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薦讀」木心:淺談薩特與馬克思主義

講講薩特這個人。我對薩特這個人,是大有意見的。

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生於海軍軍官家庭。父早喪,母改嫁,家庭破碎。他被寄養在外祖父家。外祖父是基督教徒(和基督徒不同,前者要受洗,入教會,後者自己信),德語教師,寵愛薩特。薩特小時聰明,外祖父希望他成為神童。

他童年痛苦,沒有父愛母愛。孤獨,從小愛思考。後來埋頭讀書。這個過程,很正常。

1924年,十九歲,考進巴黎高等師範學院(這學院以後我們到巴黎應該去看看),四年後畢業。通過中學哲學教師的考試(這多好,教育之嚴格),第一名,德·波伏娃當時考得第二名。

這時對胡塞爾發生興趣。1933年得獎金去柏林深造,受海德格爾影響,1934年回法國。成第一本存在主義哲學著作《想象》(L’imagination,1936),影響不大。初具存在主義觀點,不成熟。1943年,成《存在與虛無》(L’Être et le Néant),大著作,第一次提出“存在先於本質”。

這書可代表整個薩特思想,後來路走斜了。這時如去寫文學作品,也好,可是到1946年,出論著《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L’existentialisme est un humanisme),不行,說得很辛苦,多此一舉。

觀點是:人是自由的,沒有上帝,沒有先驗性,沒有客觀規律,人就是他自己造成的。

這也不過是《存在與虛無》第二部分——自由選擇。我只同意一半,即人該自己對自己負責。主觀能動方面(在座各位都做了選擇,但“WG”中無法選擇,是客觀造成的)有積極性,在客觀社會環境遭遇上,人是不自由的。所以我認為他的東西是勵志哲學,不能算是高度的理論,二律背反一來,就能反掉他。

"


「薦讀」木心:淺談薩特與馬克思主義

講講薩特這個人。我對薩特這個人,是大有意見的。

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生於海軍軍官家庭。父早喪,母改嫁,家庭破碎。他被寄養在外祖父家。外祖父是基督教徒(和基督徒不同,前者要受洗,入教會,後者自己信),德語教師,寵愛薩特。薩特小時聰明,外祖父希望他成為神童。

他童年痛苦,沒有父愛母愛。孤獨,從小愛思考。後來埋頭讀書。這個過程,很正常。

1924年,十九歲,考進巴黎高等師範學院(這學院以後我們到巴黎應該去看看),四年後畢業。通過中學哲學教師的考試(這多好,教育之嚴格),第一名,德·波伏娃當時考得第二名。

這時對胡塞爾發生興趣。1933年得獎金去柏林深造,受海德格爾影響,1934年回法國。成第一本存在主義哲學著作《想象》(L’imagination,1936),影響不大。初具存在主義觀點,不成熟。1943年,成《存在與虛無》(L’Être et le Néant),大著作,第一次提出“存在先於本質”。

這書可代表整個薩特思想,後來路走斜了。這時如去寫文學作品,也好,可是到1946年,出論著《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L’existentialisme est un humanisme),不行,說得很辛苦,多此一舉。

觀點是:人是自由的,沒有上帝,沒有先驗性,沒有客觀規律,人就是他自己造成的。

這也不過是《存在與虛無》第二部分——自由選擇。我只同意一半,即人該自己對自己負責。主觀能動方面(在座各位都做了選擇,但“WG”中無法選擇,是客觀造成的)有積極性,在客觀社會環境遭遇上,人是不自由的。所以我認為他的東西是勵志哲學,不能算是高度的理論,二律背反一來,就能反掉他。

「薦讀」木心:淺談薩特與馬克思主義

1946年,在《現代》雜誌上發表《唯物主義與革命》(Le Materialisme et la Revolution)。從此文開始,薩特糊塗了。什麼唯心、唯物?什麼叫革命?名字就起壞了。他要把存在主義和唯物主義革命發生關係,我的說法,是他想把存在主義“過房”給馬克思。

有說此書是馬克思主義以後最好的詮釋著作,有的說是陰謀,想抵消馬克思主義。

我認為《存在與虛無》是好的。到了《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畫蛇添足,後來不斷添足,越添越大,1957年,出《馬克思主義和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e et marxisme),足大於蛇。

他說,與馬克思主義相比,存在主義只能算是個思想體系。到1957年,蘇聯、東歐的事件,都出來了,他還看不出問題嗎?

