享有太平,不再爭鬥和廝殺;

二個是:皇帝是擁有天命的人,天下都是他的,包括供養萬民的糧食,那也是皇家之物,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皇帝養活了天下萬民,以至於萬民都應該感謝皇帝的“養育之恩”。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或許看到這裡,很多人都會覺得好笑,但是,這的確就是朱元璋,乃至中國曆代王朝統治者的真實想法,只不過,他們沒有說出來,而朱元璋說了。

不僅如此,他還發表了關於起義之後,奪取政權的概率之說。大體意思就是說:“從數量上講,參加起義、叛亂,最後,能夠活著,並以此享有功名利祿,榮華富貴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與其說是起義推翻統治過上幸福生活,不如說是給別人當炮灰來的更為實際一些。”

所以,朱元璋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寧可餓死,也不要出來造反,因為,造反是沒有前途的。由此,我們可以理解了,為什麼朱元璋如此討厭孟子的言論。他刪掉恆心理論,也就是說:在我朱元璋統治期間,就算你身無分文,走投無路,也不能有造反的心。

刪掉帝王仁政致詞,也是要告訴萬民:你不要對帝王有諸多要求,不管帝王如何,臣民都必須服從。朱元璋不讓人抨擊商紂王,他本人也不喜歡商紂王,但他卻依然想告訴自己的臣民們:就算帝王像商紂王那樣殘暴、荒淫,但是,作為臣民也不能批評,更不能推翻其統治。

其實,中國的歷代君王都跟朱元璋一樣,看到孟子的言論氣就不打一處來。但是,之前卻沒有皇帝想過要給孔孟思想“減肥瘦身”的,因為,畢竟孔孟之道那是中華流傳上千年的核心思想,一般人哪敢撼動。

朱元璋卻不同,他本就是孑然一身的,赤手空拳打天下的他,眼裡沒有什麼至高無上,沒有什麼神聖不可侵犯,非說有的話,那就是他自己。在他看來,自己打下的天下,那天下就是自己的,他的話就是真理,他的命令,萬民就要服從。

"

儒學早在漢唐時期便超出中國範圍,向東南亞和東北亞國輻射,形成了“儒教文化圈”。在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但說到中國的儒教,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國的“孔孟之道”。

其實,所謂“孔孟之道”,就個體而言,是弘揚、踐行仁、義、禮、智、信等德行;對社會而言,是弘揚中華之德道:即厚生、愛民,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民主、法治之道。任思想(以天下為己任)、忠孝思想(仁、義、禮、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倫理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可以說,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跟所有皇帝一樣,都是提倡孔孟之道的。

但其實,由於多年來,朱元璋一直都東征西討,忙著打江山,對於《論語》啊,《孟子》啊,這類經典之作讀的並不通透,沒有系統的進行過研究,所以,他就算是讀,也只是一時興起罷了。但沒想到,朱元璋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看著《孟子》中的字字句句,他的眉頭也跟著越來越緊,最後,把書一扔大聲呵斥道:“如果,這個老頭子生在今天,他還活的了嗎?”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那麼,為什麼朱元璋會這麼說呢?

還這般生氣,原來是讀到了那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意思是,老百姓和江山社稷都是非常重要的,相比之下,君王的分量就很輕了,並沒有那麼重要。這話,讓身為皇帝的朱元璋聽起來自然是非常刺耳的了:自己打下的江山,造福萬民,成就一番豐功偉業,怎麼就便“輕”了呢?所以,對此他大發雷霆。

之後,他立刻下令召見文臣,對外宣佈:要停止對於孟子思想、書籍的學習和傳播,把孟子的排位啊,供奉的廟宇啊,都一併罷黜。要知道,孟子的思想千百年來被延續和傳播,是華夏的立邦之本,安國之道,這樣的命令一出,天下為之譁然。朱元璋的這個舉動,就好比在信奉基督教的國家裡,將耶穌趕出教堂一樣,簡直是驚世駭俗之舉。

大臣們聽到了這個命令之後,都紛紛反對,但是,朱元璋卻心意已決,誰不執行誰就是“大不敬”,論罪當誅。

朱元璋這麼一說,眾臣也就不敢再多說什麼了。因為,誰不知道朱元璋的脾氣啊,打打殺殺,見慣了風霜雪雨的開國皇帝,決定的事情,誰敢不聽?難道大家就真的不想要自己的腦袋了嗎?但是,畢竟孟子的思想在華夏大地上被膜拜了上千年,所以,這其中也不乏一些虔誠的信徒,依然冒死為孟子他老人家求情,這其中,就包括了刑部尚書:錢唐。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錢唐為了給孟子求情,冒死求見皇帝,朱元璋一聽他是為這個事情來的,竟命令侍衛用亂箭射他,準備活活射死錢唐。錢唐在一身亂箭的進攻之下,肩膀中了兩箭,鮮血直流。但是,他依舊不顧死活,要往殿內衝。朱元璋看在眼裡,為其行為所動,覺得他是條漢子,有骨氣、有膽識,後來,便同意了讓他進殿說話。

