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

在四川紅原烈士陵園,最初的守墓人羅大學早已去世多年,而接替他守墓的小兒子羅建國,目前最大的希望就是,陵園內的七座無名紅軍烈士墓早日找到親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希望越來越渺茫了。

"

在四川紅原烈士陵園,最初的守墓人羅大學早已去世多年,而接替他守墓的小兒子羅建國,目前最大的希望就是,陵園內的七座無名紅軍烈士墓早日找到親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希望越來越渺茫了。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四川是紅軍長征經過地域最廣、行程最遠、時間最長的地區,同時也是條件惡劣、戰役戰鬥眾多的地區。

自紅一方面軍1935年1月進入川南,到紅二、紅四方面軍1936年8月走出雪山草地,紅軍三大主力在此期間,共計在四川境內轉戰一年零八個月,有69個縣(區)留下了紅軍將士的足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過草地。紅軍過的草地主要是指川西北若爾蓋地區,紅軍過草地之艱難,是後人難以想像的到的,紅軍在這片草地上留下了“金色的魚鉤”和“七根火柴”等故事。

"

在四川紅原烈士陵園,最初的守墓人羅大學早已去世多年,而接替他守墓的小兒子羅建國,目前最大的希望就是,陵園內的七座無名紅軍烈士墓早日找到親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希望越來越渺茫了。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四川是紅軍長征經過地域最廣、行程最遠、時間最長的地區,同時也是條件惡劣、戰役戰鬥眾多的地區。

自紅一方面軍1935年1月進入川南,到紅二、紅四方面軍1936年8月走出雪山草地,紅軍三大主力在此期間,共計在四川境內轉戰一年零八個月,有69個縣(區)留下了紅軍將士的足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過草地。紅軍過的草地主要是指川西北若爾蓋地區,紅軍過草地之艱難,是後人難以想像的到的,紅軍在這片草地上留下了“金色的魚鉤”和“七根火柴”等故事。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草地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縱長500餘里地,橫寬300餘里地,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紅四方面軍指揮部率領的右路軍進入草地。

所謂的草地其實就是泥質沼澤的高原溼地,遠遠望去,似一片灰綠色海洋,不見山丘,不見樹木,鳥獸絕跡,人煙荒蕪,淺處沒膝,深處沒頂,一旦陷入泥潭,就會愈陷愈深,最終被滅頂吞沒。而且草地裡的水是淤黑的,喝了肚子會發脹,傷口被水一泡就會潰爛,為此,紅軍制定了一條嚴格的紀律:"除了河水和雨水,不準喝也不準用草窩裡的水。

"

在四川紅原烈士陵園,最初的守墓人羅大學早已去世多年,而接替他守墓的小兒子羅建國,目前最大的希望就是,陵園內的七座無名紅軍烈士墓早日找到親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希望越來越渺茫了。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四川是紅軍長征經過地域最廣、行程最遠、時間最長的地區,同時也是條件惡劣、戰役戰鬥眾多的地區。

自紅一方面軍1935年1月進入川南,到紅二、紅四方面軍1936年8月走出雪山草地,紅軍三大主力在此期間,共計在四川境內轉戰一年零八個月,有69個縣(區)留下了紅軍將士的足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過草地。紅軍過的草地主要是指川西北若爾蓋地區,紅軍過草地之艱難,是後人難以想像的到的,紅軍在這片草地上留下了“金色的魚鉤”和“七根火柴”等故事。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草地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縱長500餘里地,橫寬300餘里地,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紅四方面軍指揮部率領的右路軍進入草地。

所謂的草地其實就是泥質沼澤的高原溼地,遠遠望去,似一片灰綠色海洋,不見山丘,不見樹木,鳥獸絕跡,人煙荒蕪,淺處沒膝,深處沒頂,一旦陷入泥潭,就會愈陷愈深,最終被滅頂吞沒。而且草地裡的水是淤黑的,喝了肚子會發脹,傷口被水一泡就會潰爛,為此,紅軍制定了一條嚴格的紀律:"除了河水和雨水,不準喝也不準用草窩裡的水。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周恩來總理曾經意味深長的說過一句話:“紅軍長征走過的大草原。”

