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說:“我在頭一百天裡把這事兒做成了,你們認為這容易麼?”

特朗普說:“我在頭一百天裡把這事兒做成了,你們認為這容易麼?”

曾經,美國人擔憂一個問題:擁有核按鈕的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值不值得信任?在過去半年裡,他們擔憂另一個問題,同時拿著手機和核按鈕的特朗普值不值得信任?

4月29日,特朗普迎來執政百日。在過去的一百天裡,他簽署了25項行政令、15項總統備忘錄,向敘利亞扔了59枚戰斧巡航導彈,發了956條推特,目前的支持率在40%出頭徘徊,創下了自二戰結束後美國曆任總統執政百天支持率的最低紀錄。

從數字來看,美國新總統度過了忙碌的一百天。但從成果來看,競選期間那些簡單恢弘的口號都迎面撞上了做決策時面臨的艱難現實。

曾有共和黨官員說,“特朗普最大的問題在於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這種“不知道”也許並非特朗普獨有,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政治家,在接過核按鈕之後也免不了經歷一段調試期,這就是所謂的總統學習週期。

對於特朗普這樣的政治素人,這個“學習期”可能會更長。學習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把不知道的變得知道,可能會是新總統未來一段時間最主要的功課。

特朗普說:“我在頭一百天裡把這事兒做成了,你們認為這容易麼?”

“媒體反正會一筆勾銷”

“彭斯,很難相信啊,我已經當了一百天總統了。我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就,多到記不住,來,給我念一下我的成就列表。”

“當然,總統先生,提名了尼爾·戈薩奇,句號。”

“真是又美又長的單子。”

上面這段對話發生在4月15日的美國喜劇小品節目《週六夜現場》,影星亞歷克·鮑德溫扮演了特朗普,調侃了他的百日政績。

據CNN報道,白宮通訊主管邁克·杜比克在4月初召集團隊會議,進行頭腦風暴,核心是回答一個問題:百日臨近,如何在主要議題遭遇挫折的情況下,說服媒體和美國人民相信現任總統依然是一個有效率的領袖。

會上團隊成員逐項回顧總統在這一百天做的事情,選出最值得對外“兜售”的選項,最終就“成功任命尼爾·戈薩奇為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這一項達成共識。

在4月10日的一次活動中,特朗普說:“我在頭一百天裡把這事兒(任命大法官)做成了,你們認為這容易麼?”

任命大法官是奧巴馬想做而沒做成的事。在斯卡利亞去世後,奧巴馬曾提名加蘭德為其繼任人選,但礙於共和黨的阻撓,聽證拖到奧巴馬任滿也未見進展。

然而,內政的盤子裡只有這一項成果依然讓特朗普處境尷尬,因此才有了《週六夜現場》的調侃。

面對媒體的諷刺,特朗普在推特上回應:“用一百天來評判總統是荒謬的標準,不管我做了什麼,事實上我政績不少,包括參議院通過最高法院大法官尼爾·戈薩奇的任命,媒體反正會一筆勾銷!”

特朗普說:“我在頭一百天裡把這事兒做成了,你們認為這容易麼?”

“章法有些亂”

美國媒體習慣於把一百天作為衡量新總統政績的標誌性時間。這一傳統可以追溯到富蘭克林·羅斯福時期,在執政前一百天裡,他啟動了150億美元的經濟計劃,通過了15項法案,這就是後來眾所周知的“羅斯福新政”。自那時起,歷任美國總統都需要在執政一百天這個時間點接受媒體和選民的“檢閱”。

第一個一百天被認為是總統和選民、媒體、各個權力分支的“蜜月期”。總統的政治權力在這段時間處於頂峰,如果能利用好這段順風順水的時間,推動議題的空間會很大。

奧巴馬在前一百天裡通過了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並擴大了兒童醫保範圍,特朗普自然也想在前一百天做出些成效。

在2016年11月當選總統前的一週,他反覆向支持者提到一個問題,“想象一下,在我任期的第一個一百天,我們將能完成什麼?”據統計,該問題他大約提了20次。

他許下豪言壯語:“我們將會有自羅納德·里根時代以來最大的減稅。我們將廢除奧巴馬醫保法案,那是個災難。我們還要抽乾華盛頓沼澤,重建政治生態。”

然而,在一百天的政策調試期過後,想贏的特朗普不得不接受和預期相差甚遠的現實:新醫保法案在國會折戟,稅改法案也未見眉目,兩版“禁穆令”皆被凍結,華盛頓的政治生態也遠遠談不上重建。除了尼爾·戈薩奇的任命,立法方面幾無突破。

“特朗普發現自己被包抄,和奧巴馬政府面臨的桎梏如出一轍。奧巴馬當政時,變革的力量結果不過是因循的力量。”英國《衛報》評論說。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

面對尷尬的現實,特朗普依然給自己開出了“又美又長的單子”,他說:“我們一個接一個地兌現諾言:關於邊境、關於能源、關於工作、關於管制。巨大的改變正在發生⋯⋯沒有哪個政府在執政的90天能完成這麼多事情,包括軍事、邊境、貿易、管理、執法以及政府改革。”

但是,這次連他的支持者似乎都不買賬了。

圍繞對新總統的滿意度,美國《政客》雜誌在4月做了一次範圍較大的民意調查:

特朗普說:“我在頭一百天裡把這事兒做成了,你們認為這容易麼?”

