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不完美媽媽 家庭教育 全職媽媽 服裝 玩具 開心冬夏令營 2019-09-17
"

“現在孩子們的家庭教育,要麼是爸爸媽媽兩人都不管,直接把教育的壓力推給老師,要麼就是爸爸習慣性缺席,把教育壓力推給媽媽,媽媽又太過強勢,不會找方法,逼得孩子喘不過氣來。”

深以為然。

有沒有發現,中國式的家庭教育,大多數都存在這種通病: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

“現在孩子們的家庭教育,要麼是爸爸媽媽兩人都不管,直接把教育的壓力推給老師,要麼就是爸爸習慣性缺席,把教育壓力推給媽媽,媽媽又太過強勢,不會找方法,逼得孩子喘不過氣來。”

深以為然。

有沒有發現,中國式的家庭教育,大多數都存在這種通病: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爸爸不出力

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而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缺乏“父親的教育”。

"

“現在孩子們的家庭教育,要麼是爸爸媽媽兩人都不管,直接把教育的壓力推給老師,要麼就是爸爸習慣性缺席,把教育壓力推給媽媽,媽媽又太過強勢,不會找方法,逼得孩子喘不過氣來。”

深以為然。

有沒有發現,中國式的家庭教育,大多數都存在這種通病: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爸爸不出力

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而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缺乏“父親的教育”。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原始社會中,爸爸會帶孩子出門打獵,孩子就被爸爸帶著去探索世界。

而現在卻完全不是這樣,爸爸沒能成為家庭的重要角色,對媽媽和孩子來說爸爸常常缺席。

針對北京5762名幼兒父親的調查發現:82%的父親認為自己工作忙,根本沒有時間陪孩子。

而對天津市2054人的調查顯示:在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親“缺位”的情況,母親是子女教育的絕對主角。

記得,有一天傍晚,我和同事在街頭打出租車。

的哥是個中年人,圓臉,板寸頭,看樣子心情不錯。

他問我們是幹什麼的,我同事說:“做兒童教育的。”

的哥很驚訝地看我同事一眼說:“老爺們還搞什麼兒童教育啊?”

聊天中我們知道他有一個9歲的女兒,就反問他:“你不管孩子的教育嗎?”

他不以為然地“嗨”了一聲:“教育孩子是女人們的事,我就管掙錢!”

我想這位的哥父親或許就是父教缺失的形象代言人。

"

“現在孩子們的家庭教育,要麼是爸爸媽媽兩人都不管,直接把教育的壓力推給老師,要麼就是爸爸習慣性缺席,把教育壓力推給媽媽,媽媽又太過強勢,不會找方法,逼得孩子喘不過氣來。”

深以為然。

有沒有發現,中國式的家庭教育,大多數都存在這種通病: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爸爸不出力

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而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缺乏“父親的教育”。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原始社會中,爸爸會帶孩子出門打獵,孩子就被爸爸帶著去探索世界。

而現在卻完全不是這樣,爸爸沒能成為家庭的重要角色,對媽媽和孩子來說爸爸常常缺席。

針對北京5762名幼兒父親的調查發現:82%的父親認為自己工作忙,根本沒有時間陪孩子。

而對天津市2054人的調查顯示:在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親“缺位”的情況,母親是子女教育的絕對主角。

記得,有一天傍晚,我和同事在街頭打出租車。

的哥是個中年人,圓臉,板寸頭,看樣子心情不錯。

他問我們是幹什麼的,我同事說:“做兒童教育的。”

的哥很驚訝地看我同事一眼說:“老爺們還搞什麼兒童教育啊?”

聊天中我們知道他有一個9歲的女兒,就反問他:“你不管孩子的教育嗎?”

他不以為然地“嗨”了一聲:“教育孩子是女人們的事,我就管掙錢!”

我想這位的哥父親或許就是父教缺失的形象代言人。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中國的傳統觀念提倡“男主外女主內”。隨著社會不斷髮展和改變,人們思想觀念轉變,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走出家門,在不同領域扮演越來越多的重要角色。

但“中國的爸爸”參與家庭的程度依舊很低,在親子教育中的參與度依舊不夠。

劉墉曾說過,“許多爸爸在孩子的圖畫裡,沒有手。”

因為爸爸們工作太忙,很少有時間能陪在孩子身邊,在孩子的記憶裡,爸爸像是一團影子,總是抓不住。

可是爸爸在家庭生活中真的不可缺位,爸爸可以給男孩陽剛之氣,給女孩帶來安全感。

爸爸一旦在這種“互動”中缺席,無疑將孩子推到了一個只有媽媽的世界裡。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在情感關係上,將會更加依賴於媽媽,並視媽媽為權威,久而久之可能將爸爸置於備受冷落的境地。

"

“現在孩子們的家庭教育,要麼是爸爸媽媽兩人都不管,直接把教育的壓力推給老師,要麼就是爸爸習慣性缺席,把教育壓力推給媽媽,媽媽又太過強勢,不會找方法,逼得孩子喘不過氣來。”

深以為然。

有沒有發現,中國式的家庭教育,大多數都存在這種通病: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爸爸不出力

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而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缺乏“父親的教育”。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原始社會中,爸爸會帶孩子出門打獵,孩子就被爸爸帶著去探索世界。

而現在卻完全不是這樣,爸爸沒能成為家庭的重要角色,對媽媽和孩子來說爸爸常常缺席。

針對北京5762名幼兒父親的調查發現:82%的父親認為自己工作忙,根本沒有時間陪孩子。

而對天津市2054人的調查顯示:在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親“缺位”的情況,母親是子女教育的絕對主角。

記得,有一天傍晚,我和同事在街頭打出租車。

的哥是個中年人,圓臉,板寸頭,看樣子心情不錯。

他問我們是幹什麼的,我同事說:“做兒童教育的。”

的哥很驚訝地看我同事一眼說:“老爺們還搞什麼兒童教育啊?”

聊天中我們知道他有一個9歲的女兒,就反問他:“你不管孩子的教育嗎?”

他不以為然地“嗨”了一聲:“教育孩子是女人們的事,我就管掙錢!”

