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時代,是人才輩出、群星燦爛的時代。這個時代包攬聚集了各路英才,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千秋偉業。這與毛澤東正確的用人謀略是分不開的。

  毛澤東畢生重於攬才,明於識才,長於育才,善於用才,可以說,他的用人謀略藝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01、慧眼識才

  毛澤東是一位高明的伯樂,他善於發現和識別人才,並加以任用。在毛澤東麾下,經毛澤東親自考察、選拔的人才,從士兵到將軍,從布衣寒士到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可以說有成百上千。毛澤東為千千萬萬人才創造了施才華、展抱負的廣闊天地,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千秋偉業。這是歷史上任何一位“伯樂”都無法與之比肩的。

  識人的眼光不是體現在一個人成才成名之後,而應體現在其不顯山、不露水、不得志,默默無聞,甚至落魄潦倒之時。毛澤東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能從平凡中發現英才,從人才未顯山露水時慧眼識珠。

  1927年大革命失敗之際,毛澤東組織秋收起義,剛從學校出來的羅榮桓也在隊伍中。羅榮桓是個老實人,他是在武昌中山大學讀書時參加中國共產黨的。由於他是大學生,又兼任管賬先生。在率領農民自衛軍參加秋收起義的轉戰途中,竟被兩個痞子兵把錢箱都騙走了。然而,就在這時,毛澤東注意到了這位革命意志堅定的“書生”,任命他為特務連黨代表。在開闢井岡山根據地的鬥爭中,毛澤東又進一步發現了羅榮桓許多可貴的素質:凡是要求戰士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打仗時衝鋒在前,退卻時掩護在後;行軍時為病號扛槍,宿營時下班查鋪,吃飯時帶黨員去站崗放哨──儘管這意味著有時要餓肚子。羅榮桓以自己的模範行動成為戰士的知心朋友,深受士兵的愛戴。此後不到三年,毛澤東即任命羅榮桓為紅四軍代理政委,與林彪搭檔。林彪長於打仗,但性格內向、怪癖,不大善於做思想政治工作;而羅榮桓政治上很強,善於做人的工作,他長期與林彪“搭檔”,從井岡山到太行山,從黑龍江到海南島,真是所向披靡。

  毛澤東曾評價羅榮桓說:“榮桓是個老實人,而又有很強的原則性,能顧全大局,一向對己嚴,待人寬,做政治工作就需要這樣的幹部。”在幾十年的革命鬥爭中,羅榮桓果然不負重望,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勳,成為赫赫有名的一代元戎。這可以說是毛澤東識英雄於草莽之際的典型一例。


毛澤東選賢任能之“策”


02、知人善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才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在於如何合理地使用。揚長避短,合理地搭配,才能形成有效的互補效應。毛澤東深知人才“長短”的辯證法,在運用人才時善於長短搭配,用人之長,補人之短,力圖組織最佳的人才結構。毛澤東可謂是用人高手,他揚長補短的用人藝術,使其手下的良才猛將各擅其長、各顯其能。

  解放戰爭時期著名的“劉鄧大軍”,其領導人劉伯承鄧小平其實是兩位領導風格迥異的統帥。劉伯承元帥的領導風格是“舉輕若重”,意為謹慎、周全、萬無一失。而鄧小平的領導風格則是“舉重若輕”,意為大刀闊斧、氣魄雄偉、敢於冒險。毛澤東將這兩位不同類型的領導人放在一起,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劉鄧前後共事十三年,兩人感情非常融洽,工作非常協調。宋任窮在回憶鄧小平的文章中說:“在戰爭年代,他和劉伯承同志,一個政委,一個司令員,十餘年裡一直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工作非常協調,堪稱合作的模範。”

  陳毅元帥是具有崇高威望的老資格的革命家,長於帶兵,華東數十萬官兵,沒有不服陳老總的。但毛澤東又明確指示:軍事上要粟裕多負責任。這從毛澤東1946年給陳毅等人的電報中可看出:“山東、華中兩大野戰軍會合後,在陳毅領導下,大政方針共同決定,戰役指揮交粟裕負責。”這是因為粟裕長於作戰,他領導的蘇中七戰七捷,殲敵5萬;他具體指揮的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戰役皆獲大捷;他不負眾望,獨立地承擔起打開中原戰局的重任。陳毅和粟裕配合,打遍華東無敵手。

03、任人唯賢

  毛澤東曾說過:在使用幹部的問題上,“我們民族歷史中從來就有兩個對立的路線:一個是‘任人唯賢’的路線,一個是‘任人唯親’的路線。前者是正派的路線,後者是不正派的路線。”

