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
"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今天我要給大家寫寫納溪,這個瀘州的一個區,曾經屬於瀘州轄管的縣,這個地方非常美麗,李谷一曾經唱過的一首歌叫《那溪那山》就是寫的這個地方,《那溪那山》是一首由臺灣著名音樂人小蟲創作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歌曲。這首歌是根據納溪的美麗風光、歌詞清新而厚重,旋律婉轉而深情,詮釋濃濃的鄉音鄉情。

雖然小蟲先生詞曲都不錯,但是江陽沽酒客覺得還不夠表達納溪這個地方,今天不揣冒昧,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納溪人,但是沽酒客願意用我粗鄙的文字,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心目中的納溪。

"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今天我要給大家寫寫納溪,這個瀘州的一個區,曾經屬於瀘州轄管的縣,這個地方非常美麗,李谷一曾經唱過的一首歌叫《那溪那山》就是寫的這個地方,《那溪那山》是一首由臺灣著名音樂人小蟲創作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歌曲。這首歌是根據納溪的美麗風光、歌詞清新而厚重,旋律婉轉而深情,詮釋濃濃的鄉音鄉情。

雖然小蟲先生詞曲都不錯,但是江陽沽酒客覺得還不夠表達納溪這個地方,今天不揣冒昧,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納溪人,但是沽酒客願意用我粗鄙的文字,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心目中的納溪。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納溪又叫云溪,那麼為什麼它被稱作納溪呢?這個是有歷史典故的。作為瀘州人其實都應該好好了解一下家鄉的歷史,比如瀘州古稱江陽,合江縣古稱符陽,敘永叫永寧,古藺為落鴻。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了解的。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中央領導來瀘州視察,對風土人情頗為關注,來到納溪,便問納溪為什麼叫納溪,當時還是納溪縣,時任縣委書記的曾志剛是一個有心人,對本地歷史文化也頗為了解,而且對文史肯專研,他輕鬆的依據《圖經志》所載,告訴領導:“古之有溪,上控永寧界首,下注瀘江。昔諸葛武侯平定南方,夷邦納貢(蜀國)而經此溪稱,故曰“納溪”。這個答覆領導非常滿意,這段古書記載就是納溪得名由來。

"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今天我要給大家寫寫納溪,這個瀘州的一個區,曾經屬於瀘州轄管的縣,這個地方非常美麗,李谷一曾經唱過的一首歌叫《那溪那山》就是寫的這個地方,《那溪那山》是一首由臺灣著名音樂人小蟲創作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歌曲。這首歌是根據納溪的美麗風光、歌詞清新而厚重,旋律婉轉而深情,詮釋濃濃的鄉音鄉情。

雖然小蟲先生詞曲都不錯,但是江陽沽酒客覺得還不夠表達納溪這個地方,今天不揣冒昧,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納溪人,但是沽酒客願意用我粗鄙的文字,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心目中的納溪。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納溪又叫云溪,那麼為什麼它被稱作納溪呢?這個是有歷史典故的。作為瀘州人其實都應該好好了解一下家鄉的歷史,比如瀘州古稱江陽,合江縣古稱符陽,敘永叫永寧,古藺為落鴻。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了解的。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中央領導來瀘州視察,對風土人情頗為關注,來到納溪,便問納溪為什麼叫納溪,當時還是納溪縣,時任縣委書記的曾志剛是一個有心人,對本地歷史文化也頗為了解,而且對文史肯專研,他輕鬆的依據《圖經志》所載,告訴領導:“古之有溪,上控永寧界首,下注瀘江。昔諸葛武侯平定南方,夷邦納貢(蜀國)而經此溪稱,故曰“納溪”。這個答覆領導非常滿意,這段古書記載就是納溪得名由來。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今之納溪,海納百川,積美之溪。 納溪位於四川南緣、長江與永寧河交匯處,春秋戰國時,屬巴國巴郡地。到了西漢至西晉為江陽縣地,所納溪自古以來是瀘州的一部分,也是跟瀘州最近的一個區縣。