我想這位的哥父親或許就是父教缺失的形象代言人。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中國的傳統觀念提倡“男主外女主內”。隨著社會不斷髮展和改變,人們思想觀念轉變,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走出家門,在不同領域扮演越來越多的重要角色。

但“中國的爸爸”參與家庭的程度依舊很低,在親子教育中的參與度依舊不夠。

劉墉曾說過,“許多爸爸在孩子的圖畫裡,沒有手。”

因為爸爸們工作太忙,很少有時間能陪在孩子身邊,在孩子的記憶裡,爸爸像是一團影子,總是抓不住。

可是爸爸在家庭生活中真的不可缺位,爸爸可以給男孩陽剛之氣,給女孩帶來安全感。

爸爸一旦在這種“互動”中缺席,無疑將孩子推到了一個只有媽媽的世界裡。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在情感關係上,將會更加依賴於媽媽,並視媽媽為權威,久而久之可能將爸爸置於備受冷落的境地。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沒有哪個孩子希望,父親在他的生活裡,是幾乎消失的。爸爸不僅僅只是一個稱呼,更代表著責任和榮譽,一個不出力的父親,又怎能孕育出一個優秀健康的孩子。

更何況,有時,爸爸的不出力,只能逼得媽媽用蠻力。

"

“現在孩子們的家庭教育,要麼是爸爸媽媽兩人都不管,直接把教育的壓力推給老師,要麼就是爸爸習慣性缺席,把教育壓力推給媽媽,媽媽又太過強勢,不會找方法,逼得孩子喘不過氣來。”

深以為然。

有沒有發現,中國式的家庭教育,大多數都存在這種通病: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爸爸不出力

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而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缺乏“父親的教育”。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原始社會中,爸爸會帶孩子出門打獵,孩子就被爸爸帶著去探索世界。

而現在卻完全不是這樣,爸爸沒能成為家庭的重要角色,對媽媽和孩子來說爸爸常常缺席。

針對北京5762名幼兒父親的調查發現:82%的父親認為自己工作忙,根本沒有時間陪孩子。

而對天津市2054人的調查顯示:在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親“缺位”的情況,母親是子女教育的絕對主角。

記得,有一天傍晚,我和同事在街頭打出租車。

的哥是個中年人,圓臉,板寸頭,看樣子心情不錯。

他問我們是幹什麼的,我同事說:“做兒童教育的。”

的哥很驚訝地看我同事一眼說:“老爺們還搞什麼兒童教育啊?”

聊天中我們知道他有一個9歲的女兒,就反問他:“你不管孩子的教育嗎?”

他不以為然地“嗨”了一聲:“教育孩子是女人們的事,我就管掙錢!”

我想這位的哥父親或許就是父教缺失的形象代言人。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中國的傳統觀念提倡“男主外女主內”。隨著社會不斷髮展和改變,人們思想觀念轉變,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走出家門,在不同領域扮演越來越多的重要角色。

但“中國的爸爸”參與家庭的程度依舊很低,在親子教育中的參與度依舊不夠。

劉墉曾說過,“許多爸爸在孩子的圖畫裡,沒有手。”

因為爸爸們工作太忙,很少有時間能陪在孩子身邊,在孩子的記憶裡,爸爸像是一團影子,總是抓不住。

可是爸爸在家庭生活中真的不可缺位,爸爸可以給男孩陽剛之氣,給女孩帶來安全感。

爸爸一旦在這種“互動”中缺席,無疑將孩子推到了一個只有媽媽的世界裡。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在情感關係上,將會更加依賴於媽媽,並視媽媽為權威,久而久之可能將爸爸置於備受冷落的境地。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沒有哪個孩子希望,父親在他的生活裡,是幾乎消失的。爸爸不僅僅只是一個稱呼,更代表著責任和榮譽,一個不出力的父親,又怎能孕育出一個優秀健康的孩子。

更何況,有時,爸爸的不出力,只能逼得媽媽用蠻力。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媽媽用蠻力

爸爸不出力,老師給壓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媽媽就算情商兩萬裡也難免會著急焦慮。

於是就促成了教育失敗的第三個因素:媽媽用蠻力。

什麼是蠻力呢?

就是你花費的力氣比較粗糙笨拙,力量雖然很大,但可惜沒有什麼效果,反而造成了傷害。

"

“現在孩子們的家庭教育,要麼是爸爸媽媽兩人都不管,直接把教育的壓力推給老師,要麼就是爸爸習慣性缺席,把教育壓力推給媽媽,媽媽又太過強勢,不會找方法,逼得孩子喘不過氣來。”

深以為然。

有沒有發現,中國式的家庭教育,大多數都存在這種通病: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爸爸不出力

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而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缺乏“父親的教育”。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原始社會中,爸爸會帶孩子出門打獵,孩子就被爸爸帶著去探索世界。

而現在卻完全不是這樣,爸爸沒能成為家庭的重要角色,對媽媽和孩子來說爸爸常常缺席。

針對北京5762名幼兒父親的調查發現:82%的父親認為自己工作忙,根本沒有時間陪孩子。

而對天津市2054人的調查顯示:在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親“缺位”的情況,母親是子女教育的絕對主角。

記得,有一天傍晚,我和同事在街頭打出租車。

的哥是個中年人,圓臉,板寸頭,看樣子心情不錯。

他問我們是幹什麼的,我同事說:“做兒童教育的。”

的哥很驚訝地看我同事一眼說:“老爺們還搞什麼兒童教育啊?”

聊天中我們知道他有一個9歲的女兒,就反問他:“你不管孩子的教育嗎?”

他不以為然地“嗨”了一聲:“教育孩子是女人們的事,我就管掙錢!”