  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建立時,毛澤東家鄉的親戚和朋友紛紛給他寫信,或要求給個人安排工作,或要求給所在地特殊照顧,毛澤東都一一婉拒。他對祕書田家英說:“凡是要求到北京看我的,現在一律不準來,來了也不見。凡是要求我給安排什麼工作的,一律謝絕,我這裡不介紹、不推薦、不說話、不寫信。”

  任人唯賢,必須有恢宏的氣度和廣闊的胸懷;海納百川,才能聚天下之英才。毛澤東曾經說,我們要搞五湖四海,不搞山頭宗派。從抗日戰爭初期他就強調,對於各地區、部隊、各民族、各黨派以及各種出身的幹部,要一視同仁。“文化大革命”後期,毛澤東把八大軍區司令對調,就是“不允許任何軍隊領導幹部有個團團,有個勢力範圍”,實質上也是反山頭主義。這表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搞任人唯賢的“五湖四海”,就是要善於吸納、團結和使用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單位的人才和幹部,聯合具有不同社會地位和觀點的各界人士,就是要堅決地反對山頭主義、宗派主義。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毛澤東有容納五湖四海的胸懷,踐行五湖四海的攬才之道。縱觀他的人才陣容,五湖四海,三教九流,莽莽蒼蒼,浩浩蕩蕩,蔚為壯觀。


毛澤東選賢任能之“策”



04、用人之長

  毛澤東知人之長,也善於用人之長,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抗戰初期,山東地區日寇、偽軍、土匪犬牙交錯,有槍就是草頭王,大大小小的“司令”有七十多個,嚴重地阻礙著山東抗日局面的開展。毛澤東決然點將,命許世友橫刀齊魯,打開山東局面。許世友一踏上山東土地就說:“太平我不來,我來不太平。”許世友以他獨有的威猛凌厲,迅速蕩平了山東。不久,齊魯大地上只剩下一個“司令”,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許世友。

  陳雲是中國共產黨內傑出的經濟領導專家,毛澤東曾讚賞說:陳雲同志所管的財經工作不是教條主義的,是按照中國情況辦事的,有創造性的。上海解放後,一些資本家和不法商人認為共產黨搞政治行,搞經濟不行,於是相互勾結,利用“兩白一黑”(棉花、大米、煤炭)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對新生的人民政權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毛澤東派深諳經濟規律和經濟鬥爭策略的陳雲到上海,協助陳毅指揮了經濟戰線的“淞滬大戰”,幾個回合下來,將資本家和不法商人打得一敗塗地,不得不“俯首稱臣”。

  周恩來長於外交和談判,是公認的傑出的外交家和談判大師。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認為,周恩來是一位鎮定自若、才能過人的談判家。而美國總統尼克松更是深有體會地說:周恩來是政治鬥士,也是高明的調停者。毛澤東讓周恩來長期主持統戰和外交工作。在新中國成立前,周恩來就是中共中央外事方面的領導人,西安事變、皖南事變、重慶談判、北平軍調、南京記者招待會,處處都留下了周恩來舌戰群儒、折衝千里的形象,也留下了共產黨外交鬥爭的輝煌戰績。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又是共和國總理兼第一任外交部長,直接領導外交工作長達26年之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的奠基者。他活躍於國際政治舞臺上,縱橫捭闔,大展風采,為新中國的外交贏得了巨大的成功,為中華民族贏得了地位和尊嚴。

05、不拘一格


  清朝龔自珍有句名詩:“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意思是指不侷限於一種規格、方式,選拔使用人才。毛澤東十分喜愛這句詩,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中,在選人用人方面正是這樣做的。

  毛澤東對粟裕的任用是他不拘一格、量才用人的典範。早在抗日戰爭時期,30多歲的粟裕已顯露出卓越的軍事才能。他所率領的部隊僅在1938—1943年即殲滅日偽軍10萬人。1944年在車橋戰役中,一次殲敵近千人,使蘇北敵軍聞風喪膽。毛澤東相信:這位從士兵成長起來的將領,有能力指揮四五十萬人的軍隊。抗戰結束後,粟裕即擔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兼華中野戰軍司令員。內戰爆發後,粟裕率野戰軍3萬人迎擊國民黨軍5個整編師12萬人的進攻,一個半月內,在蘇中地區七戰七捷,殲敵5萬多人。當粟裕率部到達山東與陳毅會合後,毛澤東於1946年致電陳毅等人,指示戰役指揮交粟裕負責。粟裕不負所望,3個月之內,協助陳毅,具體指揮了宿北、魯南、萊蕪戰役,均獲大捷。當國民黨集中60個旅45萬餘兵力向山東發動重點進攻時,粟裕“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氣概,集中全部主力,打擊中路突進的敵74師,取得了孟良崮戰役的勝利,迫使向魯中進犯之敵全線潰退。粟裕在解放戰爭中能發揮重大作用,成為解放軍百戰百勝的優秀將領,顯示了毛澤東不拘一格、重用後起之秀的成功。

