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美術 黃胄 國畫 藝術 集雅齋 2017-05-23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黃胄(1925.3—1997.4.23)中國畫藝術大師,社會活動家,收藏家。

中國第一座大型民辦藝術館——炎黃藝術館締造者;中國畫研究院、中國工藝美術館籌建者;黃胄美術基金會設立者。帶頭捐贈自己書畫作品與古代文物、書畫收藏。主持具有深遠影響的“93科學與藝術研討會”、“95經濟與文化研討會”等若干重要展覽及學術活動。黃胄獨創性地將速寫融入中國畫,開啟了全新的人物畫筆墨範式,拓展了中國畫藝術語言。黃胄的社會活動與藝術實踐,對中國文化藝術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有大量藝術作品及《黃胄作品集》《黃胄談藝術》等三十餘部著作傳世。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藝術生涯無特殊

在黃胄的藝術生涯裡,老天並沒有給他什麼特殊的照顧。

恩師黃胄本姓樑,1925年出生於河北省蠡縣樑家莊,那是一個荒僻的小村, 祖父是鄉里戲班會頭,所以小時候他常畫“戲子人”,沒人教,全憑自己喜歡。初中只上了一年,就因父親病故而輟學,為了學畫,他背井離鄉流落到西安,過著飄泊的生活。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1943年,他拜西北著名畫家長安畫派創始人趙望雲學習中國畫,那時的趙望雲在西北是大畫家,但生活並不好,黃胄在戰亂中成長。1949年,他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部隊上做美術編輯,從此常到甘肅、陝西、青海、新疆等地區速寫。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1957年他創作的國畫《洪荒風雪圖》,在世界青年聯歡節上榮獲金質獎章,從而確定了他在中國美術界的地位,32歲的他成為享譽中外的知名畫家,他根據多年積累的大量速寫,創作出許多表現少數民族生活的優秀作品,如《打馬球》、《出診圖》、《人畜兩旺》等,他還為堂兄樑斌的小說《紅旗譜》創作了一套插圖。“文革”期間,他含淚燒了一筐筐的速寫,並被強制勞動改造,被迫擱筆。導致傳世的速寫只有500餘幅,“文革”結束後,他身體狀況一直不好, 1977年病情惡化,致使癱瘓, 但他卻激情飽滿地堅持創作,在病榻上畫了一幅20米長的《百驢圖》作為鄧小平同志訪日時的國禮,送與日本天皇。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80年代,他在香港、新加坡、英國、日本、德國等國家和地區舉辦個人畫展,讓世界更多的人瞭解中國的繪畫藝術,使他成為具有國際影響的藝術大師,“還是改革開放好。”他說:“24小時可以畫畫,想畫什麼就畫什麼, 我算算從 1949 年到1980 年,真正畫畫的時間,也就五六年時間,現在的年輕人應該抓緊時間,珍惜大好時光”。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用功不足

談到自己的經歷,恩師絕口不談自己所遭受的苦難,他幾乎是歷次運動的“老運動員”,尤其是“文革期間”“驢販子”的綽號,幾乎家喻戶曉,可他卻說:“沒什麼苦難可談,我也不希望寫這些東西,我的觀點,多寫些給人以向上的、激勵人的文章。我們生活在這個國家,也最瞭解這個國家,你是中國人,你死活都是中國人。我這人就是一輩子不害人,別人害我呢,我過後也就拉倒了,不願吭聲,沒意思。有人說過去運動捱了整,既然是過去,還提它幹嘛!人要往前看,有功夫多做點事,更多的畫點畫,能做什麼就做什麼, 不怨天、不尤人,打嘴仗、沽名釣譽無聊”。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我過去在國外辦畫展,外國記者問起‘文革’中的事,中國政府都說是十年浩劫,你談談你在‘文革’中的劫難,我差不多都回答:沒什麼可談的,對於畫家來說,生活是非常絢麗多彩的,生活中有那麼多善良的人們,美好的事物,你要畫也畫不完,寫也寫不完。人有多高,畫才有多高 ”。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自覺渺小