我想這位的哥父親或許就是父教缺失的形象代言人。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中國的傳統觀念提倡“男主外女主內”。隨著社會不斷髮展和改變,人們思想觀念轉變,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走出家門,在不同領域扮演越來越多的重要角色。

但“中國的爸爸”參與家庭的程度依舊很低,在親子教育中的參與度依舊不夠。

劉墉曾說過,“許多爸爸在孩子的圖畫裡,沒有手。”

因為爸爸們工作太忙,很少有時間能陪在孩子身邊,在孩子的記憶裡,爸爸像是一團影子,總是抓不住。

可是爸爸在家庭生活中真的不可缺位,爸爸可以給男孩陽剛之氣,給女孩帶來安全感。

爸爸一旦在這種“互動”中缺席,無疑將孩子推到了一個只有媽媽的世界裡。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在情感關係上,將會更加依賴於媽媽,並視媽媽為權威,久而久之可能將爸爸置於備受冷落的境地。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沒有哪個孩子希望,父親在他的生活裡,是幾乎消失的。爸爸不僅僅只是一個稱呼,更代表著責任和榮譽,一個不出力的父親,又怎能孕育出一個優秀健康的孩子。

更何況,有時,爸爸的不出力,只能逼得媽媽用蠻力。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媽媽用蠻力

爸爸不出力,老師給壓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媽媽就算情商兩萬裡也難免會著急焦慮。

於是就促成了教育失敗的第三個因素:媽媽用蠻力。

什麼是蠻力呢?

就是你花費的力氣比較粗糙笨拙,力量雖然很大,但可惜沒有什麼效果,反而造成了傷害。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看過央視的一則跟拍式紀錄片《零零後》,其中有一個叫“錫坤”的孩子。

因為爸爸在外工作,陪伴孩子成長的都是媽媽。媽媽每天為錫坤的生活和教育操碎了心。

小時候的於錫坤非常可愛,扔玩具,扔掉小夥伴的鞋,差一點“燒掉”廚房……

面對這個世界,小小的他看起來那麼的理直氣壯。

"

“現在孩子們的家庭教育,要麼是爸爸媽媽兩人都不管,直接把教育的壓力推給老師,要麼就是爸爸習慣性缺席,把教育壓力推給媽媽,媽媽又太過強勢,不會找方法,逼得孩子喘不過氣來。”

深以為然。

有沒有發現,中國式的家庭教育,大多數都存在這種通病: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爸爸不出力

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而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缺乏“父親的教育”。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原始社會中,爸爸會帶孩子出門打獵,孩子就被爸爸帶著去探索世界。

而現在卻完全不是這樣,爸爸沒能成為家庭的重要角色,對媽媽和孩子來說爸爸常常缺席。

針對北京5762名幼兒父親的調查發現:82%的父親認為自己工作忙,根本沒有時間陪孩子。

而對天津市2054人的調查顯示:在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親“缺位”的情況,母親是子女教育的絕對主角。

記得,有一天傍晚,我和同事在街頭打出租車。

的哥是個中年人,圓臉,板寸頭,看樣子心情不錯。

他問我們是幹什麼的,我同事說:“做兒童教育的。”

的哥很驚訝地看我同事一眼說:“老爺們還搞什麼兒童教育啊?”

聊天中我們知道他有一個9歲的女兒,就反問他:“你不管孩子的教育嗎?”

他不以為然地“嗨”了一聲:“教育孩子是女人們的事,我就管掙錢!”

我想這位的哥父親或許就是父教缺失的形象代言人。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中國的傳統觀念提倡“男主外女主內”。隨著社會不斷髮展和改變,人們思想觀念轉變,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走出家門,在不同領域扮演越來越多的重要角色。

但“中國的爸爸”參與家庭的程度依舊很低,在親子教育中的參與度依舊不夠。

劉墉曾說過,“許多爸爸在孩子的圖畫裡,沒有手。”

因為爸爸們工作太忙,很少有時間能陪在孩子身邊,在孩子的記憶裡,爸爸像是一團影子,總是抓不住。

可是爸爸在家庭生活中真的不可缺位,爸爸可以給男孩陽剛之氣,給女孩帶來安全感。

爸爸一旦在這種“互動”中缺席,無疑將孩子推到了一個只有媽媽的世界裡。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在情感關係上,將會更加依賴於媽媽,並視媽媽為權威,久而久之可能將爸爸置於備受冷落的境地。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沒有哪個孩子希望,父親在他的生活裡,是幾乎消失的。爸爸不僅僅只是一個稱呼,更代表著責任和榮譽,一個不出力的父親,又怎能孕育出一個優秀健康的孩子。

更何況,有時,爸爸的不出力,只能逼得媽媽用蠻力。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媽媽用蠻力

爸爸不出力,老師給壓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媽媽就算情商兩萬裡也難免會著急焦慮。

於是就促成了教育失敗的第三個因素:媽媽用蠻力。

什麼是蠻力呢?

就是你花費的力氣比較粗糙笨拙,力量雖然很大,但可惜沒有什麼效果,反而造成了傷害。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看過央視的一則跟拍式紀錄片《零零後》,其中有一個叫“錫坤”的孩子。

因為爸爸在外工作,陪伴孩子成長的都是媽媽。媽媽每天為錫坤的生活和教育操碎了心。

小時候的於錫坤非常可愛,扔玩具,扔掉小夥伴的鞋,差一點“燒掉”廚房……

面對這個世界,小小的他看起來那麼的理直氣壯。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然而,十年後,鏡頭裡的他滿臉頹廢和茫然。即便對於自己喜歡的事情也表現得毫不上心,毫不在意。

"

“現在孩子們的家庭教育,要麼是爸爸媽媽兩人都不管,直接把教育的壓力推給老師,要麼就是爸爸習慣性缺席,把教育壓力推給媽媽,媽媽又太過強勢,不會找方法,逼得孩子喘不過氣來。”

深以為然。

有沒有發現,中國式的家庭教育,大多數都存在這種通病: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爸爸不出力

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而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缺乏“父親的教育”。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原始社會中,爸爸會帶孩子出門打獵,孩子就被爸爸帶著去探索世界。

而現在卻完全不是這樣,爸爸沒能成為家庭的重要角色,對媽媽和孩子來說爸爸常常缺席。

針對北京5762名幼兒父親的調查發現:82%的父親認為自己工作忙,根本沒有時間陪孩子。

而對天津市2054人的調查顯示:在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親“缺位”的情況,母親是子女教育的絕對主角。

記得,有一天傍晚,我和同事在街頭打出租車。

的哥是個中年人,圓臉,板寸頭,看樣子心情不錯。

他問我們是幹什麼的,我同事說:“做兒童教育的。”

的哥很驚訝地看我同事一眼說:“老爺們還搞什麼兒童教育啊?”