特朗普得分最高的選項是在應對恐怖主義方面,但是在移民、醫保法案以及改變華盛頓政治生態等內政方面,大多數投票者對特朗普表示失望,認為新總統沒有太多建樹。

特朗普就職第一週頒佈了“禁穆令”,一週後被法院叫停,13天后遭徹底凍結。3月6日,特朗普推出修改的新版“禁穆令”,再次遭到凍結。

在醫保改革方面,特朗普用於取代奧巴馬醫保法的新方案因所謂“改革力度不夠”,不能贏得共和黨內保守派勢力的充分支持,更與眾議院“自由黨團”(美國眾議院共和黨黨團內部最激進的政治派別)對立,因湊不夠所需票數而不得不主動撤銷國會表決,被迫流產。

在參眾兩院共和黨都佔多數的有利局面下,特朗普為什麼依然舉步維艱?

特朗普太迷信如在頭100天裡有效兌現一些競選承諾,就會提振民心,鋪平以後的執政道路,以至於把自己裝了進去,急於做事,急於成事,章法有些亂。”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刁大明說。

在2004年出版的《特朗普:像億萬富翁一樣思考》一書中,特朗普寫自己“做重大決定的速度快得讓別人驚訝,但是我已經學會相信自己的直覺,不去過度思考一件事。”

特朗普說:“我在頭一百天裡把這事兒做成了,你們認為這容易麼?”

《特朗普:像億萬富翁一樣思考》

這種直覺幫助特朗普建立了龐大的商業帝國,但在華盛頓,似乎有些“吃不開”。

和國會溝通不暢是一個重要原因。在競選階段,特朗普就認為國會是建制派控制的地盤,更傾向於繞開國會以行政令治國。這種行事風格與他競選期間表現出來的反精英、反建制傾向一脈相承。

“特朗普的強勢做法無疑加劇了他和建制派的對立,激發了美國製度本身的制衡力,增加了自己的施政難度。”刁大明說。

支持者期待特朗普能把商業領域的交易技巧運用到政治操作當中,然而目前來看,這種模式的照搬還稱不上成功。

以醫保法案為例,特朗普反覆問自己身邊人“新版本到底好不好”,得到比較肯定的回答後便抄起電話,給包括“自由黨團”在內的共和黨反對者做工作。

接到電話的議員們告訴媒體,“特朗普總統還不錯”、“主動徵求我意見”、“振奮人心”,然而“無法改變我的反對態度”。

“這種溝通是無效的,特朗普和國會不能達成交易,原因在於他根本不清楚政策本身是什麼,也不知道用什麼做交易,不清楚對方要什麼,這正是他缺乏政治經驗的表現。”刁大明說。

特朗普這種談判風格很早就有所表現。1984年,初在地產界嶄露頭角的他告訴《華盛頓郵報》的記者,他想代表美國和蘇聯談判核條約,“要搞清關於導彈的一切,大概需要花費一個半小時⋯⋯我認為我大部分都明白。”

一位前共和黨白宮官員說:“坦白說,特朗普的問題在於他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

“以後特朗普應該得出經驗,首先政策一定得通過國會,不大可能再簡單依賴單邊的行政令方式去兌現競選承諾並推進內外政策議程了;第二他得了解情況,不瞭解情況的話,可能什麼事也做不了。這實際上是個相互馴服和相互塑造的過程。”刁大明說。

“沒人知道美國的真正戰略”

在一百天裡,特朗普外部和國會的溝通不暢,內部的權力整合似乎也並未完成,直接體現在對外口徑表述的混亂上。

4月9日,美朝緊張局勢升級。美國當天宣佈派遣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群前往朝鮮半島附近海域,國際局勢驟然緊張。

然而一週之後卻發現卡爾·文森號並未前往朝鮮半島,而是朝著相反方向,前去參加美國與澳大利亞在印度洋舉行的一次聯合軍事演習。

特朗普甚至親自參與制造了這起烏龍,在採訪中他告訴媒體:“我們已經向日本海派出了無敵艦隊。”

被確定是烏龍之後,白宮指責五角大樓不但提供了錯誤信息,還非常不慎重地將此信息發佈給了媒體。

在敘利亞問題上也延續了這種口徑的混亂。4月7日,特朗普極為意外地下令向阿薩德政府的機場發射了59枚戰斧式導彈,全世界輿論等著特朗普接下來明確其中東政策。

特朗普說:“我在頭一百天裡把這事兒做成了,你們認為這容易麼?”

