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籌劃秋收起義期間曾被俘 後如何脫險?

核心提示:在途中,毛澤東被民團抓獲,但憑智慧在銅鼓群眾的幫助下脫險。毛澤東回憶:到離民團總部大約二百碼的地方,我才得到機會,在那地方掙脫出來,跑到田野裡去。我跑到一個高地,下面是一個水塘,周圍長了很高的草,我在那裡等到太陽落山。

毛澤東籌劃秋收起義期間曾被俘 後如何脫險?

1927年春夏之交,蔣介石、汪精衛相繼發動了四一二政變、七一五分共,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在大江南北一片腥風血雨的白色恐怖中,為了總結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確定新的路線和方略,中共中央於8月7日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並把湘鄂贛等省發動農民舉行秋收暴動,作為黨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毛澤東出席了會議,並在會上作了精彩發言,首次提出了“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論斷。八七會議後,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回湖南改組中共湖南省委,組織秋收暴動。

毛澤東在銅鼓脫險

毛澤東於1927年8月12日回到長沙,著手籌劃秋收起義。8月18日、30日中共湖南省委兩次舉行會議,討論和制定秋收起義計劃,決定成立前敵委員會,毛澤東任書記。9月1日,毛澤東從長沙抵達安源,認真聽取了各方彙報,掌握了邊界的工農武裝力量情況。此時恰逢瀏陽農軍從銅鼓派去安源做坐探的劉建中、周克明在安源與中共瀏陽縣委書記潘心源相遇,這使毛澤東對銅鼓、修水方面的軍事力量、群眾基礎和地理環境等情況有了進一步的瞭解。9月2日,毛澤東在安源張家灣主持召開了軍事會議,傳達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和中共湖南省委關於組建工農革命軍,實行秋收暴動的決定,並擬分兵三路向長沙進攻。

9月5日,毛澤東在潘心源的陪同下趕赴銅鼓去組織秋收暴動。在途中,毛澤東被民團抓獲,但憑智慧在銅鼓群眾的幫助下脫險。1937年美國作家埃德加·斯諾在延安訪問毛澤東時,毛澤東談起了這段往事。毛澤東對斯諾說:“當我正在組織軍隊、奔走於漢陽礦工和農民赤衛隊之間的時候,我被一些與國民黨勾結的民團抓到了。那時候國民黨的恐怖達到了頂點,好幾百共產黨嫌疑分子被槍殺。那些民團奉命把我押到民團總部去處死,但是我從一個同志那裡借了幾十塊錢,打算賄賂押送的人釋放我。普通的士兵都是僱傭兵,我遭到槍決,於他們並沒有特別的好處,他們同意釋放我,可是負責的隊長不允許。於是我決定逃跑,但是直到離民團總部大約二百碼的地方,我才得到機會,在那地方掙脫出來,跑到田野裡去。我跑到一個高地,下面是一個水塘,周圍長了很高的草,我在那裡等到太陽落山。士兵們追捕我,還強迫一些農民幫他們搜尋,有好多次他們走得很近,有一兩次我幾乎可能碰到他們。雖然有五六次我已經放棄希望,覺得我一定會再被抓到,可是我還是沒有被發現。最後天黑了,他們放棄了搜尋。我沒有鞋,我的腳損傷得很厲害。路上,我遇到一個農民,他同我交了朋友,給我地方住,又領我到了下一鄉。我身邊有七塊錢,買了雙鞋、一把雨傘和一些吃的。當我最後安全地走到農民赤衛隊那裡的時候,我的口袋裡只剩下兩個銅板了。”

1977年10月,中共銅鼓縣委訪問當年被毛澤東稱為“救命恩人”的陳九興的弟弟陳祖得時,陳祖得回憶:毛澤東和我哥分手時,問我哥的名字,哥哥不肯講,就說“我是銅鼓人”。直到毛澤東上井岡山後的第二年,派地下交通員專程到排埠詢問我哥哥的下落,才知道他姓陳,名帷德,又叫陳九興。日頭下山時,這個交通員到了坑子裡問:“陳九興在這裡吧?”“是。”我哥哥答。問清情況後,來人就在我哥哥家裡歇了。吃過晚飯後,來人說:“陳九興同志你拿碗水來。”我哥哥把水拿來後,來人撬開雨傘頂,取出一張白紙,往碗裡一過,紙上就顯出字來了。內容是毛澤東稱我哥哥為“救命恩人”,要他到井岡山去。

陳九興哪裡會知道,他當年救的人後來竟成為共和國的開國領袖!如果沒有陳九興的幫助,毛澤東很難按時到達蕭家祠,順利領導秋收起義。

毛澤東在銅鼓領導成立前敵委員會

毛澤東脫險後,於1927年9月10日在銅鼓縣城蕭家祠召開了全團排以上幹部會議,傳達了上級指示,部署作戰計劃,宣佈成立前敵委員會及前委組成人員,書記為毛澤東,委員有盧德銘等師團領導。團長蘇先俊在向中央的報告中有明確的表述:“毛澤東同志來銅鼓,即組織前敵委員會,以澤東為書記,先俊等為委員。”

工農革命軍的創建和前敵委員會的組成,標誌著秋收起義的準備工作一切就緒,前委的領導中心在銅鼓形成。毛澤東選擇銅鼓作為他的指揮地點和前委的領導中心,是經過深思熟慮、精心謀劃的正確決策,是從當時的客觀實際出發,根據鬥爭形勢需要所作出的一種必然選擇。這是因為:

一是銅鼓便於居中指揮。銅鼓地處湘贛邊界,位於萍鄉、修水之間,山高林密,溝壑縱橫,距長沙僅180公里,當時分駐安源、銅鼓、修水的工農革命軍相互山水相隔,路途遙遠,聯絡困難,銅鼓所處的位置正好是安源與修水之間,且離長沙最近。毛澤東選擇銅鼓作為前敵委員會的領導中心,既方便兩翼作戰,又利於相互聯絡,戰鬥一旦打響,可以對戰場動態作出快速反應,有利於及時調整策略,快速下達命令,把握戰場局勢,掌握戰鬥主動權。

二是銅鼓武裝力量雄厚。當時,未趕上八一南昌起義的瀏陽工農義勇隊,根據潘心源的安排,以國民革命軍二十軍獨立團名義,西進銅鼓休整待命。8月20日,瀏陽工農義勇隊與銅鼓縣地主民團激戰3小時後,佔領縣城解救出獄中革命同志100餘人。瀏陽工農義勇隊進駐銅鼓後,一邊休整,一邊招募兵員,擴充實力。為提高幹部的軍政素質,還專門成立了以陳伯鈞為主任的新兵訓練處。至起義前夕,前委又從武漢警衛團抽調一個營的兵力到銅鼓。兵力共計1000多人槍。

三是銅鼓的黨群基礎紮實。經過大革命的洗禮,銅鼓雖然地處贛西北邊陲,但革命基礎非常堅實,1925年建立中共支部組織,1927年成立縣委。在黨的領導下,銅鼓曾開展轟轟烈烈的工農運動,城鄉普遍建立了黨領導的工會、農會組織。

毛澤東在銅鼓開始帶兵打仗

毛澤東是人民軍隊的締造者,是偉大的軍事家和戰略家。研究毛澤東的軍事生涯軌跡,便可知悉:銅鼓是毛澤東直接指揮部隊打仗的起點。1911年10月,毛澤東曾參加駐長沙起義新軍二十五混成協五十標第一營左隊,當一名列兵。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的果實落到了袁世凱手裡後,毛澤東便退出軍隊。1927年9月,毛澤東被中共湖南省委任命為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前敵委員會書記,在銅鼓指揮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這是毛澤東帶兵打仗投入軍事工作的開端。毛澤東在張家灣軍事會議上,曾就暴動的時間、工農革命軍組建、進軍路線等事宜作了全面具體的部署,這些都是毛澤東軍事生涯中的重要活動,但直接指揮部隊打仗是在銅鼓開始的。

毛澤東抵達銅鼓後,便以前敵委員會書記的名義,對邊界的武裝力量作了統一調整,撤銷了江西省防軍第一師的番號,將所轄的三個團與安源的工農武裝合併組成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下轄第一、二、三、四團。其中,平江農軍與武漢警衛團及湖北崇陽等地的部分農軍合編為第一團,團長鍾文璋;安源路礦工人糾察隊、礦警隊與安福、醴陵等地農軍則按安源會議的決定仍為第二團,團長王新亞;從武漢警衛團抽調伍中豪營三個連的兵力到銅鼓與瀏陽工農義勇隊合編為第三團,團長蘇先俊。原江西省防軍第一師所轄的第二團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四團,團長邱國軒。全師共計5000餘人。

毛澤東在組建完部隊後,不辭辛苦,先後到三團各營連駐地看望幹部戰士,並向大家講述了發動秋收起義的革命道理。特別是到武曲宮看望新兵訓練處的官兵時,毛澤東說,希望你們在今後的戰鬥中,成為優秀的指揮員和戰鬥員,我們軍隊需要一大批優秀的指揮員,今後我們要像辦農民運動講習所那樣辦軍事學校。戰士們聆聽了毛澤東的教誨,表示要努力學習,跟著毛澤東鬧革命打天下。

9月10日,正值農曆中秋佳節,毛澤東召開三團排以上幹部會議,會議結束後便同全體指戰員共進晚餐,歡度中秋佳節。當晚,一切工作準備就緒,毛澤東心潮澎湃,興奮地寫下了一首著名的光輝詩篇《西江月·秋收起義》:“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修銅一帶不停留,便向平瀏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沉,霹靂一聲暴動。”

9月11日清晨,毛澤東在團長蘇先俊的陪同下,在縣城橋頭大沙洲檢閱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三團的全體官兵和由銅鼓工會、農會組成的支前隊,並作了重要講話,號召大家拿起武器向國民黨反動派發起進攻。閱兵結束後,全體官兵在毛澤東的親自領導下,高舉火紅的軍旗,向瀏陽白沙進軍。在毛澤東親自指揮下,攻打白沙首戰告捷,戰後毛澤東稱“旗開得勝”。

由於當時對敵強我弱的形勢估計不足和第四團的叛變,秋收起義爆發後,三路部隊分別在進攻平江金坪、瀏陽東門市和瀏陽縣城的戰鬥中先後受挫,損失嚴重。面對這一情勢,毛澤東審時度勢,果斷決策,放棄原進攻長沙的軍事計劃,於9月14日在瀏陽金坪發出命令,要第三團回師銅鼓排埠,師部和一團務必於第二天午前趕到排埠會合。9月15日,毛澤東率三團先行抵達銅鼓排埠萬壽宮。

起義的失利,有悖於策劃的初衷。兵退排埠的三天兩夜給毛澤東提供了一個運籌的空間,開始萌生了與八七會議和湖南省委所確立的“進攻長沙”截然不同的策略——向農村進軍。

9月17日,在一團還未到達的情況下,毛澤東果斷命令三團南撤改退萍鄉,正式拉開了向農村進軍的序幕。9月19日,起義部隊在瀏陽文家市會師。9月26日毛澤東在蓮花決策“引兵井岡”。9月29日起義部隊在永新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10月,毛澤東把工農革命軍的軍旗插上了井岡山,開始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

在歷史的際遇中,毛澤東選擇了銅鼓,把銅鼓作為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指揮中心,在銅鼓開始帶兵打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