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美國白馬股是如何崩掉的?藍籌泡沫有多可怕'

"

2017年至今,大盤藍籌股強勢延續、呈現出強者恆強的態勢,大盤股與小盤股形成了兩極分化的走勢。一些市場人士將A股市場這些白馬股冠以“漂亮50”的頭銜,並由此聯想到美國股市70年代的“漂亮50”泡沫的破滅,進而發出警示:“漂亮50”正在進入一場豪賭。

那麼,什麼是美國股市當年的“漂亮50”呢?A股市場今年上半年大漲的藍籌股是否將重蹈美國“漂亮50”的覆轍呢?

伯頓 ·馬爾基爾所著的《漫步華爾街》一書為我們記錄了當年美國股市“漂亮50”的市況:

20世紀60年代,美國股市掀起一輪概念股炒作狂潮,股票名稱中只要包含“電子”、“太空”等時髦詞彙,即使公司的業務與此毫無關聯,也會引起炒作狂潮。十年後,多數此類公司的股票都跌得幾乎一文不值。

20世紀70年代,華爾街專業人士立誓要回歸“理性的投資原則”。於是概念股不時興了,藍籌股成為時尚。他們認為,藍籌股絕不會像60年代最受青睞的投機性公司一樣轟然倒臺。

當時,這種優質增長股只有50只左右。它們的名字都耳熟能詳——有IBM、施樂、雅芳、柯達、麥當勞、寶麗萊、迪士尼,等等,它們被統稱為“漂亮50”(Nifty Fifty)。

這些股票都是“大盤股”,這意味著一家機構投資者可以重倉買入股票,同時又不會使股價產生大幅波動。再者,因為多數專業人士認識到即便選擇恰當時機建倉並非不可能,但也很難做到。因此買入時的價格暫時過高,又有什麼關係?事實已證明這些股票都是成長股,現在支付的過高價格遲早會證明是合理的。

此外,這些股票好比祖傳珍寶,永遠不必賣掉,因而也被稱為“一次性抉擇股”。你只需做一次買入抉擇,從此你的投資組合管理問題就一勞永逸地解決了。

另一方面,這些股票還使機構投資者感到舒適安逸。它們都是非常可敬的優質股。你的同事絕不可能質疑你投資了IBM,說你不夠謹慎。

當然,如果IBM倒閉了,你肯定會血本無歸,但這樣賠了錢是不會被看做不慎重的(而投資於科技公司賠錢了,可要被視為有欠慎重)。就象賽狗在比賽中追趕機器兔一樣,大型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和銀行信託基金都拼命地買入“漂亮50”一次性抉擇成長股。

1970年代美國藍籌股投機熱潮中,“漂亮50”的估值最終被推升至80倍、甚至90倍的市盈率。

機構投資經理全然漠視了一個事實:任何規模可觀的公司都不可能保持足夠的增長速度來支撐80倍或90倍的市盈率。這些經理的作為再次驗證了一句格言:包裝精美的愚蠢聽起來可以像智慧。”

最終,美國的漂亮50崩盤,成為價值投資的噩夢。那麼,在經歷了今年上半年一輪大幅上漲後,A股市場被冠以“漂亮50”頭銜的大盤藍籌股目前的估值水平是否已接近美國當年“漂亮50”泡沫期的估值水平了呢?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漲幅較大的大盤藍籌股,大部分個股目前動態市盈率在20倍以下,這些股票當前的動態市盈率甚至低於1980年美國“漂亮50”泡沫破滅後的部分股票的市盈率水平。

由此不難看出,雖然今年A股市場一些大盤藍籌股的股價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但目前的估值水平仍遠低於1970年代美國“漂亮50”的估值水平;今年上半年,大盤藍籌股大幅上漲,是對此前價值低估的修正,而不是估值泡沫化。

我的戰績榜:

今天提示的東方通信,漲停啦

中國應急,果然不出我的所料,今天果然漲停了

新國都+5%

.......

天天有肉,天天有板,肉不能停,板不能斷,闆闆生風

這樣的戰績太多了,我就不一 一舉例了,有圖有真相

還是那句話,關注三天驗證,沒有一個漲停板算我輸!