聊天中我們知道他有一個9歲的女兒,就反問他:“你不管孩子的教育嗎?”

他不以為然地“嗨”了一聲:“教育孩子是女人們的事,我就管掙錢!”

我想這位的哥父親或許就是父教缺失的形象代言人。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中國的傳統觀念提倡“男主外女主內”。隨著社會不斷髮展和改變,人們思想觀念轉變,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走出家門,在不同領域扮演越來越多的重要角色。

但“中國的爸爸”參與家庭的程度依舊很低,在親子教育中的參與度依舊不夠。

劉墉曾說過,“許多爸爸在孩子的圖畫裡,沒有手。”

因為爸爸們工作太忙,很少有時間能陪在孩子身邊,在孩子的記憶裡,爸爸像是一團影子,總是抓不住。

可是爸爸在家庭生活中真的不可缺位,爸爸可以給男孩陽剛之氣,給女孩帶來安全感。

爸爸一旦在這種“互動”中缺席,無疑將孩子推到了一個只有媽媽的世界裡。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在情感關係上,將會更加依賴於媽媽,並視媽媽為權威,久而久之可能將爸爸置於備受冷落的境地。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沒有哪個孩子希望,父親在他的生活裡,是幾乎消失的。爸爸不僅僅只是一個稱呼,更代表著責任和榮譽,一個不出力的父親,又怎能孕育出一個優秀健康的孩子。

更何況,有時,爸爸的不出力,只能逼得媽媽用蠻力。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媽媽用蠻力

爸爸不出力,老師給壓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媽媽就算情商兩萬裡也難免會著急焦慮。

於是就促成了教育失敗的第三個因素:媽媽用蠻力。

什麼是蠻力呢?

就是你花費的力氣比較粗糙笨拙,力量雖然很大,但可惜沒有什麼效果,反而造成了傷害。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看過央視的一則跟拍式紀錄片《零零後》,其中有一個叫“錫坤”的孩子。

因為爸爸在外工作,陪伴孩子成長的都是媽媽。媽媽每天為錫坤的生活和教育操碎了心。

小時候的於錫坤非常可愛,扔玩具,扔掉小夥伴的鞋,差一點“燒掉”廚房……

面對這個世界,小小的他看起來那麼的理直氣壯。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然而,十年後,鏡頭裡的他滿臉頹廢和茫然。即便對於自己喜歡的事情也表現得毫不上心,毫不在意。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十年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錫坤有一個完美媽媽,她對錫坤錶現出了無條件的耐心、包容和愛。

而她的包容與愛卻似乎也有邊界。

錫坤喜歡魔術,她一邊支持,一邊又擔心學魔術不足以讓孩子生存;

錫坤想當科學家,她一邊鼓勵,一邊希望他多與人相處;

為了讓他“走出自己的世界”,替孩子報了夏令營。

"

“現在孩子們的家庭教育,要麼是爸爸媽媽兩人都不管,直接把教育的壓力推給老師,要麼就是爸爸習慣性缺席,把教育壓力推給媽媽,媽媽又太過強勢,不會找方法,逼得孩子喘不過氣來。”

深以為然。

有沒有發現,中國式的家庭教育,大多數都存在這種通病: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爸爸不出力

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而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缺乏“父親的教育”。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原始社會中,爸爸會帶孩子出門打獵,孩子就被爸爸帶著去探索世界。

而現在卻完全不是這樣,爸爸沒能成為家庭的重要角色,對媽媽和孩子來說爸爸常常缺席。

針對北京5762名幼兒父親的調查發現:82%的父親認為自己工作忙,根本沒有時間陪孩子。

而對天津市2054人的調查顯示:在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親“缺位”的情況,母親是子女教育的絕對主角。

記得,有一天傍晚,我和同事在街頭打出租車。

的哥是個中年人,圓臉,板寸頭,看樣子心情不錯。

他問我們是幹什麼的,我同事說:“做兒童教育的。”

的哥很驚訝地看我同事一眼說:“老爺們還搞什麼兒童教育啊?”

聊天中我們知道他有一個9歲的女兒,就反問他:“你不管孩子的教育嗎?”

他不以為然地“嗨”了一聲:“教育孩子是女人們的事,我就管掙錢!”

我想這位的哥父親或許就是父教缺失的形象代言人。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中國的傳統觀念提倡“男主外女主內”。隨著社會不斷髮展和改變,人們思想觀念轉變,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走出家門,在不同領域扮演越來越多的重要角色。

但“中國的爸爸”參與家庭的程度依舊很低,在親子教育中的參與度依舊不夠。

劉墉曾說過,“許多爸爸在孩子的圖畫裡,沒有手。”

因為爸爸們工作太忙,很少有時間能陪在孩子身邊,在孩子的記憶裡,爸爸像是一團影子,總是抓不住。

可是爸爸在家庭生活中真的不可缺位,爸爸可以給男孩陽剛之氣,給女孩帶來安全感。

爸爸一旦在這種“互動”中缺席,無疑將孩子推到了一個只有媽媽的世界裡。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在情感關係上,將會更加依賴於媽媽,並視媽媽為權威,久而久之可能將爸爸置於備受冷落的境地。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沒有哪個孩子希望,父親在他的生活裡,是幾乎消失的。爸爸不僅僅只是一個稱呼,更代表著責任和榮譽,一個不出力的父親,又怎能孕育出一個優秀健康的孩子。

更何況,有時,爸爸的不出力,只能逼得媽媽用蠻力。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媽媽用蠻力

爸爸不出力,老師給壓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媽媽就算情商兩萬裡也難免會著急焦慮。

於是就促成了教育失敗的第三個因素:媽媽用蠻力。

什麼是蠻力呢?