錢唐進殿之後,直接跪在皇帝的面前,滔滔不絕地說了孟子思想的重要性,而且,孟子思想被中國人信奉了這麼多年,一旦罷黜,恐怕會震動全國,驚愕四夷。朱元璋聽了錢唐的話,自己想了想,覺得的確有點道理。而錢唐冒死進諫,足以看出孟子在他心目中的分量。就這樣,朱元璋命太醫好好的醫治錢唐,自己則在不久之後下令:恢復了孟子尊享孔廟的資格。

不過,雖然孟子在孔廟中的“地位”保住了,但是,朱元璋還是認為孟子的一些言論和思想太過“激進”,堪稱“社會毒瘤”,不能再任其這麼流傳下去了。

最終,想來想去,朱元璋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命令眾臣進行“刪孟”行動,就是將孟子寫的那些個自己看不順眼的文字、言論,統統從書中抹除掉。就這樣,朱元璋大刀闊斧地給孟子“瘦了身”。《孟子》的原文被刪掉了85條,只留下了100多條,然後,重新編寫了《孟子節文》,還明文規定了:在科舉考試當中,不得使用被刪除的條文命題。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那麼,或許很多人會很好奇,朱元璋都刪的那85條都是些啥內容,會讓他如此的深惡痛絕呢?

對於朱元璋刪除的這幾十條文字,大體可以分為這樣幾類內容:

第一類就是“君輕民貴”,以及“大臣可以不尊重皇帝”的字句。雖然,刪除這樣的文字,不免讓人覺得可笑,想來一代君王,也這般小心眼兒,但是,作為專制的封建帝王,要統治萬民,權傾朝野,必須要有威嚴,要得到臣民的絕對尊重和服從,所以,也能理解朱元璋刪除這些內容的初衷。

並且,孟子這個人,是鼓吹造反有理的。孟子人長得粗獷彪悍,性格也很粗獷彪悍,思想當然也很粗獷彪悍。他鼓吹造反有理的言論,直接觸及到朱元璋最為敏感的神經。這其中,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也就是:皇帝不拿老百姓當人,老百姓就拿你當仇敵,仇敵的下場就是被起義軍幹掉。

這些都能理解,但是,與這些個相比,另外一些被刪除的文字,就不這麼好理解了。比如:一些揭示統治規律的名句,“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甚至,連“五畝之宅”的話也給刪了。另外,一些主張皇帝施仁政的句子,也被朱給刪除了。更讓人奇怪的是,就連孟子抨擊商紂的話,也給刪了。看到這裡,難道朱元璋不想施仁政?想做暴君?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不僅如此,在朱下令刪孟之前,他還做了一些讓很多大臣都匪夷所思的事情來。

那就是:朱元璋的“贊元”行為。

比如:在推翻元朝之後,中原人士們都歡欣雀躍,為之高興,很多人都建議朱元璋要乘勝追擊,將元朝統治者之前的罪行徹底清算一下,但是,朱元璋沒有這樣做。後來,元順帝逃跑之後,其皇子被俘,眾臣要求舉行“獻俘”典禮以慶祝勝利,但卻被朱元璋給拒絕了,理由是:這樣的做法有辱前朝皇子。在進軍元大都的時候,朱元璋還下令不要為難元朝的皇親國戚,甚至,在明朝建立之後,有的臣子在奏摺之中使用了貶低元朝君主的詞彙,也讓朱大為不悅。

因為,在朱元璋看來,元朝統治中國百餘年,眾人都是元朝時期的生息而來的,是不可以用言語進行輕薄的。對於元朝,這個由蒙古人建立起來的政權,其實,在很多中原人士的心中是不被認可的。推翻其統治,對於漢民來說簡直就是守得雲開見月明,高興地不得了。但朱元璋卻不認同,他認為:蒙古的統治是“正統”,所以,他從方方面面為元朝統治進行辯解和維護。

朱元璋不僅從“天理”角度認可元朝的統治,而且,在個人感情上,對於元朝也是非常感恩的。

他認為:元朝在中國的百年統治,讓祖輩得以享有太平生活,所以,要感激前朝。但是,這個卻讓人很難理解,因為,在元朝的統治期間,朱元璋一直與其父親在一起生活,且四處搬遷,居無定所,最後,其父親還被活活餓死了,可以說,朱元璋以前的日子過得並不安穩。所以,按道理來講,他應該痛恨元朝才對,怎麼還反過來為其歌功頌德了呢?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其實,無論是“刪孟”還是“贊元”,朱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維持自己的統治,保住自己的千秋大業屹立不倒。