紅一方面軍在1935年6月過草地之前,全軍共有近2萬人,但在過了草地之後剩下了1.3萬人,其餘的6207人都長眠在了草地之中。

紅二方面軍1936年7月過草地之前,全軍計有1.6萬人,走出草地時為1.3萬人,有3092人長眠在了草地之中。

紅四方面軍因為三過草地而損失最大,僅第三次過草地即損失了近7000人,如果加上第一、二次過草地損失的人數,估計損失人數翻一倍還要多。

"

在四川紅原烈士陵園,最初的守墓人羅大學早已去世多年,而接替他守墓的小兒子羅建國,目前最大的希望就是,陵園內的七座無名紅軍烈士墓早日找到親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希望越來越渺茫了。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四川是紅軍長征經過地域最廣、行程最遠、時間最長的地區,同時也是條件惡劣、戰役戰鬥眾多的地區。

自紅一方面軍1935年1月進入川南,到紅二、紅四方面軍1936年8月走出雪山草地,紅軍三大主力在此期間,共計在四川境內轉戰一年零八個月,有69個縣(區)留下了紅軍將士的足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過草地。紅軍過的草地主要是指川西北若爾蓋地區,紅軍過草地之艱難,是後人難以想像的到的,紅軍在這片草地上留下了“金色的魚鉤”和“七根火柴”等故事。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草地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縱長500餘里地,橫寬300餘里地,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紅四方面軍指揮部率領的右路軍進入草地。

所謂的草地其實就是泥質沼澤的高原溼地,遠遠望去,似一片灰綠色海洋,不見山丘,不見樹木,鳥獸絕跡,人煙荒蕪,淺處沒膝,深處沒頂,一旦陷入泥潭,就會愈陷愈深,最終被滅頂吞沒。而且草地裡的水是淤黑的,喝了肚子會發脹,傷口被水一泡就會潰爛,為此,紅軍制定了一條嚴格的紀律:"除了河水和雨水,不準喝也不準用草窩裡的水。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周恩來總理曾經意味深長的說過一句話:“紅軍長征走過的大草原。”

紅一方面軍在1935年6月過草地之前,全軍共有近2萬人,但在過了草地之後剩下了1.3萬人,其餘的6207人都長眠在了草地之中。

紅二方面軍1936年7月過草地之前,全軍計有1.6萬人,走出草地時為1.3萬人,有3092人長眠在了草地之中。

紅四方面軍因為三過草地而損失最大,僅第三次過草地即損失了近7000人,如果加上第一、二次過草地損失的人數,估計損失人數翻一倍還要多。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1952年7月,當解放軍黑水剿匪部隊進入紅原縣亞克夏山時,就曾發現了12具紅軍過草地留下的遺骨,遺骨旁還有皮帶環、銅釦之類的紅軍物品。

從荒墳到墓地,從墓地到烈士陵園,但在紅原革命烈士陵園之中,至今仍有7座無名紅軍烈士墓無人認領。紅原縣革命烈士陵園共有烈士墓189座,其中無名紅軍烈士墓7座:四川省紅原縣烈士陵園2排9號、2排10號、2排11號、3排14號、4排10號、5排7號、10排8號。為看護好這7座無名紅軍烈士墓,當年因重傷而失散的老紅軍羅大學,自發的來守護烈士陵園並直至去世。

"

在四川紅原烈士陵園,最初的守墓人羅大學早已去世多年,而接替他守墓的小兒子羅建國,目前最大的希望就是,陵園內的七座無名紅軍烈士墓早日找到親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希望越來越渺茫了。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四川是紅軍長征經過地域最廣、行程最遠、時間最長的地區,同時也是條件惡劣、戰役戰鬥眾多的地區。

