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見證了作家路遙最後的抗爭與無奈'

""這本書,見證了作家路遙最後的抗爭與無奈

文章首發表於北京日報副刊

作者:張夢瑤 人民文學出版社腳印工作室編輯

對於“80後”“90後”甚至“00後”來說,路遙是一個有些遙遠的名字,除了無數次翻閱《平凡的世界》《人生》《早晨從中午開始》這幾部寫進文學史的著作,我們似乎很難接近這位英年早逝的著名作家。他留給當代文學太多遺憾,卻成就了諸多文壇故事和奇蹟。

緣起

我第一次閱讀路遙是在大學本科時,那時教授當代文學的老師極力推薦《平凡的世界》,作為課業的一部分。作為一個沒有太多苦難經歷的讀者,孫少平在極度飢餓、貧寒中仍然奮力求學的形象使我深受觸動,而路遙嘔盡心血的寫作方式也讓我不解,一個作家為何如此折磨自己

"這本書,見證了作家路遙最後的抗爭與無奈

文章首發表於北京日報副刊

作者:張夢瑤 人民文學出版社腳印工作室編輯

對於“80後”“90後”甚至“00後”來說,路遙是一個有些遙遠的名字,除了無數次翻閱《平凡的世界》《人生》《早晨從中午開始》這幾部寫進文學史的著作,我們似乎很難接近這位英年早逝的著名作家。他留給當代文學太多遺憾,卻成就了諸多文壇故事和奇蹟。

緣起

我第一次閱讀路遙是在大學本科時,那時教授當代文學的老師極力推薦《平凡的世界》,作為課業的一部分。作為一個沒有太多苦難經歷的讀者,孫少平在極度飢餓、貧寒中仍然奮力求學的形象使我深受觸動,而路遙嘔盡心血的寫作方式也讓我不解,一個作家為何如此折磨自己

這本書,見證了作家路遙最後的抗爭與無奈

作者:厚夫

2015年中國好書入圍作品

這些細碎的記憶持續了很多年,再次被拎出來時,是讀了厚夫的《路遙傳》。作為長期浸在現代文學裡的學生,重歸當代文學時不免有些距離感,但《路遙傳》卻拉近了我與路遙的距離。厚夫老師的文字厚重紮實,評述公正全面,文中不僅展示了豐富的一手資料,而且還原了路遙的寫作時代,揭示了路遙的寫作精神,是一部難得的有分量的傳記。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讓我覺得格外親近,這本書的其中一位編輯是我的師兄樑康偉。但我那時何曾想到幾年後自己也進入出版行業,師從名編腳印老師,繼師兄之後編輯了一本有關路遙的著作。

這是緣起。

《路遙的時間》的原稿《路遙最後的人生》是評論家李建軍推薦給人民文學出版社腳印工作室的。腳印老師第一次審稿時便頻頻稱讚作者航宇的記憶力和描寫功力,在充分肯定了這部書的出版價值後,隨即將這本書的編輯工作交給我。很快,這本書進入了出版流程。

書名

《路遙最後的人生》是一部豐富而痛苦的書,航宇用疼痛的文字展現了一個真實而複雜的路遙。

作為路遙的同鄉、同事、朋友,在路遙生命最後的兩年,他如親人般陪伴、照顧路遙,也見證了路遙最後的沉重、抗爭和無奈——在《平凡的世界》獲得茅盾文學獎後,這位風光無限、雄心萬丈的著名作家,卻突然患上嚴重疾病。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路遙不僅承受著十分難捱的病痛折磨,還接連經歷了經濟拮据、婚姻破裂、兄弟失和等人間痛苦。在人生最艱難的日子裡,路遙還在緊鑼密鼓地計劃著寫作……

"這本書,見證了作家路遙最後的抗爭與無奈

文章首發表於北京日報副刊

作者:張夢瑤 人民文學出版社腳印工作室編輯

對於“80後”“90後”甚至“00後”來說,路遙是一個有些遙遠的名字,除了無數次翻閱《平凡的世界》《人生》《早晨從中午開始》這幾部寫進文學史的著作,我們似乎很難接近這位英年早逝的著名作家。他留給當代文學太多遺憾,卻成就了諸多文壇故事和奇蹟。

