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誰是適合的玩家?'

"
"
做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誰是適合的玩家?

據統計,中國現有7000多萬家小微企業,在業務開展的各個環節中,他們需要這樣或那樣的金融服務,金融服務的市場是巨大的。

實際上,各種銀行、小貸公司、金融服務公司、數據公司、科技公司,都在努力給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但這些金融服務機構都能掙到錢嗎?讓我們從小微企業信貸服務的業務邏輯、所需數據和成本組成來探討一下。

小微信貸服務的業務邏輯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需靜下來思考一下小微信貸服務的業務邏輯。

現在官方把貸款額低於1000萬的客戶統稱為小微企業。就國內現在的信貸環境,針對一筆100萬元以上的信貸,資金方几乎不可能提供純信用,一般會以掌握客戶的一些資產、權益或渠道資源為前提。

因此,資金方提供的信貸產品往往依賴抵質押、擔保等手段,同傳統信貸方式沒有本質區別。這樣的信貸基本需要人員實地考察、抵質押評估或者擔保的參與。

小微貸款,每筆額度相對小且收益有限,考慮到這些人力成本,也只有資金成本很低的銀行才玩得動。信貸機構如果想用利率來覆蓋這些成本,意味著向客戶收取較高利息,這樣吸引到的客戶的資質往往較差,造成不良率高企,實際收益反而更差,得不償失,這也是很多小貸公司的現狀。

絕大部分中國的銀行由於體制原因,前期准入有漏洞,貸後管理落後,也無形增加了不良率。實際上,如果單獨核算的話,絕大部分銀行鍼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業務是虧本的。

下面我們來看看那些100萬以下的信用貸,以及那些控制客戶應收賬款、銷售渠道等權益或資源的相關信貸產品,這是大多數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公司的主戰場,本文主要的討論對象。

基於信貸風險、成本、效率和客戶體驗考慮,資金提供方一方面會希望對企業的渠道、應收賬款等有一定的掌控,另一方面對企業的信用風險進行電子化實時評估。信貸風險的評估一般採用企業主信用評估+企業經營情況評估,其中企業經營情況評估尤為重要。互聯網時代,小微企業客戶的信貸業務線上化、實時化是大趨勢。通過網上實時信貸,企業可以減去大量人力成本,再利用規模效應讓金融機構達到盈利目的。

由於小微信貸的互聯網化,進行企業主信用評估和企業經營評估就需要大量數據以及相應的實時分析技術。

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相關的數據

由於消費金融的興起,個人的信息市場比較成熟,數據容易獲得。針對企業主信用畫像,數據公司甚至能夠搞到個人的存款、投資、收入、繳稅等信息,輔以司法、工商這種公開信息,基本能夠弄清企業主的信用畫像。

企業經營情況刻畫則稍難。從數據上說,能體現企業經營情況的數據有:(1)企業的進貨數據;(2)企業的財務數據;(3)企業的銷售數據;(4)企業的報稅數據等。下面簡單做個說明。

(1)企業的進貨數據:各大電商或產業鏈核心企業有下游經銷商或微商實時進貨的數據;ERP軟件商也有企業實時進貨數據。擁有這樣數據的電商或核心企業有阿里、蘇寧易購、茅臺集團等。ERP軟件商有神州數碼、E店寶等。

(2)企業的財務數據:財務軟件提供商如用友、金蝶等公司,有企業的財務數據。工商局也有企業的財務數據但有時候會不準,分析價值打折扣。

(3)企業的銷售數據:各大電商或產業鏈核心企業有上游供應商實時的供貨數據,這些供貨數據就是上游供應商銷售數字;提供支付服務的公司特別是二維碼支付服務工具的公司能整理出企業通過二維碼支付的銷售數據;提供清算服務的清算服務公司能整理出企業的銷售數據;通過發票也能整理出企業的銷售數據。擁有這些數據的電商、二維碼支付服務或核心企業有上面提到的阿里、騰訊、蘇寧和茅臺等;提供清算服務的公司有銀聯、網聯等;提供發票服務的公司有航信、百望、中潤四方等。

(4)企業的報稅數據:各個省的稅務局有,稅務總局也有,為稅務局提供服務的公司能夠接觸到這些數據。這樣的公司有方欣、稅友、微眾稅銀等。

這些數據要麼國家擁有,要麼私人公司擁有,國家擁有的眼下還沒法統一利用起來。現在把所有的數據統一起來幾乎不可能,但只要擁有一部分,就能針對相應的客戶群體提供金融服務。

實際上,每個數據擁有者都在提供金融服務,直接或間接的。ERP軟件服務商向外兜售客戶的進銷存數據,財務公司向外兜售客戶的財務數據,稅務發票公司向外兜售稅務或發票數據,二維碼支付公司向外兜售商家銷售數據。

小微信貸的成本由哪些組成?

