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終於來到著名的江南水鄉、酒鄉、書法之鄉的魯迅故鄉----紹興。參觀魯迅青少年時代生活、學習、工作的地方。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我和老黃、老喬、老閆一行四人到達紹興火車站後,乘2路公交到魯迅路口下車,在前面的十字路口往左邊轉便是古色古香的魯迅路。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沿著魯迅路前行,首先看到的是咸亨酒店,酒店門前的人物雕塑,正是魯迅筆下描述的孔乙己的複製品。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繼續前行是古玩城,仿古的廣告牌一街兩行。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古街右側是沿街小河,停泊在小河內的烏蓬船,等待遊客的光顧。 被稱為“紹興水上三絕”的烏篷船,是江南水鄉的獨特交通工具,因篾(mie)篷漆成黑色而得名。江南的水鄉,自然是船的世界,烏篷船在江中或行或泊,行則輕快,泊則閒雅,或獨或群,獨則獨標高格,群則浩浩蕩蕩。烏篷船是水鄉的精靈,更是水鄉的風景。也有文學著作及歌曲以此命名。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再往前,就是魯迅故里步行街了(景點都集中在這兒)。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魯迅故里是免費開放,需憑身份證領取參觀券才能進入景區。穿過步行街,來到魯迅故里遊客中心,領取參觀券。魯迅故居景區包括魯迅故居、魯迅作品風情館、魯迅祖居、三味書屋和魯迅紀念館,這些都集中在一條老街上,兩旁是各種小吃和特產店鋪,街後有一條水道,典型的前街後水,烏篷船載著遊人來來往往,好不熱鬧。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領到參觀券後,來到魯迅故里巷入口廣場。廣場的石材面牆展現的一幅版畫,“魯迅故里”四個大字好像是魯迅字跡,魯迅先生抽菸的形象很酷。壁畫前還有一組先生小時候的雕塑。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進巷面壁書有“民族脊樑”四個金色大字。這是後人對魯迅最大的褒獎。魯迅留下的精神財富巨大,凝結著民族的意志、性格和氣魄,浸透中華民族奮起圖強的歷史。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進巷首先參觀的是魯迅祖居。魯迅祖居建於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稱為周家老臺門,因這裡一直是周家的人居住,所以是紹興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清代建築。整個臺門建築佔地近3000平方米,是一座江南典型的官宦人家住宅,坐南朝北共四進,磚木結構,烏瓦粉牆,花格門窗,石板地面,十分氣派。入門檢票的地方是第一進,稱為臺門斗,就是儀門,也是門廳。儀門上方懸掛著魯迅祖父周福清的“翰林”匾。周氏家族在紹興400年的歷史中,屬周福清獲得的官位最為顯赫。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走過儀門,一個院子就是第二進德壽堂,是魯迅祖居中的主要建築。這裡當時是周氏族人的公共活動場所,以作喜慶、祝福和宴會賓客之用。德壽堂原名寧壽堂,為了避清朝道光皇帝的年號“寧”之諱,改為德壽堂,“德壽”取積善有德、福祿長壽之意。堂中放置有硃色貢桌和方桌,貢桌後面的牆上掛著一幅卷軸畫和對聯“福祿歡喜長生無極,仁愛篤厚積善有徵”。魯迅平時很少來祖居,只有家裡祭祖或操辦大事時才過來。紹興人將客廳稱為“堂前”,那麼這就是大堂前了。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無論是大廳堂還是小廳房,都顯出了一個顯赫人家的生活。魯迅的《祝福》就是以此作為背景。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穿過德壽堂,就是第三進的院子。這裡是魯迅祖輩家人的香火堂,就是拜祖先的地方。祖居香火堂“德祉永馨”匾下,懸掛有魯迅祖父和兩位祖母的畫像。兩壁上掛有魯迅祖父周福清的治家格言《恆訓》。“德祉永馨”意指德行和福氣淵源流長。而《恆訓》是周福清對自己一生治學和為人處世的總結。大到讀書之法,為官之道;小到日常生活常識,無所不有。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大概也是與香火堂配套的關係,隔壁就是一個佛堂,側面牆上還掛有抄寫的佛經。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祖居的第四進是樓房,也稱座樓,是居住之用的場所。祖居里各類房間廳室不少,作為起居會客的堂前就有幾個。這裡就是兩個小型的堂前,分別是東西堂前。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臥室裡還原古時佈置,那張老式床我們這裡叫寧波床,雖然不算華麗,但木雕,金漆甚是精美。衣櫃、箱櫃、衣架、盥洗架等物品一應具全。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這裡是周家的餐廳,一家人一起用餐,電視裡經常看到的大家庭的氣氛 。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廚房在走廊的另一頭。廚房很大,傳統的大灶頭,吃飯人多,用得著。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這座祖居雖然前後有四進,但是大多有走廊連接,即使下雨也不妨礙前後走動。所以,中國的民居是也很有特色的。

