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市區有一座僅存的清代道觀,據說它的來歷跟皇族有關'

"
"
瀘州市區有一座僅存的清代道觀,據說它的來歷跟皇族有關

對於瀘州的小市而言,很多人都應該有說不完的故事,在這個地方還不是屬於龍馬潭區的範圍的時候,瀘縣政府曾經在這裡一段時間,後來搬去了福集,瀘縣跟小市再沒有關係。清末民初小市屬於瀘縣,但是不是今天這個行政劃分意義上的瀘縣。那時候的瀘縣就是今天的瀘州,甚至比今天瀘州市區還要具有影響力。

小市,從來不在主城區,但是不影響它曾經的繁華,千年水路碼頭,接官廳,茶鹽古道,餘甘晚渡,後來轉角店的批發中心,街心花園的化纖市場,都記錄著它曾經的輝煌。可是今天的小市已經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資本,跟藍田,茜草這類主城邊際的區域一樣,被人嫌棄,又期盼被重新打造。

"
瀘州市區有一座僅存的清代道觀,據說它的來歷跟皇族有關

對於瀘州的小市而言,很多人都應該有說不完的故事,在這個地方還不是屬於龍馬潭區的範圍的時候,瀘縣政府曾經在這裡一段時間,後來搬去了福集,瀘縣跟小市再沒有關係。清末民初小市屬於瀘縣,但是不是今天這個行政劃分意義上的瀘縣。那時候的瀘縣就是今天的瀘州,甚至比今天瀘州市區還要具有影響力。

小市,從來不在主城區,但是不影響它曾經的繁華,千年水路碼頭,接官廳,茶鹽古道,餘甘晚渡,後來轉角店的批發中心,街心花園的化纖市場,都記錄著它曾經的輝煌。可是今天的小市已經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資本,跟藍田,茜草這類主城邊際的區域一樣,被人嫌棄,又期盼被重新打造。

瀘州市區有一座僅存的清代道觀,據說它的來歷跟皇族有關

社會是發展的,人們是現實的,今天你不能給我以發展,讓我怎麼來愛你呢?關於它,江陽沽酒客想還得花時間多寫一點東西,因為即便如今處於一個低谷,但是我始終感覺有東山再起的一天。

今天江陽沽酒客要說的跟討論它的發展建設暫時無關,我想說一下最近江陽沽酒客在小市進行考察研究發現的一座清代道觀,查詢了資料以後,發覺居然大有來歷,不管真假,這個小市(甚至是瀘州市區內)的道觀廟宇,算是瀘州市區唯一可見的倖存者(清泉寺是佛教,也不在小市)。當年的王爺廟,川主廟,寶蓮寺,古佛洞等其他相關的廟宇,都相繼消亡了,怎麼它還依然堅強呢?

在查詢全國道觀調查資料裡,發現了瀘州龍馬潭區葆貞觀的記錄。這是道家創建的道教寺廟,目前位於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小市過江樓三號。這座並不大的廟宇,居然經歷了二百多年的歲月了。

"
瀘州市區有一座僅存的清代道觀,據說它的來歷跟皇族有關

對於瀘州的小市而言,很多人都應該有說不完的故事,在這個地方還不是屬於龍馬潭區的範圍的時候,瀘縣政府曾經在這裡一段時間,後來搬去了福集,瀘縣跟小市再沒有關係。清末民初小市屬於瀘縣,但是不是今天這個行政劃分意義上的瀘縣。那時候的瀘縣就是今天的瀘州,甚至比今天瀘州市區還要具有影響力。

小市,從來不在主城區,但是不影響它曾經的繁華,千年水路碼頭,接官廳,茶鹽古道,餘甘晚渡,後來轉角店的批發中心,街心花園的化纖市場,都記錄著它曾經的輝煌。可是今天的小市已經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資本,跟藍田,茜草這類主城邊際的區域一樣,被人嫌棄,又期盼被重新打造。

瀘州市區有一座僅存的清代道觀,據說它的來歷跟皇族有關

社會是發展的,人們是現實的,今天你不能給我以發展,讓我怎麼來愛你呢?關於它,江陽沽酒客想還得花時間多寫一點東西,因為即便如今處於一個低谷,但是我始終感覺有東山再起的一天。

今天江陽沽酒客要說的跟討論它的發展建設暫時無關,我想說一下最近江陽沽酒客在小市進行考察研究發現的一座清代道觀,查詢了資料以後,發覺居然大有來歷,不管真假,這個小市(甚至是瀘州市區內)的道觀廟宇,算是瀘州市區唯一可見的倖存者(清泉寺是佛教,也不在小市)。當年的王爺廟,川主廟,寶蓮寺,古佛洞等其他相關的廟宇,都相繼消亡了,怎麼它還依然堅強呢?