就是你花費的力氣比較粗糙笨拙,力量雖然很大,但可惜沒有什麼效果,反而造成了傷害。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看過央視的一則跟拍式紀錄片《零零後》,其中有一個叫“錫坤”的孩子。

因為爸爸在外工作,陪伴孩子成長的都是媽媽。媽媽每天為錫坤的生活和教育操碎了心。

小時候的於錫坤非常可愛,扔玩具,扔掉小夥伴的鞋,差一點“燒掉”廚房……

面對這個世界,小小的他看起來那麼的理直氣壯。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然而,十年後,鏡頭裡的他滿臉頹廢和茫然。即便對於自己喜歡的事情也表現得毫不上心,毫不在意。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十年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錫坤有一個完美媽媽,她對錫坤錶現出了無條件的耐心、包容和愛。

而她的包容與愛卻似乎也有邊界。

錫坤喜歡魔術,她一邊支持,一邊又擔心學魔術不足以讓孩子生存;

錫坤想當科學家,她一邊鼓勵,一邊希望他多與人相處;

為了讓他“走出自己的世界”,替孩子報了夏令營。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她在盡一切可能去避免孩子獨自體驗到哪怕一丁點的不適、焦慮或失望。

在孩子上小學的第一天,哪怕兒子只是教室門口一個回頭,便立刻跑上前去。

孩子參加夏令營,媽媽還“遠程操控”孩子該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

“現在孩子們的家庭教育,要麼是爸爸媽媽兩人都不管,直接把教育的壓力推給老師,要麼就是爸爸習慣性缺席,把教育壓力推給媽媽,媽媽又太過強勢,不會找方法,逼得孩子喘不過氣來。”

深以為然。

有沒有發現,中國式的家庭教育,大多數都存在這種通病: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爸爸不出力

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而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缺乏“父親的教育”。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原始社會中,爸爸會帶孩子出門打獵,孩子就被爸爸帶著去探索世界。

而現在卻完全不是這樣,爸爸沒能成為家庭的重要角色,對媽媽和孩子來說爸爸常常缺席。

針對北京5762名幼兒父親的調查發現:82%的父親認為自己工作忙,根本沒有時間陪孩子。

而對天津市2054人的調查顯示:在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親“缺位”的情況,母親是子女教育的絕對主角。

記得,有一天傍晚,我和同事在街頭打出租車。

的哥是個中年人,圓臉,板寸頭,看樣子心情不錯。

他問我們是幹什麼的,我同事說:“做兒童教育的。”

的哥很驚訝地看我同事一眼說:“老爺們還搞什麼兒童教育啊?”

聊天中我們知道他有一個9歲的女兒,就反問他:“你不管孩子的教育嗎?”

他不以為然地“嗨”了一聲:“教育孩子是女人們的事,我就管掙錢!”

我想這位的哥父親或許就是父教缺失的形象代言人。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中國的傳統觀念提倡“男主外女主內”。隨著社會不斷髮展和改變,人們思想觀念轉變,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走出家門,在不同領域扮演越來越多的重要角色。

但“中國的爸爸”參與家庭的程度依舊很低,在親子教育中的參與度依舊不夠。

劉墉曾說過,“許多爸爸在孩子的圖畫裡,沒有手。”

因為爸爸們工作太忙,很少有時間能陪在孩子身邊,在孩子的記憶裡,爸爸像是一團影子,總是抓不住。

可是爸爸在家庭生活中真的不可缺位,爸爸可以給男孩陽剛之氣,給女孩帶來安全感。

爸爸一旦在這種“互動”中缺席,無疑將孩子推到了一個只有媽媽的世界裡。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在情感關係上,將會更加依賴於媽媽,並視媽媽為權威,久而久之可能將爸爸置於備受冷落的境地。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沒有哪個孩子希望,父親在他的生活裡,是幾乎消失的。爸爸不僅僅只是一個稱呼,更代表著責任和榮譽,一個不出力的父親,又怎能孕育出一個優秀健康的孩子。

更何況,有時,爸爸的不出力,只能逼得媽媽用蠻力。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媽媽用蠻力

爸爸不出力,老師給壓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媽媽就算情商兩萬裡也難免會著急焦慮。

於是就促成了教育失敗的第三個因素:媽媽用蠻力。

什麼是蠻力呢?

就是你花費的力氣比較粗糙笨拙,力量雖然很大,但可惜沒有什麼效果,反而造成了傷害。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看過央視的一則跟拍式紀錄片《零零後》,其中有一個叫“錫坤”的孩子。

因為爸爸在外工作,陪伴孩子成長的都是媽媽。媽媽每天為錫坤的生活和教育操碎了心。

小時候的於錫坤非常可愛,扔玩具,扔掉小夥伴的鞋,差一點“燒掉”廚房……

面對這個世界,小小的他看起來那麼的理直氣壯。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然而,十年後,鏡頭裡的他滿臉頹廢和茫然。即便對於自己喜歡的事情也表現得毫不上心,毫不在意。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十年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錫坤有一個完美媽媽,她對錫坤錶現出了無條件的耐心、包容和愛。

而她的包容與愛卻似乎也有邊界。

錫坤喜歡魔術,她一邊支持,一邊又擔心學魔術不足以讓孩子生存;

錫坤想當科學家,她一邊鼓勵,一邊希望他多與人相處;

為了讓他“走出自己的世界”,替孩子報了夏令營。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她在盡一切可能去避免孩子獨自體驗到哪怕一丁點的不適、焦慮或失望。

在孩子上小學的第一天,哪怕兒子只是教室門口一個回頭,便立刻跑上前去。

孩子參加夏令營,媽媽還“遠程操控”孩子該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一個沒有界限,蠻力過猛的媽媽,導致了什麼後果?