自紅一方面軍1935年1月進入川南,到紅二、紅四方面軍1936年8月走出雪山草地,紅軍三大主力在此期間,共計在四川境內轉戰一年零八個月,有69個縣(區)留下了紅軍將士的足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過草地。紅軍過的草地主要是指川西北若爾蓋地區,紅軍過草地之艱難,是後人難以想像的到的,紅軍在這片草地上留下了“金色的魚鉤”和“七根火柴”等故事。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草地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縱長500餘里地,橫寬300餘里地,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紅四方面軍指揮部率領的右路軍進入草地。

所謂的草地其實就是泥質沼澤的高原溼地,遠遠望去,似一片灰綠色海洋,不見山丘,不見樹木,鳥獸絕跡,人煙荒蕪,淺處沒膝,深處沒頂,一旦陷入泥潭,就會愈陷愈深,最終被滅頂吞沒。而且草地裡的水是淤黑的,喝了肚子會發脹,傷口被水一泡就會潰爛,為此,紅軍制定了一條嚴格的紀律:"除了河水和雨水,不準喝也不準用草窩裡的水。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周恩來總理曾經意味深長的說過一句話:“紅軍長征走過的大草原。”

紅一方面軍在1935年6月過草地之前,全軍共有近2萬人,但在過了草地之後剩下了1.3萬人,其餘的6207人都長眠在了草地之中。

紅二方面軍1936年7月過草地之前,全軍計有1.6萬人,走出草地時為1.3萬人,有3092人長眠在了草地之中。

紅四方面軍因為三過草地而損失最大,僅第三次過草地即損失了近7000人,如果加上第一、二次過草地損失的人數,估計損失人數翻一倍還要多。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1952年7月,當解放軍黑水剿匪部隊進入紅原縣亞克夏山時,就曾發現了12具紅軍過草地留下的遺骨,遺骨旁還有皮帶環、銅釦之類的紅軍物品。

從荒墳到墓地,從墓地到烈士陵園,但在紅原革命烈士陵園之中,至今仍有7座無名紅軍烈士墓無人認領。紅原縣革命烈士陵園共有烈士墓189座,其中無名紅軍烈士墓7座:四川省紅原縣烈士陵園2排9號、2排10號、2排11號、3排14號、4排10號、5排7號、10排8號。為看護好這7座無名紅軍烈士墓,當年因重傷而失散的老紅軍羅大學,自發的來守護烈士陵園並直至去世。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羅大學:1918年出生於四川省巴中市,1933年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

1935年,羅大學隨紅軍第四方面軍長征,因為在天全縣和敵人打了了一場遭遇戰,羅大學的右被子彈打穿,拖著受傷身體,羅大學仍然拄著樹枝跟著大部隊來到了大草地,準備從毛兒蓋往黑水方向行進。羅大學的腿本來就已經負了重傷,又整日泡在沼澤地裡的有毒之水裡,以至於後來他的整條腿完全化膿而爛掉,最後一個人流落在了草地的半路上,在身體逐漸痊癒之後,羅大學便留在了紅原。

"

在四川紅原烈士陵園,最初的守墓人羅大學早已去世多年,而接替他守墓的小兒子羅建國,目前最大的希望就是,陵園內的七座無名紅軍烈士墓早日找到親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希望越來越渺茫了。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四川是紅軍長征經過地域最廣、行程最遠、時間最長的地區,同時也是條件惡劣、戰役戰鬥眾多的地區。

自紅一方面軍1935年1月進入川南,到紅二、紅四方面軍1936年8月走出雪山草地,紅軍三大主力在此期間,共計在四川境內轉戰一年零八個月,有69個縣(區)留下了紅軍將士的足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過草地。紅軍過的草地主要是指川西北若爾蓋地區,紅軍過草地之艱難,是後人難以想像的到的,紅軍在這片草地上留下了“金色的魚鉤”和“七根火柴”等故事。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草地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縱長500餘里地,橫寬300餘里地,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紅四方面軍指揮部率領的右路軍進入草地。

