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唯一的蒙古族建制鄉,寺廟裡供奉著成吉思汗,每年都過那達慕

車往玉溪方向開,路邊有興蒙鄉的路標。進入白閣村的地界,沿途都能見到穿著蒙古族服裝的女子。在這裡,連路邊的飯店也是雙語的,左邊寫著漢字,右邊寫著蒙古文。越接近白閣村,這種顯得有點突兀的蒙古風情越來越濃。


雲南唯一的蒙古族建制鄉,寺廟裡供奉著成吉思汗,每年都過那達慕

白閣村口立有一塊紀念碑,碑文記載著白閣村蒙古族的來歷,紀念碑後寫著二十個燙金大字:“南陲開邊苦,滇域埋忠骨,馳騁七百載,北眷草原土。”白閣村距離草原千萬裡,而這裡的蒙古族對自己故鄉的思念,由此可見一斑。


雲南唯一的蒙古族建制鄉,寺廟裡供奉著成吉思汗,每年都過那達慕

在紀念碑頂,塑有駿馬一匹,昂首奔騰仰望北方。村裡的老人說,駿馬朝北,再次代表了他們對北方草原的思念。明代後,隨著大量漢族移民到來,他們汲取了漢族的文化。直到現在,這些蒙古族仍講一種發音奇特的語言,不容易聽懂,有些像當地彝族的口音。


雲南唯一的蒙古族建制鄉,寺廟裡供奉著成吉思汗,每年都過那達慕

蒙古族能夠在通海杞麓湖畔安家延續,還有一個重要因素。當年元軍駐紮的曲陀關周圍,居住著大量彝族,由於隨軍婦女少,大部分蒙古族士兵娶了本地彝族媳婦。這些彝族婦女把自己的語言、歌舞和服飾帶到了蒙古族中,讓蒙古族在改朝換代的時候,輕易的本土化,躲過了滅族之災。


雲南唯一的蒙古族建制鄉,寺廟裡供奉著成吉思汗,每年都過那達慕

從長相外形上看,他們與雲南原住民無二,典型的闊臉細眼單眼皮的蒙古人已經很少見,在這裡尋找蒙古草原的氣息,比在大山裡尋找大海的氣息更難。


雲南唯一的蒙古族建制鄉,寺廟裡供奉著成吉思汗,每年都過那達慕

婦女的服飾則很有特色,上裝一套3件,顏色不同,長短相間,俗稱“三疊水”,腰間扎一布腰帶,服飾的不少細部和花邊圖案還保留著北方蒙古族服飾的痕跡,頭飾則分別為婚前的鳳冠和婚後用的包頭“聰兀絲”,此頭飾有受雲南少數民族影響。


雲南唯一的蒙古族建制鄉,寺廟裡供奉著成吉思汗,每年都過那達慕

“三聖宮”位於白閣村與下村之間的半山腰上,南望螺峰,北倚鳳凰山左翼下。清同治年間修建,紅瓦紅牆。“三聖宮”供奉的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和其後代蒙哥、忽必烈的塑像。


雲南唯一的蒙古族建制鄉,寺廟裡供奉著成吉思汗,每年都過那達慕

“三聖宮”一樓是“元帥府”,裡面擺著數十塊碑刻。這些經歷了歲月洗禮的碑刻,有的記載著這個民族從草原到高原的遷徙史;有的記載著首任元帥阿喇帖木耳和元帥旃檀的事蹟。二樓是供奉“三聖”的地方,成吉思汗居中,蒙哥居左、忽必烈居右。


雲南唯一的蒙古族建制鄉,寺廟裡供奉著成吉思汗,每年都過那達慕

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村裡的“憶祖節”。男女老少都要會聚到“三聖宮”祭祖,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儀式,並追述蒙古族落籍通海的歷史,通過這種懷念祖先的方式,代代傳承。


雲南唯一的蒙古族建制鄉,寺廟裡供奉著成吉思汗,每年都過那達慕

雖然離開了草原幾百年,雖然遠隔千山萬水,但白閣村依然保持著蒙古草原的傳統節日。最為熱鬧的是“那達慕盛會”,那是蒙古族最為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蒙語的意思就是娛樂或者遊戲,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盛會。


雲南唯一的蒙古族建制鄉,寺廟裡供奉著成吉思汗,每年都過那達慕

從最初時候以征服者的身份進入,到後來成為被統治者,這中間的角色轉換,這中間的種種為了適應對於一個成了社區的少數民族來說,一定是個很精彩的故事。他們能夠以蒙古族的身份存在下來,發展起來,似乎也從一個角度證明了雲南人的厚道,寬容。


雲南唯一的蒙古族建制鄉,寺廟裡供奉著成吉思汗,每年都過那達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