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名赫赫的皮定鈞旅,毛澤東青睞的英雄之師,轉戰中原華東華北西北西南五大戰區絕無僅有

文/朱曉明

威名赫赫的皮定鈞旅,毛澤東青睞的英雄之師,轉戰中原華東華北西北西南五大戰區絕無僅有

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181師是一支極富傳奇色彩的英雄部隊,更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皮旅”,它的光輝歷史,是一幅血火交織、可歌可泣的壯麗畫卷,是一首英雄輩出、催人奮進的不朽史詩。

“皮旅”的由來

181師是我軍序列中一支具有光榮歷史和輝煌戰績的老部隊,享有“皮旅”美譽,其前身是1944年9月組建於河南林縣的八路軍豫西抗日獨立支隊,支隊司令員皮定均、政委徐子榮,下轄第3、35團。1945年2月改為河南軍區第1支隊兼1分區。同年11月,支隊在桐柏整編為中原軍區第1縱隊1旅,下轄第1、2、3團。1946年6月,參加中原突圍,東進蘇皖解放區後,改番號為華中野戰軍第13旅。1947年1月,改為華東野戰軍獨立師,歸1縱建制,師長方升普,政委徐子榮。

1948年2月,該師調入華北內線作戰,改番號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3縱隊37旅,旅長王誠漢、政委張春森,下轄第109、110、111團。1948年5月,隨縱隊歸華北軍區第1兵團建制。1949年2月,改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181師,歸18兵團61軍建制,原轄各團依次改稱為第541、542、543團。1950年11月,181師調歸60軍建制。

541團前身是1944年9月由八路軍385旅和林縣大隊抽調5個建制連組建的第35團,後沿革為中原1旅1團、華中13旅1團、華東獨立師1團、華北37旅109團。該團有紅軍基礎,朝氣蓬勃,紀律嚴明,作風優良,戰鬥力強,有“老虎團”之稱,為軍、師主力團。

542團前身是1943年3月組建的八路軍129師新1旅3團、太行7分區基幹團,編入皮徐支隊後番號不變,後為中原1旅3團。1946年3月白雀園整編時又改為1旅2團,以後沿革為華中13旅2團、華東獨立師2團、華北37旅110團。該團戰鬥經驗豐富,作風勇猛,戰鬥力很強,在多次戰鬥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為軍、師主力團。

威名赫赫的皮定鈞旅,毛澤東青睞的英雄之師,轉戰中原華東華北西北西南五大戰區絕無僅有

◆1955年,皮定均被授予中將軍銜。

543團前身是新四軍5師一部,1945年11月改為中原軍區第2縱隊14旅40團,1946年3月白雀園整編時調入1縱1旅為第3團,後沿革為華中13旅3團、華東獨立師3團、華北37旅111團。該團歷史較老,作風尚好。60年代初期,該團調出,後由原180師538團調入181師改為新的543團。

作為從太行軍區走出的勁旅,181師基礎好,幹部強,作風硬,整體素質高,機動能力強,擅長野戰。抗戰末期,開闢和堅持了豫西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中,先後轉戰中原、華東、華北、西北、西南五大戰場,參加了中原突圍、兩淮、漣水、鹽城保衛戰和孟良崮、臨汾、晉中、太原、咸陽阻擊、進軍西南等著名戰役戰鬥。抗美援朝中,又首創防禦作戰以來殲敵一個團大部的範例。戰鬥軌跡如此複雜、傳奇,解放軍數百萬雄師勁旅中再無第二,這是“皮旅”永遠的驕傲。

“皮旅”這個光榮的稱號,更使該部一代代官兵引以自豪。早在支隊初到豫西時,徐子榮就從當時的社會習慣和鬥爭需要的大局出發講過:“在豫西,要宣傳和樹立我們的一面旗幟,這就是皮定均同志。”所以,豫西的廣大群眾也都稱呼支隊為“皮司令的隊伍”。後來,支隊改為中原軍區1縱1旅,參加了震驚中外的中原突圍,人民群眾出於對該旅的關注和對旅長皮定均的敬佩,習慣性地稱呼該旅為“皮旅”。據查,當時中央軍委發報以及毛澤東和我軍許多高級領導都曾這樣稱呼過,在兩淮戰役繳獲蔣軍74師的內部文件中也有這個叫法。雖非命定的正規番號,但已約定俗成。迄今一說181師是老“皮旅”,仍為許多人所熟知。