美國DigitalGlobe公司4月7日提供衛星照片,顯示的是遭軍事打擊後的敘利亞中部霍姆斯省的沙伊拉特軍用機場。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之後表態:“雖然所有針對無辜平民的罪行都將受到美國的嚴懲,但美國政府希望阿薩德政權的命運由敘利亞的政治進程決定。”

然而,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妮基·哈蕾卻表示:“目前看不到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的可能,並暗示美國將在敘利亞推動建立新政權,以替代阿薩德。”

兩種明顯自相矛盾的表態令外界摸不著頭腦。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洛娃甚至對媒體記者表示:“我們必須知道美國的真正戰略是什麼,但目前還沒有人知道,如果諸位記者有什麼解讀,不妨跟我分享一下。”

分析認為,口徑混亂體現了美國政府各部門之間的溝通不暢,這種不暢正在削弱特朗普解釋與執行政策時的能力。

當下的美國政府無法形成自己的戰略,其內部不同派別只是在通過自己的發言空口制定政策,這個政府缺乏內部真正有效的溝通,也許是因為有經驗的人不多,也許是因為很多部門執行力不足,也或許是特朗普在實施自己的 ‘先製造假象然後一舉成功’戰略。”美國《大西洋月刊》評論說。

“特朗普身邊的決策團隊基本上還是以忠誠度而非專業度來挑選的。這就導致很多專業性的建議,無法有效地進入特朗普的決策圈。”刁大明說。

分析認為,特朗普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但他的身邊人知道他不知道什麼,如此就可以驅動他做一些身邊的人希望做的事,這一定程度上能解釋一些顯得過頭的表態。

“他現在是在不斷地努力讓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然後把不知道的知道了,這個過程就叫做所謂的總統學習或者調試周期。”刁大明說,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政治家,在擔任總統之後也避免不了這個學習週期,因為“站在演講臺上看到的世界和坐在橢圓形辦公室裡看到的世界是兩碼事”。

“通常情況下,總統調試周期需要半年或者一年。對於特朗普這樣全無政治經驗的人來說,這個過程會比較長。”刁大明說。

外交立威

比起乏善可陳的內政,在外交這一美國總統較為強勢的領域,特朗普有出人意料的表現:空襲敘利亞贏得美國盟友和其國內“點贊”;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海湖莊園會見之後,緩和了一度濃厚的貿易戰氣氛:

特朗普說:“我在頭一百天裡把這事兒做成了,你們認為這容易麼?”

4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同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中美元首會晤。會晤後,習近平同特朗普到秀麗宜人的海湖莊園中散步。

4月17日,特朗普在推特上說:“我總統任期的第一個90天已經暴露了過去8年外交政策的徹底失敗。”

特朗普說:“我在頭一百天裡把這事兒做成了,你們認為這容易麼?”

“打敘利亞這個動作,我個人覺得他是在國內議題沒有太大建樹的前提下,想在一百天內儘快立威。他想做一些外交調整或者軍事動作的話,肯定會選擇一個在競選期間反覆談到以及他的團隊比較熟悉的,而且是能夠馬上回應選民訴求的點,應該說敘利亞這個點找得還是比較準的。”刁大明說。

另外,“中美關係的基本穩定,尤其是政治關係的穩定,不只對兩國,對世界來說都是一個積極的信號,這對於解決一些地區問題,避免雙方擦槍走火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呂祥說。

“有一個趨勢是顯著的,特朗普在外交方面正以明顯快於內政的速度向美國的傳統靠攏,變得‘靠譜’起來。他內心很清楚,內政方面無論怎麼以反傳統的風格行事,都是可控的,而在外交事務上不按常理出牌,影響是世界性的,招致的反彈和麻煩是他無法控制的。”刁大明說。

“特朗普總統不是一個意識形態主義者,他是一個實用主義者。”福克斯新聞主播拜爾表示,“他是想大贏特贏的那種人,如果他要求國防部給他一些‘贏’的機會,國防部可以給他一個很長的單子。”

經過百日的調試,特朗普在國際事務上“去理想化的”原則已經比較清晰:“一切對美國有利又不需要太大成本的事,就可以幹;在過去美國已經參與的事以後能不參與就不參與,如果參與的話,最好也別繼續再損耗國內的利益。”刁大明說。

“未完成”的政策盤子

外交短暫的“吸睛”效應過後,特朗普依然需要面對“一地雞毛”的內政,更艱難的考驗也已近在眼前。

2018年,美國國會迎來中期選舉。全部的眾議員和三分之一的參議員將面臨改選。目前,共和黨在參眾兩院都佔據多數席位,按照美國傳統,中期選舉可能會有一個政治回擺。

“通過外交上的極端軍事行動,可以短暫立威,但效果無法長久,如果要讓選民滿意,特朗普還是要面臨解決國內議題的問題。中期選舉前,特朗普如果不能解決醫改、稅改等問題,中期選舉基本上都不會佔太大優勢。如果2018年之後他失去了國會,後兩年的政策推進會更加艱難。”刁大明說。

如果給特朗普的政策盤子做標記,可能大都標著“未完成”或“未啟動”。不管是稅改或醫改,都涉及到龐大群體真金白銀的利益,需要平衡錯綜複雜的利益,需要兩黨之間的彌合和妥協,皆非短時間能完成。但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太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