成漢(304-347年)時江陽郡為夷僚(少數民族)所據,江陽郡寄武陽縣地(今井研縣南),後寄治武陽縣治(今彭山縣東北),稱西江陽郡,後復故土。東晉穆帝(345-361年)於此(今納溪區大渡口鎮)置漢安縣,初屬江陽郡,後為東江陽郡郡治。

南北朝為綿水縣地。隋分屬瀘州、江安、漢安等縣地。唐屬江安、涇南縣地。北宋仁宗皇佑三年(1051年)在今永寧河入長江的河口置納溪寨。

"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今天我要給大家寫寫納溪,這個瀘州的一個區,曾經屬於瀘州轄管的縣,這個地方非常美麗,李谷一曾經唱過的一首歌叫《那溪那山》就是寫的這個地方,《那溪那山》是一首由臺灣著名音樂人小蟲創作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歌曲。這首歌是根據納溪的美麗風光、歌詞清新而厚重,旋律婉轉而深情,詮釋濃濃的鄉音鄉情。

雖然小蟲先生詞曲都不錯,但是江陽沽酒客覺得還不夠表達納溪這個地方,今天不揣冒昧,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納溪人,但是沽酒客願意用我粗鄙的文字,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心目中的納溪。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納溪又叫云溪,那麼為什麼它被稱作納溪呢?這個是有歷史典故的。作為瀘州人其實都應該好好了解一下家鄉的歷史,比如瀘州古稱江陽,合江縣古稱符陽,敘永叫永寧,古藺為落鴻。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了解的。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中央領導來瀘州視察,對風土人情頗為關注,來到納溪,便問納溪為什麼叫納溪,當時還是納溪縣,時任縣委書記的曾志剛是一個有心人,對本地歷史文化也頗為了解,而且對文史肯專研,他輕鬆的依據《圖經志》所載,告訴領導:“古之有溪,上控永寧界首,下注瀘江。昔諸葛武侯平定南方,夷邦納貢(蜀國)而經此溪稱,故曰“納溪”。這個答覆領導非常滿意,這段古書記載就是納溪得名由來。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今之納溪,海納百川,積美之溪。 納溪位於四川南緣、長江與永寧河交匯處,春秋戰國時,屬巴國巴郡地。到了西漢至西晉為江陽縣地,所納溪自古以來是瀘州的一部分,也是跟瀘州最近的一個區縣。

成漢(304-347年)時江陽郡為夷僚(少數民族)所據,江陽郡寄武陽縣地(今井研縣南),後寄治武陽縣治(今彭山縣東北),稱西江陽郡,後復故土。東晉穆帝(345-361年)於此(今納溪區大渡口鎮)置漢安縣,初屬江陽郡,後為東江陽郡郡治。

南北朝為綿水縣地。隋分屬瀘州、江安、漢安等縣地。唐屬江安、涇南縣地。北宋仁宗皇佑三年(1051年)在今永寧河入長江的河口置納溪寨。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南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年)升納溪寨為納溪縣,治所在今四川瀘州市西南三十里安富鎮(永寧河東岸,舊納溪縣城)。先屬瀘州,後屬江安州。

元大德中因遭大水害遷於今縣北十里舊縣壩。至大初遷回故址。元、明、清三代均屬瀘州管轄。民國元年(1912年),屬川南軍政府,後屬下川南道、永寧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撤銷永寧道,直屬四川省政府。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隸屬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2月3日,納溪解放,12月12日成立納溪縣人民政府,隸屬瀘縣專署。1952年改屬隆昌專署。1953年初屬瀘州專署。1960年,改屬宜賓專區。1964年劃城區及安富街給瀘州市,改名安富鎮。縣治駐安富鎮(永寧河西岸)。1983年6月建立省轄瀘州市,納溪縣劃歸瀘州市管轄。

"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今天我要給大家寫寫納溪,這個瀘州的一個區,曾經屬於瀘州轄管的縣,這個地方非常美麗,李谷一曾經唱過的一首歌叫《那溪那山》就是寫的這個地方,《那溪那山》是一首由臺灣著名音樂人小蟲創作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歌曲。這首歌是根據納溪的美麗風光、歌詞清新而厚重,旋律婉轉而深情,詮釋濃濃的鄉音鄉情。

