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古代“高考”那些事兒,回到古代,我們能考上大學嗎?

我國的科舉制度是從隋文帝楊堅時開始,直到清朝光緒31年為止,前後延續了1300多年,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制度。然而各個朝代的科舉都有自己的特色,唐朝時期科目繁多,重詩詞歌賦,宋代則是輕視詩詞,重視實際能力,這兩個朝代的科舉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錄取名額十分的少。

直到明清兩代科舉制度才算是真正的完善起來,錄取人數相比之前的朝代可是翻了好幾番,這要感謝一個人,那就是朱元璋。在洪武三年,朱元璋就實行了全國的擴招計劃,讓那些擠破頭都想做官的天下才子人生有了盼頭。一門文科學科,考了幾百年,對答題者和出題者都是一種摧殘,最終演變成我們口誅筆伐的八股文。

扒一扒古代“高考”那些事兒,回到古代,我們能考上大學嗎?

雖然說錄取人數在明清兩朝有了顯著的擴張,可是與我們現代大學的錄取率相比,那是相當的慘烈,根據統計,明朝時期只有不到10%的考生能成為進士,而這個10%不是全國參加考試人數的10%,而是參加進士考試人數的10%。在古代參加高考,可不像現在這樣一年一次,要想成為進士,必須要過五關斬六將,像什麼鄉試、府試、院試、殿試都需要一步步的晉級。

扒一扒古代“高考”那些事兒,回到古代,我們能考上大學嗎?

我們以明朝為例,要想成為萬眾矚目的進士,首先要以童生的身份參加縣試、府試,這一輪會刷下一大批人,剩下的就成為了我們經常聽到的秀才。成為了秀才也就擺脫了平民的身份,有了一點點的特權,可以免除徭役,見到縣令可以不下跪等等。別看考取秀才已經很難了,而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秀才也要按照成績再分成六等,不是所有的秀才都能夠往上晉級的,只有達到一等、二等分數線的秀才,才有資格參加下一輪的選拔考試,這個人數大約是所有參加考試的童生人數的8%。

扒一扒古代“高考”那些事兒,回到古代,我們能考上大學嗎?

據考證明朝參加最基本考試的童生人數,最多的時候大約是40萬,能夠成為秀才的最多也就3萬左右。這3萬人中再刷掉一大批,只有一等、二等秀才的人,才可以去省城參加三年一次的鄉試。被錄取之後就成為了舉人,這個錄取率只有可憐的3%左右,舉人要比秀才好很多了,因為有了做官的資格,當然也僅僅是有了這個資格,能不能做官就得看自己的造化了。

扒一扒古代“高考”那些事兒,回到古代,我們能考上大學嗎?

舉人還要參加每三年一次在京城舉行的考試,然後再刷掉一大批才能成為貢生,貢生在往上就是參加終極之戰的殿試,此時皇帝親自主持考試,再刷掉一輪,最後只剩下15到20個寶貝疙瘩,能成為進士的概率是低之又低,讓我們現代人看起來都是觸目驚心。現代的考生和古代相比,從錄取率來說真的是很幸福了,都說我們現代的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跟古代的變態科舉相比,這一切都是浮雲了。

扒一扒古代“高考”那些事兒,回到古代,我們能考上大學嗎?

結合我們現代的大學錄取率,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僅供娛樂的結論,考入211大學的考生也就相當於古代的額秀才,考入985的考生在明代很可能是舉人,考入清華、北大的學霸們,放明朝就是貢生。

古代高考看起來很嚴苛,但是要做到公平公正也沒那麼容易,就拿評分標準來說,不像現代的應試考試,有嚴格科學的標準答案,那時候成績的高低往往受到很多主觀因素的影響。像唐朝的大詩人李白、孟浩然,明朝的唐伯虎和著名的醫生李時珍,在當時混的都挺不如意的,別看他們為後世留下了很多曠世絕作,在當時他們可都是落榜生。

扒一扒古代“高考”那些事兒,回到古代,我們能考上大學嗎?

我們現代的最高學府叫大學,在古代最高學府叫國子監,我們以科舉最鼎盛的明朝為例,當年能進入國子監的都是貢生,《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一直考到72歲才弄了個貢生。並且不是所有的貢生都可以進入國子監,而是需要有地方官府的舉薦才能參加入學考試,然後再根據成績來錄取。那個時候進入國子監有很多歧視的標準,除了考試成績還有其他的標準,比如說顏值不高的PASS,年齡大的PASS,身體有殘疾的PASS,出身不好的PASS。

扒一扒古代“高考”那些事兒,回到古代,我們能考上大學嗎?

雖然這些條件比較狗血,但是也有很多我們特別羨慕的地方,如果能進入國子監學習,那麼就能享受到國家全方位的福利。學費是一分不交,學校還免費提供優質的食宿,每月還有銀子拿。根據明朝的《南雍志》記載,國子監的師生員工各有宿舍,學生生病了還可以住單號,伙食也真不錯,國家每天給一升米,並且有魚有肉。明朝規定,給貢生的銀子每月是五兩,明初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900元左右,也就是說國子監的學生白吃白喝不說,每個月還可以拿千把塊錢,物質生活是相當的優渥。

扒一扒古代“高考”那些事兒,回到古代,我們能考上大學嗎?

俗話說拿人手短,吃人嘴軟,上課的時候必須要百分百的努力,否則懲罰是非常重的,那可都是體罰,明朝的時候都是打板子、打屁股。根據資料顯示,學生每天都要臨摹一幅歷代名家的額字,字要是寫不好就打屁股,每三天必須要背大篇幅的四書五經一篇,背的不好也是打屁股,每月要完成六篇八股文的寫作,寫不好也是要打屁股。要做一名德智體美勞全面的明朝的好少年,還不能是法盲,朱元璋老先生寫的明朝憲法《大誥》,必須要背的滾瓜爛熟,期中考試要考,考不好打屁股,期末考試也要考,考不好還是打屁股。

扒一扒古代“高考”那些事兒,回到古代,我們能考上大學嗎?

國子監的校規非常嚴苛,除了以上的那些,還不允許夜不歸宿,不允許在宿舍喝酒唱歌,不允許穿校服以外的服侍等等。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人報考國子監,因為除了伙食全免,還有銀子拿之外,最主要的是國子監畢業包分配,都是國家公務員,當然都是基層的小官,要想做大官還是要參加殿試。

最後想跟今年參加高考的同學說幾句話,如果你考得好一定要戒驕戒躁,大學生活只是人生的一個嶄新的起點,如果感覺考得不好也不要灰心,無論結局如何,一定要記住高考絕對不是你學習生活的終點。最後祝考生們考的全會,蒙的全對!

講述我所瞭解的歷史,給你不一樣的精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