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和新古典主義的藝術

18世紀的法國繪畫之所以取得公認的領銜地位,是由於它的畫家把握住了時代精神。步入繁榮的歐洲正需要對女性彬彬有禮的交際往來,巧妙幽默的言談舉止和更加輕鬆的藝術風格。

被稱為洛可可的豔情藝術主宰了18世紀前半期,它以上流社會男女的享樂生活為對象,描繪全裸或半裸的婦女和精美華麗的裝飾。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巴杜夫人、杜巴莉夫人的趣味左右著宮廷,致使美化婦女成為壓倒一切的藝術風尚。它一方面不免浮華做作,缺乏對於神聖力量的感受;另一方面卻以法國式的輕快優雅使繪畫完全擺脫了宗教題材。愉悅親切,舒適豪華的場景取代了聖徒痛苦的殉難,從而在反映現實上向前大大地邁進了一步。它的主要代表是華託(華多)、布歇弗拉戈納

讓·安東尼·華託(Jean—AntoineWatteau,1684—1721)少時貧窮,曾靠給畫商臨畫維持生計。

《舟發苔西島》1717是其一生的轉折點。華多絕大多數作品取材戲劇,畫中題材是取自當時的一個歌劇,它描繪一群情侶依依惜別地離開神話中的愛情之島,返回現實生活之中,每個人物的姿態都被賦予了同愛情有關的象徵意義。畫家以理性駕馭感覺,運筆用色騰奇爍妙,樹立了纖弱苗條的女性典型形象。

西方藝術史:17、18世紀法國美術-羅可可豔情藝術「38」

《舟發西苔島》

《西泰爾島的巡禮》1717:畫中描繪了一群貴族男女,夢寐以求地幻想有一個無憂無慮的愛情樂園,而西泰爾島正是希臘神話中愛神與詩神遊樂的美麗小島,於是華託就盡情描繪一群貴族男女結伴乘船前往西泰爾島去尋求幸福。人物組合的各個細節很有生活情趣。畫家以寫實的前景和人物與抽象的虛無飄渺的遠方景色,構成一幅世外桃園式的、只有歡樂與愛情共存的幻境。這裡的構圖是一個充滿誘惑的景色,人物組合的情節與整個大自然都充滿詩意,人們稱華託是位詩人畫家。由於這幅畫的成功,他被法蘭西藝術院接納為院士,從此聲望日隆。

西方藝術史:17、18世紀法國美術-羅可可豔情藝術「38」

《西泰爾島的巡禮》

《熱爾桑畫店》1720可算是一個例外。為了"活動活動手指",而在幾個半天之內畫就的這幅傑作本是為其好友在聖母院橋上的畫店作招牌的。畫上有不同階層的人物,賣畫者的忙碌、認真和買畫者的聚精會神都生動無比。一個工人正往箱子裡放的那張,顯然是路易十四的肖像。這一細節帶有象徵性,表明路易十四時代的趣味結束了。它把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反映得如此真實,以至於人們看到裝向箱內的油畫像,就必然聯想到"太陽王"統治的完結。

西方藝術史:17、18世紀法國美術-羅可可豔情藝術「38」

《熱爾桑畫店》

華多的另一名畫《吉爾斯——啞劇丑角/小丑》1718-1720原也是作招牌用的,畫中主要人物是位流動劇團的演員。他身著白衣,麻木的外表掩蓋著內心的悲愴。從該畫上,我們可以瞭解到為什麼華多輕音樂一般的藝術總帶有一縷淡淡的哀愁,而對於供人取笑的演員和一切藝術家的深切同情正是華多高出於其他洛可可畫家的原因。

西方藝術史:17、18世紀法國美術-羅可可豔情藝術「38」

《小丑》

華託死後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素描手稿,這些手稿被後人們命名為《千姿百態的形象》,對後來的法國印象派畫家有著深遠影響。

西方藝術史:17、18世紀法國美術-羅可可豔情藝術「38」

《人物素描習作》

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Boucher,1703—1770)有神童之稱,從意大利歸國後,又倍受蓬巴杜夫人賞識,擔任美院教授,首席宮廷畫師,戈伯蘭壁毯廠總監,真是一帆風順。他是18世紀最典型的裝飾畫家的代表,是洛可可風格畫派的忠實的擁護者,擅長創作一些田園風格的作品,有時候也創作一些人物肖像畫。他技巧純熟,畫得迅速,不乏大幅作品,而且能運用明亮色彩和新穎手法使古典神話題材光彩豔麗,但是不會感覺到輕浮。