威名赫赫的皮定鈞旅,毛澤東青睞的英雄之師,轉戰中原華東華北西北西南五大戰區絕無僅有

◆豫西抗日獨立支隊組建時團以上幹部合影。

首任旅長皮定均,在率領這支隊伍開拓創業、歷險奮戰中,善於指揮,功勳卓著,對部隊的成長壯大有重大貢獻。他驍勇善戰、足智多謀、不屈不撓的戰鬥氣質,鑄造成部隊“不怕死,不怕苦,不畏難,不服輸”的精神脊樑。建國後,曾任蘭州軍區、福州軍區司令員。毛澤東在1955年我軍首次授銜時,寫下“皮有功、少晉中”的批語。中共九大時,他還特意對皮定均講:“幹革命就要有你們‘皮旅’那種不怕死、不怕苦的精神。”1976年7月,皮定均將軍在福建指揮軍事演習時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殉職。

首任政委徐子榮,善於掌握黨的政策和大政方針,團結同志,大公無私,具有冷靜細緻和深思熟慮的工作作風,對“皮旅”精神的形成具有深遠影響。建國後,曾任公安部副部長,是我國公安保衛工作的卓越領導人。

“皮旅”到華東戰場後,參加了諸多著名戰役,積累了豐富的大兵團作戰經驗,對運動戰有了切身體會和比較深刻的理解,極大地開拓和提高了指揮員的戰術思想水平。1948年2月,“皮旅”在邯鄲奉命調入剛組建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3縱隊,為37旅,開始轉入華北內線作戰。當時縱隊首長認為37旅是“曾參加過大規模運動戰的一支野戰部隊”,因而被視作主力,專門用於重要方向,用於關鍵時機。

晉中掃敵頑

1948年夏,為保衛麥收,解放晉中人民,在華北第1兵團司令員徐向前統一指揮下,山西我軍集中了40多個團6萬餘人的兵力發起晉中戰役。戰役序幕首先由地方軍區部隊向汾、孝、忻、榆、太地區進擊拉開,吸引敵閃擊兵團西向追擊。我37旅在13縱隊指揮下,由臨汾揮師北上,突然於祁、太間破敵出山,擬誘敵閃擊兵團回援,殲其於途中。

6月19日4時,37旅和39旅直取祁縣東南約20裡的菩薩村、元臺溝兩據點,敵猝不及防,倉促應戰。37旅於當日16時結束戰鬥,殲敵暫37師第1團(欠1個營)及部分保警武裝。首戰告捷,我打開了晉中門戶,兵團主力逼近祁、平、太,兵臨同蒲鐵路。

13縱隊根據兵團“先打一些小仗,調動敵人,創造大量殲敵之戰機”的指示精神,決定由37旅向祁縣以南進擊,首先攻殲張名村及其西南20餘里之樑官村守敵。37旅先以一部兵力於6月21日晚攻佔樑官村,殲敵1個連,主力於當晚22時完成對張名村的進攻部署:以110 團自村東主攻,109團由村西南助攻,111團位於村西北阻援、堵潰。令37旅沒有想到的是,就在21日下午,張名村守敵已由原先偵知的17師第3團兩個營800人增加到17師師部及第1、2團全部進駐。