在查詢全國道觀調查資料裡,發現了瀘州龍馬潭區葆貞觀的記錄。這是道家創建的道教寺廟,目前位於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小市過江樓三號。這座並不大的廟宇,居然經歷了二百多年的歲月了。

瀘州市區有一座僅存的清代道觀,據說它的來歷跟皇族有關

據本觀“代代宗師言傳”嘉慶年間(清朝)皇族一格格,因拒婚而外逃,在逃婚途中,幸遇珠寶商塗二公,塗二婆。塗二公夫婦兩人膝下無兒女,故收此格格為養女。格格隨養父母來到四川瀘縣彌陀(那個時候彌陀屬於瀘縣,後來是江陽區)置房定居。因養女無意婚嫁,意欲出家,故而塗二公順其女意,遂於彌陀修建一寺廟,使其女出家修行,(這就是本觀的來由),這裡我們看出來,這個葆貞觀原址還不是在這裡。葆貞,是不是保持貞節操守的意思呢?總之這裡一開始不是道士,而是道姑,如果傳說是真實的,這個道姑的身份還比一般出家人更有來歷。

後因,長江發大水,寺廟被洪水淹沒而垮塌,因而又重新擇地,遷到瀘州,在館驛嘴,又重新修建一座寺廟。經數年後,終因管驛嘴地形較低,而年年遭受洪水淹沒,故此,塗二公最後決定再重新擇地,遷移廟扯,最終選定了小市過江樓,重新修建寺廟宇,故建成了今天的葆貞觀。這就本觀“三移瀘州”之來由。

"
瀘州市區有一座僅存的清代道觀,據說它的來歷跟皇族有關

對於瀘州的小市而言,很多人都應該有說不完的故事,在這個地方還不是屬於龍馬潭區的範圍的時候,瀘縣政府曾經在這裡一段時間,後來搬去了福集,瀘縣跟小市再沒有關係。清末民初小市屬於瀘縣,但是不是今天這個行政劃分意義上的瀘縣。那時候的瀘縣就是今天的瀘州,甚至比今天瀘州市區還要具有影響力。

小市,從來不在主城區,但是不影響它曾經的繁華,千年水路碼頭,接官廳,茶鹽古道,餘甘晚渡,後來轉角店的批發中心,街心花園的化纖市場,都記錄著它曾經的輝煌。可是今天的小市已經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資本,跟藍田,茜草這類主城邊際的區域一樣,被人嫌棄,又期盼被重新打造。

瀘州市區有一座僅存的清代道觀,據說它的來歷跟皇族有關

社會是發展的,人們是現實的,今天你不能給我以發展,讓我怎麼來愛你呢?關於它,江陽沽酒客想還得花時間多寫一點東西,因為即便如今處於一個低谷,但是我始終感覺有東山再起的一天。

今天江陽沽酒客要說的跟討論它的發展建設暫時無關,我想說一下最近江陽沽酒客在小市進行考察研究發現的一座清代道觀,查詢了資料以後,發覺居然大有來歷,不管真假,這個小市(甚至是瀘州市區內)的道觀廟宇,算是瀘州市區唯一可見的倖存者(清泉寺是佛教,也不在小市)。當年的王爺廟,川主廟,寶蓮寺,古佛洞等其他相關的廟宇,都相繼消亡了,怎麼它還依然堅強呢?

在查詢全國道觀調查資料裡,發現了瀘州龍馬潭區葆貞觀的記錄。這是道家創建的道教寺廟,目前位於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小市過江樓三號。這座並不大的廟宇,居然經歷了二百多年的歲月了。

瀘州市區有一座僅存的清代道觀,據說它的來歷跟皇族有關

據本觀“代代宗師言傳”嘉慶年間(清朝)皇族一格格,因拒婚而外逃,在逃婚途中,幸遇珠寶商塗二公,塗二婆。塗二公夫婦兩人膝下無兒女,故收此格格為養女。格格隨養父母來到四川瀘縣彌陀(那個時候彌陀屬於瀘縣,後來是江陽區)置房定居。因養女無意婚嫁,意欲出家,故而塗二公順其女意,遂於彌陀修建一寺廟,使其女出家修行,(這就是本觀的來由),這裡我們看出來,這個葆貞觀原址還不是在這裡。葆貞,是不是保持貞節操守的意思呢?總之這裡一開始不是道士,而是道姑,如果傳說是真實的,這個道姑的身份還比一般出家人更有來歷。