黃胄:“在生活面前,我感到自己特別渺小......”“我畫也沒畫夠,用功也沒用夠,到老了身體不行了,後悔都來不及”。他感嘆道:“在生活面前,我感到自己特別渺小,特別的笨拙,畫得再好,也就是一點一滴,沒什麼可以誇耀的”。黃胄每一幅作品,都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樸實無華。“我的繪畫,都是從生活中來的,生活是源泉、是根。任何藝術家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靠天才,努力不能在房子裡努力, 離開生活就沒有激情, 畫也慢慢變顏色”。他早年的許多作品,看起來依然非常精彩,技法上也非常嚴謹。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早年隨軍駐地,在大西北,像柴達木盆地,很荒涼,也很壯美,國家在那裡搞開發,採石油。《洪荒風雪圖》描述的就是勘探隊員在那裡風雪找礦的場面。其實藝術這東西首要的是有感情,其次才是技法,有感情就可以創作出真情的東西,如果無病呻吟一味追求形式,沒有感受,只為討人喜歡,創作出的東西早晚要被歷史所淘汰。歷史上許多大藝術家,活著的時候,艱難坎坷, 死了大家才認可。好的作品要群眾認可才行,不要自己把自己抬得多高,藝 術必須有生活,形式主義絕沒有出路。”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重在師承

幾十年中,恩師黃胄和師母鄭聞慧的足跡遍及祖國大江南北,這也就是他的畫為什麼從不拘泥一個題材,他說:“中國好的地方太多了,只要思想踏實,哪兒都不錯。戈壁有戈壁的情調,西雙版納有它的味道,江南有江南的特色。畫家要有自己的生活基地。”大自然是恩師黃胄永遠讀不完的書,他的速寫,在中國畫壇乃至界畫壇,都久負盛名,他的畫極注重造型,線條粗獷、遒勁、氣勢磅礴。筆墨淋漓盡致。他所畫的人物大有狂放原野的情懷和鮮活的個性,一掃傳統中國人物畫的舊風。最具風情的是那些邊疆少女,西方繪畫的色彩塊面與東方柔美流暢的線條相交融,使他的繪畫充滿了靈性和神祕的遐思。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他主張:畫家一開始就用毛筆速寫,才能與中國畫的筆墨功夫結合起來,他創造的寫意潑墨與工筆重彩相結合的獨特畫法,對中國畫的發展起到了歷史的推動作用和創造性的貢獻,開創了中國畫壇的一代新風。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速寫講究線條,一筆下去很難是準確的:“但每一筆,你捕捉的對像都是明確的,是有根據的,你都有追求,追求自己看到的生活物象的美,生活的美反映在你的腦子裡,通過你的手刻畫在紙上”。恩師黃胄極謙虛的說:“我沒有受過專業美術訓練,主要靠師承,但更主要的是靠來自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和體驗。”接著他闡發了一段耐人尋味的話:“有根有據的事,說的時候也不要過分,要適可而止,留有餘地,有十分功,說兩分,別人覺得還可以;說多了,寫多了,讓人反感。”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人畫齊高