"

2017年至今,大盤藍籌股強勢延續、呈現出強者恆強的態勢,大盤股與小盤股形成了兩極分化的走勢。一些市場人士將A股市場這些白馬股冠以“漂亮50”的頭銜,並由此聯想到美國股市70年代的“漂亮50”泡沫的破滅,進而發出警示:“漂亮50”正在進入一場豪賭。

那麼,什麼是美國股市當年的“漂亮50”呢?A股市場今年上半年大漲的藍籌股是否將重蹈美國“漂亮50”的覆轍呢?

伯頓 ·馬爾基爾所著的《漫步華爾街》一書為我們記錄了當年美國股市“漂亮50”的市況:

20世紀60年代,美國股市掀起一輪概念股炒作狂潮,股票名稱中只要包含“電子”、“太空”等時髦詞彙,即使公司的業務與此毫無關聯,也會引起炒作狂潮。十年後,多數此類公司的股票都跌得幾乎一文不值。

20世紀70年代,華爾街專業人士立誓要回歸“理性的投資原則”。於是概念股不時興了,藍籌股成為時尚。他們認為,藍籌股絕不會像60年代最受青睞的投機性公司一樣轟然倒臺。

當時,這種優質增長股只有50只左右。它們的名字都耳熟能詳——有IBM、施樂、雅芳、柯達、麥當勞、寶麗萊、迪士尼,等等,它們被統稱為“漂亮50”(Nifty Fifty)。

這些股票都是“大盤股”,這意味著一家機構投資者可以重倉買入股票,同時又不會使股價產生大幅波動。再者,因為多數專業人士認識到即便選擇恰當時機建倉並非不可能,但也很難做到。因此買入時的價格暫時過高,又有什麼關係?事實已證明這些股票都是成長股,現在支付的過高價格遲早會證明是合理的。

此外,這些股票好比祖傳珍寶,永遠不必賣掉,因而也被稱為“一次性抉擇股”。你只需做一次買入抉擇,從此你的投資組合管理問題就一勞永逸地解決了。

另一方面,這些股票還使機構投資者感到舒適安逸。它們都是非常可敬的優質股。你的同事絕不可能質疑你投資了IBM,說你不夠謹慎。

當然,如果IBM倒閉了,你肯定會血本無歸,但這樣賠了錢是不會被看做不慎重的(而投資於科技公司賠錢了,可要被視為有欠慎重)。就象賽狗在比賽中追趕機器兔一樣,大型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和銀行信託基金都拼命地買入“漂亮50”一次性抉擇成長股。

1970年代美國藍籌股投機熱潮中,“漂亮50”的估值最終被推升至80倍、甚至90倍的市盈率。

機構投資經理全然漠視了一個事實:任何規模可觀的公司都不可能保持足夠的增長速度來支撐80倍或90倍的市盈率。這些經理的作為再次驗證了一句格言:包裝精美的愚蠢聽起來可以像智慧。”

最終,美國的漂亮50崩盤,成為價值投資的噩夢。那麼,在經歷了今年上半年一輪大幅上漲後,A股市場被冠以“漂亮50”頭銜的大盤藍籌股目前的估值水平是否已接近美國當年“漂亮50”泡沫期的估值水平了呢?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漲幅較大的大盤藍籌股,大部分個股目前動態市盈率在20倍以下,這些股票當前的動態市盈率甚至低於1980年美國“漂亮50”泡沫破滅後的部分股票的市盈率水平。

由此不難看出,雖然今年A股市場一些大盤藍籌股的股價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但目前的估值水平仍遠低於1970年代美國“漂亮50”的估值水平;今年上半年,大盤藍籌股大幅上漲,是對此前價值低估的修正,而不是估值泡沫化。

我的戰績榜:

今天提示的東方通信,漲停啦

中國應急,果然不出我的所料,今天果然漲停了

新國都+5%

.......

天天有肉,天天有板,肉不能停,板不能斷,闆闆生風

這樣的戰績太多了,我就不一 一舉例了,有圖有真相

還是那句話,關注三天驗證,沒有一個漲停板算我輸!