這個孩子,整個童年的憂慮都被媽媽替代消化掉了。

他長大後,不知道如何面對挫折,更缺乏自我安撫的能力。

《零零後》以一種不動聲色的殘酷方式告訴我們:當親子間的那條界限開始模糊,當一方用力,一方忍著痛受力,結果都是不和諧、不美滿的。

太過用力的教育,教不出聰明獨立的孩子,毫無章法式的蠻力逼迫,也只會牢牢鎖住孩子生命的可能性。

別讓孩子成年之後,成為一個人人厭煩的媽寶。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現在孩子們的家庭教育,要麼是爸爸媽媽兩人都不管,直接把教育的壓力推給老師,要麼就是爸爸習慣性缺席,把教育壓力推給媽媽,媽媽又太過強勢,不會找方法,逼得孩子喘不過氣來。”

深以為然。

有沒有發現,中國式的家庭教育,大多數都存在這種通病: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爸爸不出力

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而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缺乏“父親的教育”。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原始社會中,爸爸會帶孩子出門打獵,孩子就被爸爸帶著去探索世界。

而現在卻完全不是這樣,爸爸沒能成為家庭的重要角色,對媽媽和孩子來說爸爸常常缺席。

針對北京5762名幼兒父親的調查發現:82%的父親認為自己工作忙,根本沒有時間陪孩子。

而對天津市2054人的調查顯示:在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親“缺位”的情況,母親是子女教育的絕對主角。

記得,有一天傍晚,我和同事在街頭打出租車。

的哥是個中年人,圓臉,板寸頭,看樣子心情不錯。

他問我們是幹什麼的,我同事說:“做兒童教育的。”

的哥很驚訝地看我同事一眼說:“老爺們還搞什麼兒童教育啊?”

聊天中我們知道他有一個9歲的女兒,就反問他:“你不管孩子的教育嗎?”

他不以為然地“嗨”了一聲:“教育孩子是女人們的事,我就管掙錢!”

我想這位的哥父親或許就是父教缺失的形象代言人。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中國的傳統觀念提倡“男主外女主內”。隨著社會不斷髮展和改變,人們思想觀念轉變,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走出家門,在不同領域扮演越來越多的重要角色。

但“中國的爸爸”參與家庭的程度依舊很低,在親子教育中的參與度依舊不夠。

劉墉曾說過,“許多爸爸在孩子的圖畫裡,沒有手。”

因為爸爸們工作太忙,很少有時間能陪在孩子身邊,在孩子的記憶裡,爸爸像是一團影子,總是抓不住。

可是爸爸在家庭生活中真的不可缺位,爸爸可以給男孩陽剛之氣,給女孩帶來安全感。

爸爸一旦在這種“互動”中缺席,無疑將孩子推到了一個只有媽媽的世界裡。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在情感關係上,將會更加依賴於媽媽,並視媽媽為權威,久而久之可能將爸爸置於備受冷落的境地。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沒有哪個孩子希望,父親在他的生活裡,是幾乎消失的。爸爸不僅僅只是一個稱呼,更代表著責任和榮譽,一個不出力的父親,又怎能孕育出一個優秀健康的孩子。

更何況,有時,爸爸的不出力,只能逼得媽媽用蠻力。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媽媽用蠻力

爸爸不出力,老師給壓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媽媽就算情商兩萬裡也難免會著急焦慮。

於是就促成了教育失敗的第三個因素:媽媽用蠻力。

什麼是蠻力呢?

就是你花費的力氣比較粗糙笨拙,力量雖然很大,但可惜沒有什麼效果,反而造成了傷害。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看過央視的一則跟拍式紀錄片《零零後》,其中有一個叫“錫坤”的孩子。

因為爸爸在外工作,陪伴孩子成長的都是媽媽。媽媽每天為錫坤的生活和教育操碎了心。

小時候的於錫坤非常可愛,扔玩具,扔掉小夥伴的鞋,差一點“燒掉”廚房……

面對這個世界,小小的他看起來那麼的理直氣壯。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然而,十年後,鏡頭裡的他滿臉頹廢和茫然。即便對於自己喜歡的事情也表現得毫不上心,毫不在意。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十年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錫坤有一個完美媽媽,她對錫坤錶現出了無條件的耐心、包容和愛。

而她的包容與愛卻似乎也有邊界。

錫坤喜歡魔術,她一邊支持,一邊又擔心學魔術不足以讓孩子生存;

錫坤想當科學家,她一邊鼓勵,一邊希望他多與人相處;

為了讓他“走出自己的世界”,替孩子報了夏令營。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她在盡一切可能去避免孩子獨自體驗到哪怕一丁點的不適、焦慮或失望。

在孩子上小學的第一天,哪怕兒子只是教室門口一個回頭,便立刻跑上前去。

孩子參加夏令營,媽媽還“遠程操控”孩子該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一個沒有界限,蠻力過猛的媽媽,導致了什麼後果?

這個孩子,整個童年的憂慮都被媽媽替代消化掉了。

他長大後,不知道如何面對挫折,更缺乏自我安撫的能力。

《零零後》以一種不動聲色的殘酷方式告訴我們:當親子間的那條界限開始模糊,當一方用力,一方忍著痛受力,結果都是不和諧、不美滿的。

太過用力的教育,教不出聰明獨立的孩子,毫無章法式的蠻力逼迫,也只會牢牢鎖住孩子生命的可能性。

別讓孩子成年之後,成為一個人人厭煩的媽寶。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當孩子擁有一個“隱形父親”的同時,還會有一個焦慮的媽媽。

丈夫主動或被動的成了家庭中的隱形人,夫妻情感的不穩定使妻子對於婚姻和丈夫的依賴減弱了。

但此消彼長,很多母親便把情感寄託在孩子身上,但是,孤軍奮戰的女人會難以避免的陷入孤獨感和不安全感中,她們又會不自覺的把家轉化為她痛苦的工作場所,用讓人窒息的愛和焦慮將孩子裹挾,造成孩子和媽媽之間的過度依賴。

但是,媽媽們要明白,教育急不來,越是著急,越是焦慮,反而成效越低。

畢竟,最好的家庭教育,不看過程,就看結果,孩子的未來有多優秀,看得不是用的蠻力有多大,而是方式是否到位,孩子是否真心向學。

"

“現在孩子們的家庭教育,要麼是爸爸媽媽兩人都不管,直接把教育的壓力推給老師,要麼就是爸爸習慣性缺席,把教育壓力推給媽媽,媽媽又太過強勢,不會找方法,逼得孩子喘不過氣來。”

