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提升社會正能量

作者:馬蕾,西安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博士研究生;尹潔,西安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原載於《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9年第3期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從話語開始,習近平結合中國鮮活的時代元素和實踐樣本,使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迴歸“常用”“用好”層面。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是提升社會正能量的基礎,她的迴歸和提升是全方位的,包含平臺、內容和傳播者三個維度,目的是使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能被廣大人民群眾接受認可,並最終轉化為人民的堅定信仰和自覺行動。當前,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的迴歸與提升面臨實用主義哲學、虛無主義、資產階級思想和拜物教價值觀等思潮的挑戰,優化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與弘揚社會輿論正能量,需要進一步強化研讀經典、用政策導向營造語境、用榜樣模範引領風氣。

[關鍵詞]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社會正能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從話語開始,習近平結合中國鮮活的時代元素和實踐樣本,使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迴歸“常用”“用好”層面。“人民”“革命”“科學社會主義”“群眾路線”“偉大斗爭”“遠大理想”“人民公僕”“宗旨意識”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語詞成為熱詞,既有“打鐵必須自身硬”“踏石留印,抓鐵有痕”“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這樣的妙語金句,更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國家治理現代化、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等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這是新時代理論自信、文化自信的表現,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底氣的彰顯。堅持馬克思主義是堅持中國道路不變質的保證,是改革開放不走邪路歪路的指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色,是共和國的底色。只有自信地學習研究,堅持宣揚傳播,繼續挖掘馬克思主義理論正能量,才能更好地激發社會輿論正能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一、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提升社會正能量

(一)馬克思主義是打造中國價值觀的“源頭”

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最持久、最深層的進步力量;以什麼樣的思想理論為指導,是任何社會確立核心價值觀必須回答的首要問題。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靈魂就是而且必須是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源頭。作為“文明的活的靈魂”,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和文本的力量就在於賦予人民群眾最堅定的理想信念,賦予蓬勃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最堅實的理論支撐。我國構建的主流價值觀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離開了馬克思主義,既難以形成真實的社會理想和時代的價值訴求,也不能準確把握塑造時代精神、引領文明方向的真理力量。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構建過程中,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自傳入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就始終釋放著正確而偉大的真理力量。“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源正才能流清。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給中國人民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全新選擇,中國共產黨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了“走向何處”的難題,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是社會前進的力量源泉與社會變革的內在動力。毛澤東說過,“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後,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社會發展進步中具有無可替代的指導和推動作用。正因為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堅持發展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得到充分發揮,在中國大地上出現了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人間奇蹟”,馬克思主義能在中國顯現出強大的力量,在於其揭示的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為中國社會主義發展指明方向;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為中國社會發展喚起依靠力量;用社會實踐來認識和改造世界,為中國社會發展指引現實道路;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提供偉大的工具。“馬克思主義不僅深刻改變了世界,也深刻改變了中國。”

(二)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是淨化社會風氣的“活水”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是保證當代中國社會浩然清明的“綠水”和“活水”,是因為她本身就具有淨化社會風氣的內在特性。

第一,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具有切合時代脈絡的發展特性。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曆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新思想新動態多元紛繁。自《共產黨宣言》問世以來,共計有七個版本的序言,每一版序言都以當時的社會環境為出發點,進而提出符合時代需要的意見,展示出馬克思主義與人民共命運的動態、發展特徵。如果我們搬用高深的概念、模仿時髦的體系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解釋、創造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是很難真正走出中國道路、彰顯中國特色、發出中國聲音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的迴歸,進一步開闢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

第二,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具有抵禦多元思想的保護功能。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是共產黨理想信念的靈魂。在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繼承,是為了更好地繼續前行。當前,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成功應對這些難題,就必須掌握和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使社會愈發有信仰、輿論愈發有導向。分析蘇聯馬克思主義話語的歷史演變過程不難發現,馬克思主義的話語傳承出現了嚴重問題,其話語體系和話語口徑的偏差導致了蘇聯人民的思想混亂,直至信仰缺失,最終導致亡黨亡國。

第三,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是當代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社會正能量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在中國社會的能量彰顯,人們在實踐中思想自覺和理論自醒,正來自思想理論和價值理念的自信。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不斷強調“理想信念”“群眾史觀”“革命”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要求黨員幹部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目的就是讓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不斷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應對、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人民”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概念,馬克思主義原理歸根到底就是為全人類謀解放。黨的十九大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人民”二字一共出現了203次,直抵人心,“為中國人民謀幸福”貫穿其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成為時代最強音。