望著老人兩道濃重的劍眉,聽著他細細地敘說,句句話語都能穿人心底,儘管不能完全理解他們這一代做人的原則,卻由衷地欽佩藝術大師的高尚情操, 我的另一個恩師國畫大師李可染生前說過:“一個畫家,人有多高,畫有多高。”此話正是他的人生速寫,上下五千年,文化知多少“中國畫是中國藝術門類中一個很深的學科,越學越覺得自己不夠,中國老一輩藝術家徐悲鴻、劉海粟、劉開渠、吳作人等,開始都是學西方藝術的,留過洋,早先對中國畫也有看法,認為是少數達官貴人的玩物,但隨著對中國畫的進一步瞭解,越老越要學中國畫,因為它包容了很多文學和哲學的東西,民族性很強,學中國畫不易,中國畫歷代都有高峰,你老照著高峰學,按它的路子走,就沒有高峰了,你只能達到自己的高峰,一個高峰一個高峰的達到,永遠沒有標準。”欣賞一幅中國畫,無形中是在琢磨一部中國的文化史。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中國藝術不光繪畫,收藏也很豐富,無邊無際,不是瞧不起外國人, 他們收藏個郵票,茶壺還可以。但你要是搞中國收藏,整個精力投進去也不滿足,好東西太多了。”他50 年代正式開始收藏,那時工資很低,只有80多元,錢全用來搞收藏了,賣畫也是為了買畫及古玩,黃胄的畫當時賣的極便宜,也就20-30元一幅(齊白石的作品45-50元一幅),他欠了不少帳,但他認為這樣做很值得。“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沒有斷層祖先給我們留下的遺產太多了,我們究竟知道多少,一說就是四大發明,實在知道的太少了。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作為中國人首先應研究自己,我們祖先曾對人類做過輝煌的貢獻。我不反對研究外國豐富自己,但我有這樣的信念:子不嫌母醜,兒不嫌家貧,我對有些瞧不起中國的人,非常反感,外國人偷的、搶的我們中國的文化藝術,一知半解出本書,還說搶救中國文化藝術,把我們看成野蠻的不開化的民族,我們應引以為恥。我們應發揚光大祖國的文化,有些外國人把到中國說成是探險,瞎扯!我們用得著你來探險。中國人要自己瞧得起自己,現在有一批默默無聞的中國人,對過去遭到破壞的文化,正在想盡辦法補救、研究、挖掘。這次在炎黃藝術館舉辦的—《93 科學與藝術研討會》上,一些科學家,根據確鑿的證據,從各方面證明,世界上有好多東西都源於中國。” “我和我的一切屬於國家”。

(摘自臧伯良回憶錄)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藝術特色

藝術道路上遵循“生活是創作的唯一源泉”,長期深入生活,足跡遍佈祖國邊疆、海島、高原、牧區,勤奮作畫上萬幅,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無所精。尤擅畫場面巨大、人物眾多的主體性鉅作,不少作品陳列於國家重要政務場合或以國禮贈送外國首腦。其作品經常舉辦展覽,個展在南亞有一定的影響力。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藝術實踐

黃胄為推動當代美術的發展、開展國際文化藝術交流,為促進祖國的統一大業作出了卓越貢獻。他深入邊疆,勤奮作畫,從50年代的《蘋果花開的時候》、《洪荒風雪》、《趕集》,到七八十年代的《百驢圖》、《風雪夜歸人》、《送糧人》,黃胄在豐厚的生活根基上,形成鮮明的個人繪畫風格,是國內最早突破蔣徐體系的人物畫家。他在不同時期的優秀作品曾經多次在國際、國內獲獎。70年代後期,他曾為紀念週恩來繪製了《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傳世之作。樑黃胄的藝術實踐為當代美術發展產生了積極和深廣的影響。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文化貢獻

樑黃胄不僅是一位人民藝術家,同時還是社會運動家。80年代初,他與著名畫家李可染、蔡若虹、華君武等共同創建了中國畫研究院;而炎黃藝術館的創辦則是樑黃胄更為傑出的代表作。1986年黃胄在新加坡辦個人畫展時引起了轟動,有人提議建立黃胄藝術館,他說,我個人不足以建館,要建就建屬於炎黃子孫乃至人類的炎黃藝術館。經過4年的籌措興建,1991年,中國第一座大型民辦公助的現代化藝術館——炎黃藝術館終於建成了。樑黃胄任藝術館館館長,並捐獻出自己收藏的古代書畫文物200餘件和代表代、速寫作品1000餘件。炎黃藝術館在保護、弘揚民族藝術,推動藝術教育公益事業發展以及加強國際文化交流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樑黃胄的藝術道路、治學精神以及對推動民族文化發展的執著追求,在國內外影響深遠。

1997年4月23日,著名藝術家黃胄逝世。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中國畫藝術大師—“老傻”黃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