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稚柳繪畫!

美術 謝稚柳 張大千 藝術 大道堂藝術館 2017-06-07

在中國近現代的畫壇上,謝稚柳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藝術家。他和張大千是好哥們,是他的小兄弟,兩人經常在一起,所以他最初的畫風也受到一些張大千的影響。

謝稚柳繪畫!

張大千最初是學石濤的,謝稚柳也是學明清畫起家的,上世紀30年代左右開始,最早是學陳老蓮。我們知道,在明清畫家中,陳洪綬的畫風與宋畫比較接近,這也是謝稚柳選擇學他的原因,謝稚柳非常欣賞陳洪綬的寫實能力。在與張大千的交往中,謝稚柳見識到了更多的古畫,不斷地汲取營養。

謝稚柳繪畫!

1937年,南遷的故宮文物曾在南京舉辦過展覽,有大量南方很少有機會見到的宋元名畫展出。當時很多畫家去看過這個展覽,回來後把自己的畫風都變掉了。陸儼少曾說,他在展廳裡看了一個月,一邊看一邊用手指比劃,他形容這一個月是一個“暴富”的過程,從畫展中所獲頗多。當時上海的畫家,謝稚柳、陳佩秋、鄭午昌、賀天健等人,都受這個展覽影響很大,開始轉變畫風。

謝稚柳繪畫!

謝稚柳與張大千的交誼非常值得稱道。最初,張大千的兄長張善孖與謝稚柳的兄長謝玉岑交好,謝玉岑是位大才子,文學詩詞造詣很高,張大千經常請他幫助作詩。謝玉岑英年早逝,去世前,託付張大千說,請他幫忙照顧自己的弟弟謝稚柳。就是由於這個原因,有些史料把謝稚柳說成是張大千的學生,其實張大千一直把謝稚柳當成小兄弟。張大千有的學生年紀跟謝稚柳差不多大,但是見到他要叫師叔。

謝稚柳繪畫!

20世紀80年代,謝稚柳到香港去,那時候張大千在臺灣,本可以去香港見他一面,但是對於當時的社會環境來說,謝稚柳見張大千是會“犯錯誤”的。張大千是個美食家,自己會做菜,為了不給謝稚柳添麻煩,就親自下廚煲了一碗湯,託人帶到香港,帶給謝稚柳。可見二人友誼之深,非常感人。

謝稚柳繪畫!

謝稚柳在古畫的研習上,走了和張大千相同的道路——越學越遠,從明清上溯至宋元。20世紀50年的時候,謝稚柳的畫風已經已經比較成熟了,那個時候,他學得最多的就是郭熙和王詵,但是畫得更加精細,又糅合了一些董源和巨然的元素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五六十年代,謝稚柳和張大千在風格上有點像,但其實不是他在學張大千,而是二人都在學古人。這一階段,謝稚柳畫作中的色彩也非常重,和張大千一樣,都是受到敦煌繪畫的影響。

謝稚柳繪畫!

張大千到敦煌去臨摹敦煌壁畫三年,是邀請謝稚柳一起去的,為此徐悲鴻和謝稚柳還鬧了意見。當時謝稚柳正在中央大學教書,張大千寫信說你快點到敦煌來,這裡的畫是我們過去都沒看到過的,好得不得了。謝稚柳也是研究繪畫的,見信之後,欲赴敦煌。徐悲鴻不想讓謝稚柳離開,因為還有工作,謝稚柳留下一封辭職信就走了,徐悲鴻對此非常抱憾。

謝稚柳繪畫!

到了敦煌後,張大千潛心臨摹,謝稚柳就在那裡給敦煌的的繪畫編號,所以敦煌學的開山祖師中,謝稚柳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從敦煌回來後,謝稚柳還寫了《敦煌藝術敘錄》等著作,弘揚敦煌文化。謝稚柳談到,到了敦煌之後,才發現以往看到的國畫,只是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一角,在宋元以前,中國畫在寫實、寫意方面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謝稚柳繪畫!

