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邵陽:毛澤東拜孫俍工為“書法之師”

邵陽市官方微信公眾號“邵陽發佈”,歡迎關注。

孫俍工(1894—1962),原名孫光策,又號孫僚光,隆回縣司門前鎮孫家壠村人,是我國現代一位有影響的教育家、語言學家、文學家和翻譯家。他的小說曾受到魯迅、茅盾的稱讚。

紅色邵陽:毛澤東拜孫俍工為“書法之師”

毛澤東拜孫俍工為“書法之師”,那是1920年左右。毛澤東被聘為湖南一師附小主事、師範部國文教員兼第一師範校友會會長,當時,校友會設有“書法部”,聘孫俍工先生為導師。毛澤東愛好十分廣泛,書法就是其中之一。孫俍工的課講得很好,旁徵博引,妙趣橫生,特別是那手筆力遒勁、飄逸灑脫的毛筆字,很受學生歡迎。有一次,毛澤東慕名前去聽課,果然名不虛傳。下課後,毛澤東馬上迎上去:“孫先生,你的課講得真好,今後你的課我都要爭取來聽,請收下我這個學生吧!”孫先生被毛澤東這種虛心的精神所感動:“豈敢豈敢!我們還是相互學習吧!”毛澤東比孫俍工大一歲,兩個年輕人相視而笑。從此,毛澤東不僅每次書法課都來聽,而且經常將所寫的字送去請教,兩人成為了亦師亦友的朋友,來往密切。

紅色邵陽:毛澤東拜孫俍工為“書法之師”

一天,毛澤東來到孫俍工的寓所,向他請教書法。孫俍工的書房四壁掛滿了各種書畫,面對房門的牆上,一邊是他臨摹的王羲之《蘭亭序》全文,另一邊是他用行書寫的兩首論書詩:

“從來書畫本相同,首在精神次在功。

悟得梅蘭腕下趣,指上自然有清風。”

“獨能畫我胸中開,豈能隨人腳後塵。

既學古人又變古,天機流露出精神。”

紅色邵陽:毛澤東拜孫俍工為“書法之師”

毛澤東一邊欣賞,一邊聽孫俍工解讀書寫行草的章法。孫俍工興致所至,當即拿起筆來,揮動狼毫,筆走龍蛇,在紙上寫道:

疏密大小長短粗細濃淡乾溼遠近

虛實顧盼錯落肥瘦首尾俯仰起伏

寫畢,他將這張紙遞給毛澤東,說:“這就是行書章法二十八字訣!”毛澤東小心翼翼將它放在口袋裡,對孫先生說:“二十八字訣,我一定會好好鑽研。”孫俍工接著說:“依我看,你現在的字是才氣有餘,功力不足,潤之,還是要從練好楷書開始。楷書是基礎,打個比方:楷如站,行如走,草如跑。一個人連站都站不穩,怎麼能走和跑呢?”

毛澤東果然採納了孫俍工的建議,刻苦練習楷書了,他平日批改學生作業、給朋友寫信,所做讀書筆記和書頁眉端批語也以蠅頭小楷為多。孫俍工的一席話,改變了毛澤東書法藝術的方向,對毛澤東書法藝術的迅速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924年冬,孫俍工赴日留學,毛澤東贈送書法作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做紀念。從此兩人天各一方,一別就是二十餘年。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赴重慶談判。當時,孫俍工已成為國內著名書法家,寓居重慶,正在編著《抗戰史料叢書》。

紅色邵陽:毛澤東拜孫俍工為“書法之師”

當毛澤東聽說孫俍工也在重慶時,9月6日便在周恩來、王若飛陪同下,專程到重慶郊區小龍坎大石壩一號寓所拜望孫俍工先生。

談話之間,又涉及到書法問題。孫俍工問:“這些年來,不知你是否還堅持練習書法?”毛澤東說:“在第一師範時孫先生教我的書法要領,特別是行書‘二十八字訣’,我一直銘記在心。就是在惡戰之餘,也常照先生指教,練上幾筆。”隨即毛澤東將自稱“塗鴉”的新作《沁園春·雪》手跡贈與孫俍工。

紅色邵陽:毛澤東拜孫俍工為“書法之師”

孫俍工打開紙卷,大吃一驚,只見紙捲上的字蒼勁飄逸,大氣磅礴,龍騰虎嘯,一派生機,而詞作更是氣吞山河,前無古人,書和詞相得益彰,孫俍工讚歎不已:“你這書法,仿古而不泥於古,盡得古人神髓,況你由行而草,竟能卓然自創一格,出神入化,在書法王國裡,你完全自由了!”毛澤東謙和一笑:“孫先生又過獎了,即使我這二十年來書法上有所寸進,主要也得力於孫先生的教導。”孫先生得到毛澤東贈送的《沁園春·雪》後,前來抄錄、臨摹、唱和的人絡繹不絕,“山城”重慶一時變成“雪城”。

毛澤東與孫俍工談笑風生,從書法談到文字,再談到別後生活情況,一敘兩小時之久,毛澤東方才辭去。

過了數日,毛澤東又在紅巖村舉行酒會,特發請柬,宴請了孫俍工先生。

孫先生憶往昔,心潮澎湃,看今朝,感慨萬千,便鋪開素箋,研墨揮毫,寫了一首《喜毛潤之兄過訪》長歌:

紅色邵陽:毛澤東拜孫俍工為“書法之師”

毛公天下奇,風流儒雅見容儀;

毛公天下秀,奮劍揮戈能禦寇;

毛公天下雄,麾兵百萬何從容!

生成豪俠骨,更具男兒血!

為國不恤七尺軀,為義更覺肝膽熱。

…………

輾轉話偏多,愛國心尤切;

和平民主救中國,君志如山意如鐵;

多君此志若雲天,民族光輝天下傑!

吁嗟乎民族光輝天下傑,望君永保此令節,

手挽乾坤成大業,千古青史垂鴻烈!

另附一信,約請主席吃飯。翌日,毛澤東的回信來了:

紅色邵陽:毛澤東拜孫俍工為“書法之師”

俍工兄:

惠我詩篇,感恩不盡,約吃家鄉飯,更領盛情。你的好意,永遠記在心裡。事冗不克再晤領教,惟有俟之異日。

敬頌

道安!

毛澤東十月七日

此信現存中共中央辦公廳。

就在毛澤東寫信後的第三天,國民政府被迫同中共簽訂了《雙十協定》。之後,毛澤東匆匆飛返延安,孫俍工先生趕到機場送行。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孫俍工攜眷返回湖南,任湖南大學、湖南師院教授。1956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當他在北京參加全國語言工作會議時,時隔十年,又一次受到毛澤東的接見。他畢生從事著述,達500多萬字。1962年3月因心臟病去世,享年68歲。

來源\ 中共邵陽市委黨史研究室“紅色邵陽”專欄

文\ 羅志元供稿

編輯\ 李碧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