威名赫赫的皮定鈞旅,毛澤東青睞的英雄之師,轉戰中原華東華北西北西南五大戰區絕無僅有

◆徐向前司令員指揮晉中戰役。

22日3時30分,110團破敵心切,提前30 分鐘發起戰鬥,結果吸引了敵主要兵力火器,無法突破。加之戰前準備工作不充分,戰鬥組織不嚴密,支援110團的炮兵又誤了時間,使我攻擊部隊在守敵頑抗下,遭到重大傷亡而受挫。109團於110團打響後,也在炮火與爆破掩護下,從村西南兩處突進村內,但110團指揮失當,未與109團取得聯繫,在強敵反撲下109團被迫撤出。接連失誤的是,旅在指揮上未能準確判斷敵情變化及時調整用兵,直到11時才將111團調入村內支援109團,但為時已晚。當祁縣援敵已經到達時,我判斷敵可能大舉反撲,即由主動進攻轉入倉促防禦,以致失掉戰機,守敵主力於當日13時乘機逃竄。

這次戰鬥,37旅以傷亡近千人的重大代價,僅殲敵1100餘人,問題主要出在指揮上,教訓深刻。110團傷亡最大,達745人之多,但部隊打得英勇頑強,副團長王金生身先士卒,在戰鬥中光榮犧牲。

晉中戰役第二階段中,敵趙承綬集團3萬餘人北撤途中,被我緊緊包圍於大常鎮與西範村地域東西約20裡、南北10來裡的狹長地帶內。大常鎮,東西長3裡,南北寬2裡,鎮內房院均為磚木結構,比較堅固,利於防守。守敵為趙集團之34軍軍部與73師大部及暫40師1個團。敵人被圍後,連夜搶修村外陣地,並依託村內高樓、寺廟、教堂等堅固建築物構成集團式據點,妄圖固守待援。13縱決定由37旅與38旅會殲該鎮之敵,37旅以109團自鎮北與西北角協同38旅112團自鎮西方向主攻;111團與38旅114團分別由鎮北、鎮南方向助攻。110團為旅預備隊。

威名赫赫的皮定鈞旅,毛澤東青睞的英雄之師,轉戰中原華東華北西北西南五大戰區絕無僅有

◆37旅部隊突破大常鎮。

總攻於7月11日5時發起,各路均較順利地突破前沿,進入縱深戰鬥。我109團1營自西北直指鼓樓以西之中心大碉堡,3營由鎮北直取娘娘廟,但均為敵之火力嚴密封鎖所阻,進展遲緩或一度對峙。經爆破開路,至15時始將上述各點攻佔。助攻之111 團亦於當晚相機攻佔了鎮北大廟。戰至午夜,38旅114團佔領村南大廟後,大常鎮西半部便全部為我佔領,迫使敵人退守鎮東一隅。

12日,縱隊令110團與112 團正面攻擊,目標為村東的天主教堂,這裡是敵34軍的指揮中心。在敵優勢火力攔阻下,兩團進展遲緩。唯109團自鎮東南插入,攻擊勇猛,行動迅速,一直逼近天主教堂,完成對敵防禦體系的分割,使戰鬥形勢發生重要轉化,敵人開始動搖。當日14時,我集中了數十門迫擊炮猛轟天主教堂,守敵隊形密集,被我殺傷極大。我各攻擊部隊乘勢猛攻,迅速突入,守敵不支向西範村潰逃,又被我已插入村東的111團和38旅114團阻擊退回,敵亂作一團,紛紛就擒。至13日拂曉,殘敵被肅清,除敵34軍軍長高倬之帶少數人逃跑外,敵73師師長以下5000餘人全部就殲。

威名赫赫的皮定鈞旅,毛澤東青睞的英雄之師,轉戰中原華東華北西北西南五大戰區絕無僅有

◆大常鎮戰鬥中的我軍炮兵。

在大常鎮戰鬥勝利的鼓舞下,37旅又奉命協同39旅攻取了敵重點守備的西範村,在戰鬥中,主攻110團指戰員奮不顧身,冒著敵施放之毒氣衝殺,自村西向縱深突擊,直逼敵陣,白刃格鬥,猛力突破敵縱深層層阻擊,斜插村南將敵分割包圍,予以殲滅。敵趙集團總部及其各軍殘部共1萬餘人退守小常鎮,在我包圍中作困獸鬥。