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迴歸和提升的三個維度

多媒體時代對傳統輿論宣傳渠道的衝擊非常明顯,大數據時代更是使社會思想多元化。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的迴歸和提升是全方位的,包含平臺、內容和傳播者三個維度,目的是使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能被廣大人民群眾接受認可,並最終轉化為人民的堅定信仰和自覺行動。

(一)優化自上至下的話語平臺

第一,習近平引領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迴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時代特徵和實踐,對馬克思主義核心話語進行了創新性闡釋,是馬克思主義核心話語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的最新成果。對此,要通過各種途徑積極地向廣大人民群眾進行宣傳,使其逐步深入人心。“術語革命”是馬克思創立新世界觀的重要方法,習近平在領導治國理政的實踐中,繼承發揚了馬克思“術語革命”的方法和傳統,以提煉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為標誌,結合時代特徵和實踐需要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進行了創新性闡釋,形成了特定話語,建構了特定邏輯,創立了馬克思中國化的特有話語體系,成為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的最新成果。

第二,主流媒體引導社會輿論正能量。“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報、黨刊、黨媒等主流媒體輿情引導工作的責任和使命更加重大,他們是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溝通黨和人民的聯繫,凝聚正能量的主陣地。一段時間以來,受西方新聞觀影響,一些新聞從業人員刻意強調媒體的新聞性,淡化主流媒體的“喉舌意識”;強調新聞的傳播功能,弱化輿論引導功能。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強調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強調媒體捍衛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根本責任,要“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央視《新聞聯播》的“厲害了我的國”系列,人民日報社、新華社等開設的“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理論專欄,全年場景採訪“為誰辛苦為誰忙”等,傳遞出愛國、愛家、堅守、奉獻的正能量。

第三,大眾呼應體現民心所向。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的迴歸是向群眾的迴歸。一方面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積極地向廣大人民群眾進行宣傳,使經典話語逐步深入人心。在新媒體時代,自媒體是宣傳輿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發揮新媒體交互性和發佈快捷性的功能,能夠將生活中具有正能量的“小人物”“小事件”打造成優化社會環境、改善社會風氣的“大輿論”。另一方面,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的認同和接納,除了靠其自身魅力外,還需要黨不斷實踐理論,創新發展理論及其傳播形式。當前,在黨的領導下,社會上又掀起了馬克思主義熱潮。《資本論》暢銷,《共產黨宣言》令人“怦然心動”,電影《年輕的卡爾·馬克思》讓很多人感慨“正當其時”,更多人回到馬克思主義當中去尋找真理的力量。

(二)創新緊扣國情的話語內容

“理論聯繫實際”是對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國情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提煉。馬克思主義來到中國並在中國廣泛傳播,始終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發展,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講不是教條式的重複,而是用鮮活的大眾話語還原馬克思主義話語的人民性;用日常生活中能夠體現社會進步的“智”“情”“意”的“情感”類話語,讓馬克思主義話語合乎歷史情境,實現“發展式迴歸”。這種緊扣國情的話語創造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階段均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毛澤東用“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槍桿裡出政權”等樸素易懂的話語凝練、闡明理論;鄧小平用“摸著石頭過河”等來說明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法論,等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闢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有針對性地建構、擴展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內核,使之成為更符合中國時代語境的理論創造,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原創性、時代性的新觀點、新論斷,提出一系列“打鐵必須自身硬”“補精神之鈣”“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等中國人民聽得懂、喜歡聽的話,以及經濟新常態、供給側改革等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這既是習近平領導智慧、治理思想、執政風格的生動體現,也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原創性貢獻。

以“革命精神”這個經典話語為例,馬克思主義認為,革命是“社會進步和政治進步的強大推動力”。但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革命”成為了一個貶義詞,有些人認為共產黨應該從“革命黨”變為“建設黨”,將“革命意識”轉換為“建設意識”,提出經濟建設不需要革命精神。然而,蘇共亡黨的一個很重要的教訓正是喪失了革命精神、瓦解了革命鬥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保持革命精神的強調達到了一個新高度。習近平多次強調中國共產黨必須保持革命的精神。他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中多次提到“革命精神”,“以黨的自我革命來推動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不要忘記我們是共產黨人,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要實現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全黨同志必須保持革命精神、革命鬥志”,“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既要培元固本,也要開拓創新,既要把住關鍵重點,也要形成整體態勢,特別是要發揮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

(三)注重學科體系的話語養成

在2016年召開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中,習近平提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為什麼首先要把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好?因為加強學科建設,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能佔領好學校主陣地,保持大學最鮮亮的底色,不斷提升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國勢之強由於人,人才之成出於學。”深化馬克思主義教育,讓學生深刻感悟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一代代青年才能傳承馬克思主義,傳播社會正能量。