其實,在朱元璋剛當上皇帝的時候,自己並沒有什麼底氣和信心,因為,畢竟自己是草根出身,非名門之後,更沒有什麼出身背景,這在古代,可是非常講究的。所以,在他看來,很多人臣服於他,只是害怕自己手中的權利,和隨時可能揮下屠刀,而對於他本人,並沒有太多的尊重之情。正因為如此,朱元璋大力提倡“天命論”,也就是“天命無常,有德者居之”。

正所謂成王敗寇,既然自己得了天下,那就證明自己擁有天命,成為皇帝,這些都是上天的安排,就算是自己沒有什麼出身、背景,也是天命難違,本該如此。曾經的一個乞丐,最後,竟然成為了皇帝,這難道不是老天在幫他嗎?就這樣,朱元璋提倡天命,標榜自己是真命天子,如此之下,他就必須承認蒙古人能夠在百年間擁有天下,也是出於天命的安排。

而與“天命論”相匹配的還有“恩德論”。在朱初登帝位的時候,面臨了一個有些尷尬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對待農民起義?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從朱元璋的出身來講,他應該是肯定農民起義行為的,因為,他自己就是農民起義的“受益者”。

但是,當時朱元璋已經建立起政權,成了皇帝,如果,太過肯定農民起義,那麼,以後如果有人學著自己以前的樣子起義,再把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政權給推翻了,這該怎麼辦?如果,認可農民起義,那麼多的民眾,如果出來幾個效仿的,沒事就煽個風、點個火,給自己找事,那自己這大明江山還能坐穩嗎?

所以說,即便他當初高呼“造反有理,起義無罪”,但是,隨著自己成了皇帝,做了天下的統治者,他就必須讓自己的臣民認識到:“造反有罪,起義當殺”的道理。當然了,這個彎兒拐的有點大,所以,他就只能靠自己總結出來的一套“恩德論”,來給大眾洗腦。

在朱元璋之前,人們普遍認同的是“有德者得天下,無德者失天下”,如果,統治者沒有德行,那麼,臣民就可以聯起手來,將他推倒。但朱一手打造的“恩德論”則是提倡:你身處的王朝之中,其實對於臣民是有恩的,所以,不管它有道還是無道,作為臣民都不應該背叛它。

朱元璋曾經說過:“作為一個人,只要擁有了天命,那就是擁有了上天給予的權利,天下都是他的,而其他人,則都是在這個天下的‘寄居者’。”所以,對於開國皇帝來說,百姓們應該感謝其兩大恩德:

一個是:結束了之前的統治,開闢了新天地,讓人們重新享有太平,不再爭鬥和廝殺;

二個是:皇帝是擁有天命的人,天下都是他的,包括供養萬民的糧食,那也是皇家之物,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皇帝養活了天下萬民,以至於萬民都應該感謝皇帝的“養育之恩”。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或許看到這裡,很多人都會覺得好笑,但是,這的確就是朱元璋,乃至中國曆代王朝統治者的真實想法,只不過,他們沒有說出來,而朱元璋說了。

不僅如此,他還發表了關於起義之後,奪取政權的概率之說。大體意思就是說:“從數量上講,參加起義、叛亂,最後,能夠活著,並以此享有功名利祿,榮華富貴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與其說是起義推翻統治過上幸福生活,不如說是給別人當炮灰來的更為實際一些。”

所以,朱元璋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寧可餓死,也不要出來造反,因為,造反是沒有前途的。由此,我們可以理解了,為什麼朱元璋如此討厭孟子的言論。他刪掉恆心理論,也就是說:在我朱元璋統治期間,就算你身無分文,走投無路,也不能有造反的心。

刪掉帝王仁政致詞,也是要告訴萬民:你不要對帝王有諸多要求,不管帝王如何,臣民都必須服從。朱元璋不讓人抨擊商紂王,他本人也不喜歡商紂王,但他卻依然想告訴自己的臣民們:就算帝王像商紂王那樣殘暴、荒淫,但是,作為臣民也不能批評,更不能推翻其統治。

其實,中國的歷代君王都跟朱元璋一樣,看到孟子的言論氣就不打一處來。但是,之前卻沒有皇帝想過要給孔孟思想“減肥瘦身”的,因為,畢竟孔孟之道那是中華流傳上千年的核心思想,一般人哪敢撼動。

朱元璋卻不同,他本就是孑然一身的,赤手空拳打天下的他,眼裡沒有什麼至高無上,沒有什麼神聖不可侵犯,非說有的話,那就是他自己。在他看來,自己打下的天下,那天下就是自己的,他的話就是真理,他的命令,萬民就要服從。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一段話勃然大怒,說:孟子若活著必死無疑

所以,至於孔孟思想,對自己的統治有利,他就留下,對自己統治起不到好作用的,那麼,他就刪掉。雖然,這在別人看來是大逆不道之舉,但是,在朱元璋眼中,卻完全符合邏輯,算是一種非常正確的選擇。

參考資料:

【《明史》、《孟子節文》、《離婁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