後因,長江發大水,寺廟被洪水淹沒而垮塌,因而又重新擇地,遷到瀘州,在館驛嘴,又重新修建一座寺廟。經數年後,終因管驛嘴地形較低,而年年遭受洪水淹沒,故此,塗二公最後決定再重新擇地,遷移廟扯,最終選定了小市過江樓,重新修建寺廟宇,故建成了今天的葆貞觀。這就本觀“三移瀘州”之來由。

瀘州市區有一座僅存的清代道觀,據說它的來歷跟皇族有關

由於解放之初土地改革和五十年代的社會主義改造等社會制度的變革,本觀處於人員基本解散、宗教活動停止的狀況。特別是非常年代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很多重要的歷史文物及有價值的文史資料,歷史記載等,文獻,均被毀於一旦,故此,葆貞觀這樣一所二百多年的道教宗教場所,沒有留下任何的歷史資料和文字記載,還是有些遺憾。

八十年代宗教政策的深入貫徹和落實,葆貞觀又重新恢復。20世紀80年代回鄉的道姑楊澤惠、年光華、胡明英等人回廟恢復葆貞觀的宗教組織,開展正常的宗教活動,“文革”中被佔的房屋歸還了寺廟。1999年政府依法登記,同年建立了管委會,由鄧明靜、胡明英、鄒龍元等人主持,開展教務活動、管理道觀。

"
瀘州市區有一座僅存的清代道觀,據說它的來歷跟皇族有關

對於瀘州的小市而言,很多人都應該有說不完的故事,在這個地方還不是屬於龍馬潭區的範圍的時候,瀘縣政府曾經在這裡一段時間,後來搬去了福集,瀘縣跟小市再沒有關係。清末民初小市屬於瀘縣,但是不是今天這個行政劃分意義上的瀘縣。那時候的瀘縣就是今天的瀘州,甚至比今天瀘州市區還要具有影響力。

小市,從來不在主城區,但是不影響它曾經的繁華,千年水路碼頭,接官廳,茶鹽古道,餘甘晚渡,後來轉角店的批發中心,街心花園的化纖市場,都記錄著它曾經的輝煌。可是今天的小市已經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資本,跟藍田,茜草這類主城邊際的區域一樣,被人嫌棄,又期盼被重新打造。

瀘州市區有一座僅存的清代道觀,據說它的來歷跟皇族有關

社會是發展的,人們是現實的,今天你不能給我以發展,讓我怎麼來愛你呢?關於它,江陽沽酒客想還得花時間多寫一點東西,因為即便如今處於一個低谷,但是我始終感覺有東山再起的一天。

今天江陽沽酒客要說的跟討論它的發展建設暫時無關,我想說一下最近江陽沽酒客在小市進行考察研究發現的一座清代道觀,查詢了資料以後,發覺居然大有來歷,不管真假,這個小市(甚至是瀘州市區內)的道觀廟宇,算是瀘州市區唯一可見的倖存者(清泉寺是佛教,也不在小市)。當年的王爺廟,川主廟,寶蓮寺,古佛洞等其他相關的廟宇,都相繼消亡了,怎麼它還依然堅強呢?

在查詢全國道觀調查資料裡,發現了瀘州龍馬潭區葆貞觀的記錄。這是道家創建的道教寺廟,目前位於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小市過江樓三號。這座並不大的廟宇,居然經歷了二百多年的歲月了。

瀘州市區有一座僅存的清代道觀,據說它的來歷跟皇族有關

據本觀“代代宗師言傳”嘉慶年間(清朝)皇族一格格,因拒婚而外逃,在逃婚途中,幸遇珠寶商塗二公,塗二婆。塗二公夫婦兩人膝下無兒女,故收此格格為養女。格格隨養父母來到四川瀘縣彌陀(那個時候彌陀屬於瀘縣,後來是江陽區)置房定居。因養女無意婚嫁,意欲出家,故而塗二公順其女意,遂於彌陀修建一寺廟,使其女出家修行,(這就是本觀的來由),這裡我們看出來,這個葆貞觀原址還不是在這裡。葆貞,是不是保持貞節操守的意思呢?總之這裡一開始不是道士,而是道姑,如果傳說是真實的,這個道姑的身份還比一般出家人更有來歷。