1960年,出《辨證理性批判》(Critique de la raison dialectique),宣佈資產階級文化已經死亡(他為什麼不宣佈無產階級文化也已死亡?)。馬克思宣稱過去的哲學是解釋世界,他的哲學是想改造世界。迷惑多少人。

這個世界被解釋對了嗎——無產階級被消費社會溶解了。階級鬥爭,看不到人性。電腦時代,還有什麼生產關係?改造什麼世界?現在多少國家的共產黨都沒了,沒戲好唱了。科學的發展也出乎馬克思預料。他的剛愎自用,不可原諒。他是書齋裡的政客。資本主義是個不好的制度。它是沒有最高理想的,沒有目標的,永遠是經濟衰退/經濟復興這套循環。

馬克思不適合做哲學家,他是個經濟學家,一個樂觀自信的進化論者——進化論者為什麼不說太陽越來越年輕?海水空氣變得越來越甜美?有營養?他們有臉說這個嗎?

說穿了,尼采的超人也還是進化論。

有個大問題,我們來解決它——當一種學說、思想出現,人類就想拿來當靠山。首先表現在宗教,其次表現在哲學。以中國例,儒家門庭,兩千年來中國知識分子跳不出來。

章太炎晚年回到儒家,杜維明、余英時等等,口口聲聲孔孟之道。

薩特的馬克思主義,也同理。西方相信馬克思主義的人多得你不相信。“我們深信唯物主義對歷史的闡釋是唯一有效的。”這是薩特說的,口氣和馬克思一模一樣。

我冷眼旁觀,回味韓非子的寓言:

鄭人買履,寧信度,毋信足。

薩特寧可相信馬克思主義這個“度”,不相信存在主義這個“足”——宗教、哲學,都是這一類“度”。

可是當年歐洲少壯馬克思主義者不肯要薩特這個過房兒子,說他歪曲、攻擊馬克思主義,說薩特為不放棄存在主義,不可能認識馬克思主義。

"


「薦讀」木心:淺談薩特與馬克思主義

講講薩特這個人。我對薩特這個人,是大有意見的。

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生於海軍軍官家庭。父早喪,母改嫁,家庭破碎。他被寄養在外祖父家。外祖父是基督教徒(和基督徒不同,前者要受洗,入教會,後者自己信),德語教師,寵愛薩特。薩特小時聰明,外祖父希望他成為神童。

他童年痛苦,沒有父愛母愛。孤獨,從小愛思考。後來埋頭讀書。這個過程,很正常。

1924年,十九歲,考進巴黎高等師範學院(這學院以後我們到巴黎應該去看看),四年後畢業。通過中學哲學教師的考試(這多好,教育之嚴格),第一名,德·波伏娃當時考得第二名。

這時對胡塞爾發生興趣。1933年得獎金去柏林深造,受海德格爾影響,1934年回法國。成第一本存在主義哲學著作《想象》(L’imagination,1936),影響不大。初具存在主義觀點,不成熟。1943年,成《存在與虛無》(L’Être et le Néant),大著作,第一次提出“存在先於本質”。

這書可代表整個薩特思想,後來路走斜了。這時如去寫文學作品,也好,可是到1946年,出論著《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L’existentialisme est un humanisme),不行,說得很辛苦,多此一舉。

觀點是:人是自由的,沒有上帝,沒有先驗性,沒有客觀規律,人就是他自己造成的。

這也不過是《存在與虛無》第二部分——自由選擇。我只同意一半,即人該自己對自己負責。主觀能動方面(在座各位都做了選擇,但“WG”中無法選擇,是客觀造成的)有積極性,在客觀社會環境遭遇上,人是不自由的。所以我認為他的東西是勵志哲學,不能算是高度的理論,二律背反一來,就能反掉他。

