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很多人問,這麼“折騰”的一生,事業和家庭是怎麼平衡的?在這裡結合自身經歷,為大家分享一些體會和建議。希望每個閱讀這篇文章的人,可以找到真實的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

作者:Lan;本文來源:公眾號“她鄉悅品TaXiang”(ID:taxiangyuepin)。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中國老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為了這一目標,生活勢必會充滿奔波、拼搏、競爭……

從小到大,我作為保送北大的學霸,也被這樣的價值觀裹挾,一路讀到留美化學博士、去世界 500 強做研發、去麥肯錫做諮詢……似乎一路向前,奔向美好目標。

其實我時常感到累,感到在外界的推動下生活,我開始問自己和身邊的人:人生真的需要這麼拼嗎?我們真的需要每天奔波忙碌嗎?我們真的不能工作與生活兩者兼顧嗎?

這些年來,身兼數職的我(女兒、妻子、母親、高管、教授……)漸漸發現,生活是可以自己掌握的,或者說,至少可以向平衡的狀態靠攏。

尋找平衡、達到平衡的第一步,是確定你的生活目標。

有人希望成名,有人希望發財,有人專注家庭,有人去大自然探險……這些追求不分高低、對錯、好壞、善惡。只要目標明確,就可以決定我們的方向和軌跡、選擇和取捨。

我自己認為,來到世上是為了體驗和感受生活的多彩和人生的多姿,酸甜苦辣、高低起伏都嘗一嘗才算圓滿。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很多人問,這麼“折騰”的一生,事業和家庭是怎麼平衡的?在這裡結合自身經歷,為大家分享一些體會和建議。希望每個閱讀這篇文章的人,可以找到真實的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

作者:Lan;本文來源:公眾號“她鄉悅品TaXiang”(ID:taxiangyuepin)。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中國老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為了這一目標,生活勢必會充滿奔波、拼搏、競爭……

從小到大,我作為保送北大的學霸,也被這樣的價值觀裹挾,一路讀到留美化學博士、去世界 500 強做研發、去麥肯錫做諮詢……似乎一路向前,奔向美好目標。

其實我時常感到累,感到在外界的推動下生活,我開始問自己和身邊的人:人生真的需要這麼拼嗎?我們真的需要每天奔波忙碌嗎?我們真的不能工作與生活兩者兼顧嗎?

這些年來,身兼數職的我(女兒、妻子、母親、高管、教授……)漸漸發現,生活是可以自己掌握的,或者說,至少可以向平衡的狀態靠攏。

尋找平衡、達到平衡的第一步,是確定你的生活目標。

有人希望成名,有人希望發財,有人專注家庭,有人去大自然探險……這些追求不分高低、對錯、好壞、善惡。只要目標明確,就可以決定我們的方向和軌跡、選擇和取捨。

我自己認為,來到世上是為了體驗和感受生活的多彩和人生的多姿,酸甜苦辣、高低起伏都嘗一嘗才算圓滿。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一旦明確目標後,我這些年摸索出來的“平衡之道”可以概括為:

首先是忠於目標。想要“多姿多彩”的我,就會多次轉行,儘管會放棄原行業、原公司的積累;想要“高低起伏”都嘗一嘗,就會放手穩定的高薪工作,去嘗試自己創業。

其次是忠於原則。想要守護自己的目標,勢必要給自己定一些規則,學會說不,學會堅持。

最後是有所取捨。說不、堅持,不是沒有代價的。所謂兼顧,無非取捨,那麼就要甘於取捨、善於取捨。

我在安排時間、分配精力、管理心態這 3 個方面,都盡力這樣做。

時間管理的原則與取捨

1、學會獨處

年輕的時候,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花了很多時間到處玩耍、結交朋友、談情說愛……瀟灑又痛快,可也的確時常感到虛無,自己是誰,自己要什麼。

所以二十來歲,在波士頓讀博士時,有段時間我刻意閉門自守,讀書、看電影、聽音樂、做飯、打掃衛生……朋友們好奇地問我怎麼不出來玩啦,我說,我要學會跟自己生活。

這樣一段時間下來,還真有影響。我內心更加安穩,而且對自己有了更深的瞭解。

現在我也常常對我的孩子們說,要多給自己留點時間,才能更好了解自己、喜歡上自己、懂得自己陪伴自己,因為你自己才是這一輩子最好的朋友。

最終一生的選擇與安排,取決於你是誰、你想要什麼,如果不能留時間給自己放鬆、自在、思考,怎麼找到答案呢?

2、建立原則

進入職場後,時間分配身不由己。那麼,我們要學著建立原則,劃清工作的界限,對分外之事可以大膽說“不”。

我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前幾年,我有個項目涉及全球團隊的溝通。中國同事一般比較溫和,接受亞洲夜裡、美國白天的電話會議。

一連幾個月,我總是急急忙忙吃完晚飯,開會直到家人已經沉睡,甚至通宵,第二天早晨還正常去上班。長久下來,我發現自己的身體吃不消。

有一天,孩子叫阿姨媽媽,叫我阿姨,這讓我如受重擊。我下定決心,不怕老闆或同事不高興、不理解,我要把這個情況告訴大家,提出合理的要求,為了我和我在亞洲團隊的身心平衡!

我堅持:電話會議要輪流安排在亞洲和美洲的晚上,晚上電話會議長則第二天可以晚進辦公室,週五晚上絕對不安排會議。馬上有一些人不開心,但這樣的安排漸漸成了常態,我也得到了亞洲和美洲同事的理解、支持以及尊敬。

這也讓我認識到,我自己是我權益的捍衛者。尤其在職場上,如果我不為自己站出來,不尊重自己的權益,不為自己的權益來呼喊,我會喪失自己,而且會喪失應該得到的尊重。

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己給自己尊重,尊重我們的內心和需求。

當然,這樣做也常會有代價,也許老闆會覺得我對工作不夠投入、獻身精神不夠。這時我覺得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 讓他人瞭解自己面對的困難,給他人機會來幫助你。

我跟不同的老闆就此問題有過不少溝通,有些人很理解,會從此主動幫助調節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有些人不會理解。

我的選擇也許會影響我的印象分,甚至影響晉升機會。那麼我自問,是否願意影響快速晉升的機會,得到身心平衡以及和家人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我願意接受這個代價即可。

話說回來,在故事的另一端,老闆的“不理解、不支持”也並非沒有代價,同樣可能影響他們在職場上的形象與影響力,是否鼓舞人心,團隊是否工作更起勁、更忠誠。

3、喘息時刻

我以前總把日程排得過滿,一個會議接著一個會議,生怕漏掉了什麼,生怕浪費了時間,生怕效率不高。

這樣的結果是,我總是在趕!趕時間!趕航班!趕下一個會!趕自己的步伐!萬一有件事慢了半拍、臨時冒出什麼事來,整整一天感覺不是上班,是在拼命似的。

我發現,做事的效率和質量反而受到了影響,而且總覺得很累、很亂。後來我強迫自己,在日程表上刻意安排一些短短的、自由的間歇。在會議之間,出去喝杯咖啡、跟同事有個說笑、到陸家嘴開會前在黃浦江邊漫步幾分鐘……

法國人說,停下來,聞聞玫瑰的花香,慢下來,聽聽靈魂的自言。片刻雖短,卻讓我感受到了生活的質感,給了我喘息充電的機會。每天的日程更有條理、輕鬆自如,反而提高了我做事的效率。

現在對於我的孩子們,我也習慣給他們留出獨立的、空閒的時間。我覺得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想象力和獨立性,讓他們盡情發揮,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到他們自己。

精力管理的原則與取捨

1、精簡物質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還隨著年齡增長而日漸示弱。我深深感到生活的誘惑太多、需求太多,漸漸成為了自己的負擔。於是,傢俱擺設、衣物、書籍,甚至結交的人、參與的事,我覺得都該簡化了。

從前,我對衣服有著狂熱的購買慾望,花了不少錢,而且衣服太多,到處都是。著衣時反而經常糾結,因為選擇太多,不容易做決定。現在則是能簡則簡、能精則精。每一件都是必需的,或者真的穿起來舒服的、能帶來好心情的。

我家也定了一個斷舍離的規矩,凡是兩年內可以使用但未用的東西,一律離舍。就這樣,環境乾淨了,內心也變得簡單明朗起來,不需要將精力耗費在繁雜的物件管理上。

記得有人說過,家中的東西,要麼是必需的,要麼是美妙的。我儘可能嚴格遵守這一法則,所以對於自己創業品牌的選品,我也盡力採用這樣的理念。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很多人問,這麼“折騰”的一生,事業和家庭是怎麼平衡的?在這裡結合自身經歷,為大家分享一些體會和建議。希望每個閱讀這篇文章的人,可以找到真實的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

作者:Lan;本文來源:公眾號“她鄉悅品TaXiang”(ID:taxiangyuepin)。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中國老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為了這一目標,生活勢必會充滿奔波、拼搏、競爭……

從小到大,我作為保送北大的學霸,也被這樣的價值觀裹挾,一路讀到留美化學博士、去世界 500 強做研發、去麥肯錫做諮詢……似乎一路向前,奔向美好目標。

其實我時常感到累,感到在外界的推動下生活,我開始問自己和身邊的人:人生真的需要這麼拼嗎?我們真的需要每天奔波忙碌嗎?我們真的不能工作與生活兩者兼顧嗎?

這些年來,身兼數職的我(女兒、妻子、母親、高管、教授……)漸漸發現,生活是可以自己掌握的,或者說,至少可以向平衡的狀態靠攏。

尋找平衡、達到平衡的第一步,是確定你的生活目標。

有人希望成名,有人希望發財,有人專注家庭,有人去大自然探險……這些追求不分高低、對錯、好壞、善惡。只要目標明確,就可以決定我們的方向和軌跡、選擇和取捨。

我自己認為,來到世上是為了體驗和感受生活的多彩和人生的多姿,酸甜苦辣、高低起伏都嘗一嘗才算圓滿。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一旦明確目標後,我這些年摸索出來的“平衡之道”可以概括為:

首先是忠於目標。想要“多姿多彩”的我,就會多次轉行,儘管會放棄原行業、原公司的積累;想要“高低起伏”都嘗一嘗,就會放手穩定的高薪工作,去嘗試自己創業。

其次是忠於原則。想要守護自己的目標,勢必要給自己定一些規則,學會說不,學會堅持。

最後是有所取捨。說不、堅持,不是沒有代價的。所謂兼顧,無非取捨,那麼就要甘於取捨、善於取捨。

我在安排時間、分配精力、管理心態這 3 個方面,都盡力這樣做。

時間管理的原則與取捨

1、學會獨處

年輕的時候,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花了很多時間到處玩耍、結交朋友、談情說愛……瀟灑又痛快,可也的確時常感到虛無,自己是誰,自己要什麼。

所以二十來歲,在波士頓讀博士時,有段時間我刻意閉門自守,讀書、看電影、聽音樂、做飯、打掃衛生……朋友們好奇地問我怎麼不出來玩啦,我說,我要學會跟自己生活。

這樣一段時間下來,還真有影響。我內心更加安穩,而且對自己有了更深的瞭解。

現在我也常常對我的孩子們說,要多給自己留點時間,才能更好了解自己、喜歡上自己、懂得自己陪伴自己,因為你自己才是這一輩子最好的朋友。

最終一生的選擇與安排,取決於你是誰、你想要什麼,如果不能留時間給自己放鬆、自在、思考,怎麼找到答案呢?