當年美國白馬股是如何崩掉的?藍籌泡沫有多可怕

"

2017年至今,大盤藍籌股強勢延續、呈現出強者恆強的態勢,大盤股與小盤股形成了兩極分化的走勢。一些市場人士將A股市場這些白馬股冠以“漂亮50”的頭銜,並由此聯想到美國股市70年代的“漂亮50”泡沫的破滅,進而發出警示:“漂亮50”正在進入一場豪賭。

那麼,什麼是美國股市當年的“漂亮50”呢?A股市場今年上半年大漲的藍籌股是否將重蹈美國“漂亮50”的覆轍呢?

伯頓 ·馬爾基爾所著的《漫步華爾街》一書為我們記錄了當年美國股市“漂亮50”的市況:

20世紀60年代,美國股市掀起一輪概念股炒作狂潮,股票名稱中只要包含“電子”、“太空”等時髦詞彙,即使公司的業務與此毫無關聯,也會引起炒作狂潮。十年後,多數此類公司的股票都跌得幾乎一文不值。

20世紀70年代,華爾街專業人士立誓要回歸“理性的投資原則”。於是概念股不時興了,藍籌股成為時尚。他們認為,藍籌股絕不會像60年代最受青睞的投機性公司一樣轟然倒臺。

當時,這種優質增長股只有50只左右。它們的名字都耳熟能詳——有IBM、施樂、雅芳、柯達、麥當勞、寶麗萊、迪士尼,等等,它們被統稱為“漂亮50”(Nifty Fifty)。

這些股票都是“大盤股”,這意味著一家機構投資者可以重倉買入股票,同時又不會使股價產生大幅波動。再者,因為多數專業人士認識到即便選擇恰當時機建倉並非不可能,但也很難做到。因此買入時的價格暫時過高,又有什麼關係?事實已證明這些股票都是成長股,現在支付的過高價格遲早會證明是合理的。

此外,這些股票好比祖傳珍寶,永遠不必賣掉,因而也被稱為“一次性抉擇股”。你只需做一次買入抉擇,從此你的投資組合管理問題就一勞永逸地解決了。

另一方面,這些股票還使機構投資者感到舒適安逸。它們都是非常可敬的優質股。你的同事絕不可能質疑你投資了IBM,說你不夠謹慎。

當然,如果IBM倒閉了,你肯定會血本無歸,但這樣賠了錢是不會被看做不慎重的(而投資於科技公司賠錢了,可要被視為有欠慎重)。就象賽狗在比賽中追趕機器兔一樣,大型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和銀行信託基金都拼命地買入“漂亮50”一次性抉擇成長股。

1970年代美國藍籌股投機熱潮中,“漂亮50”的估值最終被推升至80倍、甚至90倍的市盈率。

機構投資經理全然漠視了一個事實:任何規模可觀的公司都不可能保持足夠的增長速度來支撐80倍或90倍的市盈率。這些經理的作為再次驗證了一句格言:包裝精美的愚蠢聽起來可以像智慧。”

最終,美國的漂亮50崩盤,成為價值投資的噩夢。那麼,在經歷了今年上半年一輪大幅上漲後,A股市場被冠以“漂亮50”頭銜的大盤藍籌股目前的估值水平是否已接近美國當年“漂亮50”泡沫期的估值水平了呢?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漲幅較大的大盤藍籌股,大部分個股目前動態市盈率在20倍以下,這些股票當前的動態市盈率甚至低於1980年美國“漂亮50”泡沫破滅後的部分股票的市盈率水平。

由此不難看出,雖然今年A股市場一些大盤藍籌股的股價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但目前的估值水平仍遠低於1970年代美國“漂亮50”的估值水平;今年上半年,大盤藍籌股大幅上漲,是對此前價值低估的修正,而不是估值泡沫化。

我的戰績榜:

今天提示的東方通信,漲停啦

中國應急,果然不出我的所料,今天果然漲停了

新國都+5%

.......

天天有肉,天天有板,肉不能停,板不能斷,闆闆生風

這樣的戰績太多了,我就不一 一舉例了,有圖有真相

還是那句話,關注三天驗證,沒有一個漲停板算我輸!