說一說小微企業信貸成本,每一分成本對應著服務提供方的收益。就整個小微金融產品業務而言,理清客戶經營畫像是整個小微信貸的核心部分。小微企業信貸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獲客、客戶信用評估和貸後管理。這裡面哪部分成本最高呢?

首要的是獲客。要找到一個信用良好有意願貸款的客戶,除了核心企業可以不怎麼費力就知道上下游企業資金需求,其他信貸機構都需要地推人員逐個瞭解核實,這需要很高的人力成本。

其次是貸後管理成本。針對核心企業上游客戶,由於核心企業握著對方應收賬款,信貸管理沒有問題;核心企業的下游客戶,如果核心企業是其不可或缺的進貨渠道,管理也不是問題;針對那些沒有什麼約束的小微企業,就需要不少精力做信貸管理。小微企業生命週期短,經營情況複雜波動性大,需要信貸提供方實時跟進企業經營情況、針對各種情況做出及時和合理的貸後決定。這些需要一個體系才能完成,需要不小的成本。

成本最小的是信用評估。現代信用評估幾乎不需要太多技術,只要搞到數據加上經驗就可以完成,成本主要在數據源上。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玩家排序

瞭解了小微企業信貸服務整個鏈條上的業務邏輯、所需數據源和成本組成後,就明白互聯網下的金融服務主要是針對以下幾個方面提供部分或全部服務:

(1)提供體現企業主信用和企業經營信息的大數據;

(2)快速找到需要金融信貸服務的批量客戶;

(3)設計好相應純線上實時的金融產品並分析出該產品下企業的信用風險;

(4)全方位貸後服務。

金融服務提供者根據自身資源的多少和能力大小選擇服務的內容。這樣,根據提供服務內容的關鍵性和規模性,我們就可以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玩家做個排序了。

第一、對企業有一定控制力場景的擁有者。大電商的上游供應商、大零售企業的加盟店、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企業等,都是場景擁有者幾乎不需要成本就可以找到的客群,且對他們都有一定的控制力。場景擁有者掙其生態圈客戶的錢,錢掙的多少同生態圈大小有關。不過生態圈大了,主業往往比較大,從金融服務中掙到的錢微不足道,很多時候金融服務是配合主業、為主業服務,通過金融服務掙錢是其次。場景足夠大後可以衍生出各種附加服務,這反而前景大,如螞蟻金服、蘇寧金融等。

第二、核心經營數據擁有者。如ERP、財務軟件提供商、二維碼支付服務提供商、稅務發票數據擁有者等。公司擁有的數據量必須大、完整且能夠實時跟進,這樣覆蓋的小微企業就多,業務就能做大,風控就能做的及時,進而能掙到錢。除了幾乎被阿里和微信壟斷的二維碼支付工具收集到的數據,其他私有企業擁有的數據(ERP、財務等)還是太散,不具有很大規模性,掙不了多少錢;國有的數據如稅務,正在逐步向外開放,抓住機會的可以掙一波,但不會太多,因為大家都在尋找這些數據的出口。

第三、有完善信貸管理的金融服務公司。如新興的民營銀行網商銀行、新網銀行、蘇寧銀行等,這些公司利用其完善的管理收穫風控部分收益。隨著聲譽的積累,有完善信貸管理的金融機構有潛力做大。在中國銀行業現有的生態下,大多數據銀行沒有這個信貸管理能力,主動或被動成為這些金融機構的便宜資金提供方。

第四,幫忙尋找客戶的地面金融服務公司。幫忙找客戶的地面部隊公司人力需求量大,要做全國規模比較困難,掙的是辛苦錢。這樣的企業很多,有的只有幾個人,出於生計和企業穩定性,這些企業往往會兼職其他業務。

第五才是數據公司、科技公司。只想提供所謂風控解決方案的數據公司或科技公司應該很難掙到錢,因為風控方案的技術含量相對不高,幾乎誰都可以複製。如同盾、百融等都在努力提供這樣的服務。

結合上面說明,筆者認為,如果金融服務公司擁有對客戶有一定控制力的場景、擁有雄厚資金、擁有完善的信貸管理,這樣的金融服務公司會更有潛力。他們中的代表就是基於母公司自身雄厚產業(電商、零售、行業的龍頭企業等)興起的新興民營銀行。

本文由公眾號“蘇寧財富資訊”原創,作者為蘇寧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錢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