2、建立原則

進入職場後,時間分配身不由己。那麼,我們要學著建立原則,劃清工作的界限,對分外之事可以大膽說“不”。

我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前幾年,我有個項目涉及全球團隊的溝通。中國同事一般比較溫和,接受亞洲夜裡、美國白天的電話會議。

一連幾個月,我總是急急忙忙吃完晚飯,開會直到家人已經沉睡,甚至通宵,第二天早晨還正常去上班。長久下來,我發現自己的身體吃不消。

有一天,孩子叫阿姨媽媽,叫我阿姨,這讓我如受重擊。我下定決心,不怕老闆或同事不高興、不理解,我要把這個情況告訴大家,提出合理的要求,為了我和我在亞洲團隊的身心平衡!

我堅持:電話會議要輪流安排在亞洲和美洲的晚上,晚上電話會議長則第二天可以晚進辦公室,週五晚上絕對不安排會議。馬上有一些人不開心,但這樣的安排漸漸成了常態,我也得到了亞洲和美洲同事的理解、支持以及尊敬。

這也讓我認識到,我自己是我權益的捍衛者。尤其在職場上,如果我不為自己站出來,不尊重自己的權益,不為自己的權益來呼喊,我會喪失自己,而且會喪失應該得到的尊重。

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己給自己尊重,尊重我們的內心和需求。

當然,這樣做也常會有代價,也許老闆會覺得我對工作不夠投入、獻身精神不夠。這時我覺得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 讓他人瞭解自己面對的困難,給他人機會來幫助你。

我跟不同的老闆就此問題有過不少溝通,有些人很理解,會從此主動幫助調節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有些人不會理解。

我的選擇也許會影響我的印象分,甚至影響晉升機會。那麼我自問,是否願意影響快速晉升的機會,得到身心平衡以及和家人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我願意接受這個代價即可。

話說回來,在故事的另一端,老闆的“不理解、不支持”也並非沒有代價,同樣可能影響他們在職場上的形象與影響力,是否鼓舞人心,團隊是否工作更起勁、更忠誠。

3、喘息時刻

我以前總把日程排得過滿,一個會議接著一個會議,生怕漏掉了什麼,生怕浪費了時間,生怕效率不高。

這樣的結果是,我總是在趕!趕時間!趕航班!趕下一個會!趕自己的步伐!萬一有件事慢了半拍、臨時冒出什麼事來,整整一天感覺不是上班,是在拼命似的。

我發現,做事的效率和質量反而受到了影響,而且總覺得很累、很亂。後來我強迫自己,在日程表上刻意安排一些短短的、自由的間歇。在會議之間,出去喝杯咖啡、跟同事有個說笑、到陸家嘴開會前在黃浦江邊漫步幾分鐘……

法國人說,停下來,聞聞玫瑰的花香,慢下來,聽聽靈魂的自言。片刻雖短,卻讓我感受到了生活的質感,給了我喘息充電的機會。每天的日程更有條理、輕鬆自如,反而提高了我做事的效率。

現在對於我的孩子們,我也習慣給他們留出獨立的、空閒的時間。我覺得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想象力和獨立性,讓他們盡情發揮,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到他們自己。

精力管理的原則與取捨

1、精簡物質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還隨著年齡增長而日漸示弱。我深深感到生活的誘惑太多、需求太多,漸漸成為了自己的負擔。於是,傢俱擺設、衣物、書籍,甚至結交的人、參與的事,我覺得都該簡化了。

從前,我對衣服有著狂熱的購買慾望,花了不少錢,而且衣服太多,到處都是。著衣時反而經常糾結,因為選擇太多,不容易做決定。現在則是能簡則簡、能精則精。每一件都是必需的,或者真的穿起來舒服的、能帶來好心情的。

我家也定了一個斷舍離的規矩,凡是兩年內可以使用但未用的東西,一律離舍。就這樣,環境乾淨了,內心也變得簡單明朗起來,不需要將精力耗費在繁雜的物件管理上。

記得有人說過,家中的東西,要麼是必需的,要麼是美妙的。我儘可能嚴格遵守這一法則,所以對於自己創業品牌的選品,我也盡力採用這樣的理念。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現在我所有的消費,都是追求更有持續愉悅感的體驗,而不是為了品牌、為了面子、為了划算、為了一時衝動,為了即刻滿足。

其實我去創業後,放棄高薪崗位,收入一下子降下來很多,剛開始會不適應。有趣的是,我發現斷離舍後,消費降低、質量升高,使得收入降低不那麼難以接受。

而放棄了高收入、高消費,我得到的是自由。可以做真心熱愛的事情,晚間電話會議徹底消失,工作和生活的節奏自己可控。對我來說,這些在此時的生活階段很重要,所以我心甘情願地做這樣的取捨。

2、精簡關係

朋友們經常問我,為何不去同學會、不加微信群?我想說,過去的美好其實非常珍惜,只是希望將它留在心底,我想要更加專注於現在和未來的生活。

另外,我們所有人都不得不與一些人打交道,對於那些不喜歡你的人、覺得你對他/她沒用的人、不尊重你的人,應當停止與他們的關聯。人的精力有限,要花在我喜歡、喜歡我、正能量的人和事上。

2008 年,我生了一場大病,手術之後躺在床上,休養了好幾個月,當時我就許諾自己,以後要將精力用在令自己愉悅的人和事上。

我甚至還列了一個清單,寫下了那些讓自己開心的小事,直到今天我還留著這張清單:安靜下來專注聆聽音樂而不是把它當作背景音樂,多多去一家自己特別喜歡的意大利餐廳吃飯,與家人一起外出散步……

每每將自己的精力“浪費”在這些喜歡的事情上,總是能感覺到身心的愉悅和平衡。總之,精簡慾望、精簡關係、精簡生活,把精力花在值得的人和事上。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很多人問,這麼“折騰”的一生,事業和家庭是怎麼平衡的?在這裡結合自身經歷,為大家分享一些體會和建議。希望每個閱讀這篇文章的人,可以找到真實的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

作者:Lan;本文來源:公眾號“她鄉悅品TaXiang”(ID:taxiangyuepin)。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中國老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為了這一目標,生活勢必會充滿奔波、拼搏、競爭……

從小到大,我作為保送北大的學霸,也被這樣的價值觀裹挾,一路讀到留美化學博士、去世界 500 強做研發、去麥肯錫做諮詢……似乎一路向前,奔向美好目標。

其實我時常感到累,感到在外界的推動下生活,我開始問自己和身邊的人:人生真的需要這麼拼嗎?我們真的需要每天奔波忙碌嗎?我們真的不能工作與生活兩者兼顧嗎?

這些年來,身兼數職的我(女兒、妻子、母親、高管、教授……)漸漸發現,生活是可以自己掌握的,或者說,至少可以向平衡的狀態靠攏。

尋找平衡、達到平衡的第一步,是確定你的生活目標。

有人希望成名,有人希望發財,有人專注家庭,有人去大自然探險……這些追求不分高低、對錯、好壞、善惡。只要目標明確,就可以決定我們的方向和軌跡、選擇和取捨。

我自己認為,來到世上是為了體驗和感受生活的多彩和人生的多姿,酸甜苦辣、高低起伏都嘗一嘗才算圓滿。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一旦明確目標後,我這些年摸索出來的“平衡之道”可以概括為:

首先是忠於目標。想要“多姿多彩”的我,就會多次轉行,儘管會放棄原行業、原公司的積累;想要“高低起伏”都嘗一嘗,就會放手穩定的高薪工作,去嘗試自己創業。

其次是忠於原則。想要守護自己的目標,勢必要給自己定一些規則,學會說不,學會堅持。

最後是有所取捨。說不、堅持,不是沒有代價的。所謂兼顧,無非取捨,那麼就要甘於取捨、善於取捨。

我在安排時間、分配精力、管理心態這 3 個方面,都盡力這樣做。

時間管理的原則與取捨

1、學會獨處

年輕的時候,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花了很多時間到處玩耍、結交朋友、談情說愛……瀟灑又痛快,可也的確時常感到虛無,自己是誰,自己要什麼。

所以二十來歲,在波士頓讀博士時,有段時間我刻意閉門自守,讀書、看電影、聽音樂、做飯、打掃衛生……朋友們好奇地問我怎麼不出來玩啦,我說,我要學會跟自己生活。

這樣一段時間下來,還真有影響。我內心更加安穩,而且對自己有了更深的瞭解。

現在我也常常對我的孩子們說,要多給自己留點時間,才能更好了解自己、喜歡上自己、懂得自己陪伴自己,因為你自己才是這一輩子最好的朋友。

最終一生的選擇與安排,取決於你是誰、你想要什麼,如果不能留時間給自己放鬆、自在、思考,怎麼找到答案呢?

2、建立原則

進入職場後,時間分配身不由己。那麼,我們要學著建立原則,劃清工作的界限,對分外之事可以大膽說“不”。

我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前幾年,我有個項目涉及全球團隊的溝通。中國同事一般比較溫和,接受亞洲夜裡、美國白天的電話會議。

一連幾個月,我總是急急忙忙吃完晚飯,開會直到家人已經沉睡,甚至通宵,第二天早晨還正常去上班。長久下來,我發現自己的身體吃不消。

有一天,孩子叫阿姨媽媽,叫我阿姨,這讓我如受重擊。我下定決心,不怕老闆或同事不高興、不理解,我要把這個情況告訴大家,提出合理的要求,為了我和我在亞洲團隊的身心平衡!

我堅持:電話會議要輪流安排在亞洲和美洲的晚上,晚上電話會議長則第二天可以晚進辦公室,週五晚上絕對不安排會議。馬上有一些人不開心,但這樣的安排漸漸成了常態,我也得到了亞洲和美洲同事的理解、支持以及尊敬。

這也讓我認識到,我自己是我權益的捍衛者。尤其在職場上,如果我不為自己站出來,不尊重自己的權益,不為自己的權益來呼喊,我會喪失自己,而且會喪失應該得到的尊重。

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己給自己尊重,尊重我們的內心和需求。

當然,這樣做也常會有代價,也許老闆會覺得我對工作不夠投入、獻身精神不夠。這時我覺得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 讓他人瞭解自己面對的困難,給他人機會來幫助你。

我跟不同的老闆就此問題有過不少溝通,有些人很理解,會從此主動幫助調節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有些人不會理解。

我的選擇也許會影響我的印象分,甚至影響晉升機會。那麼我自問,是否願意影響快速晉升的機會,得到身心平衡以及和家人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我願意接受這個代價即可。

話說回來,在故事的另一端,老闆的“不理解、不支持”也並非沒有代價,同樣可能影響他們在職場上的形象與影響力,是否鼓舞人心,團隊是否工作更起勁、更忠誠。

3、喘息時刻

我以前總把日程排得過滿,一個會議接著一個會議,生怕漏掉了什麼,生怕浪費了時間,生怕效率不高。

這樣的結果是,我總是在趕!趕時間!趕航班!趕下一個會!趕自己的步伐!萬一有件事慢了半拍、臨時冒出什麼事來,整整一天感覺不是上班,是在拼命似的。

我發現,做事的效率和質量反而受到了影響,而且總覺得很累、很亂。後來我強迫自己,在日程表上刻意安排一些短短的、自由的間歇。在會議之間,出去喝杯咖啡、跟同事有個說笑、到陸家嘴開會前在黃浦江邊漫步幾分鐘……

法國人說,停下來,聞聞玫瑰的花香,慢下來,聽聽靈魂的自言。片刻雖短,卻讓我感受到了生活的質感,給了我喘息充電的機會。每天的日程更有條理、輕鬆自如,反而提高了我做事的效率。