緣起

我第一次閱讀路遙是在大學本科時,那時教授當代文學的老師極力推薦《平凡的世界》,作為課業的一部分。作為一個沒有太多苦難經歷的讀者,孫少平在極度飢餓、貧寒中仍然奮力求學的形象使我深受觸動,而路遙嘔盡心血的寫作方式也讓我不解,一個作家為何如此折磨自己

這本書,見證了作家路遙最後的抗爭與無奈

作者:厚夫

2015年中國好書入圍作品

這些細碎的記憶持續了很多年,再次被拎出來時,是讀了厚夫的《路遙傳》。作為長期浸在現代文學裡的學生,重歸當代文學時不免有些距離感,但《路遙傳》卻拉近了我與路遙的距離。厚夫老師的文字厚重紮實,評述公正全面,文中不僅展示了豐富的一手資料,而且還原了路遙的寫作時代,揭示了路遙的寫作精神,是一部難得的有分量的傳記。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讓我覺得格外親近,這本書的其中一位編輯是我的師兄樑康偉。但我那時何曾想到幾年後自己也進入出版行業,師從名編腳印老師,繼師兄之後編輯了一本有關路遙的著作。

這是緣起。

《路遙的時間》的原稿《路遙最後的人生》是評論家李建軍推薦給人民文學出版社腳印工作室的。腳印老師第一次審稿時便頻頻稱讚作者航宇的記憶力和描寫功力,在充分肯定了這部書的出版價值後,隨即將這本書的編輯工作交給我。很快,這本書進入了出版流程。

書名

《路遙最後的人生》是一部豐富而痛苦的書,航宇用疼痛的文字展現了一個真實而複雜的路遙。

作為路遙的同鄉、同事、朋友,在路遙生命最後的兩年,他如親人般陪伴、照顧路遙,也見證了路遙最後的沉重、抗爭和無奈——在《平凡的世界》獲得茅盾文學獎後,這位風光無限、雄心萬丈的著名作家,卻突然患上嚴重疾病。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路遙不僅承受著十分難捱的病痛折磨,還接連經歷了經濟拮据、婚姻破裂、兄弟失和等人間痛苦。在人生最艱難的日子裡,路遙還在緊鑼密鼓地計劃著寫作……

這本書,見證了作家路遙最後的抗爭與無奈

《路遙的時間》

航宇 著

這樣一部展示路遙作品和生活裂隙的非虛構作品,如果用“路遙最後的人生”作為書名,不免有些侷限。書名一定要提升書的內容,還要有衝擊力,能夠一下吸引讀者。於是,航宇、李建軍、腳印老師我們圍在一起,反覆討論。大概兩三週時間過去,在排除若干個選項後,腳印老師提出的“路遙的時間”被大家一致認可,確定為最終書名;李建軍建議,用“見證路遙最後的日子”作為副書名,尤其“見證”二字可表達歷史化的視野和作者的書寫姿態。“路遙的時間”,講述時間之外的路遙,是個頗具哲學意味的命名。航宇講述的雖然是路遙生命最後的時間,但恰恰是這充滿生死與愛恨、輝煌與黯淡、脆弱與堅強的日子讓我們更加理解路遙,理解路遙的偉大和生命本身的複雜。同時,路遙的作品和人生也是超越時間的。很難想象,在每年出版近萬部長篇小說的今天,《平凡的世界》依然高居暢銷書榜首,並被列入高中生必讀書目,在各大高校圖書館的借閱記錄中名列前五。時間會證明,經典是超越時空永恆的,這便是路遙的偉大。

獻給路遙誕辰70週年

陝北是一個獨特的地方,延綿不斷的黃土之原,歷經滄桑,浩茫厚重,經過千年萬載的沖刷造就了它的蒼莽雄渾,也成就了黃土漢子粗獷、旺盛的生命力。路遙是典型的陝北人。他喜歡洪荒亙古的高原、溝壑縱橫的山體、深深紮根黃土的樹木以及所有這一切鑄就的陝北厚重歷史,是黃土高原孕育了他宏大的人生理想和遼闊的人生視野,他也將這種難以割捨的黃土文明沁入了自己的創作中。