高校應當成為馬克思主義學術話語權的主陣地,青年學生應當成為馬克思主義話語的發聲者。在努力建設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同時,還應把馬克思主義融入相關學科建設,使之成為主導性的學術話語。在學科建設中增強話語力量,反映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質。2017年,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標準(2017年本)》,在領導、教學組織到學科建設等多個領域提出了要求,目的就是建強、建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打造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宣傳和人才培養的堅強陣地。

在當前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實際工作中,在有的領域中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籤化,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這種狀況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要想做到“有聲”“有蹤”,首先要發展思政課程,確立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的基礎性地位,奠定馬克思主義學術話語體系建設的目標指向;其次要形成“課程思政”,將馬克思主義與其他學科高度融合,強化馬克思主義學術話語體系建設的引領作用;再次要通過整合各類平臺拓展學術話語體系建設的傳播空間。

三、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迴歸和提升面臨的挑戰

改革開放40年來,各類社會思潮紛紛湧現。面對歷史虛無主義、普世價值、泛民主主義等思潮的叫囂,習近平帶領全黨同錯誤理論觀點進行了不妥協的鬥爭,提出了“核心價值觀”“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概念,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等重要判斷。這些富有創造性、標識性的論斷,融戰鬥性和真理性於一體,校正了一些容易在理解上出現偏差的觀點,增強了人們的辨析能力,彰顯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者的戰鬥精神和理論創造力,傳播了馬克思主義的正能量。

(一)實用主義對經典理論的挑戰

“實用主義”一詞源於古希臘語,原本是指行動或實踐。實用主義哲學強調經驗,著眼於現實生活,突出行動的效果,故實用主義哲學被稱為“實踐哲學”“經驗哲學”或“行動哲學”。實用主義思想於20世紀初傳入我國,在不同歷史時期對國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改革開放後,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日益增多,經濟發展水平日益提升,人民對待西方文化思想也一改以往全盤否定的態度,而是選擇性、批判性地吸收,這也為實用主義思想在國內的傳播創造了條件。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一部分人越來越注重個人利益的最大化,重視眼前利益和實效,忽視了道德的完善和長遠利益。相應地,他們認為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不再“實用”,解決不了現實問題。例如,一些地方政府過分強調GDP的增長,忽視了環境問題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部分群體只考慮個人利益,忽視了集體利益和公共利益,損人利己的現象屢見不鮮,商業領域內製假售假現象屢禁不止,假疫苗、毒奶粉事件等就是個中典型。

作為一種行動哲學,雖然實用主義的部分主張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有一定作用,但其片面強調事物的有用性,忽視了真理和規律的客觀性,這與馬克思主義主張的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事物的本質規律是相違背的。另外,實用主義過分強調追求和滿足個人利益,這與社會主義國家倡導的集體主義價值取向也是相沖突的。

(二)歷史與文化虛無主義的危害

“欲滅其國先滅其史。”西方霸權國家大肆渲染“歷史虛無主義”,反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竭力貶低和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運動,進而從學術研究出發“重構”歷史,否定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歷史必然性和合理性,試圖對中國進行和平演變。例如,一些人質疑“狼牙山五壯士”事蹟的真實性;一些人詆譭雷鋒和雷鋒精神,等等。針對種種對英烈的詆譭,對黨史、國史和革命史的質疑,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全票表決通過《英雄烈士保護法》,並與同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中國共產黨人是馬克思主義者,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學說,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但中國共產黨人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習近平特別強調,要堅持用唯物史觀認識和記述歷史,從物質實踐出發來解釋觀念的形成,用翔實準確的史料支撐和深入細緻的研究分析、推演歷史結論。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絕不是一般的學術問題、思想問題、認識問題,而是大是大非的嚴肅政治問題。我們一方面要堅決批判這些錯誤思潮,抓住其立論依據,深入辨析其話語的西方特徵,揭露其背後的政治目的;另一方面,要有破有立,在批判錯誤思潮的同時,把馬克思主義核心話語的理論內涵、時代意義等講清楚。

(三)西方資產階級思潮的泛濫

通過推行價值觀進行和平演變,是西方國家一貫的政治原則和策略。他們試圖通過經濟遏制、文化輸出、政治干預等多種方式,用“普世價值”否定和抹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目的是替代馬克思主義的核心話語,把中國引向“全盤西化”。他們故意曲解馬克思主義的一些核心話語,通過教材和著作大量灌輸西方理論思想,使馬克思主義話語在課堂、著作、教材等載體中不斷缺失,最終導致整個社會沒有信仰的土壤,培養出的是利己主義者和“空心病”患者。