現在對於我的孩子們,我也習慣給他們留出獨立的、空閒的時間。我覺得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想象力和獨立性,讓他們盡情發揮,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到他們自己。

精力管理的原則與取捨

1、精簡物質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還隨著年齡增長而日漸示弱。我深深感到生活的誘惑太多、需求太多,漸漸成為了自己的負擔。於是,傢俱擺設、衣物、書籍,甚至結交的人、參與的事,我覺得都該簡化了。

從前,我對衣服有著狂熱的購買慾望,花了不少錢,而且衣服太多,到處都是。著衣時反而經常糾結,因為選擇太多,不容易做決定。現在則是能簡則簡、能精則精。每一件都是必需的,或者真的穿起來舒服的、能帶來好心情的。

我家也定了一個斷舍離的規矩,凡是兩年內可以使用但未用的東西,一律離舍。就這樣,環境乾淨了,內心也變得簡單明朗起來,不需要將精力耗費在繁雜的物件管理上。

記得有人說過,家中的東西,要麼是必需的,要麼是美妙的。我儘可能嚴格遵守這一法則,所以對於自己創業品牌的選品,我也盡力採用這樣的理念。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現在我所有的消費,都是追求更有持續愉悅感的體驗,而不是為了品牌、為了面子、為了划算、為了一時衝動,為了即刻滿足。

其實我去創業後,放棄高薪崗位,收入一下子降下來很多,剛開始會不適應。有趣的是,我發現斷離舍後,消費降低、質量升高,使得收入降低不那麼難以接受。

而放棄了高收入、高消費,我得到的是自由。可以做真心熱愛的事情,晚間電話會議徹底消失,工作和生活的節奏自己可控。對我來說,這些在此時的生活階段很重要,所以我心甘情願地做這樣的取捨。

2、精簡關係

朋友們經常問我,為何不去同學會、不加微信群?我想說,過去的美好其實非常珍惜,只是希望將它留在心底,我想要更加專注於現在和未來的生活。

另外,我們所有人都不得不與一些人打交道,對於那些不喜歡你的人、覺得你對他/她沒用的人、不尊重你的人,應當停止與他們的關聯。人的精力有限,要花在我喜歡、喜歡我、正能量的人和事上。

2008 年,我生了一場大病,手術之後躺在床上,休養了好幾個月,當時我就許諾自己,以後要將精力用在令自己愉悅的人和事上。

我甚至還列了一個清單,寫下了那些讓自己開心的小事,直到今天我還留著這張清單:安靜下來專注聆聽音樂而不是把它當作背景音樂,多多去一家自己特別喜歡的意大利餐廳吃飯,與家人一起外出散步……

每每將自己的精力“浪費”在這些喜歡的事情上,總是能感覺到身心的愉悅和平衡。總之,精簡慾望、精簡關係、精簡生活,把精力花在值得的人和事上。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心態管理的原則與取捨

1、不比較的警鐘

世上總會有比我們更漂亮、更聰明、更有錢、更幸運的人。從自己少年時的成績,到現在孩子的成績,比較的清單沒完沒了,永遠不給我們安寧與滿足。

中國孩子的教育簡直是由全社會“共同比較”來推動的,孩子們似乎都必須學鋼琴、跳芭蕾、學雙語,必須達到社會推崇的標準。

人是社會型的動物,比較是難免的、是本質的、是從小開始的。就連我的小兒子都會問,為什麼我們不能像他的同學那樣,有一輛豪華的跑車呢。

為了避免過度比較的負面影響,我給自己設置了一個內心的“提醒”,我問自己:

目前我所有的,是對我而言最好的嗎?

如果不夠好,我可以努力去把它變成對我而言最好的嗎?

我與別人的相對位置,沒有關係。

我一旦意識到,跟別人比較的壓力影響到生活和情緒了,就會開啟一個自己內心的警鐘,或者找家人好友提醒。我覺得還蠻有效的。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很多人問,這麼“折騰”的一生,事業和家庭是怎麼平衡的?在這裡結合自身經歷,為大家分享一些體會和建議。希望每個閱讀這篇文章的人,可以找到真實的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

作者:Lan;本文來源:公眾號“她鄉悅品TaXiang”(ID:taxiangyuepin)。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中國老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為了這一目標,生活勢必會充滿奔波、拼搏、競爭……

從小到大,我作為保送北大的學霸,也被這樣的價值觀裹挾,一路讀到留美化學博士、去世界 500 強做研發、去麥肯錫做諮詢……似乎一路向前,奔向美好目標。

其實我時常感到累,感到在外界的推動下生活,我開始問自己和身邊的人:人生真的需要這麼拼嗎?我們真的需要每天奔波忙碌嗎?我們真的不能工作與生活兩者兼顧嗎?

這些年來,身兼數職的我(女兒、妻子、母親、高管、教授……)漸漸發現,生活是可以自己掌握的,或者說,至少可以向平衡的狀態靠攏。

尋找平衡、達到平衡的第一步,是確定你的生活目標。

有人希望成名,有人希望發財,有人專注家庭,有人去大自然探險……這些追求不分高低、對錯、好壞、善惡。只要目標明確,就可以決定我們的方向和軌跡、選擇和取捨。

我自己認為,來到世上是為了體驗和感受生活的多彩和人生的多姿,酸甜苦辣、高低起伏都嘗一嘗才算圓滿。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一旦明確目標後,我這些年摸索出來的“平衡之道”可以概括為:

首先是忠於目標。想要“多姿多彩”的我,就會多次轉行,儘管會放棄原行業、原公司的積累;想要“高低起伏”都嘗一嘗,就會放手穩定的高薪工作,去嘗試自己創業。

其次是忠於原則。想要守護自己的目標,勢必要給自己定一些規則,學會說不,學會堅持。

最後是有所取捨。說不、堅持,不是沒有代價的。所謂兼顧,無非取捨,那麼就要甘於取捨、善於取捨。

我在安排時間、分配精力、管理心態這 3 個方面,都盡力這樣做。

時間管理的原則與取捨

1、學會獨處

年輕的時候,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花了很多時間到處玩耍、結交朋友、談情說愛……瀟灑又痛快,可也的確時常感到虛無,自己是誰,自己要什麼。

所以二十來歲,在波士頓讀博士時,有段時間我刻意閉門自守,讀書、看電影、聽音樂、做飯、打掃衛生……朋友們好奇地問我怎麼不出來玩啦,我說,我要學會跟自己生活。

這樣一段時間下來,還真有影響。我內心更加安穩,而且對自己有了更深的瞭解。

現在我也常常對我的孩子們說,要多給自己留點時間,才能更好了解自己、喜歡上自己、懂得自己陪伴自己,因為你自己才是這一輩子最好的朋友。

最終一生的選擇與安排,取決於你是誰、你想要什麼,如果不能留時間給自己放鬆、自在、思考,怎麼找到答案呢?

2、建立原則

進入職場後,時間分配身不由己。那麼,我們要學著建立原則,劃清工作的界限,對分外之事可以大膽說“不”。

我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前幾年,我有個項目涉及全球團隊的溝通。中國同事一般比較溫和,接受亞洲夜裡、美國白天的電話會議。

一連幾個月,我總是急急忙忙吃完晚飯,開會直到家人已經沉睡,甚至通宵,第二天早晨還正常去上班。長久下來,我發現自己的身體吃不消。

有一天,孩子叫阿姨媽媽,叫我阿姨,這讓我如受重擊。我下定決心,不怕老闆或同事不高興、不理解,我要把這個情況告訴大家,提出合理的要求,為了我和我在亞洲團隊的身心平衡!

我堅持:電話會議要輪流安排在亞洲和美洲的晚上,晚上電話會議長則第二天可以晚進辦公室,週五晚上絕對不安排會議。馬上有一些人不開心,但這樣的安排漸漸成了常態,我也得到了亞洲和美洲同事的理解、支持以及尊敬。

這也讓我認識到,我自己是我權益的捍衛者。尤其在職場上,如果我不為自己站出來,不尊重自己的權益,不為自己的權益來呼喊,我會喪失自己,而且會喪失應該得到的尊重。

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己給自己尊重,尊重我們的內心和需求。

當然,這樣做也常會有代價,也許老闆會覺得我對工作不夠投入、獻身精神不夠。這時我覺得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 讓他人瞭解自己面對的困難,給他人機會來幫助你。

我跟不同的老闆就此問題有過不少溝通,有些人很理解,會從此主動幫助調節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有些人不會理解。

我的選擇也許會影響我的印象分,甚至影響晉升機會。那麼我自問,是否願意影響快速晉升的機會,得到身心平衡以及和家人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我願意接受這個代價即可。

話說回來,在故事的另一端,老闆的“不理解、不支持”也並非沒有代價,同樣可能影響他們在職場上的形象與影響力,是否鼓舞人心,團隊是否工作更起勁、更忠誠。

3、喘息時刻

我以前總把日程排得過滿,一個會議接著一個會議,生怕漏掉了什麼,生怕浪費了時間,生怕效率不高。

這樣的結果是,我總是在趕!趕時間!趕航班!趕下一個會!趕自己的步伐!萬一有件事慢了半拍、臨時冒出什麼事來,整整一天感覺不是上班,是在拼命似的。

我發現,做事的效率和質量反而受到了影響,而且總覺得很累、很亂。後來我強迫自己,在日程表上刻意安排一些短短的、自由的間歇。在會議之間,出去喝杯咖啡、跟同事有個說笑、到陸家嘴開會前在黃浦江邊漫步幾分鐘……

法國人說,停下來,聞聞玫瑰的花香,慢下來,聽聽靈魂的自言。片刻雖短,卻讓我感受到了生活的質感,給了我喘息充電的機會。每天的日程更有條理、輕鬆自如,反而提高了我做事的效率。

現在對於我的孩子們,我也習慣給他們留出獨立的、空閒的時間。我覺得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想象力和獨立性,讓他們盡情發揮,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到他們自己。

精力管理的原則與取捨

1、精簡物質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還隨著年齡增長而日漸示弱。我深深感到生活的誘惑太多、需求太多,漸漸成為了自己的負擔。於是,傢俱擺設、衣物、書籍,甚至結交的人、參與的事,我覺得都該簡化了。

從前,我對衣服有著狂熱的購買慾望,花了不少錢,而且衣服太多,到處都是。著衣時反而經常糾結,因為選擇太多,不容易做決定。現在則是能簡則簡、能精則精。每一件都是必需的,或者真的穿起來舒服的、能帶來好心情的。

我家也定了一個斷舍離的規矩,凡是兩年內可以使用但未用的東西,一律離舍。就這樣,環境乾淨了,內心也變得簡單明朗起來,不需要將精力耗費在繁雜的物件管理上。

記得有人說過,家中的東西,要麼是必需的,要麼是美妙的。我儘可能嚴格遵守這一法則,所以對於自己創業品牌的選品,我也盡力採用這樣的理念。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現在我所有的消費,都是追求更有持續愉悅感的體驗,而不是為了品牌、為了面子、為了划算、為了一時衝動,為了即刻滿足。

其實我去創業後,放棄高薪崗位,收入一下子降下來很多,剛開始會不適應。有趣的是,我發現斷離舍後,消費降低、質量升高,使得收入降低不那麼難以接受。

而放棄了高收入、高消費,我得到的是自由。可以做真心熱愛的事情,晚間電話會議徹底消失,工作和生活的節奏自己可控。對我來說,這些在此時的生活階段很重要,所以我心甘情願地做這樣的取捨。

2、精簡關係

朋友們經常問我,為何不去同學會、不加微信群?我想說,過去的美好其實非常珍惜,只是希望將它留在心底,我想要更加專注於現在和未來的生活。

另外,我們所有人都不得不與一些人打交道,對於那些不喜歡你的人、覺得你對他/她沒用的人、不尊重你的人,應當停止與他們的關聯。人的精力有限,要花在我喜歡、喜歡我、正能量的人和事上。

2008 年,我生了一場大病,手術之後躺在床上,休養了好幾個月,當時我就許諾自己,以後要將精力用在令自己愉悅的人和事上。

我甚至還列了一個清單,寫下了那些讓自己開心的小事,直到今天我還留著這張清單:安靜下來專注聆聽音樂而不是把它當作背景音樂,多多去一家自己特別喜歡的意大利餐廳吃飯,與家人一起外出散步……

每每將自己的精力“浪費”在這些喜歡的事情上,總是能感覺到身心的愉悅和平衡。總之,精簡慾望、精簡關係、精簡生活,把精力花在值得的人和事上。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心態管理的原則與取捨

1、不比較的警鐘

世上總會有比我們更漂亮、更聰明、更有錢、更幸運的人。從自己少年時的成績,到現在孩子的成績,比較的清單沒完沒了,永遠不給我們安寧與滿足。

中國孩子的教育簡直是由全社會“共同比較”來推動的,孩子們似乎都必須學鋼琴、跳芭蕾、學雙語,必須達到社會推崇的標準。

人是社會型的動物,比較是難免的、是本質的、是從小開始的。就連我的小兒子都會問,為什麼我們不能像他的同學那樣,有一輛豪華的跑車呢。

為了避免過度比較的負面影響,我給自己設置了一個內心的“提醒”,我問自己:

目前我所有的,是對我而言最好的嗎?

