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義是一種系統理論學說,是對認識和解決問題有用辦法的系統總結。當一種主義反覆被驗證對解決問題有作用之後,這種主義就逐步被人們所相信,形成一種信仰和價值指向,引領人們為之奮鬥。判斷和驗證一種主義能否有用可行,最基本的要素有四個:一是看主義本身是否具有科學性,二是看是否有一批為主義而奮鬥的人,三是看主義解決實際問題的效果,四是看主義是否在實踐中實現自我創新。馬克思主之所以在中國有用可行,是因為它具備了上述全部四個要素,是被中國革命建設發展實踐反覆證明了的科學理論。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就其源頭來說,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關於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的學說,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一學說既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又揭示了人在歷史發展中的能動作用,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立場,又體現了對全人類解放的崇高情懷。它在崇尚價值與遵從科學的實踐中,開闢了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未來社會新景象,為全人類解放指明瞭方向。

第一,馬克思主義為認識人類社會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鮮明指出:“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列寧評價說,《宣言》宣佈了一個新世界觀的產生,為認識世界打開了一扇科學的大門,即:認識社會一要歷史地看待,不僅要認識眼前的現狀,更要考察現實從哪裡來、向哪裡去,這樣才能把握歷史趨勢;二要唯物地看待,不能憑頭腦去想象、憑哲學去構思,只有深入到時代的經濟生產中去,才能認識該時代的社會結構及其人們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歷史地、唯物地觀察社會,即歷史唯物主義或唯物史觀。唯物史觀的發現,揭開了長期以來社會歷史領域籠罩著的面紗,使純粹的思辨史學說、神祕的力量史學說顏面掃地,把對人類歷史的認識奠定在堅實基礎之上,開闢了認識歷史發展規律的嶄新道路。

第二,馬克思主義揭示了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人要維持自身生命存在和社會存在,就一時也離不開物質資料的生產,這是最基本的常識。從這一常識出發,馬克思主義提出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生產關係受生產力所決定,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基礎,經濟基礎決定政治和觀念所構成的上層建築。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這兩對矛盾是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基本矛盾的運動推動著社會由低級向高級螺旋式向前發展,這是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是歷史發展的總路線。但歷史發展的必然性總是由偶然性來開闢道路的,歷史的發展並不排除個別民族在發展階段上出現先後順序的顛倒。

第三,馬克思主義具有崇高的人類情懷。關懷人、尊重人、發展人,是馬克思主義的終極追求。馬克思主義的全部出發點是現實的人。馬克思在中學畢業論文中就講:“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馬克思恩格斯親自參加工人運動,開創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嶄新局面,制定了共產黨人的第一個綱領,創建了第一個世界性共產黨組織;以“批判的武器”展開對“武器的批判”,與思想上和實踐中的敵人進行頑強鬥爭;不顧自身的清貧與困苦,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而奔走呼號。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上深刻指出:“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學的理論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瞭方向。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跨越國度、跨越時代的影響力,就是因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瞭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的人間正道。”

馬克思主義有繼往開來的信仰者、踐行者

科學的理論只有經群眾所掌握,並身體力行為之奮鬥,才能彰顯出無窮力量。在人類文明史上,中外有許多優秀的思想成果為人們所傳承,中國古代有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西方有以蘇格拉底、柏拉圖為代表的古希臘哲學思想、以黑格爾為代表的德國古典哲學思想、以亞當·斯密為代表的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以聖西門、傅立葉等為代表的法國空想社會主義思想,這些思想無不閃耀著人類智慧的光芒。但是,沒有見到過以這些思想武裝起來的群眾革命組織,更沒有見到過為這些思想而奮鬥的政黨和以這些思想為指導建立起來的社會制度。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和生命力,之所以行,正是因為有一批又一批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為共產主義理想而不惜犧牲生命、前赴後繼的志士仁人。

馬克思主義不只是象牙塔中的哲學,而是指導群眾運動的學說,它與一切舊哲學不同的是,不僅要解釋世界更要改造世界,在其發展過程中無產階級始終是這一理論的實踐主體。《共產黨宣言》就是應信奉共產主義的共產主義者同盟之委託而起草的,在共產主義者同盟解散之後,國際工人運動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親自指導下又成立了國際工人協會(第一國際)。此後,法國工人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發生了巴黎公社革命,第一次嘗試性地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巴黎公社失敗之後,馬克思主義又與工人運動相結合,成立了第二國際。歐洲一些國家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成立了民族國家範圍的共產黨組織。列寧把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工人運動相結合,成立了布爾什維克政黨和革命的軍隊,十月革命勝利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制度國家。至此,馬克思主義不僅以理論形態、運動形態,而且以社會制度形態,實現了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結合。從此,人類歷史上有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國家政權,有了在全國範圍內執政的共產黨組織。從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誕生於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之中,又指導無產階級革命實踐。與人民群眾緊密結合是馬克思主義鮮明的特點,也是其實現自身理論價值的必要條件。