“普世價值”是真正的“自由民主”“平等博愛”嗎?當然不是,“只要接受我的民主化、自由化、市場化的方案就行了”,西方政治家所謂的民主化,就是多黨制,取消共產黨的領導;所謂的自由化,就是取消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所謂的市場化,就是私有化,取消公有制。其實質就是“去中國化”,“妖魔化”中國,以西方國家的文化形態、制度標準、生產方式等為藍本,抨擊我國多年來取得的成就,否認當前的理論成果,削弱人們的馬克思主義信仰。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改革開放40年來,國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升,但國民的精神文化卻隨著西方資本主義思潮的入侵逐步弱化。在當代中國,發展中各種問題的背後實質是人的問題,有效解決這些問題,要藉助人的發展和人的素質的提高。推動社會的良性發展,必須有主流聲音的構建與引導,必須有“最大公約數”的認同。這就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導、表達社會正能量和民族使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勾繪出了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價值內核、共同理想和人民的精神家園,在全社會引發強烈共鳴。

(四)拜物教價值觀的扭曲

當下不少炫耀消費、不擇手段追求名利的現象,就是拜金主義的具體表現,當代信仰危機與拜物教泛化導致的後果往往是,馬克思主義被片面地指認為是一種純粹的政治信仰,而被拒斥在日常生活之外。當今西方社會出現了種種困境,究其根源是以資本邏輯為主導,忽略了“人”的問題。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主題就是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在馬克思主義看來,更重要的是“人”而不是物。

作為未來社會形態,共產主義社會體現了人類解放的崇高理想,是人類最美好的社會。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體悟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立足點是關懷全人類的命運。習近平多次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只有馬克思主義信仰,才是被社會實踐證明了的科學崇高的信仰,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只要我們堅守馬克思主義信仰,就能夠不懼世間紛擾,實現人生價值,就能形成強大的社會整合和政治凝聚力,這才是社會主義社會最本質的正能量。

四、優化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與弘揚社會輿論正能量的對策

(一)強化研讀經典

只有認真研讀、闡釋經典,加強經典話語內涵的大眾化與經典的解釋力,把經典道理講清楚、講深刻,才能提升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的現實作用。

針對當前一些人在是否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個大是大非問題上犯糊塗病,習近平旗幟鮮明地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他要求各級黨校、黨政機關要經常組織理論學習,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提倡廣大黨員、幹部要學好用好《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堅持學以致用、用以致用,原原本本學,在學經典中堅守初心。只有認真閱讀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才能真正弄通馬克思主義核心話語的深刻內涵、時代意義、理論和歷史邏輯,才能真正做到思想堅定、行動有效,才能帶頭弘揚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另一方面,還應使理論掌握群眾,做到馬克思主義真正在社會上普及開來,使廣大人民群眾能夠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進一步激發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用政策導向營造語境

習近平強調:“要發揮政策導向作用,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各種社會管理要承擔起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責任,注重在日常管理中體現價值導向,使符合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得到鼓勵、違背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受到制約。”

政策導向不僅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還要用國家戰略與政策激發正能量。具體而言,首先,針對當前一些質疑馬克思主義的聲音,要做到“正名”“正位”“正行”。所謂“正名”是人們對馬克思主義實際而深刻的理解;“正位”是指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正行”是指要正確發揮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價值導向作用。其次,要制定國家政策,強化機制保障。比如列入《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將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接班人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理論工作“四大平臺”的建設,成為國家的大思路、大戰略、大舉措。必須認識到,國家政策的引導進一步開闢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

(三)用榜樣模範引領風氣

榮譽、社會認同是人的最高需求,榜樣楷模能夠激勵人們追隨和效仿,充實精神生活,從而引領社會的主流價值觀。要做到“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一是要樹立榜樣與英雄。樹立、表彰正面典型引領崇尚英雄、爭做先鋒的風氣,新時期各行各業、真實可信的模範能夠產生“榜樣能為,我亦能為”的心理認同和道德自信,加之自媒體的導向,如《感動中國》《最美孝心少年》等給每一個觀眾強烈的心靈震撼,傳播了社會正能量。二是要黨員幹部帶頭,增強榜樣示範的實效性。作為“關鍵少數”,黨員幹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著極大的帶動示範作用。“領導幹部是否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重要檢驗。要把‘三嚴三實’要求貫穿改革全過程,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大力弘揚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精神,理解改革要實,謀劃改革要實,落實改革也要實,既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幹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