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95年成忠臣三十一歲作品巜松鼠》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天趣是古代論畫的詞語,也是繪畫中一個常用的美學概念。天趣應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指畫家把客觀對象最生動最自然最有趣的形態神韻在畫面上表現出來,如構圖的別緻、構思的巧妙、設色的自然、意境的神奇、細節的精彩等等,通過這些藝術技巧,把描繪對象的天然情趣表現出來。高明的畫家非常注意追求和表現天然的情趣。天趣似乎來源於客觀對象,但它是藝術家精心觀察、反覆推敲、長期思考的結果。有的國畫家把自己的繪畫工作室命名為“天趣齋”,把“天趣”作為終生追求的目標。

"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95年成忠臣三十一歲作品巜松鼠》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天趣是古代論畫的詞語,也是繪畫中一個常用的美學概念。天趣應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指畫家把客觀對象最生動最自然最有趣的形態神韻在畫面上表現出來,如構圖的別緻、構思的巧妙、設色的自然、意境的神奇、細節的精彩等等,通過這些藝術技巧,把描繪對象的天然情趣表現出來。高明的畫家非常注意追求和表現天然的情趣。天趣似乎來源於客觀對象,但它是藝術家精心觀察、反覆推敲、長期思考的結果。有的國畫家把自己的繪畫工作室命名為“天趣齋”,把“天趣”作為終生追求的目標。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石濤 千山紅樹圖

“天趣”的另一層意思是指繪畫的“肌理”效果。現代畫家非常重視繪畫的肌理效果,“肌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肌理是指藝術家充分表現描繪對象的材料性質(如石頭的質感、木料的紋理等)。狹義的肌理是指藝術家運用不同的繪畫材料和不同的手法(如快慢、厚薄:筆法的輕重緩急:調色油的乾溼多少等),在畫面上表現出製作過程的紋理痕跡,給人一種特殊的天然的審美情趣。如油畫家用松節油的流動所造成的特殊效果作畫;再如水彩畫家讓水“飛動”,自然留下的痕跡,這種天然的效果和情趣,往往是在有意和無意中達到的,有時,是有意識的活動難以達到的。

"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95年成忠臣三十一歲作品巜松鼠》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天趣是古代論畫的詞語,也是繪畫中一個常用的美學概念。天趣應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指畫家把客觀對象最生動最自然最有趣的形態神韻在畫面上表現出來,如構圖的別緻、構思的巧妙、設色的自然、意境的神奇、細節的精彩等等,通過這些藝術技巧,把描繪對象的天然情趣表現出來。高明的畫家非常注意追求和表現天然的情趣。天趣似乎來源於客觀對象,但它是藝術家精心觀察、反覆推敲、長期思考的結果。有的國畫家把自己的繪畫工作室命名為“天趣齋”,把“天趣”作為終生追求的目標。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石濤 千山紅樹圖

“天趣”的另一層意思是指繪畫的“肌理”效果。現代畫家非常重視繪畫的肌理效果,“肌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肌理是指藝術家充分表現描繪對象的材料性質(如石頭的質感、木料的紋理等)。狹義的肌理是指藝術家運用不同的繪畫材料和不同的手法(如快慢、厚薄:筆法的輕重緩急:調色油的乾溼多少等),在畫面上表現出製作過程的紋理痕跡,給人一種特殊的天然的審美情趣。如油畫家用松節油的流動所造成的特殊效果作畫;再如水彩畫家讓水“飛動”,自然留下的痕跡,這種天然的效果和情趣,往往是在有意和無意中達到的,有時,是有意識的活動難以達到的。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石濤 對牛彈琴圖

肌理效果的應用,往往代表藝術家本人的興趣、氣質和技法高低,高明的畫家十分注意追求繪畫肌理的天然效果,也就是“天趣”。

在中國畫論中,常用“拙”形容筆墨和藝術形式的風格特點。論畫術語中的“拙”,不是通常所說的“拙劣”、“陋拙”、“笨拙”,而是一個讚揚肯定的字眼。我國古代的評論家,把“拙”提得比“巧”還要高,有“寧拙毋巧”的提法。

"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95年成忠臣三十一歲作品巜松鼠》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天趣是古代論畫的詞語,也是繪畫中一個常用的美學概念。天趣應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指畫家把客觀對象最生動最自然最有趣的形態神韻在畫面上表現出來,如構圖的別緻、構思的巧妙、設色的自然、意境的神奇、細節的精彩等等,通過這些藝術技巧,把描繪對象的天然情趣表現出來。高明的畫家非常注意追求和表現天然的情趣。天趣似乎來源於客觀對象,但它是藝術家精心觀察、反覆推敲、長期思考的結果。有的國畫家把自己的繪畫工作室命名為“天趣齋”,把“天趣”作為終生追求的目標。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石濤 千山紅樹圖