所謂的草地其實就是泥質沼澤的高原溼地,遠遠望去,似一片灰綠色海洋,不見山丘,不見樹木,鳥獸絕跡,人煙荒蕪,淺處沒膝,深處沒頂,一旦陷入泥潭,就會愈陷愈深,最終被滅頂吞沒。而且草地裡的水是淤黑的,喝了肚子會發脹,傷口被水一泡就會潰爛,為此,紅軍制定了一條嚴格的紀律:"除了河水和雨水,不準喝也不準用草窩裡的水。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周恩來總理曾經意味深長的說過一句話:“紅軍長征走過的大草原。”

紅一方面軍在1935年6月過草地之前,全軍共有近2萬人,但在過了草地之後剩下了1.3萬人,其餘的6207人都長眠在了草地之中。

紅二方面軍1936年7月過草地之前,全軍計有1.6萬人,走出草地時為1.3萬人,有3092人長眠在了草地之中。

紅四方面軍因為三過草地而損失最大,僅第三次過草地即損失了近7000人,如果加上第一、二次過草地損失的人數,估計損失人數翻一倍還要多。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1952年7月,當解放軍黑水剿匪部隊進入紅原縣亞克夏山時,就曾發現了12具紅軍過草地留下的遺骨,遺骨旁還有皮帶環、銅釦之類的紅軍物品。

從荒墳到墓地,從墓地到烈士陵園,但在紅原革命烈士陵園之中,至今仍有7座無名紅軍烈士墓無人認領。紅原縣革命烈士陵園共有烈士墓189座,其中無名紅軍烈士墓7座:四川省紅原縣烈士陵園2排9號、2排10號、2排11號、3排14號、4排10號、5排7號、10排8號。為看護好這7座無名紅軍烈士墓,當年因重傷而失散的老紅軍羅大學,自發的來守護烈士陵園並直至去世。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羅大學:1918年出生於四川省巴中市,1933年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

1935年,羅大學隨紅軍第四方面軍長征,因為在天全縣和敵人打了了一場遭遇戰,羅大學的右被子彈打穿,拖著受傷身體,羅大學仍然拄著樹枝跟著大部隊來到了大草地,準備從毛兒蓋往黑水方向行進。羅大學的腿本來就已經負了重傷,又整日泡在沼澤地裡的有毒之水裡,以至於後來他的整條腿完全化膿而爛掉,最後一個人流落在了草地的半路上,在身體逐漸痊癒之後,羅大學便留在了紅原。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1952年,中央慰問團來到紅原地區,安排羅大學去北京工作,但卻被他拒絕了,因為這裡埋葬著與他一起戰鬥過的戰友們。

父親曾經說過,是這些烈士替我們打下了這麼好的生活,我們不能忘記他們,“每當談到過草地的這段經歷,父親都會哭的泣不成聲”。在羅建國的印象裡,看守陵園的父親從不睡懶覺,一早起來便去陵園除雜草、撿樹枝,把每個墓碑擦得乾乾淨淨,如果有人來掃墓,他更是隨叫隨到,而且這個習慣一直維持到他過世。

"

在四川紅原烈士陵園,最初的守墓人羅大學早已去世多年,而接替他守墓的小兒子羅建國,目前最大的希望就是,陵園內的七座無名紅軍烈士墓早日找到親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希望越來越渺茫了。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四川是紅軍長征經過地域最廣、行程最遠、時間最長的地區,同時也是條件惡劣、戰役戰鬥眾多的地區。

自紅一方面軍1935年1月進入川南,到紅二、紅四方面軍1936年8月走出雪山草地,紅軍三大主力在此期間,共計在四川境內轉戰一年零八個月,有69個縣(區)留下了紅軍將士的足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過草地。紅軍過的草地主要是指川西北若爾蓋地區,紅軍過草地之艱難,是後人難以想像的到的,紅軍在這片草地上留下了“金色的魚鉤”和“七根火柴”等故事。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草地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縱長500餘里地,橫寬300餘里地,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紅四方面軍指揮部率領的右路軍進入草地。