深以為然。

有沒有發現,中國式的家庭教育,大多數都存在這種通病: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爸爸不出力

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而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缺乏“父親的教育”。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原始社會中,爸爸會帶孩子出門打獵,孩子就被爸爸帶著去探索世界。

而現在卻完全不是這樣,爸爸沒能成為家庭的重要角色,對媽媽和孩子來說爸爸常常缺席。

針對北京5762名幼兒父親的調查發現:82%的父親認為自己工作忙,根本沒有時間陪孩子。

而對天津市2054人的調查顯示:在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親“缺位”的情況,母親是子女教育的絕對主角。

記得,有一天傍晚,我和同事在街頭打出租車。

的哥是個中年人,圓臉,板寸頭,看樣子心情不錯。

他問我們是幹什麼的,我同事說:“做兒童教育的。”

的哥很驚訝地看我同事一眼說:“老爺們還搞什麼兒童教育啊?”

聊天中我們知道他有一個9歲的女兒,就反問他:“你不管孩子的教育嗎?”

他不以為然地“嗨”了一聲:“教育孩子是女人們的事,我就管掙錢!”

我想這位的哥父親或許就是父教缺失的形象代言人。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中國的傳統觀念提倡“男主外女主內”。隨著社會不斷髮展和改變,人們思想觀念轉變,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走出家門,在不同領域扮演越來越多的重要角色。

但“中國的爸爸”參與家庭的程度依舊很低,在親子教育中的參與度依舊不夠。

劉墉曾說過,“許多爸爸在孩子的圖畫裡,沒有手。”

因為爸爸們工作太忙,很少有時間能陪在孩子身邊,在孩子的記憶裡,爸爸像是一團影子,總是抓不住。

可是爸爸在家庭生活中真的不可缺位,爸爸可以給男孩陽剛之氣,給女孩帶來安全感。

爸爸一旦在這種“互動”中缺席,無疑將孩子推到了一個只有媽媽的世界裡。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在情感關係上,將會更加依賴於媽媽,並視媽媽為權威,久而久之可能將爸爸置於備受冷落的境地。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沒有哪個孩子希望,父親在他的生活裡,是幾乎消失的。爸爸不僅僅只是一個稱呼,更代表著責任和榮譽,一個不出力的父親,又怎能孕育出一個優秀健康的孩子。

更何況,有時,爸爸的不出力,只能逼得媽媽用蠻力。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媽媽用蠻力

爸爸不出力,老師給壓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媽媽就算情商兩萬裡也難免會著急焦慮。

於是就促成了教育失敗的第三個因素:媽媽用蠻力。

什麼是蠻力呢?

就是你花費的力氣比較粗糙笨拙,力量雖然很大,但可惜沒有什麼效果,反而造成了傷害。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看過央視的一則跟拍式紀錄片《零零後》,其中有一個叫“錫坤”的孩子。

因為爸爸在外工作,陪伴孩子成長的都是媽媽。媽媽每天為錫坤的生活和教育操碎了心。

小時候的於錫坤非常可愛,扔玩具,扔掉小夥伴的鞋,差一點“燒掉”廚房……

面對這個世界,小小的他看起來那麼的理直氣壯。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然而,十年後,鏡頭裡的他滿臉頹廢和茫然。即便對於自己喜歡的事情也表現得毫不上心,毫不在意。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十年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錫坤有一個完美媽媽,她對錫坤錶現出了無條件的耐心、包容和愛。

而她的包容與愛卻似乎也有邊界。

錫坤喜歡魔術,她一邊支持,一邊又擔心學魔術不足以讓孩子生存;

錫坤想當科學家,她一邊鼓勵,一邊希望他多與人相處;

為了讓他“走出自己的世界”,替孩子報了夏令營。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她在盡一切可能去避免孩子獨自體驗到哪怕一丁點的不適、焦慮或失望。

在孩子上小學的第一天,哪怕兒子只是教室門口一個回頭,便立刻跑上前去。

孩子參加夏令營,媽媽還“遠程操控”孩子該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一個沒有界限,蠻力過猛的媽媽,導致了什麼後果?

這個孩子,整個童年的憂慮都被媽媽替代消化掉了。

他長大後,不知道如何面對挫折,更缺乏自我安撫的能力。

《零零後》以一種不動聲色的殘酷方式告訴我們:當親子間的那條界限開始模糊,當一方用力,一方忍著痛受力,結果都是不和諧、不美滿的。

太過用力的教育,教不出聰明獨立的孩子,毫無章法式的蠻力逼迫,也只會牢牢鎖住孩子生命的可能性。

別讓孩子成年之後,成為一個人人厭煩的媽寶。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當孩子擁有一個“隱形父親”的同時,還會有一個焦慮的媽媽。

丈夫主動或被動的成了家庭中的隱形人,夫妻情感的不穩定使妻子對於婚姻和丈夫的依賴減弱了。

但此消彼長,很多母親便把情感寄託在孩子身上,但是,孤軍奮戰的女人會難以避免的陷入孤獨感和不安全感中,她們又會不自覺的把家轉化為她痛苦的工作場所,用讓人窒息的愛和焦慮將孩子裹挾,造成孩子和媽媽之間的過度依賴。

但是,媽媽們要明白,教育急不來,越是著急,越是焦慮,反而成效越低。

畢竟,最好的家庭教育,不看過程,就看結果,孩子的未來有多優秀,看得不是用的蠻力有多大,而是方式是否到位,孩子是否真心向學。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成功的教育需要父母共同用力

如果把家庭比喻成一個扁擔,最易於行走的方式是爸爸媽媽在扁擔的兩頭,孩子在正中間。

"

“現在孩子們的家庭教育,要麼是爸爸媽媽兩人都不管,直接把教育的壓力推給老師,要麼就是爸爸習慣性缺席,把教育壓力推給媽媽,媽媽又太過強勢,不會找方法,逼得孩子喘不過氣來。”

深以為然。

有沒有發現,中國式的家庭教育,大多數都存在這種通病: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爸爸不出力

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而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缺乏“父親的教育”。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原始社會中,爸爸會帶孩子出門打獵,孩子就被爸爸帶著去探索世界。

而現在卻完全不是這樣,爸爸沒能成為家庭的重要角色,對媽媽和孩子來說爸爸常常缺席。

針對北京5762名幼兒父親的調查發現:82%的父親認為自己工作忙,根本沒有時間陪孩子。

而對天津市2054人的調查顯示:在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親“缺位”的情況,母親是子女教育的絕對主角。

記得,有一天傍晚,我和同事在街頭打出租車。

的哥是個中年人,圓臉,板寸頭,看樣子心情不錯。

他問我們是幹什麼的,我同事說:“做兒童教育的。”

的哥很驚訝地看我同事一眼說:“老爺們還搞什麼兒童教育啊?”