連日激戰,我軍傷亡較大,又因飲食、睡眠不足,體力大減。但敵人已成強弩之末,處境更難。兵團號召全軍忍受最大疲勞,克服一切困難,堅持最後5分鐘,迅速、徹底、全部地消滅敵人。37旅指戰員積極響應,機關幹部深入連隊大力進行動員鼓動,使部隊始終保持高漲的戰鬥情緒投入最後一戰。7月16日,我軍將竄出小常鎮的敵殘部數千人圍殲在一塊不大的無所依託的田野,敵酋趙承綬、33軍軍長沈瑞等束手就擒。我軍乘勝擴展,迫近太原,晉中戰役勝利結束。

該戰役是我華北1兵團在徐向前司令員英明指揮下進行的一次以少勝多的運動戰範例,共殲敵10萬餘人,對爾後解放太原起了重要作用。37旅隨戰役機動,長距離穿插迂迴,分秒必爭地神速運動,晝夜連續作戰,極其艱苦,但始終保持了高昂的戰鬥情緒,完成了各次戰鬥任務,是繼參加華東多次運動戰後又一次艱鉅的野戰鍛鍊。37旅戰果不俗,殲敵5000餘人,其中俘敵3541人,繳槍3000餘支,大小炮128門,我亦傷亡千餘人。

揚威山頭要塞

晉中戰役後,山西我軍士氣高漲,鬥志旺盛。1948年10月初,我軍積極開展太原戰役初期作戰,逐步逼近城垣外圍。太原城牆高厚,設防堅固,碉堡奇多。城東有“四大要塞”,即牛駝塞、小窯頭、淖馬、山頭,均位於東山山麓,高出太原城300米以上,距城僅5公里,可直瞰城垣、城北工業區,為敵內防線體系之四大要點。徐向前將攻佔此四大要點稱其為“切脖子戰術”。太原前委分配任務時,以4個縱隊分別攻擊這四大要塞,其中37旅所在的13縱隊奉命奪取山頭要塞。

山頭要塞,由主陣地及其以東約600米的大堖山陣地兩大部分組成,兩陣地之間以交通壕和暗道相通。主陣地築于山頭村東北一塊縱橫各約500米的高臺地上,以外壕與層層劈坡分割成1、2、3、4號四個編號陣地,各陣地均有大量明碉暗堡,層層火力點,劈坡高約5、6米。戰鬥前,大堖山守敵為第8、9總隊各1個營,主陣地為第9 總隊1個營、73師3個營及暫49師一部。戰鬥中敵屢次增援,最後多達8個師的番號,約7個團的兵力。

10月21日,13縱進入東山,作戰部署為:以38旅攻山頭,以39旅監視黑駝、馬莊之敵,以戰鬥力最強的37旅為預備隊,留作太原登城作戰。經過數天準備,38旅112團於26日展開進攻,到28日已佔領和鞏固了大堖山陣地。但38旅偵察情況不細,誤把大堖山當作主陣地,而把山頭主陣地又誤為一般野戰工事,對主陣地工事之堅固複雜和有將近3個團的重兵據守等情況無所瞭解,以致於用兵不足、佈置不周,三次攻擊主陣地均告失利。

11月1日,38旅查明情況後,決定3個團全部投入戰鬥,縱隊也調37旅110團為該旅預備隊,並以111團和39旅1個團進攻鬆莊一號碉陣地。9日晨,38旅對山頭髮起第四次攻擊,但又因諸多不當遭受重大殺傷,苦戰至10日16時再告失利,戰鬥呈膠著狀態。

威名赫赫的皮定鈞旅,毛澤東青睞的英雄之師,轉戰中原華東華北西北西南五大戰區絕無僅有

◆37旅攻佔山頭要塞後從敵碉堡中繳獲槍支。

13縱鑑於38旅傷亡重大,無力再戰,當即決定由37旅接替38旅完成任務,11日上午交接完畢。37旅旅長王誠漢帶領各團幹部反覆勘察地形,認真總結38旅四次攻擊山頭未果的經驗教訓,研究確定了以偷襲與強攻相結合、軍事打擊與政治瓦解相結合的打法。他決定由110團主攻,109團為預備隊。110團以能攻善守的1連為突擊隊,於10日黃昏由大堖山西北側,對敵3號陣地再次發起攻擊,敵因前勝而大意,被我突襲得手。