雖然小蟲先生詞曲都不錯,但是江陽沽酒客覺得還不夠表達納溪這個地方,今天不揣冒昧,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納溪人,但是沽酒客願意用我粗鄙的文字,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心目中的納溪。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納溪又叫云溪,那麼為什麼它被稱作納溪呢?這個是有歷史典故的。作為瀘州人其實都應該好好了解一下家鄉的歷史,比如瀘州古稱江陽,合江縣古稱符陽,敘永叫永寧,古藺為落鴻。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了解的。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中央領導來瀘州視察,對風土人情頗為關注,來到納溪,便問納溪為什麼叫納溪,當時還是納溪縣,時任縣委書記的曾志剛是一個有心人,對本地歷史文化也頗為了解,而且對文史肯專研,他輕鬆的依據《圖經志》所載,告訴領導:“古之有溪,上控永寧界首,下注瀘江。昔諸葛武侯平定南方,夷邦納貢(蜀國)而經此溪稱,故曰“納溪”。這個答覆領導非常滿意,這段古書記載就是納溪得名由來。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今之納溪,海納百川,積美之溪。 納溪位於四川南緣、長江與永寧河交匯處,春秋戰國時,屬巴國巴郡地。到了西漢至西晉為江陽縣地,所納溪自古以來是瀘州的一部分,也是跟瀘州最近的一個區縣。

成漢(304-347年)時江陽郡為夷僚(少數民族)所據,江陽郡寄武陽縣地(今井研縣南),後寄治武陽縣治(今彭山縣東北),稱西江陽郡,後復故土。東晉穆帝(345-361年)於此(今納溪區大渡口鎮)置漢安縣,初屬江陽郡,後為東江陽郡郡治。

南北朝為綿水縣地。隋分屬瀘州、江安、漢安等縣地。唐屬江安、涇南縣地。北宋仁宗皇佑三年(1051年)在今永寧河入長江的河口置納溪寨。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南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年)升納溪寨為納溪縣,治所在今四川瀘州市西南三十里安富鎮(永寧河東岸,舊納溪縣城)。先屬瀘州,後屬江安州。

元大德中因遭大水害遷於今縣北十里舊縣壩。至大初遷回故址。元、明、清三代均屬瀘州管轄。民國元年(1912年),屬川南軍政府,後屬下川南道、永寧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撤銷永寧道,直屬四川省政府。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隸屬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2月3日,納溪解放,12月12日成立納溪縣人民政府,隸屬瀘縣專署。1952年改屬隆昌專署。1953年初屬瀘州專署。1960年,改屬宜賓專區。1964年劃城區及安富街給瀘州市,改名安富鎮。縣治駐安富鎮(永寧河西岸)。1983年6月建立省轄瀘州市,納溪縣劃歸瀘州市管轄。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1996年7月1日,納溪撤縣建區,為瀘州市納溪區,結束了納溪建縣764年曆史。

全區幅員面積約1150.22平方千米,轄12個鎮、3個街道,總人口469863人,享有 “中國最佳生態旅遊示範區”“中國白酒酒莊文化服務綜合標準化示範區”“全國重點產茶縣” “中國特早茶之鄉”“中國名茶之鄉”“全國生態文明先進區”“中國特色竹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民生建設百強區”“中國最美養生休閒旅遊名區”等美譽。

"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今天我要給大家寫寫納溪,這個瀘州的一個區,曾經屬於瀘州轄管的縣,這個地方非常美麗,李谷一曾經唱過的一首歌叫《那溪那山》就是寫的這個地方,《那溪那山》是一首由臺灣著名音樂人小蟲創作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歌曲。這首歌是根據納溪的美麗風光、歌詞清新而厚重,旋律婉轉而深情,詮釋濃濃的鄉音鄉情。

