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如此雄才大略,為何牌位卻差點兒被扔出太廟?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說起來,明成祖朱棣算得上是古往今來最厲害的皇帝之一,創造了幾個史無前例的紀錄。第一,他以區區藩王身份就敢起兵造反,最後竟然還真的推翻朝廷,自己當上皇帝;第二,他創下了天子守國門的數量紀錄,在位期間曾五次御駕親征,在漠北痛擊蒙古鐵騎;第三,朱棣主持推動了大規模的航海運動,促進中國與世界的文化、經濟交流。綜上所述,稱明成祖朱棣為千古一帝也不為過。

朱棣如此雄才大略,為何牌位卻差點兒被扔出太廟?

▲明成祖朱棣像軸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麼厲害的一位皇帝,死後也差點兒橫遭劫難——在死後,其牌位差點兒被扔出太廟,最後還是他的兒子朱高熾替他擋槍,他才能倖免於難。這件事發生在嘉靖年間,也就是在朱棣駕崩一百餘年之後。明世宗嘉靖皇帝,本身只是外地藩王之子,能夠榮登大寶純屬是撞了大運。這事放在其他人身上,肯定是對先帝和太后敬謹如命、感恩涕零。

朱棣如此雄才大略,為何牌位卻差點兒被扔出太廟?

▲嘉靖皇帝蠟像

然而嘉靖皇帝朱厚熜卻不按套路出牌,一上來就開始鬧騰,不僅要把自己父親的牌位放到太廟,還要封自己母親為太后。可是按照規定,沒做過皇帝的人不能進入太廟,朱厚熜之父朱祐杬只是個興獻王,壓根沒有資格進太廟。況且當時嘉靖皇帝是以明武宗朱厚照堂弟的身份繼位,應該奉武宗朱厚照之父——明孝宗朱佑樘為皇考,興獻王朱祐杬就應該改尊為“皇叔考興獻大王”,母妃蔣氏為“皇叔母興國大妃”。

朱棣如此雄才大略,為何牌位卻差點兒被扔出太廟?

▲大臣被處以廷杖

然而嘉靖皇帝堅持要尊父親為皇考,還要其牌位進太廟。朝中官員實在看不下去,就一直給這位新皇帝上摺子,說這麼做有違天倫綱常。不過嘉靖皇帝卻是鐵了心,對這些建議根本不理會。隨著時間推移,群臣與嘉靖皇帝愈發對立,其分歧也越來越大,最終嘉靖皇帝為了顯示自己的決心,派錦衣衛將大臣處以廷杖,數十位大臣瞬時血濺當場,這就是著名的“大禮議之爭”。老臣們到最後也怕了,只能無奈妥協,讓嘉靖皇帝奉自己的父親為皇考,奉明孝宗朱祐樘為皇伯考,這事情才算告一段落。

朱棣如此雄才大略,為何牌位卻差點兒被扔出太廟?

▲明睿宗皇帝顯陵

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九月,興獻王被追尊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帝”,其墓升格為明顯陵。大臣雖然同意嘉靖皇帝將其父牌位放入太廟,但把誰的牌位拿出來又成了一大難題。自古就有“禮有以多為貴者,天子七廟”的說法,也就是說,天子的太廟中只能放七位皇帝。其中開國之君是一定要在太廟的,剩下六位就要遵循“親盡則祧”的原則。意思就是說,要按照與現任皇帝的親疏關係進行排序,關係比較疏遠的,其牌位就要移出太廟。

朱棣如此雄才大略,為何牌位卻差點兒被扔出太廟?

▲太廟

如果要把睿宗朱祐杬的牌位放進去,那勢必就要拿一個出來,這時候就看誰的關係更硬了。首先,明太祖朱元璋的牌位那是不能碰的,那麼和嘉靖皇帝親緣關係最遠的皇帝就是朱棣。正當嘉靖皇帝要對朱棣牌位動手時,朝中的文武百官又集體反對,甚至還有不少文臣哭得天昏地暗。想來也很正常,朱棣那是何等人物,動他的牌位無疑是在動搖大明的根基。為了“曲線救國”,眾人決定從朱棣的諡號和廟號方面下手——按照禮法,廟號為“祖”的皇帝,其牌位不能移出太廟。朱棣死後的廟號本來是太宗,嘉靖皇帝在群臣的反覆勸說下,才同意將其廟號改為“成祖”,才算是把牌位保了下來。

朱棣如此雄才大略,為何牌位卻差點兒被扔出太廟?

▲明仁宗朱高熾像軸

既然朱棣的牌位動不得,那就還得找一位“替死鬼”。朱棣之下,那就是他的兒子——明仁宗朱高熾。這位皇帝在當太子時就不受朱棣喜愛,而且登基後不到一年就因病駕崩,算是一位非常悲慘的皇帝。嘉靖皇帝可謂是老太婆吃柿子——撿軟的捏,對仁宗皇帝動手顯然不會引發太大非議,於是果斷下令將其牌位拿走,放到一個不顯眼的地方,換上自己父親的牌位,位序在明武宗之上。

參考文獻:

《明史·卷一十七·本紀第十七·世宗一》《明實錄·明世宗實錄》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