後因,長江發大水,寺廟被洪水淹沒而垮塌,因而又重新擇地,遷到瀘州,在館驛嘴,又重新修建一座寺廟。經數年後,終因管驛嘴地形較低,而年年遭受洪水淹沒,故此,塗二公最後決定再重新擇地,遷移廟扯,最終選定了小市過江樓,重新修建寺廟宇,故建成了今天的葆貞觀。這就本觀“三移瀘州”之來由。

瀘州市區有一座僅存的清代道觀,據說它的來歷跟皇族有關

由於解放之初土地改革和五十年代的社會主義改造等社會制度的變革,本觀處於人員基本解散、宗教活動停止的狀況。特別是非常年代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很多重要的歷史文物及有價值的文史資料,歷史記載等,文獻,均被毀於一旦,故此,葆貞觀這樣一所二百多年的道教宗教場所,沒有留下任何的歷史資料和文字記載,還是有些遺憾。

八十年代宗教政策的深入貫徹和落實,葆貞觀又重新恢復。20世紀80年代回鄉的道姑楊澤惠、年光華、胡明英等人回廟恢復葆貞觀的宗教組織,開展正常的宗教活動,“文革”中被佔的房屋歸還了寺廟。1999年政府依法登記,同年建立了管委會,由鄧明靜、胡明英、鄒龍元等人主持,開展教務活動、管理道觀。

瀘州市區有一座僅存的清代道觀,據說它的來歷跟皇族有關

今天的葆貞觀依然還是道觀,不過瀘州老人那種信仰大包容的心態,使得這座道觀又僧道合一了,江陽沽酒客此次考察發現,門頭有葆貞觀三個大字,左右聯句為:葆圓八代蓬萊夢,貞繪三瀘太極圖。左右牆壁頂上刻了麒麟,下面分別是八仙一邊四個。門左邊還有土地菩薩。裡面的房間不大,但是主要供奉了佛道的神像,顯得有點另類,但是信仰這東西,虔誠就好,只是去的時候沒有人在,無法詢問情況,不過雖然很隱蔽,不說不好找,但是看它還有香火,可以說是還是有它的影響力所在的。

"
瀘州市區有一座僅存的清代道觀,據說它的來歷跟皇族有關

對於瀘州的小市而言,很多人都應該有說不完的故事,在這個地方還不是屬於龍馬潭區的範圍的時候,瀘縣政府曾經在這裡一段時間,後來搬去了福集,瀘縣跟小市再沒有關係。清末民初小市屬於瀘縣,但是不是今天這個行政劃分意義上的瀘縣。那時候的瀘縣就是今天的瀘州,甚至比今天瀘州市區還要具有影響力。

小市,從來不在主城區,但是不影響它曾經的繁華,千年水路碼頭,接官廳,茶鹽古道,餘甘晚渡,後來轉角店的批發中心,街心花園的化纖市場,都記錄著它曾經的輝煌。可是今天的小市已經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資本,跟藍田,茜草這類主城邊際的區域一樣,被人嫌棄,又期盼被重新打造。

瀘州市區有一座僅存的清代道觀,據說它的來歷跟皇族有關

社會是發展的,人們是現實的,今天你不能給我以發展,讓我怎麼來愛你呢?關於它,江陽沽酒客想還得花時間多寫一點東西,因為即便如今處於一個低谷,但是我始終感覺有東山再起的一天。

今天江陽沽酒客要說的跟討論它的發展建設暫時無關,我想說一下最近江陽沽酒客在小市進行考察研究發現的一座清代道觀,查詢了資料以後,發覺居然大有來歷,不管真假,這個小市(甚至是瀘州市區內)的道觀廟宇,算是瀘州市區唯一可見的倖存者(清泉寺是佛教,也不在小市)。當年的王爺廟,川主廟,寶蓮寺,古佛洞等其他相關的廟宇,都相繼消亡了,怎麼它還依然堅強呢?