雖然小蟲先生詞曲都不錯,但是江陽沽酒客覺得還不夠表達納溪這個地方,今天不揣冒昧,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納溪人,但是沽酒客願意用我粗鄙的文字,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心目中的納溪。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納溪又叫云溪,那麼為什麼它被稱作納溪呢?這個是有歷史典故的。作為瀘州人其實都應該好好了解一下家鄉的歷史,比如瀘州古稱江陽,合江縣古稱符陽,敘永叫永寧,古藺為落鴻。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了解的。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中央領導來瀘州視察,對風土人情頗為關注,來到納溪,便問納溪為什麼叫納溪,當時還是納溪縣,時任縣委書記的曾志剛是一個有心人,對本地歷史文化也頗為了解,而且對文史肯專研,他輕鬆的依據《圖經志》所載,告訴領導:“古之有溪,上控永寧界首,下注瀘江。昔諸葛武侯平定南方,夷邦納貢(蜀國)而經此溪稱,故曰“納溪”。這個答覆領導非常滿意,這段古書記載就是納溪得名由來。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今之納溪,海納百川,積美之溪。 納溪位於四川南緣、長江與永寧河交匯處,春秋戰國時,屬巴國巴郡地。到了西漢至西晉為江陽縣地,所納溪自古以來是瀘州的一部分,也是跟瀘州最近的一個區縣。

成漢(304-347年)時江陽郡為夷僚(少數民族)所據,江陽郡寄武陽縣地(今井研縣南),後寄治武陽縣治(今彭山縣東北),稱西江陽郡,後復故土。東晉穆帝(345-361年)於此(今納溪區大渡口鎮)置漢安縣,初屬江陽郡,後為東江陽郡郡治。

南北朝為綿水縣地。隋分屬瀘州、江安、漢安等縣地。唐屬江安、涇南縣地。北宋仁宗皇佑三年(1051年)在今永寧河入長江的河口置納溪寨。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南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年)升納溪寨為納溪縣,治所在今四川瀘州市西南三十里安富鎮(永寧河東岸,舊納溪縣城)。先屬瀘州,後屬江安州。

元大德中因遭大水害遷於今縣北十里舊縣壩。至大初遷回故址。元、明、清三代均屬瀘州管轄。民國元年(1912年),屬川南軍政府,後屬下川南道、永寧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撤銷永寧道,直屬四川省政府。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隸屬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2月3日,納溪解放,12月12日成立納溪縣人民政府,隸屬瀘縣專署。1952年改屬隆昌專署。1953年初屬瀘州專署。1960年,改屬宜賓專區。1964年劃城區及安富街給瀘州市,改名安富鎮。縣治駐安富鎮(永寧河西岸)。1983年6月建立省轄瀘州市,納溪縣劃歸瀘州市管轄。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1996年7月1日,納溪撤縣建區,為瀘州市納溪區,結束了納溪建縣764年曆史。

全區幅員面積約1150.22平方千米,轄12個鎮、3個街道,總人口469863人,享有 “中國最佳生態旅遊示範區”“中國白酒酒莊文化服務綜合標準化示範區”“全國重點產茶縣” “中國特早茶之鄉”“中國名茶之鄉”“全國生態文明先進區”“中國特色竹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民生建設百強區”“中國最美養生休閒旅遊名區”等美譽。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納溪南高北低,平壩、丘陵、低山兼有,海拔在230~963.2米之間,全區最高點在打古鎮普照山白土巖。納溪區有條形山脈2支,均東西走向。一支橫穿區境中部,東從合江入境,經白節鎮大旺、天仙鎮樂登、大渡口鎮和豐向江安方向延伸,海拔在500米以上,東部高於西部,境內綿延40餘千米;一支橫亙區境南部打古鎮、上馬鎮、合面鎮,蜿蜒30餘千米,海拔在450米以上。境內有大小溪河130餘條,總長度640餘千米。

長江流經區境25.1千米,經大渡口鎮、新樂鎮、納溪城區流入江陽。永寧河是區境長江最大支流,縱貫區域中部,經上馬、護國、渠壩、天仙、城區注入長江,境內流長50.1千米。