11日上午,敵在強大火力掩護下猛烈反撲,戰鬥非常激烈,1連頑強抗擊,打退敵之反衝鋒。該連向敵2號陣地發展時,雖然只有200米的距離,但被外壕劈坡所阻,無法前進。當晚,1排2班向敵縱深摸查,在亂草叢中偶然發現了3號陣地通向2號陣地的暗道口,副班長趙世梧帶領本班出敵不意地摸進暗道,捕捉到兩名哨兵,問出敵人兵力、火力及當晚口令,俘虜了暗道屯兵洞30多個正熟睡的敵兵。他們衝出暗道,給正在加修工事之敵以突然襲擊,炸燬暗堡,又動員解放戰士喊話,迫敵20餘人繳械投降。隨即1連兩個排也及時趕到,順利搶佔了2號陣地。1連趁熱打鐵,又協同2營兩個連,以猛烈的突擊直插敵1、4號陣地,守敵懼殲,倉惶逃竄,這兩處陣地亦為我順利佔領。12日上午,110 團又乘勝佔領了山頭村及其以西野戰陣地。至此,山頭要塞主陣地終於為我攻克。1949年5月,61軍授予542團1連2班“摸敵能手”獎旗,為趙世梧記一等功。

山頭要塞爭奪戰,是太原戰役中最激烈、最殘酷的戰鬥之一,敵我雙方均死傷慘重。經過我6次攻擊與敵瘋狂反撲,山頭所有陣地上,彈痕連片,草木盡摧,地貌變形。37旅接替38旅進攻後,不畏強敵,不懼艱險,大展主力風采,僅以一個團的兵力就攻上了主陣地,揚威山頭要塞,充分展示了該旅英勇頑強、機智勇敢的戰鬥作風。此戰該旅雖較順利,但傷亡也大。110團參謀長呂文斌、1營營長史昌勇及1連連長均在勘察地形時觸雷不幸犧牲,1營副營長李根成在戰鬥中亦英勇獻身。

咸陽阻擊戰

1949年5月下旬,我軍解放西安。國民黨胡宗南集團勾結寧青二馬,集中重兵17萬之眾,企圖乘我華北、西北兩大主力尚未會師之際反撲陝中,重佔咸陽和西安。6月11日,東犯之敵已進抵眉縣以東及乾縣附近地區,二馬匪軍瘋狂前進,直撲咸陽,情況十分緊急。

181師是18兵團入陝的先頭師,參加西安入城式後,星夜渡渭,向咸陽開拔。一野司令員彭德懷接見了師長王誠漢、副政委黎光,親自下達任務。他指出:“寧青二馬氣焰囂張,十分蠻悍,先頭騎兵明日午後即可趕到咸陽,你師任務是要頂住它,打掉它的氣焰,守住咸陽,保衛西安,掩護華北入陝部隊的順利集結和展開,為解放整個大西北創造條件。敵眾我寡,以你們1個師的兵力阻擊敵人4個師的進攻,而你們又缺乏對騎兵作戰的經驗,這任務是很艱鉅的。”

咸陽東距西安60來裡,是其西面的重要屏障,位於西蘭公路與隴海鐵路的交叉處。12日凌晨4時,181師部隊全部抵達咸陽。師長王誠漢、政委張春森立即帶領團、營幹部登上成帝陵查看地形,研究防禦方案,決定佈陣於城北靠近城垣3、4裡的低平地區,利用原構築的敵碉堡工事和建築物,堅決抗擊馬匪。具體部署是:541團位於城北,543團位於城西,542團位於城東北,其餘部隊用於防守城垣、市區。師山炮營和配屬的5個炮兵連由師統一指揮,分別配置在城牆上及城垣附近。部隊緊張作業,到當日16時,初步構成了以咸陽為中心,由城北之中午臺、藥王洞、馬家堡至城西之申家莊、底家店的半圓形防線,正面約12裡,均可得到縱深炮火支援。面對兵力優勢而又素性蠻悍、銳氣未挫的馬匪軍,我既無打騎兵經驗,又面臨不利佈陣地形,為穩操勝券,師又擬定了二線、三線防守方案。