「薦讀」木心:淺談薩特與馬克思主義

1946年,在《現代》雜誌上發表《唯物主義與革命》(Le Materialisme et la Revolution)。從此文開始,薩特糊塗了。什麼唯心、唯物?什麼叫革命?名字就起壞了。他要把存在主義和唯物主義革命發生關係,我的說法,是他想把存在主義“過房”給馬克思。

有說此書是馬克思主義以後最好的詮釋著作,有的說是陰謀,想抵消馬克思主義。

我認為《存在與虛無》是好的。到了《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畫蛇添足,後來不斷添足,越添越大,1957年,出《馬克思主義和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e et marxisme),足大於蛇。

他說,與馬克思主義相比,存在主義只能算是個思想體系。到1957年,蘇聯、東歐的事件,都出來了,他還看不出問題嗎?

1960年,出《辨證理性批判》(Critique de la raison dialectique),宣佈資產階級文化已經死亡(他為什麼不宣佈無產階級文化也已死亡?)。馬克思宣稱過去的哲學是解釋世界,他的哲學是想改造世界。迷惑多少人。

這個世界被解釋對了嗎——無產階級被消費社會溶解了。階級鬥爭,看不到人性。電腦時代,還有什麼生產關係?改造什麼世界?現在多少國家的共產黨都沒了,沒戲好唱了。科學的發展也出乎馬克思預料。他的剛愎自用,不可原諒。他是書齋裡的政客。資本主義是個不好的制度。它是沒有最高理想的,沒有目標的,永遠是經濟衰退/經濟復興這套循環。

馬克思不適合做哲學家,他是個經濟學家,一個樂觀自信的進化論者——進化論者為什麼不說太陽越來越年輕?海水空氣變得越來越甜美?有營養?他們有臉說這個嗎?

說穿了,尼采的超人也還是進化論。

有個大問題,我們來解決它——當一種學說、思想出現,人類就想拿來當靠山。首先表現在宗教,其次表現在哲學。以中國例,儒家門庭,兩千年來中國知識分子跳不出來。

章太炎晚年回到儒家,杜維明、余英時等等,口口聲聲孔孟之道。

薩特的馬克思主義,也同理。西方相信馬克思主義的人多得你不相信。“我們深信唯物主義對歷史的闡釋是唯一有效的。”這是薩特說的,口氣和馬克思一模一樣。

我冷眼旁觀,回味韓非子的寓言:

鄭人買履,寧信度,毋信足。

薩特寧可相信馬克思主義這個“度”,不相信存在主義這個“足”——宗教、哲學,都是這一類“度”。

可是當年歐洲少壯馬克思主義者不肯要薩特這個過房兒子,說他歪曲、攻擊馬克思主義,說薩特為不放棄存在主義,不可能認識馬克思主義。

「薦讀」木心:淺談薩特與馬克思主義

這件公案,真的很丟人。

為了這公案,我看不起薩特。存在主義蠻大了,為什麼還要投靠馬克思主義。他說,存在主義不能算哲學,只能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邊緣寄生——這是什麼話?!

不是他深奧,而是他淺薄,和馬克思主義這樣子去糾纏不清。也許,正因為薩特沒有獨創性,所以沒有主見,沒有一貫的思想。與法共交好又分道揚鑣,六十年代譴責美國的越戰,抗議蘇聯入侵捷克,後來又支持紅衛兵,在巴黎貼大字報,簽名(他是“四人幫”在海外的得力干將)。淺薄,非常情緒化。他歸附馬克思主義,無大深意,不過是邪教入歸正教。

很感慨,真能獨立思想,不靠既成思想行路,是太少,太珍貴了。

我感謝紀德。他讓我及早和羅蘭斷絕關係,又讓我不被尼采的烈酒醺醉。

講到薩特,又想到紀德,他曾說:

“如果有一生貫徹自己思想的人,請排出名單,我一定出來佔一席之地。”

我看不起那些朝秦暮楚的“思想家”,更看不起那些秦楚不分,或在秦楚之間亂攀關係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