"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今天我要給大家寫寫納溪,這個瀘州的一個區,曾經屬於瀘州轄管的縣,這個地方非常美麗,李谷一曾經唱過的一首歌叫《那溪那山》就是寫的這個地方,《那溪那山》是一首由臺灣著名音樂人小蟲創作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歌曲。這首歌是根據納溪的美麗風光、歌詞清新而厚重,旋律婉轉而深情,詮釋濃濃的鄉音鄉情。

雖然小蟲先生詞曲都不錯,但是江陽沽酒客覺得還不夠表達納溪這個地方,今天不揣冒昧,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納溪人,但是沽酒客願意用我粗鄙的文字,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心目中的納溪。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納溪又叫云溪,那麼為什麼它被稱作納溪呢?這個是有歷史典故的。作為瀘州人其實都應該好好了解一下家鄉的歷史,比如瀘州古稱江陽,合江縣古稱符陽,敘永叫永寧,古藺為落鴻。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了解的。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中央領導來瀘州視察,對風土人情頗為關注,來到納溪,便問納溪為什麼叫納溪,當時還是納溪縣,時任縣委書記的曾志剛是一個有心人,對本地歷史文化也頗為了解,而且對文史肯專研,他輕鬆的依據《圖經志》所載,告訴領導:“古之有溪,上控永寧界首,下注瀘江。昔諸葛武侯平定南方,夷邦納貢(蜀國)而經此溪稱,故曰“納溪”。這個答覆領導非常滿意,這段古書記載就是納溪得名由來。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今之納溪,海納百川,積美之溪。 納溪位於四川南緣、長江與永寧河交匯處,春秋戰國時,屬巴國巴郡地。到了西漢至西晉為江陽縣地,所納溪自古以來是瀘州的一部分,也是跟瀘州最近的一個區縣。

成漢(304-347年)時江陽郡為夷僚(少數民族)所據,江陽郡寄武陽縣地(今井研縣南),後寄治武陽縣治(今彭山縣東北),稱西江陽郡,後復故土。東晉穆帝(345-361年)於此(今納溪區大渡口鎮)置漢安縣,初屬江陽郡,後為東江陽郡郡治。

南北朝為綿水縣地。隋分屬瀘州、江安、漢安等縣地。唐屬江安、涇南縣地。北宋仁宗皇佑三年(1051年)在今永寧河入長江的河口置納溪寨。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南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年)升納溪寨為納溪縣,治所在今四川瀘州市西南三十里安富鎮(永寧河東岸,舊納溪縣城)。先屬瀘州,後屬江安州。

元大德中因遭大水害遷於今縣北十里舊縣壩。至大初遷回故址。元、明、清三代均屬瀘州管轄。民國元年(1912年),屬川南軍政府,後屬下川南道、永寧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撤銷永寧道,直屬四川省政府。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隸屬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2月3日,納溪解放,12月12日成立納溪縣人民政府,隸屬瀘縣專署。1952年改屬隆昌專署。1953年初屬瀘州專署。1960年,改屬宜賓專區。1964年劃城區及安富街給瀘州市,改名安富鎮。縣治駐安富鎮(永寧河西岸)。1983年6月建立省轄瀘州市,納溪縣劃歸瀘州市管轄。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1996年7月1日,納溪撤縣建區,為瀘州市納溪區,結束了納溪建縣764年曆史。

全區幅員面積約1150.22平方千米,轄12個鎮、3個街道,總人口469863人,享有 “中國最佳生態旅遊示範區”“中國白酒酒莊文化服務綜合標準化示範區”“全國重點產茶縣” “中國特早茶之鄉”“中國名茶之鄉”“全國生態文明先進區”“中國特色竹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民生建設百強區”“中國最美養生休閒旅遊名區”等美譽。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納溪南高北低,平壩、丘陵、低山兼有,海拔在230~963.2米之間,全區最高點在打古鎮普照山白土巖。納溪區有條形山脈2支,均東西走向。一支橫穿區境中部,東從合江入境,經白節鎮大旺、天仙鎮樂登、大渡口鎮和豐向江安方向延伸,海拔在500米以上,東部高於西部,境內綿延40餘千米;一支橫亙區境南部打古鎮、上馬鎮、合面鎮,蜿蜒30餘千米,海拔在450米以上。境內有大小溪河130餘條,總長度640餘千米。