如果不夠好,我可以努力去把它變成對我而言最好的嗎?

我與別人的相對位置,沒有關係。

我一旦意識到,跟別人比較的壓力影響到生活和情緒了,就會開啟一個自己內心的警鐘,或者找家人好友提醒。我覺得還蠻有效的。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2、更關注過程

創業後,我覺得過程遠比結果重要。

工作二十多年後,想想我這個愛旅行、愛多種文化、愛手工藝、愛品質生活的人,能以發掘和推廣手工藝產品為職業,很慶幸。這個慢慢成長的過程中,如果我和團隊盡力了,就可以覺得不負自己了。

將注意力集中在怎樣投入最大的努力,每天專心把每件事做好,而不是糾結圓滿的結果 — 這也讓每日生活更愉悅、更平衡。

3、不過分完美

我曾是個完美主義者。也許是管理諮詢從業者的通病,我對團隊的報告都要求改了又改,即使事倍功半。

我也對自己充滿自責和猜疑,責備自己沒有人家升級得快、懊惱今天的演講沒有發揮好、在非常重要的會議上好像說錯了一句話……每天都反覆掂量這些“不足之處”。

後來我發現,這樣生活太累了,自己累、家人累、周圍的人跟著累。生活的目的,不是達到事事十全十美。

現在我更傾向於二八法則,享受從無到有、逐漸變好的過程。

寫一個報告,只要足以達到它的目的即可,全不必要達到麥肯錫標準;大型演講,沒有發揮完美,吸取經驗,下次更好就行了;房間的打掃,舒適整潔即可,不必要一塵不染……

這對我來說,是一種考驗,也是一段旅程,現在的我更懂得珍惜和享受這個旅程。有時候不完美,反而給生活帶來更多的真實和更豐富的質地。

就好像手工藝品,因為手工製作的特性,每件作品都不完全一樣,都使它們擁有格外獨特的味道。

總之,不該想的東西,不要去想;

不該糾結的事情,不要糾結;

過去的事情,不要刻意懷念;

將來的事情,不要提前發愁……

給自己的心態也做個“斷舍離”。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很多人問,這麼“折騰”的一生,事業和家庭是怎麼平衡的?在這裡結合自身經歷,為大家分享一些體會和建議。希望每個閱讀這篇文章的人,可以找到真實的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

作者:Lan;本文來源:公眾號“她鄉悅品TaXiang”(ID:taxiangyuepin)。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中國老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為了這一目標,生活勢必會充滿奔波、拼搏、競爭……

從小到大,我作為保送北大的學霸,也被這樣的價值觀裹挾,一路讀到留美化學博士、去世界 500 強做研發、去麥肯錫做諮詢……似乎一路向前,奔向美好目標。

其實我時常感到累,感到在外界的推動下生活,我開始問自己和身邊的人:人生真的需要這麼拼嗎?我們真的需要每天奔波忙碌嗎?我們真的不能工作與生活兩者兼顧嗎?

這些年來,身兼數職的我(女兒、妻子、母親、高管、教授……)漸漸發現,生活是可以自己掌握的,或者說,至少可以向平衡的狀態靠攏。

尋找平衡、達到平衡的第一步,是確定你的生活目標。

有人希望成名,有人希望發財,有人專注家庭,有人去大自然探險……這些追求不分高低、對錯、好壞、善惡。只要目標明確,就可以決定我們的方向和軌跡、選擇和取捨。

我自己認為,來到世上是為了體驗和感受生活的多彩和人生的多姿,酸甜苦辣、高低起伏都嘗一嘗才算圓滿。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一旦明確目標後,我這些年摸索出來的“平衡之道”可以概括為:

首先是忠於目標。想要“多姿多彩”的我,就會多次轉行,儘管會放棄原行業、原公司的積累;想要“高低起伏”都嘗一嘗,就會放手穩定的高薪工作,去嘗試自己創業。

其次是忠於原則。想要守護自己的目標,勢必要給自己定一些規則,學會說不,學會堅持。

最後是有所取捨。說不、堅持,不是沒有代價的。所謂兼顧,無非取捨,那麼就要甘於取捨、善於取捨。

我在安排時間、分配精力、管理心態這 3 個方面,都盡力這樣做。

時間管理的原則與取捨

1、學會獨處

年輕的時候,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花了很多時間到處玩耍、結交朋友、談情說愛……瀟灑又痛快,可也的確時常感到虛無,自己是誰,自己要什麼。

所以二十來歲,在波士頓讀博士時,有段時間我刻意閉門自守,讀書、看電影、聽音樂、做飯、打掃衛生……朋友們好奇地問我怎麼不出來玩啦,我說,我要學會跟自己生活。

這樣一段時間下來,還真有影響。我內心更加安穩,而且對自己有了更深的瞭解。

現在我也常常對我的孩子們說,要多給自己留點時間,才能更好了解自己、喜歡上自己、懂得自己陪伴自己,因為你自己才是這一輩子最好的朋友。

最終一生的選擇與安排,取決於你是誰、你想要什麼,如果不能留時間給自己放鬆、自在、思考,怎麼找到答案呢?

2、建立原則

進入職場後,時間分配身不由己。那麼,我們要學著建立原則,劃清工作的界限,對分外之事可以大膽說“不”。

我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前幾年,我有個項目涉及全球團隊的溝通。中國同事一般比較溫和,接受亞洲夜裡、美國白天的電話會議。

一連幾個月,我總是急急忙忙吃完晚飯,開會直到家人已經沉睡,甚至通宵,第二天早晨還正常去上班。長久下來,我發現自己的身體吃不消。

有一天,孩子叫阿姨媽媽,叫我阿姨,這讓我如受重擊。我下定決心,不怕老闆或同事不高興、不理解,我要把這個情況告訴大家,提出合理的要求,為了我和我在亞洲團隊的身心平衡!

我堅持:電話會議要輪流安排在亞洲和美洲的晚上,晚上電話會議長則第二天可以晚進辦公室,週五晚上絕對不安排會議。馬上有一些人不開心,但這樣的安排漸漸成了常態,我也得到了亞洲和美洲同事的理解、支持以及尊敬。

這也讓我認識到,我自己是我權益的捍衛者。尤其在職場上,如果我不為自己站出來,不尊重自己的權益,不為自己的權益來呼喊,我會喪失自己,而且會喪失應該得到的尊重。

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己給自己尊重,尊重我們的內心和需求。

當然,這樣做也常會有代價,也許老闆會覺得我對工作不夠投入、獻身精神不夠。這時我覺得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 讓他人瞭解自己面對的困難,給他人機會來幫助你。

我跟不同的老闆就此問題有過不少溝通,有些人很理解,會從此主動幫助調節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有些人不會理解。

我的選擇也許會影響我的印象分,甚至影響晉升機會。那麼我自問,是否願意影響快速晉升的機會,得到身心平衡以及和家人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我願意接受這個代價即可。

話說回來,在故事的另一端,老闆的“不理解、不支持”也並非沒有代價,同樣可能影響他們在職場上的形象與影響力,是否鼓舞人心,團隊是否工作更起勁、更忠誠。

3、喘息時刻

我以前總把日程排得過滿,一個會議接著一個會議,生怕漏掉了什麼,生怕浪費了時間,生怕效率不高。

這樣的結果是,我總是在趕!趕時間!趕航班!趕下一個會!趕自己的步伐!萬一有件事慢了半拍、臨時冒出什麼事來,整整一天感覺不是上班,是在拼命似的。

我發現,做事的效率和質量反而受到了影響,而且總覺得很累、很亂。後來我強迫自己,在日程表上刻意安排一些短短的、自由的間歇。在會議之間,出去喝杯咖啡、跟同事有個說笑、到陸家嘴開會前在黃浦江邊漫步幾分鐘……

法國人說,停下來,聞聞玫瑰的花香,慢下來,聽聽靈魂的自言。片刻雖短,卻讓我感受到了生活的質感,給了我喘息充電的機會。每天的日程更有條理、輕鬆自如,反而提高了我做事的效率。

現在對於我的孩子們,我也習慣給他們留出獨立的、空閒的時間。我覺得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想象力和獨立性,讓他們盡情發揮,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到他們自己。

精力管理的原則與取捨

1、精簡物質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還隨著年齡增長而日漸示弱。我深深感到生活的誘惑太多、需求太多,漸漸成為了自己的負擔。於是,傢俱擺設、衣物、書籍,甚至結交的人、參與的事,我覺得都該簡化了。

從前,我對衣服有著狂熱的購買慾望,花了不少錢,而且衣服太多,到處都是。著衣時反而經常糾結,因為選擇太多,不容易做決定。現在則是能簡則簡、能精則精。每一件都是必需的,或者真的穿起來舒服的、能帶來好心情的。

我家也定了一個斷舍離的規矩,凡是兩年內可以使用但未用的東西,一律離舍。就這樣,環境乾淨了,內心也變得簡單明朗起來,不需要將精力耗費在繁雜的物件管理上。

記得有人說過,家中的東西,要麼是必需的,要麼是美妙的。我儘可能嚴格遵守這一法則,所以對於自己創業品牌的選品,我也盡力採用這樣的理念。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現在我所有的消費,都是追求更有持續愉悅感的體驗,而不是為了品牌、為了面子、為了划算、為了一時衝動,為了即刻滿足。

其實我去創業後,放棄高薪崗位,收入一下子降下來很多,剛開始會不適應。有趣的是,我發現斷離舍後,消費降低、質量升高,使得收入降低不那麼難以接受。

而放棄了高收入、高消費,我得到的是自由。可以做真心熱愛的事情,晚間電話會議徹底消失,工作和生活的節奏自己可控。對我來說,這些在此時的生活階段很重要,所以我心甘情願地做這樣的取捨。

2、精簡關係

朋友們經常問我,為何不去同學會、不加微信群?我想說,過去的美好其實非常珍惜,只是希望將它留在心底,我想要更加專注於現在和未來的生活。

另外,我們所有人都不得不與一些人打交道,對於那些不喜歡你的人、覺得你對他/她沒用的人、不尊重你的人,應當停止與他們的關聯。人的精力有限,要花在我喜歡、喜歡我、正能量的人和事上。

2008 年,我生了一場大病,手術之後躺在床上,休養了好幾個月,當時我就許諾自己,以後要將精力用在令自己愉悅的人和事上。

我甚至還列了一個清單,寫下了那些讓自己開心的小事,直到今天我還留著這張清單:安靜下來專注聆聽音樂而不是把它當作背景音樂,多多去一家自己特別喜歡的意大利餐廳吃飯,與家人一起外出散步……

每每將自己的精力“浪費”在這些喜歡的事情上,總是能感覺到身心的愉悅和平衡。總之,精簡慾望、精簡關係、精簡生活,把精力花在值得的人和事上。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心態管理的原則與取捨

1、不比較的警鐘

世上總會有比我們更漂亮、更聰明、更有錢、更幸運的人。從自己少年時的成績,到現在孩子的成績,比較的清單沒完沒了,永遠不給我們安寧與滿足。

中國孩子的教育簡直是由全社會“共同比較”來推動的,孩子們似乎都必須學鋼琴、跳芭蕾、學雙語,必須達到社會推崇的標準。

人是社會型的動物,比較是難免的、是本質的、是從小開始的。就連我的小兒子都會問,為什麼我們不能像他的同學那樣,有一輛豪華的跑車呢。

為了避免過度比較的負面影響,我給自己設置了一個內心的“提醒”,我問自己:

目前我所有的,是對我而言最好的嗎?