聊天中我們知道他有一個9歲的女兒,就反問他:“你不管孩子的教育嗎?”

他不以為然地“嗨”了一聲:“教育孩子是女人們的事,我就管掙錢!”

我想這位的哥父親或許就是父教缺失的形象代言人。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中國的傳統觀念提倡“男主外女主內”。隨著社會不斷髮展和改變,人們思想觀念轉變,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走出家門,在不同領域扮演越來越多的重要角色。

但“中國的爸爸”參與家庭的程度依舊很低,在親子教育中的參與度依舊不夠。

劉墉曾說過,“許多爸爸在孩子的圖畫裡,沒有手。”

因為爸爸們工作太忙,很少有時間能陪在孩子身邊,在孩子的記憶裡,爸爸像是一團影子,總是抓不住。

可是爸爸在家庭生活中真的不可缺位,爸爸可以給男孩陽剛之氣,給女孩帶來安全感。

爸爸一旦在這種“互動”中缺席,無疑將孩子推到了一個只有媽媽的世界裡。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在情感關係上,將會更加依賴於媽媽,並視媽媽為權威,久而久之可能將爸爸置於備受冷落的境地。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沒有哪個孩子希望,父親在他的生活裡,是幾乎消失的。爸爸不僅僅只是一個稱呼,更代表著責任和榮譽,一個不出力的父親,又怎能孕育出一個優秀健康的孩子。

更何況,有時,爸爸的不出力,只能逼得媽媽用蠻力。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媽媽用蠻力

爸爸不出力,老師給壓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媽媽就算情商兩萬裡也難免會著急焦慮。

於是就促成了教育失敗的第三個因素:媽媽用蠻力。

什麼是蠻力呢?

就是你花費的力氣比較粗糙笨拙,力量雖然很大,但可惜沒有什麼效果,反而造成了傷害。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看過央視的一則跟拍式紀錄片《零零後》,其中有一個叫“錫坤”的孩子。

因為爸爸在外工作,陪伴孩子成長的都是媽媽。媽媽每天為錫坤的生活和教育操碎了心。

小時候的於錫坤非常可愛,扔玩具,扔掉小夥伴的鞋,差一點“燒掉”廚房……

面對這個世界,小小的他看起來那麼的理直氣壯。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然而,十年後,鏡頭裡的他滿臉頹廢和茫然。即便對於自己喜歡的事情也表現得毫不上心,毫不在意。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十年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錫坤有一個完美媽媽,她對錫坤錶現出了無條件的耐心、包容和愛。

而她的包容與愛卻似乎也有邊界。

錫坤喜歡魔術,她一邊支持,一邊又擔心學魔術不足以讓孩子生存;

錫坤想當科學家,她一邊鼓勵,一邊希望他多與人相處;

為了讓他“走出自己的世界”,替孩子報了夏令營。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她在盡一切可能去避免孩子獨自體驗到哪怕一丁點的不適、焦慮或失望。

在孩子上小學的第一天,哪怕兒子只是教室門口一個回頭,便立刻跑上前去。

孩子參加夏令營,媽媽還“遠程操控”孩子該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一個沒有界限,蠻力過猛的媽媽,導致了什麼後果?

這個孩子,整個童年的憂慮都被媽媽替代消化掉了。

他長大後,不知道如何面對挫折,更缺乏自我安撫的能力。

《零零後》以一種不動聲色的殘酷方式告訴我們:當親子間的那條界限開始模糊,當一方用力,一方忍著痛受力,結果都是不和諧、不美滿的。

太過用力的教育,教不出聰明獨立的孩子,毫無章法式的蠻力逼迫,也只會牢牢鎖住孩子生命的可能性。

別讓孩子成年之後,成為一個人人厭煩的媽寶。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當孩子擁有一個“隱形父親”的同時,還會有一個焦慮的媽媽。

丈夫主動或被動的成了家庭中的隱形人,夫妻情感的不穩定使妻子對於婚姻和丈夫的依賴減弱了。

但此消彼長,很多母親便把情感寄託在孩子身上,但是,孤軍奮戰的女人會難以避免的陷入孤獨感和不安全感中,她們又會不自覺的把家轉化為她痛苦的工作場所,用讓人窒息的愛和焦慮將孩子裹挾,造成孩子和媽媽之間的過度依賴。

但是,媽媽們要明白,教育急不來,越是著急,越是焦慮,反而成效越低。

畢竟,最好的家庭教育,不看過程,就看結果,孩子的未來有多優秀,看得不是用的蠻力有多大,而是方式是否到位,孩子是否真心向學。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成功的教育需要父母共同用力

如果把家庭比喻成一個扁擔,最易於行走的方式是爸爸媽媽在扁擔的兩頭,孩子在正中間。

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要想讓孩子走得穩,爸爸媽媽在兩邊施予的力量應該是均衡的,你力氣大了,我也加把勁,你抬得高了,我也舉一舉。

如果一方太輕鬆,就會讓另一方很吃力,雙方不均衡,不協調,就會讓中間的孩子左右為難。

媽媽不該事事都管,爸爸不該事事放手,教育孩子的路上,一家人各司其職,既要一起陪伴孩子成長,給孩子充分的親密和尊重,也要懂得適時和孩子分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