“天趣”的另一層意思是指繪畫的“肌理”效果。現代畫家非常重視繪畫的肌理效果,“肌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肌理是指藝術家充分表現描繪對象的材料性質(如石頭的質感、木料的紋理等)。狹義的肌理是指藝術家運用不同的繪畫材料和不同的手法(如快慢、厚薄:筆法的輕重緩急:調色油的乾溼多少等),在畫面上表現出製作過程的紋理痕跡,給人一種特殊的天然的審美情趣。如油畫家用松節油的流動所造成的特殊效果作畫;再如水彩畫家讓水“飛動”,自然留下的痕跡,這種天然的效果和情趣,往往是在有意和無意中達到的,有時,是有意識的活動難以達到的。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石濤 對牛彈琴圖

肌理效果的應用,往往代表藝術家本人的興趣、氣質和技法高低,高明的畫家十分注意追求繪畫肌理的天然效果,也就是“天趣”。

在中國畫論中,常用“拙”形容筆墨和藝術形式的風格特點。論畫術語中的“拙”,不是通常所說的“拙劣”、“陋拙”、“笨拙”,而是一個讚揚肯定的字眼。我國古代的評論家,把“拙”提得比“巧”還要高,有“寧拙毋巧”的提法。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徐渭 黃甲圖 紙本墨筆114.6×29.7cm 故宮博物院藏

在徐渭、石濤、八大山人、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等人的作品中,都能看出“拙”字的應用。他們那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表現手法中,包含著“渾拙”、“稚拙”、“樸拙”的藝術特色。陳師曾用“貌其拙劣,其實精妙”來形容石濤的畫。

“拙”實質是一種藝術風格的美,這種風格的美比“巧”的美更高一級,在藝術語言上更概括、更精煉、更厚重、更老辣、更質樸。

“拙”和“巧”雖然是兩個相反的概念,但在藝術創作中,常常是互相補充、互相滲透、互相結合的,古人稱之為“巧拙互用“大巧若拙”也就是說“巧”中要有“拙”;“拙中要有巧,“巧”到極端就會產生“拙”;“拙”到極端也會變成“巧”。

"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95年成忠臣三十一歲作品巜松鼠》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天趣是古代論畫的詞語,也是繪畫中一個常用的美學概念。天趣應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指畫家把客觀對象最生動最自然最有趣的形態神韻在畫面上表現出來,如構圖的別緻、構思的巧妙、設色的自然、意境的神奇、細節的精彩等等,通過這些藝術技巧,把描繪對象的天然情趣表現出來。高明的畫家非常注意追求和表現天然的情趣。天趣似乎來源於客觀對象,但它是藝術家精心觀察、反覆推敲、長期思考的結果。有的國畫家把自己的繪畫工作室命名為“天趣齋”,把“天趣”作為終生追求的目標。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石濤 千山紅樹圖

“天趣”的另一層意思是指繪畫的“肌理”效果。現代畫家非常重視繪畫的肌理效果,“肌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肌理是指藝術家充分表現描繪對象的材料性質(如石頭的質感、木料的紋理等)。狹義的肌理是指藝術家運用不同的繪畫材料和不同的手法(如快慢、厚薄:筆法的輕重緩急:調色油的乾溼多少等),在畫面上表現出製作過程的紋理痕跡,給人一種特殊的天然的審美情趣。如油畫家用松節油的流動所造成的特殊效果作畫;再如水彩畫家讓水“飛動”,自然留下的痕跡,這種天然的效果和情趣,往往是在有意和無意中達到的,有時,是有意識的活動難以達到的。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石濤 對牛彈琴圖

肌理效果的應用,往往代表藝術家本人的興趣、氣質和技法高低,高明的畫家十分注意追求繪畫肌理的天然效果,也就是“天趣”。

在中國畫論中,常用“拙”形容筆墨和藝術形式的風格特點。論畫術語中的“拙”,不是通常所說的“拙劣”、“陋拙”、“笨拙”,而是一個讚揚肯定的字眼。我國古代的評論家,把“拙”提得比“巧”還要高,有“寧拙毋巧”的提法。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徐渭 黃甲圖 紙本墨筆114.6×29.7cm 故宮博物院藏

在徐渭、石濤、八大山人、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等人的作品中,都能看出“拙”字的應用。他們那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表現手法中,包含著“渾拙”、“稚拙”、“樸拙”的藝術特色。陳師曾用“貌其拙劣,其實精妙”來形容石濤的畫。