從魯迅祖居出來向西參觀魯迅紀念館。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魯迅祖居的西側是魯迅紀念館。紀念館始建於1973年。2003年初,為恢復魯迅故里的傳統風貌,與環境尺度不協調的陳列廳被拆除,恢復為周家新臺門。新建的紀念館位於魯迅故里東側,它東接魯迅祖居,西鄰周家新臺門,北毗朱家臺門,南臨東昌坊口,與壽家臺門隔河相望。紀念館院內,環境幽雅,廣場及各出入口室外地面均採用紹興傳統的青石板地面。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陳列廳大門側面的牆壁上鑲嵌著由郭沫若題寫的“紹興魯迅紀念館”館名。院內種植魯迅生前喜愛的和作品中提及的花木。其中展廳和魯迅祖居毗連的綠化巷,栽竹疊石,花木扶疏,更是紹興的典型傳統天井庭園。還有一條水景系列,從序廳西側開始逶迤北上,在館址西北方形成開闊水面,加以填土移木,積石理水,配置紹興特有的廊橋、烏篷船舫等建築小品,營造出一派江南水鄉意境。陳列廳由序廳、南北主展廳、輔助展廳、名人文庫及休閒區等幾部分有機組成。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進入序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尊大型青銅座像,坐在鮮花叢中的魯迅,表情自然,和藹可親,儀態從容,更多地表現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實面貌。序廳兩側設有“水鄉紹興”、“越中名賢”大型浮雕,反映紹興悠久歷史、燦爛文化。邊上放置導遊觸摸屏等。序廳空間開敞亮堂,配置盆栽喬木,氛圍莊重樸實,體現魯迅先生的偉大和平和。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魯迅紀念館“魯迅生平事蹟陳列廳”本身是一座富有紹興特色和時代特徵的現代化展館,造型簡潔平和,樸素無華,充分體現了魯迅精神的人文內涵。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內部採用雕塑、不鏽鋼裝飾牆面,以現代化展示手段加強了紀念館建築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感染力。建築與水景縱橫交錯,室內外空間相互滲透,構成了一個充滿靈氣的具有紹興特色的現代展館。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主展廳共兩層,分為南、北展廳兩個大空間形式,同時又與序廳緊密相連,空間貫通一體。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魯迅的精神已經被譽為民族魂。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魯迅曾用過的筆名

 參觀完紀念館出來向右走,是紹興黃酒館

魯迅曾用過的筆名

 參觀完紀念館出來向右走,是紹興黃酒館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紹興黃酒館座落在魯迅故里周家新臺門東側,兩邊懸掛有“劉伶借問誰家好,李白還言此處佳”的黑底金字對聯。傳說中李白和劉伶都是嗜酒如命,而李白是飲中八仙之一,劉伶是竹林七賢之一,是不同時代的人。而跨越時代,仙賢同醉的對聯原來是一家酒府門前的招財聯,曾給商家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魯迅故居(周家新臺門)位於東昌坊口西側,是一座大型的臺門建築,其規模和結構與老臺門基本相同,坐北朝南,青瓦粉牆,磚木結構,共分六進,共有大小房屋80餘間,連同後面的百草園在內,共佔地4000餘平方米。當時,新臺門內共居住著覆盆橋周氏中的六個房族,而魯迅故居則位於新臺門的西面。魯迅在周家新臺門內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給人們留下了許多耐人尋味的蹤跡。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院牆與廊房組合成別緻的小庭院,院牆上端黑色磚雕修飾鑲邊,門樓大理石裝飾石雕,門坊麻石,廊房紅褐的木質柱樑,色彩樸素,線條簡潔,佈局精巧,錯落有致。而屋頂延伸而懸掛的藤葉,給院落帶來新的希望。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建築群規模龐大,粉牆黛瓦。石雕、磚雕、木雕三雕盡有。可能在紹興城區建築用地受侷限,區別於徽州古建築,無論房屋、還是院落都很袖珍。庭院裡有綠色植物點綴,給老宅帶來生機。置身這裡,體驗、領悟當年魯迅的生活場景。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走過廚房,跨過幾個門檻,打開一扇古老的小臺門就來到百草園。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百草園原是周家與鄰居共有的菜園,並不算大。周圍籬笆圍圈,中間菜畦碧綠,旁邊的皂莢樹格外顯眼,角落裡一段連接緊密的矮泥牆,上面長滿了鬱鬱蔥蔥的各種植物。泥牆根當年的原物,如今保存完好。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魯迅先生曾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動的描述。文中他無限深情地寫道:“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