長江流經區境25.1千米,經大渡口鎮、新樂鎮、納溪城區流入江陽。永寧河是區境長江最大支流,縱貫區域中部,經上馬、護國、渠壩、天仙、城區注入長江,境內流長50.1千米。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納溪境內群山疊嶂、溪流縱橫,錯落有致的地形地貌、依山傍水的生態環境、富饒豐富的資源稟賦,構成了一幅秀美的山水畫卷。最高山峰——打古鎮普照山由大明狀元楊升庵題名。永寧河作為區域內長江最大的支流,蜿蜒曲折、恬靜優美,自古以來就有“清水河”的美譽。

國家AAAA級風景區天仙硐山地起伏、地勢險峻,前山以天全寺為核心,擁有全國唯一的漢白玉五百羅漢堂,後山樂道古鎮、抗戰小學、夜郎大峽谷等彰顯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

被譽為“西蜀玉珠”的鳳凰湖景區,森林覆蓋率達89%,是大自然神奇孕育的美麗“天然氧吧”,是集湖光山色,高山峽谷、奇石怪崖、飛瀑洞宮、林濤竹海,百年古典莊園為一體的風景名勝旅遊區;素有“小峨眉”之稱的三華山——大旺竹海生態旅遊風景區,集“奇、險、幽、特、美”於一體,自然景觀眾多,分別獨具特色。

"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今天我要給大家寫寫納溪,這個瀘州的一個區,曾經屬於瀘州轄管的縣,這個地方非常美麗,李谷一曾經唱過的一首歌叫《那溪那山》就是寫的這個地方,《那溪那山》是一首由臺灣著名音樂人小蟲創作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歌曲。這首歌是根據納溪的美麗風光、歌詞清新而厚重,旋律婉轉而深情,詮釋濃濃的鄉音鄉情。

雖然小蟲先生詞曲都不錯,但是江陽沽酒客覺得還不夠表達納溪這個地方,今天不揣冒昧,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納溪人,但是沽酒客願意用我粗鄙的文字,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心目中的納溪。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納溪又叫云溪,那麼為什麼它被稱作納溪呢?這個是有歷史典故的。作為瀘州人其實都應該好好了解一下家鄉的歷史,比如瀘州古稱江陽,合江縣古稱符陽,敘永叫永寧,古藺為落鴻。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了解的。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中央領導來瀘州視察,對風土人情頗為關注,來到納溪,便問納溪為什麼叫納溪,當時還是納溪縣,時任縣委書記的曾志剛是一個有心人,對本地歷史文化也頗為了解,而且對文史肯專研,他輕鬆的依據《圖經志》所載,告訴領導:“古之有溪,上控永寧界首,下注瀘江。昔諸葛武侯平定南方,夷邦納貢(蜀國)而經此溪稱,故曰“納溪”。這個答覆領導非常滿意,這段古書記載就是納溪得名由來。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今之納溪,海納百川,積美之溪。 納溪位於四川南緣、長江與永寧河交匯處,春秋戰國時,屬巴國巴郡地。到了西漢至西晉為江陽縣地,所納溪自古以來是瀘州的一部分,也是跟瀘州最近的一個區縣。

成漢(304-347年)時江陽郡為夷僚(少數民族)所據,江陽郡寄武陽縣地(今井研縣南),後寄治武陽縣治(今彭山縣東北),稱西江陽郡,後復故土。東晉穆帝(345-361年)於此(今納溪區大渡口鎮)置漢安縣,初屬江陽郡,後為東江陽郡郡治。

南北朝為綿水縣地。隋分屬瀘州、江安、漢安等縣地。唐屬江安、涇南縣地。北宋仁宗皇佑三年(1051年)在今永寧河入長江的河口置納溪寨。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南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年)升納溪寨為納溪縣,治所在今四川瀘州市西南三十里安富鎮(永寧河東岸,舊納溪縣城)。先屬瀘州,後屬江安州。