如果不夠好,我可以努力去把它變成對我而言最好的嗎?

我與別人的相對位置,沒有關係。

我一旦意識到,跟別人比較的壓力影響到生活和情緒了,就會開啟一個自己內心的警鐘,或者找家人好友提醒。我覺得還蠻有效的。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2、更關注過程

創業後,我覺得過程遠比結果重要。

工作二十多年後,想想我這個愛旅行、愛多種文化、愛手工藝、愛品質生活的人,能以發掘和推廣手工藝產品為職業,很慶幸。這個慢慢成長的過程中,如果我和團隊盡力了,就可以覺得不負自己了。

將注意力集中在怎樣投入最大的努力,每天專心把每件事做好,而不是糾結圓滿的結果 — 這也讓每日生活更愉悅、更平衡。

3、不過分完美

我曾是個完美主義者。也許是管理諮詢從業者的通病,我對團隊的報告都要求改了又改,即使事倍功半。

我也對自己充滿自責和猜疑,責備自己沒有人家升級得快、懊惱今天的演講沒有發揮好、在非常重要的會議上好像說錯了一句話……每天都反覆掂量這些“不足之處”。

後來我發現,這樣生活太累了,自己累、家人累、周圍的人跟著累。生活的目的,不是達到事事十全十美。

現在我更傾向於二八法則,享受從無到有、逐漸變好的過程。

寫一個報告,只要足以達到它的目的即可,全不必要達到麥肯錫標準;大型演講,沒有發揮完美,吸取經驗,下次更好就行了;房間的打掃,舒適整潔即可,不必要一塵不染……

這對我來說,是一種考驗,也是一段旅程,現在的我更懂得珍惜和享受這個旅程。有時候不完美,反而給生活帶來更多的真實和更豐富的質地。

就好像手工藝品,因為手工製作的特性,每件作品都不完全一樣,都使它們擁有格外獨特的味道。

總之,不該想的東西,不要去想;

不該糾結的事情,不要糾結;

過去的事情,不要刻意懷念;

將來的事情,不要提前發愁……

給自己的心態也做個“斷舍離”。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尾聲

時間很公平,不偏愛任何人。平衡之道,在於瞭解自己、相信自己,做出選擇、做出取捨,最終將你的時間、精力和最珍視的態度,留給你在意的人與事。

我知道自己一天天在向這個平衡靠攏,最後,希望這些 tips 能幫助你:

“虛度時光”並不可怕,看看閒書、聽聽音樂、和孩子打鬧、跟朋友瞎聊、or just get bored(或者乾脆無聊發呆),有助於身心平衡。

斷舍離,不需要的、不適合的、你存著以防萬一而那個萬一從沒到來的、不帶給你真正愉悅的東西,你的家、辦公室、衣櫃、你的內心,都會輕鬆明朗很多。

斷離舍也適用於你的人際關係。跟喜歡你、你喜歡,而且正能量的人多在一起。朋友不在多,在於真,在於好。

停止比較,關心你所擁有的,是否對自己是最好的選擇。心裡設個提醒的警鐘,或者讓家人、好友提醒自己。

訂出一些時間規則並遵守。例如我們家約定不把手機帶到飯桌上;孩子睡覺前的一兩個小時,是我們跟孩子談心、閱讀的時間;我每週晚上的應酬不超過 1 次。

謝絕不必要的會議、不必要的社交,常問自己,這件事重要嗎?真的必須要去嗎?值得你花時間嗎?跟你的目標相符嗎?

大膽說“不”,相信並尊重自己的選擇和權利。別人也會尊重你的。假如他們不,起碼讓他們知道,你不允許他們隨意侵犯你的權利。

採用二八原則,完美主義害死人。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即使有,有這個必要嗎?"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很多人問,這麼“折騰”的一生,事業和家庭是怎麼平衡的?在這裡結合自身經歷,為大家分享一些體會和建議。希望每個閱讀這篇文章的人,可以找到真實的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

作者:Lan;本文來源:公眾號“她鄉悅品TaXiang”(ID:taxiangyuepin)。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中國老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為了這一目標,生活勢必會充滿奔波、拼搏、競爭……

從小到大,我作為保送北大的學霸,也被這樣的價值觀裹挾,一路讀到留美化學博士、去世界 500 強做研發、去麥肯錫做諮詢……似乎一路向前,奔向美好目標。

其實我時常感到累,感到在外界的推動下生活,我開始問自己和身邊的人:人生真的需要這麼拼嗎?我們真的需要每天奔波忙碌嗎?我們真的不能工作與生活兩者兼顧嗎?

這些年來,身兼數職的我(女兒、妻子、母親、高管、教授……)漸漸發現,生活是可以自己掌握的,或者說,至少可以向平衡的狀態靠攏。

尋找平衡、達到平衡的第一步,是確定你的生活目標。

有人希望成名,有人希望發財,有人專注家庭,有人去大自然探險……這些追求不分高低、對錯、好壞、善惡。只要目標明確,就可以決定我們的方向和軌跡、選擇和取捨。

我自己認為,來到世上是為了體驗和感受生活的多彩和人生的多姿,酸甜苦辣、高低起伏都嘗一嘗才算圓滿。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一旦明確目標後,我這些年摸索出來的“平衡之道”可以概括為:

首先是忠於目標。想要“多姿多彩”的我,就會多次轉行,儘管會放棄原行業、原公司的積累;想要“高低起伏”都嘗一嘗,就會放手穩定的高薪工作,去嘗試自己創業。

其次是忠於原則。想要守護自己的目標,勢必要給自己定一些規則,學會說不,學會堅持。

最後是有所取捨。說不、堅持,不是沒有代價的。所謂兼顧,無非取捨,那麼就要甘於取捨、善於取捨。

我在安排時間、分配精力、管理心態這 3 個方面,都盡力這樣做。

時間管理的原則與取捨

1、學會獨處

年輕的時候,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花了很多時間到處玩耍、結交朋友、談情說愛……瀟灑又痛快,可也的確時常感到虛無,自己是誰,自己要什麼。

所以二十來歲,在波士頓讀博士時,有段時間我刻意閉門自守,讀書、看電影、聽音樂、做飯、打掃衛生……朋友們好奇地問我怎麼不出來玩啦,我說,我要學會跟自己生活。

這樣一段時間下來,還真有影響。我內心更加安穩,而且對自己有了更深的瞭解。

現在我也常常對我的孩子們說,要多給自己留點時間,才能更好了解自己、喜歡上自己、懂得自己陪伴自己,因為你自己才是這一輩子最好的朋友。

最終一生的選擇與安排,取決於你是誰、你想要什麼,如果不能留時間給自己放鬆、自在、思考,怎麼找到答案呢?

2、建立原則

進入職場後,時間分配身不由己。那麼,我們要學著建立原則,劃清工作的界限,對分外之事可以大膽說“不”。

我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前幾年,我有個項目涉及全球團隊的溝通。中國同事一般比較溫和,接受亞洲夜裡、美國白天的電話會議。

一連幾個月,我總是急急忙忙吃完晚飯,開會直到家人已經沉睡,甚至通宵,第二天早晨還正常去上班。長久下來,我發現自己的身體吃不消。

有一天,孩子叫阿姨媽媽,叫我阿姨,這讓我如受重擊。我下定決心,不怕老闆或同事不高興、不理解,我要把這個情況告訴大家,提出合理的要求,為了我和我在亞洲團隊的身心平衡!

我堅持:電話會議要輪流安排在亞洲和美洲的晚上,晚上電話會議長則第二天可以晚進辦公室,週五晚上絕對不安排會議。馬上有一些人不開心,但這樣的安排漸漸成了常態,我也得到了亞洲和美洲同事的理解、支持以及尊敬。

這也讓我認識到,我自己是我權益的捍衛者。尤其在職場上,如果我不為自己站出來,不尊重自己的權益,不為自己的權益來呼喊,我會喪失自己,而且會喪失應該得到的尊重。

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己給自己尊重,尊重我們的內心和需求。

當然,這樣做也常會有代價,也許老闆會覺得我對工作不夠投入、獻身精神不夠。這時我覺得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 讓他人瞭解自己面對的困難,給他人機會來幫助你。

我跟不同的老闆就此問題有過不少溝通,有些人很理解,會從此主動幫助調節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有些人不會理解。

我的選擇也許會影響我的印象分,甚至影響晉升機會。那麼我自問,是否願意影響快速晉升的機會,得到身心平衡以及和家人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我願意接受這個代價即可。

話說回來,在故事的另一端,老闆的“不理解、不支持”也並非沒有代價,同樣可能影響他們在職場上的形象與影響力,是否鼓舞人心,團隊是否工作更起勁、更忠誠。

3、喘息時刻

我以前總把日程排得過滿,一個會議接著一個會議,生怕漏掉了什麼,生怕浪費了時間,生怕效率不高。

這樣的結果是,我總是在趕!趕時間!趕航班!趕下一個會!趕自己的步伐!萬一有件事慢了半拍、臨時冒出什麼事來,整整一天感覺不是上班,是在拼命似的。

我發現,做事的效率和質量反而受到了影響,而且總覺得很累、很亂。後來我強迫自己,在日程表上刻意安排一些短短的、自由的間歇。在會議之間,出去喝杯咖啡、跟同事有個說笑、到陸家嘴開會前在黃浦江邊漫步幾分鐘……

法國人說,停下來,聞聞玫瑰的花香,慢下來,聽聽靈魂的自言。片刻雖短,卻讓我感受到了生活的質感,給了我喘息充電的機會。每天的日程更有條理、輕鬆自如,反而提高了我做事的效率。

現在對於我的孩子們,我也習慣給他們留出獨立的、空閒的時間。我覺得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想象力和獨立性,讓他們盡情發揮,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到他們自己。

精力管理的原則與取捨

1、精簡物質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還隨著年齡增長而日漸示弱。我深深感到生活的誘惑太多、需求太多,漸漸成為了自己的負擔。於是,傢俱擺設、衣物、書籍,甚至結交的人、參與的事,我覺得都該簡化了。