魯迅先生曾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動的描述。文中他無限深情地寫道:“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緊挨著 百草園側面的朱家臺門是魯迅筆下的風情園。朱家臺門的主人就是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所提到的“朱文公的子孫”。是古城紹興保存最完整的典型的花園臺門建築。朱家臺門的主人叫朱閬仙,即買下週家新臺門的“朱文公的子孫”。朱家臺門原為越王望花宮故址,系明初名將胡大海官宅的一部分。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此園是2003年魯迅故里改造工程改造中改建的。它以魯迅筆下的人物、風俗為載體,將紹興獨特的人文內涵、歷史典故糅合一起,還有一些解讀魯迅作品的輔助陳列。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風情園內有百年羅漢松、盤槐、紅梅、綠萼梅等不少名貴花木,方池一帶的建築堪稱經典之作。池中建有一亭,圓石為柱,上刻楹聯“地似三山春似海,花為四壁船為家”。亭柱的另一楹聯是“鳶飛月窟地,魚躍海中天”,橫額“魚樂國”為董其昌所題。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從風情園側門穿過,進到一個小院,院子裡有三尊銅像,一位老奶奶欠身坐在木椅上,搖著一把蒲扇,彷彿正在講述著什麼,對面木凳上則坐著一位兒童,兩手託著下巴,認真地耹聽著,旁邊還靜靜地臥著一隻小貓。這應該是兒時的魯迅先生,在聽老奶奶給他講故事的情景了。最為有趣的是,三尊銅像的邊上還有一個小板凳,專門給遊客留著,可以自己做一個認真聽講的姿勢,融入到這種氛圍之中,享受那單純而快樂的童年生活。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側門出口處是條小巷,小巷臨街處有一“德鄰”牌坊。是魯迅逝世後當時政府賜予的牌坊,二邊立柱書有“翠竹虛心有節,君子樸實無華”楹聯。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站在大街看“德鄰”牌坊的正面是“仁裡”牌坊,兩邊各有一個石獅端坐。

站在大街看“德鄰”牌坊的正面是“仁裡”牌坊,兩邊各有一個石獅端坐。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小巷幽靜,樹木林蔭,小橋流水。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在著名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寫道:“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隔河相望就是三味書屋。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三味書屋”坐東朝西,北臨小河。紹興是典型的江南水鄉,素有水鄉澤國之稱,大江小河密如蛛網。魯迅筆下的烏篷船是紹興較有特色旅遊特色。河裡停泊烏篷船,等待遊人體驗。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便是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當時紹興城內一所頗負盛名的私塾。魯迅 12 歲開始到這裡讀書,前後長達約五年的時間。三味書屋約有35平方米,正中上方懸掛著“三味書屋”匾額,是清朝著名書法家樑同書所題。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三味書屋是三開間的小花廳。是清朝末年紹興城內頗負盛名的一處私塾,魯迅12~17歲在此讀書。進入三味書屋,我們就開始尋找魯迅的座位,據說,魯迅有一次因故遲到,為了警戒自己,他在他書桌上刻了個“早”字。由於距離太遠,我們看不到那個“早”字。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書屋擺設是按照當時情景還原的,特別註明了魯迅的座位,讓人一目瞭然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三味書屋”原名叫“三餘書屋”。“三餘書屋”的擺放仿照“三味書屋”,遊客可以在這仿真的書屋裡體驗魯迅童年的私塾生活。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重遊半水

魯迅故里——紹興遊記

三味書屋側院小方竹園內幽靜的小路。

走出三味書屋,離開紹興。魯迅故里的小橋、河水、烏篷船,讓我彷彿又回到學生時代,重溫魯迅作品的精髓,進入偉大文學家的創作意境,受益多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