布歇最醉心於描繪輕浮的女神,她們有著秀柔的、玫瑰色的肉體和嬌嫩的皮膚。《沐浴的狄安娜/戴安娜的休息》1742,一畫的女人體在景物的襯托下明亮耀眼,削弱素描明暗對比而加強色彩透明感的技巧使後來的印象派大受啟發。

西方藝術史:17、18世紀法國美術-羅可可豔情藝術「38」

《沐浴後的月神戴安娜》

西方藝術史:17、18世紀法國美術-羅可可豔情藝術「38」

《蓬巴杜侯爵夫人》1759

《裸女/黑髮宮女/奧莫爾菲小姐》1745,動作的大膽和肉感近乎色情,床上鮮亮奪目的綢緞也最合路易十五宮廷的胃口,足以代表羅可可風格。

西方藝術史:17、18世紀法國美術-羅可可豔情藝術「38」

《奧莫爾菲小姐》

在以神話為題材時,布歇往往有濫用玫瑰紅和天藍色的傾向,人物膚色的蒼白和鮮紅也浮於表面,但如果有真實對象在眼前,他的畫面頓時出現勃勃生氣,《午飯/午餐》1739、《帶磨坊的風景》的作者和《維納斯與武爾坎》的作者簡直判若二人。

西方藝術史:17、18世紀法國美術-羅可可豔情藝術「38」

《午飯》

讓·奧諾雷·弗拉戈納爾(Jean-HonoréFragonard,1732—1806)是最受杜巴莉夫人關照的畫家,擅於在嫵媚的人物和華貴的服裝上逞其逸筆。《鞦韆》1766,一畫中的少女故意踢落鞋子,要為他盪鞦韆的男士去拾,在取悅婦女上可謂登峰造極。

西方藝術史:17、18世紀法國美術-羅可可豔情藝術「38」

《鞦韆》

《蒂波利小瀑布/蒂布爾瀑布》更是戛戛獨造,強光在晒臺衣服上造成的點點閃光和豐富層次,甚至可和兩個世紀以後的風景畫相比。不過,弗拉戈納最拿手的還是肖像,大塊的厚色、飛舞的筆觸與傳統手法大相徑庭,《狄德羅》、《讀書女孩》1770-1772、《舞蹈家吉瑪爾》等畫,至今仍以其瀟灑奔放的手法而膾炙人口。

《讀書女孩》少女側面而坐,儀態萬方,典雅而文靜,色彩的抒情表現力恰倒好處,衣裙的金黃色是飽滿的,它增強了少女形態的魅力。青春的美與視覺上的愉悅是統一的。此畫全靠細筆觸的濃堆來渲染環境的貴族氣氛。

西方藝術史:17、18世紀法國美術-羅可可豔情藝術「38」

《讀》

《沐浴女》1772-1775,構圖突兀,女人體似乎同雲朵、樹木、河流一起在急劇旋轉,別緻而誘人。歡樂、嬉戲是這幅畫的主題,畫家所要顯示的是狂放的激情。

西方藝術史:17、18世紀法國美術-羅可可豔情藝術「38」

《沐浴女》

莫里斯·昆汀·德·拉圖爾(maurice quentin de la tour,1704—1788)和讓·巴普蒂斯特·佩羅諾(PerAronneau,1715—1783)不但在油畫上同他們不相上下,而且還使色粉筆畫的逸韻達到前所未有的境界。感覺敏銳,色調微妙,善於捕捉瞬間表情,在真實的基礎上美化對象是他們的共同特點。

西方藝術史:17、18世紀法國美術-羅可可豔情藝術「38」

《研讀牛頓著作的弗蘭德小姐》1753,拉圖爾

佩羅諾的色粉肖像純樸而真實,能精確地表達模特兒的面貌,但在性格描繪上略遜於康坦·拉圖爾。這一幅《索爾坎維爾夫人像》1749可以給我們提供這方面的認識。這是油畫肖像,索爾坎維爾夫人雖已步入中年,但其風姿仍不減當年。畫上展示了一個略顯消瘦的貴婦形象。她姿態端莊,臉上展露出和藹的笑容,穿著華麗,內心平靜。畫家在這個形象的衣服上花了許多描繪功夫,筆觸細緻,只是色彩的表現力稍弱一些,肖像的風采不甚強烈。

西方藝術史:17、18世紀法國美術-羅可可豔情藝術「38」

《索爾坎維爾夫人像》佩羅諾

藝術寶庫帶您進入藝術的神聖殿堂,領略藝術的美,生活的美!藝術寶庫是美術愛好者的福地,古今中外藝術的集大成者,美術資料豐富全面,供藝術家們學習研究的交流平臺。有需要請聯繫微信:glailp-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