路遙的作品中,無處不在的是這類強大的主體和蓬勃欲出的生命力。路遙筆下的主人公雖然生活得艱辛,卻並不為苦難和痛苦所擊倒,他們有西西弗斯的執著,也有斯巴達克的勇氣,他們的奮鬥讓平凡而普通的青年人看到前景和希望,這也許是路遙小說最打動人心的地方。路遙的現實主義創作,厚重、真摯又充滿理想主義,他作品所探討的是人類永遠需要思考的“我想飛得更高”的問題,這是貫穿人類始終的問題,所以每一代青年都能在裡面找到共鳴。路遙和他的作品像一面鏡子,照見現實,也照見我們自己,這也是三十年後我們依然離不開路遙的原因。

《路遙的時間》是一部情義之作。在路遙從病倒到去世的這段日子裡,是航宇一直極盡所能地照顧、陪伴孤獨無依的路遙,不厭其煩地送湯送飯,端屎端尿,悉心看護,給了他最後的安慰。航宇的文字充滿真情,事無鉅細的講述和大量真實、豐富的第一手資料,讓我們見到了路遙不為人知的一面和複雜的一面。

"這本書,見證了作家路遙最後的抗爭與無奈

文章首發表於北京日報副刊

作者:張夢瑤 人民文學出版社腳印工作室編輯

對於“80後”“90後”甚至“00後”來說,路遙是一個有些遙遠的名字,除了無數次翻閱《平凡的世界》《人生》《早晨從中午開始》這幾部寫進文學史的著作,我們似乎很難接近這位英年早逝的著名作家。他留給當代文學太多遺憾,卻成就了諸多文壇故事和奇蹟。

緣起

我第一次閱讀路遙是在大學本科時,那時教授當代文學的老師極力推薦《平凡的世界》,作為課業的一部分。作為一個沒有太多苦難經歷的讀者,孫少平在極度飢餓、貧寒中仍然奮力求學的形象使我深受觸動,而路遙嘔盡心血的寫作方式也讓我不解,一個作家為何如此折磨自己

這本書,見證了作家路遙最後的抗爭與無奈

作者:厚夫

2015年中國好書入圍作品

這些細碎的記憶持續了很多年,再次被拎出來時,是讀了厚夫的《路遙傳》。作為長期浸在現代文學裡的學生,重歸當代文學時不免有些距離感,但《路遙傳》卻拉近了我與路遙的距離。厚夫老師的文字厚重紮實,評述公正全面,文中不僅展示了豐富的一手資料,而且還原了路遙的寫作時代,揭示了路遙的寫作精神,是一部難得的有分量的傳記。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讓我覺得格外親近,這本書的其中一位編輯是我的師兄樑康偉。但我那時何曾想到幾年後自己也進入出版行業,師從名編腳印老師,繼師兄之後編輯了一本有關路遙的著作。

這是緣起。

《路遙的時間》的原稿《路遙最後的人生》是評論家李建軍推薦給人民文學出版社腳印工作室的。腳印老師第一次審稿時便頻頻稱讚作者航宇的記憶力和描寫功力,在充分肯定了這部書的出版價值後,隨即將這本書的編輯工作交給我。很快,這本書進入了出版流程。

書名

《路遙最後的人生》是一部豐富而痛苦的書,航宇用疼痛的文字展現了一個真實而複雜的路遙。

作為路遙的同鄉、同事、朋友,在路遙生命最後的兩年,他如親人般陪伴、照顧路遙,也見證了路遙最後的沉重、抗爭和無奈——在《平凡的世界》獲得茅盾文學獎後,這位風光無限、雄心萬丈的著名作家,卻突然患上嚴重疾病。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路遙不僅承受著十分難捱的病痛折磨,還接連經歷了經濟拮据、婚姻破裂、兄弟失和等人間痛苦。在人生最艱難的日子裡,路遙還在緊鑼密鼓地計劃著寫作……