當年美國白馬股是如何崩掉的?藍籌泡沫有多可怕

當年美國白馬股是如何崩掉的?藍籌泡沫有多可怕

"

2017年至今,大盤藍籌股強勢延續、呈現出強者恆強的態勢,大盤股與小盤股形成了兩極分化的走勢。一些市場人士將A股市場這些白馬股冠以“漂亮50”的頭銜,並由此聯想到美國股市70年代的“漂亮50”泡沫的破滅,進而發出警示:“漂亮50”正在進入一場豪賭。

那麼,什麼是美國股市當年的“漂亮50”呢?A股市場今年上半年大漲的藍籌股是否將重蹈美國“漂亮50”的覆轍呢?

伯頓 ·馬爾基爾所著的《漫步華爾街》一書為我們記錄了當年美國股市“漂亮50”的市況:

20世紀60年代,美國股市掀起一輪概念股炒作狂潮,股票名稱中只要包含“電子”、“太空”等時髦詞彙,即使公司的業務與此毫無關聯,也會引起炒作狂潮。十年後,多數此類公司的股票都跌得幾乎一文不值。

20世紀70年代,華爾街專業人士立誓要回歸“理性的投資原則”。於是概念股不時興了,藍籌股成為時尚。他們認為,藍籌股絕不會像60年代最受青睞的投機性公司一樣轟然倒臺。

當時,這種優質增長股只有50只左右。它們的名字都耳熟能詳——有IBM、施樂、雅芳、柯達、麥當勞、寶麗萊、迪士尼,等等,它們被統稱為“漂亮50”(Nifty Fifty)。

這些股票都是“大盤股”,這意味著一家機構投資者可以重倉買入股票,同時又不會使股價產生大幅波動。再者,因為多數專業人士認識到即便選擇恰當時機建倉並非不可能,但也很難做到。因此買入時的價格暫時過高,又有什麼關係?事實已證明這些股票都是成長股,現在支付的過高價格遲早會證明是合理的。

此外,這些股票好比祖傳珍寶,永遠不必賣掉,因而也被稱為“一次性抉擇股”。你只需做一次買入抉擇,從此你的投資組合管理問題就一勞永逸地解決了。

另一方面,這些股票還使機構投資者感到舒適安逸。它們都是非常可敬的優質股。你的同事絕不可能質疑你投資了IBM,說你不夠謹慎。

當然,如果IBM倒閉了,你肯定會血本無歸,但這樣賠了錢是不會被看做不慎重的(而投資於科技公司賠錢了,可要被視為有欠慎重)。就象賽狗在比賽中追趕機器兔一樣,大型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和銀行信託基金都拼命地買入“漂亮50”一次性抉擇成長股。

1970年代美國藍籌股投機熱潮中,“漂亮50”的估值最終被推升至80倍、甚至90倍的市盈率。

機構投資經理全然漠視了一個事實:任何規模可觀的公司都不可能保持足夠的增長速度來支撐80倍或90倍的市盈率。這些經理的作為再次驗證了一句格言:包裝精美的愚蠢聽起來可以像智慧。”

最終,美國的漂亮50崩盤,成為價值投資的噩夢。那麼,在經歷了今年上半年一輪大幅上漲後,A股市場被冠以“漂亮50”頭銜的大盤藍籌股目前的估值水平是否已接近美國當年“漂亮50”泡沫期的估值水平了呢?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漲幅較大的大盤藍籌股,大部分個股目前動態市盈率在20倍以下,這些股票當前的動態市盈率甚至低於1980年美國“漂亮50”泡沫破滅後的部分股票的市盈率水平。

由此不難看出,雖然今年A股市場一些大盤藍籌股的股價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但目前的估值水平仍遠低於1970年代美國“漂亮50”的估值水平;今年上半年,大盤藍籌股大幅上漲,是對此前價值低估的修正,而不是估值泡沫化。

我的戰績榜:

今天提示的東方通信,漲停啦

中國應急,果然不出我的所料,今天果然漲停了

新國都+5%

.......

天天有肉,天天有板,肉不能停,板不能斷,闆闆生風

這樣的戰績太多了,我就不一 一舉例了,有圖有真相

還是那句話,關注三天驗證,沒有一個漲停板算我輸!

當年美國白馬股是如何崩掉的?藍籌泡沫有多可怕

當年美國白馬股是如何崩掉的?藍籌泡沫有多可怕

當年美國白馬股是如何崩掉的?藍籌泡沫有多可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