“拙”實質是一種藝術風格的美,這種風格的美比“巧”的美更高一級,在藝術語言上更概括、更精煉、更厚重、更老辣、更質樸。

“拙”和“巧”雖然是兩個相反的概念,但在藝術創作中,常常是互相補充、互相滲透、互相結合的,古人稱之為“巧拙互用“大巧若拙”也就是說“巧”中要有“拙”;“拙中要有巧,“巧”到極端就會產生“拙”;“拙”到極端也會變成“巧”。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老鷲 潘天壽

中國畫論中的“拙”,與西方繪畫中的“淳樸”“樸實”有類似之處,在尼德蘭畫家勃魯蓋爾、法國農民畫家米勒的繪畫中,我們完全可以看出古樸渾拙的表現。他們的繪畫不像巴洛克畫風那樣華麗輕快,表面上顯得笨拙、渾厚,實則非常真

實、自然、蒼勁,富有“天趣”之美。

作者:成忠臣: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在人格及道德沒落的中國藝術界,保持了正直的文人氣節。以一己之力挑戰邪惡,拉開了作品會說話的序幕,其作品被文化界大佬吳冠中、史樹青譽為最具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95年成忠臣三十一歲作品巜松鼠》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天趣是古代論畫的詞語,也是繪畫中一個常用的美學概念。天趣應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指畫家把客觀對象最生動最自然最有趣的形態神韻在畫面上表現出來,如構圖的別緻、構思的巧妙、設色的自然、意境的神奇、細節的精彩等等,通過這些藝術技巧,把描繪對象的天然情趣表現出來。高明的畫家非常注意追求和表現天然的情趣。天趣似乎來源於客觀對象,但它是藝術家精心觀察、反覆推敲、長期思考的結果。有的國畫家把自己的繪畫工作室命名為“天趣齋”,把“天趣”作為終生追求的目標。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石濤 千山紅樹圖

“天趣”的另一層意思是指繪畫的“肌理”效果。現代畫家非常重視繪畫的肌理效果,“肌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肌理是指藝術家充分表現描繪對象的材料性質(如石頭的質感、木料的紋理等)。狹義的肌理是指藝術家運用不同的繪畫材料和不同的手法(如快慢、厚薄:筆法的輕重緩急:調色油的乾溼多少等),在畫面上表現出製作過程的紋理痕跡,給人一種特殊的天然的審美情趣。如油畫家用松節油的流動所造成的特殊效果作畫;再如水彩畫家讓水“飛動”,自然留下的痕跡,這種天然的效果和情趣,往往是在有意和無意中達到的,有時,是有意識的活動難以達到的。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石濤 對牛彈琴圖

肌理效果的應用,往往代表藝術家本人的興趣、氣質和技法高低,高明的畫家十分注意追求繪畫肌理的天然效果,也就是“天趣”。

在中國畫論中,常用“拙”形容筆墨和藝術形式的風格特點。論畫術語中的“拙”,不是通常所說的“拙劣”、“陋拙”、“笨拙”,而是一個讚揚肯定的字眼。我國古代的評論家,把“拙”提得比“巧”還要高,有“寧拙毋巧”的提法。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徐渭 黃甲圖 紙本墨筆114.6×29.7cm 故宮博物院藏

在徐渭、石濤、八大山人、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等人的作品中,都能看出“拙”字的應用。他們那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表現手法中,包含著“渾拙”、“稚拙”、“樸拙”的藝術特色。陳師曾用“貌其拙劣,其實精妙”來形容石濤的畫。

“拙”實質是一種藝術風格的美,這種風格的美比“巧”的美更高一級,在藝術語言上更概括、更精煉、更厚重、更老辣、更質樸。

“拙”和“巧”雖然是兩個相反的概念,但在藝術創作中,常常是互相補充、互相滲透、互相結合的,古人稱之為“巧拙互用“大巧若拙”也就是說“巧”中要有“拙”;“拙中要有巧,“巧”到極端就會產生“拙”;“拙”到極端也會變成“巧”。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老鷲 潘天壽

中國畫論中的“拙”,與西方繪畫中的“淳樸”“樸實”有類似之處,在尼德蘭畫家勃魯蓋爾、法國農民畫家米勒的繪畫中,我們完全可以看出古樸渾拙的表現。他們的繪畫不像巴洛克畫風那樣華麗輕快,表面上顯得笨拙、渾厚,實則非常真

實、自然、蒼勁,富有“天趣”之美。

作者:成忠臣: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在人格及道德沒落的中國藝術界,保持了正直的文人氣節。以一己之力挑戰邪惡,拉開了作品會說話的序幕,其作品被文化界大佬吳冠中、史樹青譽為最具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論中國畫的“天趣”和“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