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莎拉蒂肇事女車主:我長得好看點,家裡有點小錢,我咋了?

作者:JK不二子

這兩天,“瑪莎拉蒂撞寶馬”視頻持續發酵。

23歲女車主譚某的炫富微博被網友深挖出來。她日常晒圖大多是大牌包包、鞋子、衣服等奢侈品,或是與朋友喝酒、旅遊、泡吧的照片。


瑪莎拉蒂肇事女車主:我長得好看點,家裡有點小錢,我咋了?


從微博可以看出,譚某的生活非常優渥。譚某曾在朋友圈大發長文解釋自己並非被“包養”,說自己生活中並不缺錢,有一兩百雙大牌鞋子,LV、CL堆成山。

她怒懟在背後說她壞話的人:我長得好看點,家裡有點小錢,我咋了?


瑪莎拉蒂肇事女車主:我長得好看點,家裡有點小錢,我咋了?

從她的朋友圈長文來看,譚某無業,能過上如此優渥的生活,是她的父母給她創造的條件。她的父母給了她很多,比如好看的皮囊,花不完的金錢,自由隨性的生活,可是這些並沒有給女兒帶來好的結果。

對孩子來說,父母能給他們最好的東西,並不僅僅是這些。

01 父母的選擇,決定了孩子的命運

曾經聽過一個寓言故事,令人深思。

有三位父親很希望自己的兒子能人生幸福,就經常到廟裡祈福。

他們的執著感動了神仙。於是,神仙讓他們每人選擇一件寶物,帶回去送給兒子。

第一位父親挑了一隻銀碗。

第二位父親挑了一輛金馬車。

第三位父親挑了一付弓箭。

得了銀碗的兒子每天沉迷於吃喝,得了金馬車的兒子喜歡在街市上招搖,得了弓箭的兒子整天在山間狩獵。

多年後,三位父親去世了。沒有了父親的蔭護,三個兒子的命運發生了改變。

愛吃喝的兒子坐吃山空,最後不得不手捧銀碗到處乞討。

愛招搖的兒子每天從金馬車上剝點金子,換回糧食餬口;

會打獵的兒子練就了一身狩獵好功夫,經常扛著獵物回來,一家人吃穿不愁。

這個民間故事,寓意深刻 ,讓我們思考: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留給孩子什麼樣的財富?

如果我們留給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物質財富,往往是暫時的,甚至可能害了孩子;

只有給孩子留下一些終身受用的財富,才是真正對他們負責。

瑪莎拉蒂肇事女車主:我長得好看點,家裡有點小錢,我咋了?

02 豐盛的精神財富,孩子將受益一生

曾經看過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小花的味增湯》。

23歲的千惠和30歲的信吾,一見鍾情。

愛情剛剛開始,千惠竟查出患上乳腺癌,並且今後可能不可以要孩子。信吾頂著來自父母的壓力,毅然和手術後的千惠走進婚姻。

後來,千惠意外懷孕。她冒著生命危險,生下了女兒小花。

小花四歲時,千惠的病情突然惡化並轉移到全身。

當“隨時都會離開”成為千惠和丈夫無法迴避的話題時,她開始思考:

該給女兒留下點什麼,才能讓她在沒有媽媽的日子裡好好地活下去?”

安武千惠說:

我沒錢、沒權、沒地位也沒財產,什麼都沒有。完全不知道該留下什麼給女兒。我想,認真過每一天,好好地活下去,才是最好的選擇。

瑪莎拉蒂肇事女車主:我長得好看點,家裡有點小錢,我咋了?

於是,她開始教四歲的小花做味增湯,並且告訴她“你要努力做一個總對他人微笑、健康又堅強的孩子,所以,首先你要做好味噌湯,然後呢,再努力做出其他的東西。”

教女兒洗襪子,晾衣服,做家務,學習各種生活自理的能力。

不僅如此,千惠頑強地與病魔抗爭,認真過好每一天,讓自己成為一個發光體。

她在微博上分享每天通過健康飲食調理身體的心得,給那些身患癌症的人打氣。

熱愛唱歌的千惠克服重重困難,還完成了自己上臺演出的夙願。

最終,千惠在家人的陪伴下,面帶微笑地走完了生命最後一程。


瑪莎拉蒂肇事女車主:我長得好看點,家裡有點小錢,我咋了?