在部隊抵鹹進入陣地佈防的同時,師派偵察參謀王青山於12日一早,率偵察班沿西蘭公路前進偵察,當進至距離咸陽西北約30裡的北田村時,發現敵先頭騎兵向咸陽方向急馳而來。王青山反應迅速,立即組織抗擊,並派一名偵察員火速回師報告。戰鬥3小時後,王青山等12名勇士全部犧牲,為我佈防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12日16時許,敵佔領文王陵、昭陵一線。16時30分,敵先頭騎兵第8 旅以密集隊形沿西蘭公路向我543團陣地發起猛攻,企圖首先從我左翼突破。戰鬥一開始,堅守1號陣地的1連遭敵500餘騎兵猛烈衝擊,前沿陣地被突破。營預備隊3連以猛烈的反衝擊奪回被佔陣地,給敵以重大殺傷,並擊退敵人多次進攻。這時,541團2連陣地也遭敵一個多營兵力猛攻,前沿3排英勇奮戰,先後擊退敵5次衝擊,1營組織3連2排反擊,與敵展開白刃格鬥鞏固了陣地。激戰至黃昏,敵攻勢被阻,撤至北源、上兆、石村一線,與我對峙。至此,敵企圖以閃電式的衝擊一舉攻佔咸陽直搗西安的計劃被我粉碎。初戰獲勝,我士氣高漲。野指和18兵團的首長也趕來咸陽視察勉勵部隊,全師指戰員深受鼓舞,不顧疲勞,加修工事。

威名赫赫的皮定鈞旅,毛澤東青睞的英雄之師,轉戰中原華東華北西北西南五大戰區絕無僅有

◆咸陽阻擊戰後,西安人民向181師贈送錦旗。

13日17時,青馬主力82軍全部到達上兆、五冢一帶。18時30分,開始向我防禦陣地展開全面進攻,其248師攻我542團,100師攻我541團,190師攻我543團。敵騎8旅集結於李家堡東北地區機動,隨時準備向我側後迂迴。敵炮兵則盲目轟擊我咸陽市區,氣焰極為囂張。敵各路攻勢均極猛烈,尤其東北和西北兩路,均以整營兵力,作連續性集團衝擊。

542團扼守的中午臺陣地,緊靠三鹹公路,是通向咸陽的橋頭堡,為181師右翼防禦核心。敵248 師先以一個營在炮火掩護下,驅趕牛群打頭陣猛攻,我僅有50餘人的8連,在師、團炮火支援下,沉著應戰,反覆爭奪,給敵以重大殺傷。經兩晝夜激戰,先後擊退敵1個連到1個整營兵力的9次進攻,斃傷敵300餘人。

541團2連堅守的吳家堡陣地離城較近,敵人企圖從這裡打開缺口。該連2排扼守前沿,在絕對優勢之敵的衝擊下,4、6班的陣地失守,5班陣地在副排長魏海東帶領下頑強抗擊,屢挫敵鋒。當敵人第三次攻上陣地時,僅剩下他一人且已負傷彈絕,仍以誓與陣地共存亡的英雄氣概,隻身衝入敵陣,揮刀接連砍殺6、7個敵人將敵擊退,帶著多處重傷爬回連隊。

最為激烈的戰鬥在14日,181師與敵整天持續激戰,全線挫敗了敵人攻勢。上午9時,敵騎兵數百人向我543團1連堅守的隴海鐵路和西蘭公路交叉處之1號陣地猛撲。1連以外壕作掩護,用“遠射馬,近射人,先打領頭馬”的戰法,以近戰密集火力大量殺傷敵人,從9 時到23時,擊退敵整連、整營兵力的9次衝擊,守住了陣地。敵仍不甘休,又於午夜以300餘兵力沿鐵路道溝兩側向1號陣地迂迴,切斷了該連與外界的聯繫。1連在敵包圍中堅持戰鬥,連長英勇犧牲,指導員鄭國俊率一個班堅守中心碉堡,直打到僅剩9顆手榴彈,以鐵鎬、鐵鍬和刺刀與敵白刃格鬥,最後從碉堡裡拆磚頭與敵人拼搏而寸步不讓。當晚,師令各團利用夜暗,以偷襲和強攻相結合的手段實施反擊,分別奪回失去的部分陣地。