  毛澤東在選人用人時反對論資排輩,堅持破格提拔年輕的傑出人才。只要識得英才,毛澤東就大膽地加以運用。毛澤東曾說:“赤壁之戰程普40多歲,周瑜20多歲,程普雖是老將,不如周瑜能幹。大敵當前,誰人掛帥?還是後起之秀周瑜掛了大都督的帥印……古時代可以破格用人,我們為什麼不可以破格提拔?”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任命十八九歲的“娃娃”當師、團長,任命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當軍團長並不是什麼稀罕事,而幾十年的腥風血雨又證明,毛澤東識人識得真,用人用得準,他們都成為所向無敵的戰將。


毛澤東選賢任能之“策”



06、寬宏大量


  毛澤東對幹部要求很嚴格,尤其在貫徹執行中央的大政方針上絲毫不能含糊,但他又允許幹部犯錯誤、有過失,對枝節問題一向很寬容,從不因小過而斬大將。

  如何對待犯錯誤的同志?是“一棍子打死”,還是讓他們通過繼續工作改正錯誤?毛澤東對犯錯誤的人才,採取“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重在幫助其總結經驗教訓,提高思想認識,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在思想上從嚴,在組織處理上從寬的原則,達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的目的。

  1937年盛夏的一天,毛澤東接見了歷盡艱難困苦回到延安的原紅軍西路軍總指揮徐向前。當時,西路軍的失敗使徐向前受到一些人的質疑。毛澤東懂得,世界上沒有常勝將軍,而且西路軍的失敗也是因為許多複雜的情況造成的,不能將責任歸到徐向前頭上。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毛澤東爽朗地對徐向前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你能回來就好,有了雞何愁沒蛋呢?”這一句寓意深刻的話,使徐向前感動得熱淚盈眶,一下子卸掉了思想包袱。半年之後從抗日前線傳來喜訊,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從前線發來電報,太行山地區部隊由幾千人壯大到幾萬人。解放戰爭時期,徐向前率領剛剛由地方部隊轉變為主力部隊的六萬餘人,橫掃晉中,一月之內,殲滅閻錫山精銳部隊十萬人。正是由於毛澤東的慧眼與大度,才使得徐向前這顆蒙塵之珠大放異彩,成為光耀千秋的一代帥星。

07、用人不疑


  任何時候,人才都是決定性的因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選準了,就要信任他,放手地使用他,這樣才能使人才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彭德懷作為毛澤東的戰友和下級,在革命戰爭中兩人曾有過長期合作的歷史。對這一個驍勇善戰、叱吒風雲的軍事家,毛澤東在任用他時,總是充分信任的。1947年3月,胡宗南以23萬兵力進攻陝北解放區,此時身為軍委總參謀長的彭德懷主動提出:在軍區司令員賀龍未回延安前,由他指揮西北野戰軍兩萬多人的部隊作戰。毛澤東欣然應允。在與敵周旋的戰鬥中,彭德懷大膽指揮,有時不免與毛澤東的意見不一致。但毛澤東相信彭德懷的指揮能力,允許他機斷專行。彭德懷指揮西北野戰軍三戰三捷,扭轉了西北戰局。沙家店戰役後,形勢大為改觀,毛澤東為表示對這位軍事家的支持和讚揚,再一次寫下了“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的詩句。

  領導工作紛繁複雜、千頭萬緒,而領導者的能力與精力都是有限的。用人不疑,就是要敢於放手,善於授權,使自己從事必躬親的事務主義中擺脫出來,從而集中精力抓大事、把方向。

  “舉重若輕”是毛澤東領導工作的基本方法,這種領導方法的基本特徵就在於:領導工作中管大方向,抓大問題,管大事,提出一些大的方法原則,充分發揮同事和下級的積極性和獨立自主的負責精神,不干涉,不包辦,不糾纏於具體細節。在一般情況下,屬於下級職權範圍內的事,毛澤東不隨便干預和插手,而是讓他們自主地行使自己的職權。在戰爭年代,為了使決策更好地適應瞬息萬變的形勢變化,毛澤東甚至放手地將臨機處置的權力交給一線指揮員。


毛澤東選賢任能之“策”


來源:天津日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