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996可以解釋為什麼小學生不敢不補課

馬雲的996可以解釋為什麼小學生不敢不補課

這個話題其實非常深刻。目前絕大部分討論還停留在表面。

馬雲的核心觀點是要事業更好升遷更快就要自我加壓,自我變成工作狂,這裡所特指的996不是強制996,也不是磨洋工,而是凌晨4點的科比。工人和事務員可以955,但確實如馬雲所說,取得好成績的政府官員、科學家、研究者和運動員都是自我加壓。這個話題的焦點已經不是強制996了,也不包括磨洋工式的996,那些是另外一回事。現在焦點是個人自願情況下自我加壓驅動工作狂們的996。

然而,個人自願情況下的996,就真的無可厚非不需要討論了嗎?馬雲不知道的一點是,個體的行為選擇其實有外部性。一個社會裡有那麼幾個人996拼命工作,就會迫使那些本來希望955且能力不是超出996那撥人很多的人也不得不996,否則955的人就沒辦法與996的人進行競爭,就會被淘汰或工資貶值。

這就如大多數父母們口頭深惡痛絕實際又趨之若鶩最後無可奈何氾濫成災的學生課外補課現象。如果兩組小學生(假設資質一樣)都不補課,都是快樂教育,升學考試成績都一樣,好初中識別不出誰更聰明,就只能要麼隨機挑選要麼擴容都招進來。但如果其中有一組孩子補課了,成績比另外一組更高那麼一些,這組就獨佔上好初中的機會。另外一組小學生為了不太淘汰,也不得不被迫補課來追成績。結果兩組小學生成績又一模一樣了,這時候好初中還是要麼隨機要麼擴容都招進來。兩組小學生拼命苦逼補課卻沒有比不補課得到更好結果。但如果不限制補課,不補課的就會被淘汰!所以沒有小學生敢不補課!

再比如廣告。如果兩個一模一樣的企業,都不做廣告,可以均分市場。但一個做廣告,另一個就死掉。於是兩個企業都必須拼命做廣告,結果呢,還是均分市場,但卻白白損失了廣告費。再如地方政府招商引資中的"競次競爭"。

回到主題,如社會過度鼓勵和推崇工作狂和為事業不顧家庭和生活幸福的風氣,不對"自願"996加以限制,那996就會氾濫,越來越多的勞動者會被迫捲入到996大潮中,讓每個勞動者更辛苦卻沒有更好的收入回報,意味著勞動者們總體上遭受淨損失。但要指出的是,與此同時,勞動者們的這些淨損失卻全部轉為企業主們的淨利潤! 自願996的人,往往都是事業心強的人,自己樂在其中,也是偷跑的獲益者,不反對自願996。馬雲們劉強東們作為企業主,當然是更希望員工們自願996,不管是通過薪酬激勵機制、股權分享機制還是洗腦,或者半引誘半強迫,非常希望每個員工都996。但廣大事業心沒有那麼強財富名利慾望沒有那麼大的勞動者就會反對公司塑造推崇奮鬥狂工作狂的氛圍,也許不一定說得清其中道理機制,但直覺上就是感知到了這其中的陷阱,以及恐懼。天天凌晨4點的科比,個人成就了明星,也讓NBA更好看,球隊老闆們笑開花,但也讓NBA球員們之間的競爭更殘酷,壓力山大。所以,對自願996的態度,關鍵是站住誰的角度來看。屁股決定腦袋。如果政府偏向廠商利潤,就會站在企業角度,完全放任勞動力自我競價,不對勞工最低工資標準和最長工作時間做出法律限定。如果站在勞動者群體最大化利益角度,就會想辦法干預勞動力市場。

從這個角度,也就理解了,自願加班程度最高的並不是一線勞動者,因為對他們而言,工資收入帶來的邊際效用遞減,。除非三倍工資,不會主動加班。自願996最厲害的是事業心強的科研工作者,純粹用腦力來進行生產的那些群體。一方面這個行業競爭性非常強,都是聰明人的情況下,產出績效與時間投入直接掛鉤;另一方面,產出成果都有自己名字,收益個人內部化程度高,帶有自己為自己打工、自己就是老闆或小老闆的強大激勵。如網上一部分科研工作者自我吐槽說,科研工作者是7117,從早上7點到晚上11點,一週7天皆是如此。不是說真的停不下來,是這些科研工作者自己不想停。

但就本質而言,勞動者996和補課、廣告、政府招商引資等,其實與博弈論中經典的“囚徒困境”是一回事。個體行為具有外部性,個體之間具有互動,個體選擇相互影響。

從這個意義上,部分勞動者的自願996,可以看做是降價傾銷,個人是理性選擇,也短期獲利了,但具有侵蝕性,會破壞整個勞動供給生態。就如國際貿易中傾銷會被判為不公平競爭,如果不加遏制,會摧毀進口國的整個行業。

再往深裡說,古典經濟學中說自由競爭機制帶來福利最大化,一直說的是社會福利最大化(消費者剩餘加生產者剩餘合起來最大化),沒有說對消費者或生產者具體哪個群體福利最大化。如果單單看其中一個群體,自由競爭機制可能就不一定帶來福利改進,反而帶來福利損失。比如相對於壟斷或寡頭壟斷,自由競爭格局下,廠商的生產者剩餘大大減少,完全競爭機制下,廠商的生產者剩餘全部轉移給消費者了,他們就是自由競爭或過度競爭的受害者。再把勞動作為一種商品來看待,如果沒有最低工資的限定,勞動者們之間競價,自願加班就相當於把工資率自我降低的惡性競爭,確實是更容易出現勞動力市場出清從而更容易充分就業,但勞動者的集體福利會受到很大損失,全體勞動者的剩餘會接近於零。

所以,站住特定群體福利最大化角度,法定工作最長時間、規定最低工資、禁止小學生課外補課,這些在自由主義經濟學看起來不必要甚至不齒的公共規制干預,其實是在限制零和博弈下的過度惡性競爭,都是有一定必要和有意義的。

但客觀說,過度競爭,很難靠法令禁掉。就如囚徒困境對每個人都很難擺脫。比如限定最低工資(禁止加班就是禁止勞動者自我降價),就會出現勞動力市場無法出清,總會一部分勞動者失業,但誰也不願意成為那部分失業者。這時候就需要社會提供失業保障,消除或緩解這部分勞動者暗地裡自我降價的動力。

長遠看,或許只能靠技術進步和管理提升的共同努力增加社會總資源並更公平配置,才能降低帶來群體福利淨損失的過度惡性競爭現象。社會資源足夠豐富了,評價體系多元化,人的選擇多樣化,人們才不會那麼焦慮和過於在一個狹窄軌道上過度競爭。“自願”996,很多時候是無其他選擇或選擇太少下的無可奈何的被迫自願,如果選擇足夠豐富,“自願”996現象會少很多。此外,還需要提倡工作和生活平衡、降低名利慾望閾值的社會風氣,引導價值取向改變。

最後結語,以上看這些話從一個經常不止996的人說出來感覺怪怪的啊。掩面。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教授)

作者:陳杰

編輯:汪荔誠

責任編輯:張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