從前,我對衣服有著狂熱的購買慾望,花了不少錢,而且衣服太多,到處都是。著衣時反而經常糾結,因為選擇太多,不容易做決定。現在則是能簡則簡、能精則精。每一件都是必需的,或者真的穿起來舒服的、能帶來好心情的。

我家也定了一個斷舍離的規矩,凡是兩年內可以使用但未用的東西,一律離舍。就這樣,環境乾淨了,內心也變得簡單明朗起來,不需要將精力耗費在繁雜的物件管理上。

記得有人說過,家中的東西,要麼是必需的,要麼是美妙的。我儘可能嚴格遵守這一法則,所以對於自己創業品牌的選品,我也盡力採用這樣的理念。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現在我所有的消費,都是追求更有持續愉悅感的體驗,而不是為了品牌、為了面子、為了划算、為了一時衝動,為了即刻滿足。

其實我去創業後,放棄高薪崗位,收入一下子降下來很多,剛開始會不適應。有趣的是,我發現斷離舍後,消費降低、質量升高,使得收入降低不那麼難以接受。

而放棄了高收入、高消費,我得到的是自由。可以做真心熱愛的事情,晚間電話會議徹底消失,工作和生活的節奏自己可控。對我來說,這些在此時的生活階段很重要,所以我心甘情願地做這樣的取捨。

2、精簡關係

朋友們經常問我,為何不去同學會、不加微信群?我想說,過去的美好其實非常珍惜,只是希望將它留在心底,我想要更加專注於現在和未來的生活。

另外,我們所有人都不得不與一些人打交道,對於那些不喜歡你的人、覺得你對他/她沒用的人、不尊重你的人,應當停止與他們的關聯。人的精力有限,要花在我喜歡、喜歡我、正能量的人和事上。

2008 年,我生了一場大病,手術之後躺在床上,休養了好幾個月,當時我就許諾自己,以後要將精力用在令自己愉悅的人和事上。

我甚至還列了一個清單,寫下了那些讓自己開心的小事,直到今天我還留著這張清單:安靜下來專注聆聽音樂而不是把它當作背景音樂,多多去一家自己特別喜歡的意大利餐廳吃飯,與家人一起外出散步……

每每將自己的精力“浪費”在這些喜歡的事情上,總是能感覺到身心的愉悅和平衡。總之,精簡慾望、精簡關係、精簡生活,把精力花在值得的人和事上。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心態管理的原則與取捨

1、不比較的警鐘

世上總會有比我們更漂亮、更聰明、更有錢、更幸運的人。從自己少年時的成績,到現在孩子的成績,比較的清單沒完沒了,永遠不給我們安寧與滿足。

中國孩子的教育簡直是由全社會“共同比較”來推動的,孩子們似乎都必須學鋼琴、跳芭蕾、學雙語,必須達到社會推崇的標準。

人是社會型的動物,比較是難免的、是本質的、是從小開始的。就連我的小兒子都會問,為什麼我們不能像他的同學那樣,有一輛豪華的跑車呢。

為了避免過度比較的負面影響,我給自己設置了一個內心的“提醒”,我問自己:

目前我所有的,是對我而言最好的嗎?

如果不夠好,我可以努力去把它變成對我而言最好的嗎?

我與別人的相對位置,沒有關係。

我一旦意識到,跟別人比較的壓力影響到生活和情緒了,就會開啟一個自己內心的警鐘,或者找家人好友提醒。我覺得還蠻有效的。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2、更關注過程

創業後,我覺得過程遠比結果重要。

工作二十多年後,想想我這個愛旅行、愛多種文化、愛手工藝、愛品質生活的人,能以發掘和推廣手工藝產品為職業,很慶幸。這個慢慢成長的過程中,如果我和團隊盡力了,就可以覺得不負自己了。

將注意力集中在怎樣投入最大的努力,每天專心把每件事做好,而不是糾結圓滿的結果 — 這也讓每日生活更愉悅、更平衡。

3、不過分完美

我曾是個完美主義者。也許是管理諮詢從業者的通病,我對團隊的報告都要求改了又改,即使事倍功半。

我也對自己充滿自責和猜疑,責備自己沒有人家升級得快、懊惱今天的演講沒有發揮好、在非常重要的會議上好像說錯了一句話……每天都反覆掂量這些“不足之處”。

後來我發現,這樣生活太累了,自己累、家人累、周圍的人跟著累。生活的目的,不是達到事事十全十美。

現在我更傾向於二八法則,享受從無到有、逐漸變好的過程。

寫一個報告,只要足以達到它的目的即可,全不必要達到麥肯錫標準;大型演講,沒有發揮完美,吸取經驗,下次更好就行了;房間的打掃,舒適整潔即可,不必要一塵不染……

這對我來說,是一種考驗,也是一段旅程,現在的我更懂得珍惜和享受這個旅程。有時候不完美,反而給生活帶來更多的真實和更豐富的質地。

就好像手工藝品,因為手工製作的特性,每件作品都不完全一樣,都使它們擁有格外獨特的味道。

總之,不該想的東西,不要去想;

不該糾結的事情,不要糾結;

過去的事情,不要刻意懷念;

將來的事情,不要提前發愁……

給自己的心態也做個“斷舍離”。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尾聲

時間很公平,不偏愛任何人。平衡之道,在於瞭解自己、相信自己,做出選擇、做出取捨,最終將你的時間、精力和最珍視的態度,留給你在意的人與事。

我知道自己一天天在向這個平衡靠攏,最後,希望這些 tips 能幫助你:

“虛度時光”並不可怕,看看閒書、聽聽音樂、和孩子打鬧、跟朋友瞎聊、or just get bored(或者乾脆無聊發呆),有助於身心平衡。

斷舍離,不需要的、不適合的、你存著以防萬一而那個萬一從沒到來的、不帶給你真正愉悅的東西,你的家、辦公室、衣櫃、你的內心,都會輕鬆明朗很多。

斷離舍也適用於你的人際關係。跟喜歡你、你喜歡,而且正能量的人多在一起。朋友不在多,在於真,在於好。

停止比較,關心你所擁有的,是否對自己是最好的選擇。心裡設個提醒的警鐘,或者讓家人、好友提醒自己。

訂出一些時間規則並遵守。例如我們家約定不把手機帶到飯桌上;孩子睡覺前的一兩個小時,是我們跟孩子談心、閱讀的時間;我每週晚上的應酬不超過 1 次。

謝絕不必要的會議、不必要的社交,常問自己,這件事重要嗎?真的必須要去嗎?值得你花時間嗎?跟你的目標相符嗎?

大膽說“不”,相信並尊重自己的選擇和權利。別人也會尊重你的。假如他們不,起碼讓他們知道,你不允許他們隨意侵犯你的權利。

採用二八原則,完美主義害死人。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即使有,有這個必要嗎?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作者介紹:Lan,北大本科,美國波士頓大學生物化學博士,曾先後在 P&G 寶潔、McKinsey 麥肯錫,DuPont 杜邦等公司任職,主要從事品牌營銷戰略工作。目前任上海紐約大學商學院兼職教授,同時還是進口手工藝品牌“她鄉悅品TaXiang”的創始人。

掃碼可關注“她鄉悅品TaXiang”

意猶未盡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很多人問,這麼“折騰”的一生,事業和家庭是怎麼平衡的?在這裡結合自身經歷,為大家分享一些體會和建議。希望每個閱讀這篇文章的人,可以找到真實的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

作者:Lan;本文來源:公眾號“她鄉悅品TaXiang”(ID:taxiangyuepin)。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中國老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為了這一目標,生活勢必會充滿奔波、拼搏、競爭……

從小到大,我作為保送北大的學霸,也被這樣的價值觀裹挾,一路讀到留美化學博士、去世界 500 強做研發、去麥肯錫做諮詢……似乎一路向前,奔向美好目標。

其實我時常感到累,感到在外界的推動下生活,我開始問自己和身邊的人:人生真的需要這麼拼嗎?我們真的需要每天奔波忙碌嗎?我們真的不能工作與生活兩者兼顧嗎?

這些年來,身兼數職的我(女兒、妻子、母親、高管、教授……)漸漸發現,生活是可以自己掌握的,或者說,至少可以向平衡的狀態靠攏。

尋找平衡、達到平衡的第一步,是確定你的生活目標。

有人希望成名,有人希望發財,有人專注家庭,有人去大自然探險……這些追求不分高低、對錯、好壞、善惡。只要目標明確,就可以決定我們的方向和軌跡、選擇和取捨。

我自己認為,來到世上是為了體驗和感受生活的多彩和人生的多姿,酸甜苦辣、高低起伏都嘗一嘗才算圓滿。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一旦明確目標後,我這些年摸索出來的“平衡之道”可以概括為:

首先是忠於目標。想要“多姿多彩”的我,就會多次轉行,儘管會放棄原行業、原公司的積累;想要“高低起伏”都嘗一嘗,就會放手穩定的高薪工作,去嘗試自己創業。

其次是忠於原則。想要守護自己的目標,勢必要給自己定一些規則,學會說不,學會堅持。

最後是有所取捨。說不、堅持,不是沒有代價的。所謂兼顧,無非取捨,那麼就要甘於取捨、善於取捨。

我在安排時間、分配精力、管理心態這 3 個方面,都盡力這樣做。

時間管理的原則與取捨

1、學會獨處

年輕的時候,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花了很多時間到處玩耍、結交朋友、談情說愛……瀟灑又痛快,可也的確時常感到虛無,自己是誰,自己要什麼。

所以二十來歲,在波士頓讀博士時,有段時間我刻意閉門自守,讀書、看電影、聽音樂、做飯、打掃衛生……朋友們好奇地問我怎麼不出來玩啦,我說,我要學會跟自己生活。

這樣一段時間下來,還真有影響。我內心更加安穩,而且對自己有了更深的瞭解。

現在我也常常對我的孩子們說,要多給自己留點時間,才能更好了解自己、喜歡上自己、懂得自己陪伴自己,因為你自己才是這一輩子最好的朋友。

最終一生的選擇與安排,取決於你是誰、你想要什麼,如果不能留時間給自己放鬆、自在、思考,怎麼找到答案呢?

2、建立原則

進入職場後,時間分配身不由己。那麼,我們要學著建立原則,劃清工作的界限,對分外之事可以大膽說“不”。

我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前幾年,我有個項目涉及全球團隊的溝通。中國同事一般比較溫和,接受亞洲夜裡、美國白天的電話會議。

一連幾個月,我總是急急忙忙吃完晚飯,開會直到家人已經沉睡,甚至通宵,第二天早晨還正常去上班。長久下來,我發現自己的身體吃不消。

有一天,孩子叫阿姨媽媽,叫我阿姨,這讓我如受重擊。我下定決心,不怕老闆或同事不高興、不理解,我要把這個情況告訴大家,提出合理的要求,為了我和我在亞洲團隊的身心平衡!