媽媽去世後,5歲的小花每天早上5點起床,洗漱、遛狗、做味增湯,吃完早飯自己去保育園。放學回家做家務,寫作業,和爸爸一起做晚飯。每天9點準時睡覺。

在現實生活中的小花,已經長大。她繼承了母親的音樂細胞,迷上了跳舞;還去學習料理課,向更多的人分享健康飲食。

著名支持人楊瀾在一次演講中說:

一個母親能夠給孩子最棒的東西,就是一種價值觀,一種世界觀,一種心智模式,一種格局。

我們給孩子的是一個核心。這一生,無論孩子怎樣的伸展,遇到外界的各種風吹雨打,他們總是可以回到這個核心。這個核心是安全的,有愛的,有力量的,獨立的,自由的。

這個核心,不是靠父母說教出來,而是需要父母展示自己的活法。

千惠用自己的實際生活,告訴女兒:

心靈的富足比物質的充沛更重要,熱愛生命中的每一天。

這就是她留給女兒最寶貴的“遺產”,一種樂觀的人生哲學。

對於小花來說,這份財富將受用一生。

瑪莎拉蒂肇事女車主:我長得好看點,家裡有點小錢,我咋了?

03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賦能的愛。

如何賦能?

答案是:給孩子充足的心理營養。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幫助他們擁有一顆豐盈的內心,獲得內在的生長力。

那麼,孩子從出生到成年,需要哪些心理營養呢?

0-3個月

孩子需要無條件的接納。父母需要及時滿足孩子各種情緒。

4個月-3歲

孩子需要基本的安全感。父母需要以穩定的情緒愛他、陪伴他,觀察他,溫柔地堅持。

4-5歲

孩子需要肯定、讚美、認同。媽媽需要情緒穩定,給予孩子溫暖和情感,而爸爸要給予孩子肯定的力量。

6-7歲

孩子需要的心理營養是學習、認知、範型。父母要多鼓勵並協助孩子走向外部世界的探索,給孩子各種示範。

7-18歲

孩子需要選擇的自由。從11歲、12歲開始,孩子迫切的想要自己主宰自己的一切事情,並且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

瑪莎拉蒂肇事女車主:我長得好看點,家裡有點小錢,我咋了?

著名親子教育專家林文采博士說,

如果孩子得到的心理營養充足,生命的五大天性便會自然得以良好生長,它們猶如生命的五朵金花在人生旅途中悄然綻放。

第一朵花是:愛的能力

如果心理營養夠,我們就會愛別人,也接受別人對我們的愛 。

第二朵花:獨立自主

如果心理營養夠,我們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活出真正的自己。

第三朵花:聯結

我們會願意和他人聯結,結交朋友,不怕孤獨寂寞。

第四朵花:價值感

我們會覺得自己有價值感,不會和別人攀比,珍惜自己。

第五朵花:安全感

不管外在發生了什麼,當我們害怕時,可以往前走,哪怕是天災人禍。同時,不去控制人,不是黏著讓人不舒服。

歌德曾說,

“孩子應該從父母那裡得到兩樣東西:根和翅膀。”

有了根,孩子的生命得到滋養;有了翅膀,孩子的靈魂能夠飛翔。

父母給與孩子最好的財富,就是精心地滿足孩子的心理營養。這是孩子生命的底色。

很贊同這樣一段話:

父母存在的意義,不是給予孩子舒適和富裕的生活。

而是當你的孩子看到你時,TA的內心會充滿力量,會感受到溫暖,從而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以此獲得人生真正的樂趣和自由。

與天下父母共勉。

作者:JK不二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