這本書,見證了作家路遙最後的抗爭與無奈

《路遙的時間》

航宇 著

這樣一部展示路遙作品和生活裂隙的非虛構作品,如果用“路遙最後的人生”作為書名,不免有些侷限。書名一定要提升書的內容,還要有衝擊力,能夠一下吸引讀者。於是,航宇、李建軍、腳印老師我們圍在一起,反覆討論。大概兩三週時間過去,在排除若干個選項後,腳印老師提出的“路遙的時間”被大家一致認可,確定為最終書名;李建軍建議,用“見證路遙最後的日子”作為副書名,尤其“見證”二字可表達歷史化的視野和作者的書寫姿態。“路遙的時間”,講述時間之外的路遙,是個頗具哲學意味的命名。航宇講述的雖然是路遙生命最後的時間,但恰恰是這充滿生死與愛恨、輝煌與黯淡、脆弱與堅強的日子讓我們更加理解路遙,理解路遙的偉大和生命本身的複雜。同時,路遙的作品和人生也是超越時間的。很難想象,在每年出版近萬部長篇小說的今天,《平凡的世界》依然高居暢銷書榜首,並被列入高中生必讀書目,在各大高校圖書館的借閱記錄中名列前五。時間會證明,經典是超越時空永恆的,這便是路遙的偉大。

獻給路遙誕辰70週年

陝北是一個獨特的地方,延綿不斷的黃土之原,歷經滄桑,浩茫厚重,經過千年萬載的沖刷造就了它的蒼莽雄渾,也成就了黃土漢子粗獷、旺盛的生命力。路遙是典型的陝北人。他喜歡洪荒亙古的高原、溝壑縱橫的山體、深深紮根黃土的樹木以及所有這一切鑄就的陝北厚重歷史,是黃土高原孕育了他宏大的人生理想和遼闊的人生視野,他也將這種難以割捨的黃土文明沁入了自己的創作中。

路遙的作品中,無處不在的是這類強大的主體和蓬勃欲出的生命力。路遙筆下的主人公雖然生活得艱辛,卻並不為苦難和痛苦所擊倒,他們有西西弗斯的執著,也有斯巴達克的勇氣,他們的奮鬥讓平凡而普通的青年人看到前景和希望,這也許是路遙小說最打動人心的地方。路遙的現實主義創作,厚重、真摯又充滿理想主義,他作品所探討的是人類永遠需要思考的“我想飛得更高”的問題,這是貫穿人類始終的問題,所以每一代青年都能在裡面找到共鳴。路遙和他的作品像一面鏡子,照見現實,也照見我們自己,這也是三十年後我們依然離不開路遙的原因。

《路遙的時間》是一部情義之作。在路遙從病倒到去世的這段日子裡,是航宇一直極盡所能地照顧、陪伴孤獨無依的路遙,不厭其煩地送湯送飯,端屎端尿,悉心看護,給了他最後的安慰。航宇的文字充滿真情,事無鉅細的講述和大量真實、豐富的第一手資料,讓我們見到了路遙不為人知的一面和複雜的一面。

這本書,見證了作家路遙最後的抗爭與無奈

1992年11月4日,航宇與路遙在西京醫院

《路遙的時間》拉近了我們與路遙的距離,在書中我們見到了真實的路遙、豐滿的路遙和最靠近我們的路遙。我有時想,文學最打動我們的是什麼,大概是真誠和真情。在這部厚重的情義之書中,我見到了路遙的精神與真性情,見到了航宇的同鄉摯友情義,也見到了同門之情、師徒之情。

時間內外,只有真摯的情感可以穿越,在路遙誕辰70週年之際,讓我們再次回到1991年,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剛剛獲得茅獎,他的早晨仍然從中午開始……

作者簡介

航宇,1964年生,陝西清澗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供職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出版有散文報告文學集《你說黃河幾道道彎》、中篇小說集《他媽的,男人!》、長篇紀實文學《路遙在最後的日子》、散文報告文學集《永遠的路遙》、長篇小說《生命河》《市長不在家》《新縣長》《麻六的城》等。

內容簡介

這是路遙生命最後的時光。在《平凡的世界》獲得茅盾文學獎後,這位風光無限、雄心萬丈的著名作家,卻突然患上嚴重疾病。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他不僅承受著十分難捱的病痛折磨,還接連經歷了經濟拮据、婚姻破裂、兄弟失和等等人間痛苦。作者航宇是路遙的同事、朋友,在路遙生命最後的兩年,他如親人般陪伴照顧路遙,也見證了路遙最後的沉重、抗爭和無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