我堅持:電話會議要輪流安排在亞洲和美洲的晚上,晚上電話會議長則第二天可以晚進辦公室,週五晚上絕對不安排會議。馬上有一些人不開心,但這樣的安排漸漸成了常態,我也得到了亞洲和美洲同事的理解、支持以及尊敬。

這也讓我認識到,我自己是我權益的捍衛者。尤其在職場上,如果我不為自己站出來,不尊重自己的權益,不為自己的權益來呼喊,我會喪失自己,而且會喪失應該得到的尊重。

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己給自己尊重,尊重我們的內心和需求。

當然,這樣做也常會有代價,也許老闆會覺得我對工作不夠投入、獻身精神不夠。這時我覺得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 讓他人瞭解自己面對的困難,給他人機會來幫助你。

我跟不同的老闆就此問題有過不少溝通,有些人很理解,會從此主動幫助調節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有些人不會理解。

我的選擇也許會影響我的印象分,甚至影響晉升機會。那麼我自問,是否願意影響快速晉升的機會,得到身心平衡以及和家人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我願意接受這個代價即可。

話說回來,在故事的另一端,老闆的“不理解、不支持”也並非沒有代價,同樣可能影響他們在職場上的形象與影響力,是否鼓舞人心,團隊是否工作更起勁、更忠誠。

3、喘息時刻

我以前總把日程排得過滿,一個會議接著一個會議,生怕漏掉了什麼,生怕浪費了時間,生怕效率不高。

這樣的結果是,我總是在趕!趕時間!趕航班!趕下一個會!趕自己的步伐!萬一有件事慢了半拍、臨時冒出什麼事來,整整一天感覺不是上班,是在拼命似的。

我發現,做事的效率和質量反而受到了影響,而且總覺得很累、很亂。後來我強迫自己,在日程表上刻意安排一些短短的、自由的間歇。在會議之間,出去喝杯咖啡、跟同事有個說笑、到陸家嘴開會前在黃浦江邊漫步幾分鐘……

法國人說,停下來,聞聞玫瑰的花香,慢下來,聽聽靈魂的自言。片刻雖短,卻讓我感受到了生活的質感,給了我喘息充電的機會。每天的日程更有條理、輕鬆自如,反而提高了我做事的效率。

現在對於我的孩子們,我也習慣給他們留出獨立的、空閒的時間。我覺得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想象力和獨立性,讓他們盡情發揮,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到他們自己。

精力管理的原則與取捨

1、精簡物質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還隨著年齡增長而日漸示弱。我深深感到生活的誘惑太多、需求太多,漸漸成為了自己的負擔。於是,傢俱擺設、衣物、書籍,甚至結交的人、參與的事,我覺得都該簡化了。

從前,我對衣服有著狂熱的購買慾望,花了不少錢,而且衣服太多,到處都是。著衣時反而經常糾結,因為選擇太多,不容易做決定。現在則是能簡則簡、能精則精。每一件都是必需的,或者真的穿起來舒服的、能帶來好心情的。

我家也定了一個斷舍離的規矩,凡是兩年內可以使用但未用的東西,一律離舍。就這樣,環境乾淨了,內心也變得簡單明朗起來,不需要將精力耗費在繁雜的物件管理上。

記得有人說過,家中的東西,要麼是必需的,要麼是美妙的。我儘可能嚴格遵守這一法則,所以對於自己創業品牌的選品,我也盡力採用這樣的理念。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現在我所有的消費,都是追求更有持續愉悅感的體驗,而不是為了品牌、為了面子、為了划算、為了一時衝動,為了即刻滿足。

其實我去創業後,放棄高薪崗位,收入一下子降下來很多,剛開始會不適應。有趣的是,我發現斷離舍後,消費降低、質量升高,使得收入降低不那麼難以接受。

而放棄了高收入、高消費,我得到的是自由。可以做真心熱愛的事情,晚間電話會議徹底消失,工作和生活的節奏自己可控。對我來說,這些在此時的生活階段很重要,所以我心甘情願地做這樣的取捨。

2、精簡關係

朋友們經常問我,為何不去同學會、不加微信群?我想說,過去的美好其實非常珍惜,只是希望將它留在心底,我想要更加專注於現在和未來的生活。

另外,我們所有人都不得不與一些人打交道,對於那些不喜歡你的人、覺得你對他/她沒用的人、不尊重你的人,應當停止與他們的關聯。人的精力有限,要花在我喜歡、喜歡我、正能量的人和事上。

2008 年,我生了一場大病,手術之後躺在床上,休養了好幾個月,當時我就許諾自己,以後要將精力用在令自己愉悅的人和事上。

我甚至還列了一個清單,寫下了那些讓自己開心的小事,直到今天我還留著這張清單:安靜下來專注聆聽音樂而不是把它當作背景音樂,多多去一家自己特別喜歡的意大利餐廳吃飯,與家人一起外出散步……

每每將自己的精力“浪費”在這些喜歡的事情上,總是能感覺到身心的愉悅和平衡。總之,精簡慾望、精簡關係、精簡生活,把精力花在值得的人和事上。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心態管理的原則與取捨

1、不比較的警鐘

世上總會有比我們更漂亮、更聰明、更有錢、更幸運的人。從自己少年時的成績,到現在孩子的成績,比較的清單沒完沒了,永遠不給我們安寧與滿足。

中國孩子的教育簡直是由全社會“共同比較”來推動的,孩子們似乎都必須學鋼琴、跳芭蕾、學雙語,必須達到社會推崇的標準。

人是社會型的動物,比較是難免的、是本質的、是從小開始的。就連我的小兒子都會問,為什麼我們不能像他的同學那樣,有一輛豪華的跑車呢。

為了避免過度比較的負面影響,我給自己設置了一個內心的“提醒”,我問自己:

目前我所有的,是對我而言最好的嗎?

如果不夠好,我可以努力去把它變成對我而言最好的嗎?

我與別人的相對位置,沒有關係。

我一旦意識到,跟別人比較的壓力影響到生活和情緒了,就會開啟一個自己內心的警鐘,或者找家人好友提醒。我覺得還蠻有效的。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2、更關注過程

創業後,我覺得過程遠比結果重要。

工作二十多年後,想想我這個愛旅行、愛多種文化、愛手工藝、愛品質生活的人,能以發掘和推廣手工藝產品為職業,很慶幸。這個慢慢成長的過程中,如果我和團隊盡力了,就可以覺得不負自己了。

將注意力集中在怎樣投入最大的努力,每天專心把每件事做好,而不是糾結圓滿的結果 — 這也讓每日生活更愉悅、更平衡。

3、不過分完美

我曾是個完美主義者。也許是管理諮詢從業者的通病,我對團隊的報告都要求改了又改,即使事倍功半。

我也對自己充滿自責和猜疑,責備自己沒有人家升級得快、懊惱今天的演講沒有發揮好、在非常重要的會議上好像說錯了一句話……每天都反覆掂量這些“不足之處”。

後來我發現,這樣生活太累了,自己累、家人累、周圍的人跟著累。生活的目的,不是達到事事十全十美。

現在我更傾向於二八法則,享受從無到有、逐漸變好的過程。

寫一個報告,只要足以達到它的目的即可,全不必要達到麥肯錫標準;大型演講,沒有發揮完美,吸取經驗,下次更好就行了;房間的打掃,舒適整潔即可,不必要一塵不染……

這對我來說,是一種考驗,也是一段旅程,現在的我更懂得珍惜和享受這個旅程。有時候不完美,反而給生活帶來更多的真實和更豐富的質地。

就好像手工藝品,因為手工製作的特性,每件作品都不完全一樣,都使它們擁有格外獨特的味道。

總之,不該想的東西,不要去想;

不該糾結的事情,不要糾結;

過去的事情,不要刻意懷念;

將來的事情,不要提前發愁……

給自己的心態也做個“斷舍離”。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尾聲

時間很公平,不偏愛任何人。平衡之道,在於瞭解自己、相信自己,做出選擇、做出取捨,最終將你的時間、精力和最珍視的態度,留給你在意的人與事。

我知道自己一天天在向這個平衡靠攏,最後,希望這些 tips 能幫助你:

“虛度時光”並不可怕,看看閒書、聽聽音樂、和孩子打鬧、跟朋友瞎聊、or just get bored(或者乾脆無聊發呆),有助於身心平衡。

斷舍離,不需要的、不適合的、你存著以防萬一而那個萬一從沒到來的、不帶給你真正愉悅的東西,你的家、辦公室、衣櫃、你的內心,都會輕鬆明朗很多。

斷離舍也適用於你的人際關係。跟喜歡你、你喜歡,而且正能量的人多在一起。朋友不在多,在於真,在於好。

停止比較,關心你所擁有的,是否對自己是最好的選擇。心裡設個提醒的警鐘,或者讓家人、好友提醒自己。

訂出一些時間規則並遵守。例如我們家約定不把手機帶到飯桌上;孩子睡覺前的一兩個小時,是我們跟孩子談心、閱讀的時間;我每週晚上的應酬不超過 1 次。

謝絕不必要的會議、不必要的社交,常問自己,這件事重要嗎?真的必須要去嗎?值得你花時間嗎?跟你的目標相符嗎?

大膽說“不”,相信並尊重自己的選擇和權利。別人也會尊重你的。假如他們不,起碼讓他們知道,你不允許他們隨意侵犯你的權利。

採用二八原則,完美主義害死人。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即使有,有這個必要嗎?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作者介紹:Lan,北大本科,美國波士頓大學生物化學博士,曾先後在 P&G 寶潔、McKinsey 麥肯錫,DuPont 杜邦等公司任職,主要從事品牌營銷戰略工作。目前任上海紐約大學商學院兼職教授,同時還是進口手工藝品牌“她鄉悅品TaXiang”的創始人。

掃碼可關注“她鄉悅品TaXiang”

意猶未盡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

【藍橡樹家長圈】家長的圈子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數萬家長一起,學習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數百位牛爸牛媽暢聊教育;線上線下家長沙龍提前佔座。

長按複製ID, 添加好友, 申請加入

  • 學齡前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22

  • 小學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36

  • 初中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31

  • 高中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25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很多人問,這麼“折騰”的一生,事業和家庭是怎麼平衡的?在這裡結合自身經歷,為大家分享一些體會和建議。希望每個閱讀這篇文章的人,可以找到真實的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

作者:Lan;本文來源:公眾號“她鄉悅品TaXiang”(ID:taxiangyuepin)。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中國老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為了這一目標,生活勢必會充滿奔波、拼搏、競爭……

從小到大,我作為保送北大的學霸,也被這樣的價值觀裹挾,一路讀到留美化學博士、去世界 500 強做研發、去麥肯錫做諮詢……似乎一路向前,奔向美好目標。

其實我時常感到累,感到在外界的推動下生活,我開始問自己和身邊的人:人生真的需要這麼拼嗎?我們真的需要每天奔波忙碌嗎?我們真的不能工作與生活兩者兼顧嗎?

這些年來,身兼數職的我(女兒、妻子、母親、高管、教授……)漸漸發現,生活是可以自己掌握的,或者說,至少可以向平衡的狀態靠攏。

尋找平衡、達到平衡的第一步,是確定你的生活目標。

有人希望成名,有人希望發財,有人專注家庭,有人去大自然探險……這些追求不分高低、對錯、好壞、善惡。只要目標明確,就可以決定我們的方向和軌跡、選擇和取捨。

我自己認為,來到世上是為了體驗和感受生活的多彩和人生的多姿,酸甜苦辣、高低起伏都嘗一嘗才算圓滿。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一旦明確目標後,我這些年摸索出來的“平衡之道”可以概括為:

首先是忠於目標。想要“多姿多彩”的我,就會多次轉行,儘管會放棄原行業、原公司的積累;想要“高低起伏”都嘗一嘗,就會放手穩定的高薪工作,去嘗試自己創業。

其次是忠於原則。想要守護自己的目標,勢必要給自己定一些規則,學會說不,學會堅持。

最後是有所取捨。說不、堅持,不是沒有代價的。所謂兼顧,無非取捨,那麼就要甘於取捨、善於取捨。

我在安排時間、分配精力、管理心態這 3 個方面,都盡力這樣做。

時間管理的原則與取捨

1、學會獨處

年輕的時候,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花了很多時間到處玩耍、結交朋友、談情說愛……瀟灑又痛快,可也的確時常感到虛無,自己是誰,自己要什麼。

所以二十來歲,在波士頓讀博士時,有段時間我刻意閉門自守,讀書、看電影、聽音樂、做飯、打掃衛生……朋友們好奇地問我怎麼不出來玩啦,我說,我要學會跟自己生活。

這樣一段時間下來,還真有影響。我內心更加安穩,而且對自己有了更深的瞭解。

現在我也常常對我的孩子們說,要多給自己留點時間,才能更好了解自己、喜歡上自己、懂得自己陪伴自己,因為你自己才是這一輩子最好的朋友。

最終一生的選擇與安排,取決於你是誰、你想要什麼,如果不能留時間給自己放鬆、自在、思考,怎麼找到答案呢?