15、16日,敵人見咸陽難下,改以一部向涇陽方向竄擾,遭我友鄰部隊痛擊狼狽退回。“二馬”凶焰大挫,士氣低落,又因我18兵團主力已經到達集結,自知反撲重佔西安無望,遂向乾縣、永壽方向退去,其餘配合之敵也急忙後撤。

咸陽阻擊戰,181師團結一心,沉著堅定,英勇頑強地抗擊,以傷亡200餘人的代價,斃傷敵248師師長韓有祿以下2000餘人,俘敵29人,圓滿完成了野指賦予的任務。彭德懷稱讚該師:“打得好!”。戰後,西安人民贈送181師一面“百戰百勝”的錦旗。

敵陣前3500人大潛伏

1951年3月,181師在志願軍60軍建制內,跨過鴨綠江,入朝參戰。該師先後參加了第五次戰役、谷山整訓、1952年東線冬季防禦作戰、1953年夏季進攻戰役等,歷時2年零6個月,勝利地完成了各項任務。全師先後4036人榮立戰功,以傷亡9016人的巨大代價,取得了殲敵18000餘人的輝煌戰果。

在諸多戰役戰鬥中,181師打得最出彩的是1953年6月883.7高地和973高地進攻戰鬥。兩高地守敵為南朝鮮軍第5師27團1、3營及第3師22團1營,工事堅固,設防嚴密。

志願軍首長審查並批准了該師的作戰方案,20兵團司令員鄭維山親自聽取了師各突擊連的彙報,60軍軍長張祖諒親臨第一線指導,副軍長王誠漢、副政委趙蘭田更是多次同主攻團的領導共同分析情況,研究問題,作具體指示。

181師師長鍾發生決心以543 團加強師偵察連與工兵1個排攻佔883.7高地及其以南無名高地,並向973高地以西、870高地東側鞍部發展進攻;542團攻佔973高地以東第1無名高地後,再攻殲973高地之敵,並抗擊敵人反撲,鞏固既得陣地;541團為二梯隊。

6月9日24時,543團和542團的8個步兵連、4個機炮連、2個營部及179 師協同進攻的535團共3500餘人,分別祕密地向689高地西側500米處谷地、883.7高地東北400米處谷地、973高地以東第1無名高地東200米處谷地運動,於10日拂曉前全部進入上述地區潛伏待機。在3公里的正面上距敵前沿不足500米的地區內,我3500名勇士潛伏隱蔽長達19個小時,沒有被敵人發覺,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潛伏中,部隊表現了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和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先後數次遭敵盲目炮擊,10餘人中彈受傷而無一人暴露目標。542團8連戰士苟子清被炮彈炸傷,塞回被打出的腸子忍痛靜臥直到流盡最後一滴血,成為又一個邱少雲式的英雄。

6月10日20時20分總攻開始,首先由助攻的師偵察連和543團偵察排向973高地以西山脊敵前沿警戒陣地發起衝擊,牽制迷惑敵人注意力,其後60軍以249門各型火炮向主要攻擊目標實施20分鐘火力準備。炮火延伸瞬間,各突擊隊同時發起衝擊。

543團3連一舉突破敵前沿,4分鐘就發出佔領883.7高地以南無名高地的信號。攻擊部隊打得英勇頑強,7連兩個加強排在衝擊發地區遭敵炮火襲擊,連、排長均傷亡,機炮班長、衛生員先後代理連長指揮,頑強地向883.7高地連續衝擊,最後剩下7人於20時55分佔領了該高地。4連以1個排協同3連攻擊,連主力直取973高地。