中國共產黨是一群信仰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建立起來的政治組織。中國共產黨人以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使馬克思主義火種燎原於中國大地。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立即投入到工農運動之中,並在革命運動中培育形成了一大批信仰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他們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忠誠不渝、對共產主義信念堅定不移,並與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形成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鐵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改革創新精神”等。他們懷著“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抱著“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意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贏得了社會主義新中國,贏得了改革開放新局面,贏得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證明,中國共產黨是《共產黨宣言》精神的忠實傳人。正是有了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才使得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生機活力,才使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煥發出真理的光芒。

馬克思主義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提供強大思想武器

馬克思主義誕生於19世紀中期的西歐社會,半個多世紀後漂洋過海傳入中國,在中國大地紮下根來。從此,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便深深地打上了馬克思主義的烙印,近百年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取得的輝煌成就,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力量。

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誕生了中國共產黨。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人民從此有了正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改變命運的先進思想武器。中國工人階級先進分子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她的誕生在中國歷史上是開天闢地的大事,深刻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從此,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了堅強的領導者,有了明確的方向。

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正確認識到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深刻分析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壓迫的社會狀況,明晰了“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一革命的首要問題,科學提出了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戰略,建立起了強大的人民軍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28年浴血奮戰,建立了新中國,完成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性課題。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從中國實際出發,勝利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任務,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對社會主義建設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在中國大地上第一次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實現了中華民族站起來的偉大飛躍。這一偉大飛躍以鐵一般的事實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徵程。馬克思主義最注重生產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把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當作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為推動生產力的發展,遵循生產關係要適合生產力發展、上層建築要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革除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生產關係、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上層建築;大膽進行對外開放,在率先開放四個特區試點基礎之上,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在1982年黨的十二大上,鄧小平同志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這一結論石破天驚,它表明經過長期探索,我們黨找到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其核心內容是“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鮮明特色是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符合中國實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指引下,中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發展奇蹟,目前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40年來,我國貧困人口累計減少7.4億人,貧困發生率下降94.4個百分點,譜寫了人類反貧困史上的輝煌篇章,這本身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的生動詮釋。事實勝於雄辯,馬克思主義始終是社會主義中國最厚重的底色,創造中國奇蹟的思想武器。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煥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恩格斯曾經說過:“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複的教條。”中國共產黨人對待馬克思主義不是僵化教條的態度,而是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並以新的實踐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紮根、成長,煥發出強大生命力,重要原因就是馬克思主義在指導中國實踐的過程中實現了與中國實際的結合,並在結合過程中與時俱進實現自我創新,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理論成果。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開始了全新的中國革命。馬克思恩格斯立足於大工業時代西歐社會的經濟關係、階級關係、階級鬥爭狀況,提出了階級鬥爭、無產階級革命、無產階級專政、人的解放等學說。而當時的中國社會還是小農經濟為主的經濟關係,工人階級在人口數量上並不佔優勢。在受到西方列強壓迫之下,中國與西方列強之間的民族矛盾更甚於國內的階級矛盾,國家獨立、人民解放的任務更為緊迫。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敏銳地認識到,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的“矢”,射中國革命的“的”,形成“活”的馬克思主義,才能指引中國革命取得勝利並創造性地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命題,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飛躍,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彰顯出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強大作用。

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開啟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征程。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當資本主義不能容納自身所創造的生產力之時,資本主義的外殼就要炸燬了,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在馬克思恩格斯那裡,社會主義是建立在高度發達的生產力基礎之上的,而在我國這樣一個生產力比較落後的國家,“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成為需要反思的基本問題。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時代和人民的要求,找到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有機結合的獨特路徑,探索出了一條適合當代中國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路,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偉大飛躍,形成了鄧小平理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進入新世紀以後,我們党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不斷使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煥發出勃勃生機。在進一步回答社會主義的本質和黨的先進性等問題,特別是在解決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重大問題上,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解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上,特別是在創造性地回答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上,形成了科學發展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既實現了我們黨在指導思想上的一次次與時俱進,也一步步開闢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生動實踐中,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地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基本問題,進一步找到了馬克思主義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機結合的時代路徑,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進程,再次推向新的理論高度和新的思想境界。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明確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新時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徵以及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的豐富內涵和基本方略。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經驗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經驗的理性昇華,是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的最新體現。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我國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在對科學方法論的創新發展中展現出馬克思主義的當代魅力。

理論的生命力在於不斷創新。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入新時代的時候,我們回顧中國化所走過的歷史腳步,清楚地看到,馬克思主義在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步伐、與人民群眾共命運中煥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是完全正確的,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完全正確的!”



(本文刊載於2019年第15期《中國紀檢監察》,作者: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牛先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