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新聞網眉山7月17日訊(記者 李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振興傳統節日。日前,省委宣傳部協調邀請了中央電視臺《我們的節日》重點節目組到四川眉山三蘇祠,拍攝製作以東坡文化為主題的“我們的節日—中秋”特別節目。

作為中央電視臺重點項目,《我們的節日》是央視科教頻道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而特別製作的節日文化品牌節目。其中運用多種節目形式和表達方式對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中華傳統節日進行全方位解讀,目前,該節目已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響亮品牌。

此次《我們的節日—2019中秋》特別節目以“團圓·鄉愁”為主題,分為《頌月》、《品秋》、《慶節》三大篇章,每個篇章由三個故事組成,經過兩個多月的調研,節目組在全國選取了九位普通人,以獨特的視角講述他們的中秋故事。作為東坡故里的眉山,本次有兩個人物故事入選,擬編排在《頌月》和《品秋》篇章中。

據瞭解,眉山的兩個人物故事篇章分別是由眉山三蘇祠博物館特聘副館長李曉蘋精彩演繹的東坡詩詞特稿“東坡頌月”以及“東坡月餅”龍眼酥的非遺傳承人葉智製作的“東坡美食”。東坡詩詞與東坡有關的人物故事和東坡美食相結合,流露出濃濃的中秋思念之情。

“蘇東坡可以說是一個“月亮詩人”,在他傳世的3000多首詩詞中,“明月”一詞出現了100餘次,“月”字出現的頻率高達1059次。”談到節目為何選取眉山作為拍攝對象時,該節目執行總導演喬森說,蘇軾的中秋詞在宋詞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如著名的《水調歌頭》、《西江月》、《念奴嬌》這三首中秋詞創作於蘇軾三個不同的人生時期,主題各不相同,從表現手法、思想內容上都極大豐富了宋代中秋詞的主題承載形式與審美內涵,為中秋詞這一獨特的文學題材的創作做出了巨大貢獻。而龍眼酥既是眉山當地中秋佳節的必備美食,也是東坡文化的一部分,選擇龍眼酥作為拍攝對象,更是可以從蘇軾《留別廉守》一詩中“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找到依據。

據悉,《我們的節日—2019中秋》特別節目時長為90分鐘,擬於今年中秋節的晚上在CCTV—10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播出,敬請觀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