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年花開》中周瑩的陝西織布局

馬關條約 崇實 光緒 投資 饕餮的盛宴 饕餮的盛宴 2017-10-10

在《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周瑩在趙白石的支持支持下,開辦了陝西地區第一家機器織布廠,生產出“富民”牌洋布,暢銷西北地區。歷史上,在陝西地區籌辦第一家機器織布廠的不是趙白石和周瑩,而是著名教育家劉光蕡和陝西學政趙維熙,籌辦的織布廠名為“保富”。遺憾的是,這家織布廠因為守舊官僚的反對並未能建成。

劉光蕡是中國近代教育救國主張的早期倡導者之一。他積極改革舊式教育,提倡新式教育。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劉光蕡敦促陝西學政趙維熙、陝西巡撫張汝梅創辦了崇實學院。崇實學院是近代陝西以至西北地區最早講授西方先進科學知識的學校。除了實踐教育救國之外,劉光蕡還大力踐行實業救國,力主舉辦近代機器工業。

扒一扒《那年花開》中周瑩的陝西織布局

劉光蕡(1843-1903),字煥堂,號古愚,西安府咸陽縣人。

自鴉片戰爭後,紡織品就成為中國僅次於鴉片的大宗進口貨物。為了實現富國理想,洋務派官僚開始極力發展機器紡織業。1890年,中國第一家機器紡織廠上海機器織布局立。至1895年底。中國境內共有7家紡織廠,織布機2300臺。甲午戰爭後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允許外資在華設廠,清政府也改變政策鼓勵民間興辦實業。由於投資相對較小、利潤高、週期短,市場需求大,棉紡織業成為中國民間資本投資的熱點。

1894年,趙維熙來陝任學政,以陝地產棉花,欲與劉光蕡商議在陝西創辦機器織布局,因前無成例,未敢實行。1896年,在趙維熙的支持下,劉光蕡與門人邢廷莢等倡議集股二十萬兩籌辦“陝西保富機器織布局”,由趙維熙等向清廷奏準照辦。工廠地址設在涇陽,股金定為大小兩種,大股每份1000兩,小股100兩。願入股者,以一小股為起點,多則不限。第二年春天,劉光蕡又派其學生陳濤、楊蕙、孫徵海三人前往湖北、江蘇等地做實際考察,吸取外地辦廠經驗並聯系購買機器。但劉光蕡的民間集股並不順利。當時陝西守舊派官僚、江蘇巡撫趙舒翹極力反對建立織布局,建立保富機器織布局的計劃最終擱淺。

建立保富機器織布局的計劃失敗後,劉光蕡籌資派人前往湖北購買日本軋花機,在涇陽縣城西門設立機器軋花廠,專代四鄉棉農軋花。此後機器軋花在陝西地區風行開來,近代工業風氣日開。

周瑩經營的陝西織布局是編劇根據這一歷史事件虛構出來的。

主要內容取材自:

劉東社主編:《陝西簡史》第七章《明清時期的陝西曆史》:三秦出版社 , 2007年出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