元大德中因遭大水害遷於今縣北十里舊縣壩。至大初遷回故址。元、明、清三代均屬瀘州管轄。民國元年(1912年),屬川南軍政府,後屬下川南道、永寧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撤銷永寧道,直屬四川省政府。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隸屬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2月3日,納溪解放,12月12日成立納溪縣人民政府,隸屬瀘縣專署。1952年改屬隆昌專署。1953年初屬瀘州專署。1960年,改屬宜賓專區。1964年劃城區及安富街給瀘州市,改名安富鎮。縣治駐安富鎮(永寧河西岸)。1983年6月建立省轄瀘州市,納溪縣劃歸瀘州市管轄。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1996年7月1日,納溪撤縣建區,為瀘州市納溪區,結束了納溪建縣764年曆史。

全區幅員面積約1150.22平方千米,轄12個鎮、3個街道,總人口469863人,享有 “中國最佳生態旅遊示範區”“中國白酒酒莊文化服務綜合標準化示範區”“全國重點產茶縣” “中國特早茶之鄉”“中國名茶之鄉”“全國生態文明先進區”“中國特色竹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民生建設百強區”“中國最美養生休閒旅遊名區”等美譽。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納溪南高北低,平壩、丘陵、低山兼有,海拔在230~963.2米之間,全區最高點在打古鎮普照山白土巖。納溪區有條形山脈2支,均東西走向。一支橫穿區境中部,東從合江入境,經白節鎮大旺、天仙鎮樂登、大渡口鎮和豐向江安方向延伸,海拔在500米以上,東部高於西部,境內綿延40餘千米;一支橫亙區境南部打古鎮、上馬鎮、合面鎮,蜿蜒30餘千米,海拔在450米以上。境內有大小溪河130餘條,總長度640餘千米。

長江流經區境25.1千米,經大渡口鎮、新樂鎮、納溪城區流入江陽。永寧河是區境長江最大支流,縱貫區域中部,經上馬、護國、渠壩、天仙、城區注入長江,境內流長50.1千米。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納溪境內群山疊嶂、溪流縱橫,錯落有致的地形地貌、依山傍水的生態環境、富饒豐富的資源稟賦,構成了一幅秀美的山水畫卷。最高山峰——打古鎮普照山由大明狀元楊升庵題名。永寧河作為區域內長江最大的支流,蜿蜒曲折、恬靜優美,自古以來就有“清水河”的美譽。

國家AAAA級風景區天仙硐山地起伏、地勢險峻,前山以天全寺為核心,擁有全國唯一的漢白玉五百羅漢堂,後山樂道古鎮、抗戰小學、夜郎大峽谷等彰顯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

被譽為“西蜀玉珠”的鳳凰湖景區,森林覆蓋率達89%,是大自然神奇孕育的美麗“天然氧吧”,是集湖光山色,高山峽谷、奇石怪崖、飛瀑洞宮、林濤竹海,百年古典莊園為一體的風景名勝旅遊區;素有“小峨眉”之稱的三華山——大旺竹海生態旅遊風景區,集“奇、險、幽、特、美”於一體,自然景觀眾多,分別獨具特色。

那溪那山是鄉情,一草一木為桑梓——瀘州納溪有歷史

還有鼓樓山、煙子洞瀑布等巧奪天工、氣勢磅礴的自然景觀。這裡革命傳統悠久,護國戰爭中著名的棉花坡戰役就發生在這裡,曾留下蔡鍔、朱德等革命先輩的光輝足跡,建有全國唯一以護國戰爭為主題的“護國戰爭紀念館”。

納溪人文歷史底蘊深厚,自然景觀眾多,而且紅色文化也值得大書特書,今天沽酒客只是做一個開場白式的介紹,以後還會跟大家把納溪的古鎮,歷史遺蹟,非遺,以及人文相關的一一作文進行介紹。希望喜歡的朋友多多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