2、建立原則

進入職場後,時間分配身不由己。那麼,我們要學著建立原則,劃清工作的界限,對分外之事可以大膽說“不”。

我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前幾年,我有個項目涉及全球團隊的溝通。中國同事一般比較溫和,接受亞洲夜裡、美國白天的電話會議。

一連幾個月,我總是急急忙忙吃完晚飯,開會直到家人已經沉睡,甚至通宵,第二天早晨還正常去上班。長久下來,我發現自己的身體吃不消。

有一天,孩子叫阿姨媽媽,叫我阿姨,這讓我如受重擊。我下定決心,不怕老闆或同事不高興、不理解,我要把這個情況告訴大家,提出合理的要求,為了我和我在亞洲團隊的身心平衡!

我堅持:電話會議要輪流安排在亞洲和美洲的晚上,晚上電話會議長則第二天可以晚進辦公室,週五晚上絕對不安排會議。馬上有一些人不開心,但這樣的安排漸漸成了常態,我也得到了亞洲和美洲同事的理解、支持以及尊敬。

這也讓我認識到,我自己是我權益的捍衛者。尤其在職場上,如果我不為自己站出來,不尊重自己的權益,不為自己的權益來呼喊,我會喪失自己,而且會喪失應該得到的尊重。

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己給自己尊重,尊重我們的內心和需求。

當然,這樣做也常會有代價,也許老闆會覺得我對工作不夠投入、獻身精神不夠。這時我覺得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 讓他人瞭解自己面對的困難,給他人機會來幫助你。

我跟不同的老闆就此問題有過不少溝通,有些人很理解,會從此主動幫助調節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有些人不會理解。

我的選擇也許會影響我的印象分,甚至影響晉升機會。那麼我自問,是否願意影響快速晉升的機會,得到身心平衡以及和家人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我願意接受這個代價即可。

話說回來,在故事的另一端,老闆的“不理解、不支持”也並非沒有代價,同樣可能影響他們在職場上的形象與影響力,是否鼓舞人心,團隊是否工作更起勁、更忠誠。

3、喘息時刻

我以前總把日程排得過滿,一個會議接著一個會議,生怕漏掉了什麼,生怕浪費了時間,生怕效率不高。

這樣的結果是,我總是在趕!趕時間!趕航班!趕下一個會!趕自己的步伐!萬一有件事慢了半拍、臨時冒出什麼事來,整整一天感覺不是上班,是在拼命似的。

我發現,做事的效率和質量反而受到了影響,而且總覺得很累、很亂。後來我強迫自己,在日程表上刻意安排一些短短的、自由的間歇。在會議之間,出去喝杯咖啡、跟同事有個說笑、到陸家嘴開會前在黃浦江邊漫步幾分鐘……

法國人說,停下來,聞聞玫瑰的花香,慢下來,聽聽靈魂的自言。片刻雖短,卻讓我感受到了生活的質感,給了我喘息充電的機會。每天的日程更有條理、輕鬆自如,反而提高了我做事的效率。

現在對於我的孩子們,我也習慣給他們留出獨立的、空閒的時間。我覺得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想象力和獨立性,讓他們盡情發揮,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到他們自己。

精力管理的原則與取捨

1、精簡物質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還隨著年齡增長而日漸示弱。我深深感到生活的誘惑太多、需求太多,漸漸成為了自己的負擔。於是,傢俱擺設、衣物、書籍,甚至結交的人、參與的事,我覺得都該簡化了。

從前,我對衣服有著狂熱的購買慾望,花了不少錢,而且衣服太多,到處都是。著衣時反而經常糾結,因為選擇太多,不容易做決定。現在則是能簡則簡、能精則精。每一件都是必需的,或者真的穿起來舒服的、能帶來好心情的。

我家也定了一個斷舍離的規矩,凡是兩年內可以使用但未用的東西,一律離舍。就這樣,環境乾淨了,內心也變得簡單明朗起來,不需要將精力耗費在繁雜的物件管理上。

記得有人說過,家中的東西,要麼是必需的,要麼是美妙的。我儘可能嚴格遵守這一法則,所以對於自己創業品牌的選品,我也盡力採用這樣的理念。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現在我所有的消費,都是追求更有持續愉悅感的體驗,而不是為了品牌、為了面子、為了划算、為了一時衝動,為了即刻滿足。

其實我去創業後,放棄高薪崗位,收入一下子降下來很多,剛開始會不適應。有趣的是,我發現斷離舍後,消費降低、質量升高,使得收入降低不那麼難以接受。

而放棄了高收入、高消費,我得到的是自由。可以做真心熱愛的事情,晚間電話會議徹底消失,工作和生活的節奏自己可控。對我來說,這些在此時的生活階段很重要,所以我心甘情願地做這樣的取捨。

2、精簡關係

朋友們經常問我,為何不去同學會、不加微信群?我想說,過去的美好其實非常珍惜,只是希望將它留在心底,我想要更加專注於現在和未來的生活。

另外,我們所有人都不得不與一些人打交道,對於那些不喜歡你的人、覺得你對他/她沒用的人、不尊重你的人,應當停止與他們的關聯。人的精力有限,要花在我喜歡、喜歡我、正能量的人和事上。

2008 年,我生了一場大病,手術之後躺在床上,休養了好幾個月,當時我就許諾自己,以後要將精力用在令自己愉悅的人和事上。

我甚至還列了一個清單,寫下了那些讓自己開心的小事,直到今天我還留著這張清單:安靜下來專注聆聽音樂而不是把它當作背景音樂,多多去一家自己特別喜歡的意大利餐廳吃飯,與家人一起外出散步……

每每將自己的精力“浪費”在這些喜歡的事情上,總是能感覺到身心的愉悅和平衡。總之,精簡慾望、精簡關係、精簡生活,把精力花在值得的人和事上。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心態管理的原則與取捨

1、不比較的警鐘

世上總會有比我們更漂亮、更聰明、更有錢、更幸運的人。從自己少年時的成績,到現在孩子的成績,比較的清單沒完沒了,永遠不給我們安寧與滿足。

中國孩子的教育簡直是由全社會“共同比較”來推動的,孩子們似乎都必須學鋼琴、跳芭蕾、學雙語,必須達到社會推崇的標準。

人是社會型的動物,比較是難免的、是本質的、是從小開始的。就連我的小兒子都會問,為什麼我們不能像他的同學那樣,有一輛豪華的跑車呢。

為了避免過度比較的負面影響,我給自己設置了一個內心的“提醒”,我問自己:

目前我所有的,是對我而言最好的嗎?

如果不夠好,我可以努力去把它變成對我而言最好的嗎?

我與別人的相對位置,沒有關係。

我一旦意識到,跟別人比較的壓力影響到生活和情緒了,就會開啟一個自己內心的警鐘,或者找家人好友提醒。我覺得還蠻有效的。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2、更關注過程

創業後,我覺得過程遠比結果重要。

工作二十多年後,想想我這個愛旅行、愛多種文化、愛手工藝、愛品質生活的人,能以發掘和推廣手工藝產品為職業,很慶幸。這個慢慢成長的過程中,如果我和團隊盡力了,就可以覺得不負自己了。

將注意力集中在怎樣投入最大的努力,每天專心把每件事做好,而不是糾結圓滿的結果 — 這也讓每日生活更愉悅、更平衡。

3、不過分完美

我曾是個完美主義者。也許是管理諮詢從業者的通病,我對團隊的報告都要求改了又改,即使事倍功半。

我也對自己充滿自責和猜疑,責備自己沒有人家升級得快、懊惱今天的演講沒有發揮好、在非常重要的會議上好像說錯了一句話……每天都反覆掂量這些“不足之處”。

後來我發現,這樣生活太累了,自己累、家人累、周圍的人跟著累。生活的目的,不是達到事事十全十美。

現在我更傾向於二八法則,享受從無到有、逐漸變好的過程。

寫一個報告,只要足以達到它的目的即可,全不必要達到麥肯錫標準;大型演講,沒有發揮完美,吸取經驗,下次更好就行了;房間的打掃,舒適整潔即可,不必要一塵不染……

這對我來說,是一種考驗,也是一段旅程,現在的我更懂得珍惜和享受這個旅程。有時候不完美,反而給生活帶來更多的真實和更豐富的質地。

就好像手工藝品,因為手工製作的特性,每件作品都不完全一樣,都使它們擁有格外獨特的味道。

總之,不該想的東西,不要去想;

不該糾結的事情,不要糾結;

過去的事情,不要刻意懷念;

將來的事情,不要提前發愁……

給自己的心態也做個“斷舍離”。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尾聲

時間很公平,不偏愛任何人。平衡之道,在於瞭解自己、相信自己,做出選擇、做出取捨,最終將你的時間、精力和最珍視的態度,留給你在意的人與事。

我知道自己一天天在向這個平衡靠攏,最後,希望這些 tips 能幫助你:

“虛度時光”並不可怕,看看閒書、聽聽音樂、和孩子打鬧、跟朋友瞎聊、or just get bored(或者乾脆無聊發呆),有助於身心平衡。

斷舍離,不需要的、不適合的、你存著以防萬一而那個萬一從沒到來的、不帶給你真正愉悅的東西,你的家、辦公室、衣櫃、你的內心,都會輕鬆明朗很多。

斷離舍也適用於你的人際關係。跟喜歡你、你喜歡,而且正能量的人多在一起。朋友不在多,在於真,在於好。

停止比較,關心你所擁有的,是否對自己是最好的選擇。心裡設個提醒的警鐘,或者讓家人、好友提醒自己。

訂出一些時間規則並遵守。例如我們家約定不把手機帶到飯桌上;孩子睡覺前的一兩個小時,是我們跟孩子談心、閱讀的時間;我每週晚上的應酬不超過 1 次。

謝絕不必要的會議、不必要的社交,常問自己,這件事重要嗎?真的必須要去嗎?值得你花時間嗎?跟你的目標相符嗎?

大膽說“不”,相信並尊重自己的選擇和權利。別人也會尊重你的。假如他們不,起碼讓他們知道,你不允許他們隨意侵犯你的權利。

採用二八原則,完美主義害死人。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即使有,有這個必要嗎?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作者介紹:Lan,北大本科,美國波士頓大學生物化學博士,曾先後在 P&G 寶潔、McKinsey 麥肯錫,DuPont 杜邦等公司任職,主要從事品牌營銷戰略工作。目前任上海紐約大學商學院兼職教授,同時還是進口手工藝品牌“她鄉悅品TaXiang”的創始人。

掃碼可關注“她鄉悅品TaXiang”

意猶未盡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

【藍橡樹家長圈】家長的圈子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數萬家長一起,學習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數百位牛爸牛媽暢聊教育;線上線下家長沙龍提前佔座。

長按複製ID, 添加好友, 申請加入

  • 學齡前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22

  • 小學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36

  • 初中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31

  • 高中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25

麥肯錫媽媽:事業和家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取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