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敗而敗:蘇德兩國在庫爾斯克傷亡4比1,德軍怎麼就敗了呢?

陸軍 坦克 武器 自行火炮 希特勒 刀墓手札 2018-12-03

有資料顯示,在庫爾斯克大會戰中德軍統計在進攻階段的“堡壘行動”中傷亡5萬餘人,坦克和自行火炮損失300餘輛,蘇軍統計傷亡達17萬人,坦克和自行火炮損失1600餘輛。整個戰役階段蘇軍坦克和自行炮損失更是達到4500輛以上,蘇德兩國在庫爾斯克初期的人員傷亡是4比1。

不敗而敗:蘇德兩國在庫爾斯克傷亡4比1,德軍怎麼就敗了呢?

儘管統計口徑明顯有偏差,但德軍損失大大小於蘇軍是一個事實。

不敗而敗:蘇德兩國在庫爾斯克傷亡4比1,德軍怎麼就敗了呢?

明明是德軍損失更小,為何卻在庫爾斯克輸了呢?

不敗而敗:蘇德兩國在庫爾斯克傷亡4比1,德軍怎麼就敗了呢?

1943年4月15日希特勒發佈第6號訓令,德軍在春夏季發動進攻並取勝,以掌握戰略主動權。他稱“庫爾斯克地區的勝利應當成為照耀全世界的火炬。”為此,德最高統帥部擬定了代號“堡壘”的作戰計劃,自北面奧廖爾和南面別爾哥羅德向庫爾斯克突出部實施向心突擊,圍殲蘇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攻佔庫爾斯克。

為此,德軍集中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5個集團軍的兵力,從南、北兩翼向庫爾斯克發動進攻。

不敗而敗:蘇德兩國在庫爾斯克傷亡4比1,德軍怎麼就敗了呢?

這便是庫爾斯克大會戰的前奏——“堡壘行動”。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德國是經過了周密的作戰安排,進而進攻庫爾斯克的。在這一點上,非常像進攻波蘭和法國。保密工作很到位,加之高機動性的坦克集群,常常打得對手措手不及。而蘇聯一方呢?

在庫爾斯克會戰期間,儘管蘇聯紅軍人數上佔據了優勢,但士兵整體素質並不高。很多戰士要麼是工廠工人,要麼是集體農莊的農民,這讓蘇聯紅軍承受了巨大的傷亡。如果不是蘇聯能夠動員到全國人民,還真抵抗不了德國,這一點上法國和波蘭就是個例子。

不敗而敗:蘇德兩國在庫爾斯克傷亡4比1,德軍怎麼就敗了呢?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德軍的慣性統計方式和戰場控制權。

這兩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問題。要知道二戰中,德軍對武器裝備的統計都是統計“絕對損失”的。“絕對損失”,就是絕對無法再繼續修理。然而,大多數“被擊毀”的坦克實際上都是可以修理的,因此德國統計的坦克損失與實際的損傷相差很大。事實上,由於德軍喪失了戰場控制權,不少仍能修理的坦克和自行火炮都丟在了戰場和敗退途中。

不敗而敗:蘇德兩國在庫爾斯克傷亡4比1,德軍怎麼就敗了呢?

因此,在戰場控制權問題上,很多人沒有注意到,進而忽略了很多重要的細節。

在坦克對抗中,國土縱深和戰場控制權是很關鍵的問題。庫爾斯克大會戰中,德軍幾乎投入了全部的家當,但因縱深和戰場控制權問題,德軍裝甲部隊的坦克或者履帶火炮等幾乎扔到戰場,即便是沒有完全被擊毀,也是有來無回的。

由於美英盟軍在西西里登陸,導致希特勒被迫宣佈終止“堡壘行動”。曼施坦因曾反對希特勒的退軍計劃,從控制戰場角度是正確的。但理性的去考慮,對全局來講並不適合。西西里登陸,雖然德軍西線也有裝甲部隊,但問題是人在一線,坦克和戰車卻在修理廠,這是非常尷尬的。

不敗而敗:蘇德兩國在庫爾斯克傷亡4比1,德軍怎麼就敗了呢?

從蘇聯方面看,他們對形勢的判斷較準確。

庫爾斯克突出部對蘇德雙方來講都是守其所必攻,攻其所必守。這一戰誰先發動進攻,就對誰不利,這一點雙方都意識到了。曼施坦因主張讓蘇軍先進攻,因為1942年春蘇軍主動向哈爾科夫地區出擊,慘遭圍殲,防守反擊的德軍反而佔了上風。

同樣有鑑於此,朱可夫主張讓德軍先進攻,斯大林最後的決定也是先讓德軍進攻,如德軍長時間延長進攻時間,則蘇軍主動出擊。如果德軍耐心等待蘇軍先發動攻勢,蘇軍就會脫離堅固的庫爾斯克防禦坦克集群陣地,與德軍進行野戰,而德軍強大的坦克戰略預備隊也就不會撞毀在對方防禦工事上。

不敗而敗:蘇德兩國在庫爾斯克傷亡4比1,德軍怎麼就敗了呢?

在草原開闊地帶實施機動作戰的經驗,蘇軍不如德軍。但德軍最終還是錯判形勢,先發制人,最終導致戰事失利。在戰爭中先發未必總能制人,這就是庫爾斯克會戰留給後世軍事家最重要的教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