在查詢全國道觀調查資料裡,發現了瀘州龍馬潭區葆貞觀的記錄。這是道家創建的道教寺廟,目前位於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小市過江樓三號。這座並不大的廟宇,居然經歷了二百多年的歲月了。

瀘州市區有一座僅存的清代道觀,據說它的來歷跟皇族有關

據本觀“代代宗師言傳”嘉慶年間(清朝)皇族一格格,因拒婚而外逃,在逃婚途中,幸遇珠寶商塗二公,塗二婆。塗二公夫婦兩人膝下無兒女,故收此格格為養女。格格隨養父母來到四川瀘縣彌陀(那個時候彌陀屬於瀘縣,後來是江陽區)置房定居。因養女無意婚嫁,意欲出家,故而塗二公順其女意,遂於彌陀修建一寺廟,使其女出家修行,(這就是本觀的來由),這裡我們看出來,這個葆貞觀原址還不是在這裡。葆貞,是不是保持貞節操守的意思呢?總之這裡一開始不是道士,而是道姑,如果傳說是真實的,這個道姑的身份還比一般出家人更有來歷。

後因,長江發大水,寺廟被洪水淹沒而垮塌,因而又重新擇地,遷到瀘州,在館驛嘴,又重新修建一座寺廟。經數年後,終因管驛嘴地形較低,而年年遭受洪水淹沒,故此,塗二公最後決定再重新擇地,遷移廟扯,最終選定了小市過江樓,重新修建寺廟宇,故建成了今天的葆貞觀。這就本觀“三移瀘州”之來由。

瀘州市區有一座僅存的清代道觀,據說它的來歷跟皇族有關

由於解放之初土地改革和五十年代的社會主義改造等社會制度的變革,本觀處於人員基本解散、宗教活動停止的狀況。特別是非常年代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很多重要的歷史文物及有價值的文史資料,歷史記載等,文獻,均被毀於一旦,故此,葆貞觀這樣一所二百多年的道教宗教場所,沒有留下任何的歷史資料和文字記載,還是有些遺憾。

八十年代宗教政策的深入貫徹和落實,葆貞觀又重新恢復。20世紀80年代回鄉的道姑楊澤惠、年光華、胡明英等人回廟恢復葆貞觀的宗教組織,開展正常的宗教活動,“文革”中被佔的房屋歸還了寺廟。1999年政府依法登記,同年建立了管委會,由鄧明靜、胡明英、鄒龍元等人主持,開展教務活動、管理道觀。

瀘州市區有一座僅存的清代道觀,據說它的來歷跟皇族有關

今天的葆貞觀依然還是道觀,不過瀘州老人那種信仰大包容的心態,使得這座道觀又僧道合一了,江陽沽酒客此次考察發現,門頭有葆貞觀三個大字,左右聯句為:葆圓八代蓬萊夢,貞繪三瀘太極圖。左右牆壁頂上刻了麒麟,下面分別是八仙一邊四個。門左邊還有土地菩薩。裡面的房間不大,但是主要供奉了佛道的神像,顯得有點另類,但是信仰這東西,虔誠就好,只是去的時候沒有人在,無法詢問情況,不過雖然很隱蔽,不說不好找,但是看它還有香火,可以說是還是有它的影響力所在的。

瀘州市區有一座僅存的清代道觀,據說它的來歷跟皇族有關

一般人們信仰求個心理安慰,比真正想弄清楚教義的真修行者要多,所以才能普及,你不能強求人人都是佛學大師或者道學大家,供奉的目的是心中的信仰支柱可以延續不要坍塌。

回過頭來,我們看到,進去過江巷子前面是瀘州老窖的窖池群,有一兩百年了,下面破舊的過江樓,曾經是清代繁華的茶樓酒肆,沒人說,誰能想象的到,這種D級別危房的過去。我想拆是早晚的事情,我覺得這個葆貞觀之所以被保留下來,除了虔誠,恐怕瀘州老窖的窖池群在這裡也給它一個棲身之所了。窖池群這個是不能被遷走和破壞的。到底是非常有價值的活文物。也算它的福氣了。

其實葆貞觀和窖池群所處的過江樓巷。據查證巷道盡頭曾有過一座過江樓,穿過江樓下去就是碼頭。遙想當年,在公路極少的瀘州,黃金水道的運輸是何等繁忙和興盛,由此也可以想象,當年這個巷子和碼頭髮生過多少人來人往的有趣故事。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公路運輸的興盛,這裡的碼頭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隨著政府對這片老城區的改造,過江樓巷也將有可能煥發生機,逐漸成為人們探尋小市碼頭歷史文化的上佳之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