所謂的草地其實就是泥質沼澤的高原溼地,遠遠望去,似一片灰綠色海洋,不見山丘,不見樹木,鳥獸絕跡,人煙荒蕪,淺處沒膝,深處沒頂,一旦陷入泥潭,就會愈陷愈深,最終被滅頂吞沒。而且草地裡的水是淤黑的,喝了肚子會發脹,傷口被水一泡就會潰爛,為此,紅軍制定了一條嚴格的紀律:"除了河水和雨水,不準喝也不準用草窩裡的水。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周恩來總理曾經意味深長的說過一句話:“紅軍長征走過的大草原。”

紅一方面軍在1935年6月過草地之前,全軍共有近2萬人,但在過了草地之後剩下了1.3萬人,其餘的6207人都長眠在了草地之中。

紅二方面軍1936年7月過草地之前,全軍計有1.6萬人,走出草地時為1.3萬人,有3092人長眠在了草地之中。

紅四方面軍因為三過草地而損失最大,僅第三次過草地即損失了近7000人,如果加上第一、二次過草地損失的人數,估計損失人數翻一倍還要多。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1952年7月,當解放軍黑水剿匪部隊進入紅原縣亞克夏山時,就曾發現了12具紅軍過草地留下的遺骨,遺骨旁還有皮帶環、銅釦之類的紅軍物品。

從荒墳到墓地,從墓地到烈士陵園,但在紅原革命烈士陵園之中,至今仍有7座無名紅軍烈士墓無人認領。紅原縣革命烈士陵園共有烈士墓189座,其中無名紅軍烈士墓7座:四川省紅原縣烈士陵園2排9號、2排10號、2排11號、3排14號、4排10號、5排7號、10排8號。為看護好這7座無名紅軍烈士墓,當年因重傷而失散的老紅軍羅大學,自發的來守護烈士陵園並直至去世。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羅大學:1918年出生於四川省巴中市,1933年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

1935年,羅大學隨紅軍第四方面軍長征,因為在天全縣和敵人打了了一場遭遇戰,羅大學的右被子彈打穿,拖著受傷身體,羅大學仍然拄著樹枝跟著大部隊來到了大草地,準備從毛兒蓋往黑水方向行進。羅大學的腿本來就已經負了重傷,又整日泡在沼澤地裡的有毒之水裡,以至於後來他的整條腿完全化膿而爛掉,最後一個人流落在了草地的半路上,在身體逐漸痊癒之後,羅大學便留在了紅原。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1952年,中央慰問團來到紅原地區,安排羅大學去北京工作,但卻被他拒絕了,因為這裡埋葬著與他一起戰鬥過的戰友們。

父親曾經說過,是這些烈士替我們打下了這麼好的生活,我們不能忘記他們,“每當談到過草地的這段經歷,父親都會哭的泣不成聲”。在羅建國的印象裡,看守陵園的父親從不睡懶覺,一早起來便去陵園除雜草、撿樹枝,把每個墓碑擦得乾乾淨淨,如果有人來掃墓,他更是隨叫隨到,而且這個習慣一直維持到他過世。

七座無名烈士墓,守墓人希望找到其家人,但希望越來越渺茫

就在羅大學感到自己即將離開人世之前,他把小兒子羅建國叫到了床邊,他希望小兒子能夠替他去守護這座烈士陵園。

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羅建國辭去了在修配廠的工作,來到烈士陵園做了一名守陵人,而且這一當就是20多年。目前羅建國最大的願望,就是陵園內的七座無名紅軍烈士墓早日找到親人,雖然他知道這個希望越來越渺茫,但父親的話他並沒有忘記,“這些躺在陵園裡只有18、19歲的烈士們,他們為了什麼犧牲呢?你生在新中國,吃穿不愁,這可都是這些烈士們打下來的,可不能忘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