負責攻佔973高地的542團發起衝擊後,各突擊連均遭重大傷亡,仍奮勇向前。7連和3連分別攻佔了973高地以東第1無名高地及其東山樑。8連攻取973高地主峰時,接連突破敵兩道防線後,被一道40多米長的屋脊形鐵絲網攔阻,又受地形限制和敵火力封鎖,別無他途,在這千鈞一髮的緊要關頭,班長李雲峰捨身撲向鐵絲網,以血肉之軀作踏板為衝擊開闢了通路,保證全連攻上主峰與543團4連勝利會合。542團9連從東鞍部攻佔973西南山樑斷敵退路,進至該高地西南200米時為敵所阻,左鄰向902.8高地進攻的535團立即側擊973高地以東無名高地,予以有力策應。21時26分,535團也順利奪取了902.8高地。

在我攻佔敵陣地各主要支撐點後,師令543團迅速向973高地以西進攻,殲滅870 高地東側鞍部之敵,令542團迅速肅清殘敵,鞏固已得陣地,並以一部兵力沿973高地西南山樑發展,擴大戰果。11日3時,542團全部控制了973高地西南山樑。至此,戰鬥歷時6小時38分,殲敵1個整營零6個連,敵27團的大部分陣地被我佔領。

我進攻部隊隨即調整部署,改造工事,轉入防禦。自6月11日起,南朝鮮軍約3個團的兵力,每天在飛機百餘架次和上百門火炮的支援下,多次向我實施瘋狂反撲。181師經連續4晝夜激戰,打退敵反撲百餘次,鞏固了陣地。此戰181師共殲敵5600餘人,勝利完成了戰鬥任務,首創我志願軍防禦作戰以來對堅固陣地之敵進攻一次就殲敵一個團大部的範例,受到中朝聯合司令部的通報表揚。

永遠高舉“皮旅”旗幟

1953年9月,滿載戰功的“皮旅”奉命歸國,恢復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181師番號,轉入保衛社會主義和進行軍隊正規化建設的新時期。先後圓滿完成了國防軍整編、營房建築、擔任軍事院校教學演習、迎外參觀、戰備訓練、支援地方經濟建設、搶險救災等重大任務。

1969年12月,陸軍第181師奉命改番號為陸軍第180師,因60軍原180師在朝鮮戰場上遭受過重大挫折,很長時間內,“皮旅”的幹部戰士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1984年9月,“皮旅”召開建師40週年紀念大會,決定以師黨委的名義,向南京軍區和中央軍委寫報告,請求恢復原番號。

時任南京軍區政委郭林祥、成都軍區司令員王誠漢等老首長做了不少工作,與“皮旅”有一定淵源關係的葉飛也非常支持,他說:“皮旅是一支老部隊,作風很頑強,能攻善守,在孟良崮殲滅國民黨整編74師戰鬥中表現很突出,內部很團結,群眾紀律好。把番號改過來很好,不能讓部隊背上這個歷史的包袱,改過來還歷史的本來面目。”經過上下努力,1985年1月,中央軍委決定將180師番號改為181師。

威名赫赫的皮定鈞旅,毛澤東青睞的英雄之師,轉戰中原華東華北西北西南五大戰區絕無僅有

◆胡錦濤和丁曉兵親切握手。

作為一支具有60多年光輝歷史的老部隊,英雄“皮旅”馳名軍內外,在長期的革命鬥爭和建設中,形成了以顧全大局的奉獻精神、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崇尚務實的工作精神、高度凝聚的團結精神、勇於創新的開拓精神為主要內容的“皮旅”精神。新的歷史時期,該師又湧現出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誠衛士”稱號的某團政委丁曉兵和“丁曉兵精神”。該師所有指戰員決心永遠高舉皮旅旗幟,傳承皮旅精神,當好皮旅傳人,以時代先鋒丁曉兵為榜樣,為這支老部隊續寫新的輝煌。

另據統計,“皮旅”成立以來,先後產生的領導幹部中,地(師)級有700餘人,省(軍)級有100餘人,大軍區級有9人。王誠漢、郭林祥、李文卿3名上將均出自該部。

本文為《黨史博採》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