唐宋時期,是中國文化青壯的時代,蓬勃向上;而清朝的文化,有些老年衰敗的感覺,不能說其趣味不高,但過於鑽牛角尖,多少有點病態。而近代以來,從清朝文化中走出來的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都是很強悍的人,謝稚柳和張大千亦不例外,這些人要用他們的藝術,找回民族的自豪感。張大千和謝稚柳在敦煌所做的工作,就是把唐宋文化中的精髓,重新呈現出來。當時北方的金城,還有他的學生於非闇、陳少梅等,也都是在做這方面的工作,把中國畫唐宋時期的精華髮揚、繼承下來。

謝稚柳繪畫!

謝稚柳還有一個其他很多畫家所不能比擬的特點——研究。在當時,與謝稚柳同水平的畫家,滬上有吳湖帆,北京有金城,謝稚柳並不是唯一的。而謝稚柳除了藝術創作外,還把整個宋朝的畫史搞了出來。拍賣業內,經常流行一個說法:徐邦達看畫比較嚴謹,謝稚柳看畫比較輕鬆。徐邦達主要是研究明清繪畫,因為離得近,造假比較多,他不嚴謹不行;而謝稚柳主要是看宋畫,流傳到現在非常少,總共也沒幾張,不能輕易否定掉,留待後人去研究。

謝稚柳繪畫!

謝老基本上把唐宋畫史的脈絡搞清楚了,我們現在對唐宋繪畫的研究,基本上是在他的框框裡轉。這些研究工作,對他的創作也是一種促進。例如他晚年,20世紀70年代經常運用的“落墨法”。另外,謝稚柳儘管學唐宋畫的風格,但格調非常清新,非常文趣,女孩子可能會喜歡。

謝稚柳繪畫!

《雪竹圖》的鑑定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謝稚柳認為這幅畫是南唐徐煕畫的。史料記載,徐煕畫作的特點就是落墨法。《雪竹圖》的畫法,與之前的填彩畫不大一樣,填彩畫是先把外輪廓勾勒好,然後在裡面填色彩;而落墨法,是先用墨打一個底子,然後在上面罩顏色。所以,謝稚柳斷定《雪竹圖》是徐煕一派。對這幅畫的研究,推動了謝稚柳用落墨法來畫山水、畫花鳥,“落墨為格,雜彩副之”,他的這種畫法有點像山水畫中的皴法。到了晚年,謝稚柳把這種畫法推進到山水畫的創作中,將重墨做為底子,然後把重彩加上去。這種畫法與張大千有點像,張大千也研究古畫,謝稚柳研究得更為深入。

謝稚柳繪畫!

我記得,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在上海,如果一個人在馬路上講一串英文,便令人肅然起敬。這種社會狀態,造成了繪畫界有一種看法,非得學西洋畫才叫創新,不學西洋畫就是保守,這種看法是實際上是非常固執的。我們中國人在近代以前沒有學西洋畫,以前他們全是保守的嗎?保守的話,我們一千多年的中國畫怎麼走到今天?中國畫結合西洋畫也可以創新,更重要的是應該深入發掘中國畫古代繪畫的資源,它是我們近代創新的源泉。

謝稚柳繪畫!

20世紀50年代以來,徐悲鴻、齊白石等人的繪畫藝術更受重視,中國畫的藝術中心從上海轉移到了北京。但是,當時對徐悲鴻、齊白石等人藝術及背後傳統的重視,導致把另外更為豐富的傳統忽略掉了。謝稚柳的意義就在於,在50年代以後堅持了發揚了這些傳統,使得我們現在重新認識到,原來中國有這麼偉大的一個繪畫傳統,曾經在民國風靡過,後來一度被打斷掉了。

謝稚柳繪畫!

謝稚柳60年代的繪畫比較有生活氣息,他的畫作用汁綠比較多,不像張大千用石綠多。張大千學敦煌,所以他用石綠比較多,比較像壁畫中的山水畫。汁綠就是南宋以後所謂的小青綠,謝稚柳的汁綠,往往綠中有墨,墨中有色,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他的山水畫更講求學術性、研究性。

謝稚柳繪畫!

張大千的潑墨、潑彩,特點是流到哪裡算哪裡,追求自然的效果;謝稚柳的落墨是先用墨打底,然後上面加重彩,二人的畫法是不一樣的,但是看起來有相似之處,因為二人都是學敦煌,而不是謝稚柳學張大千。就像王晉卿和郭熙風格相似,是因為兩個人都學李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