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著“裝甲”的“工兵”:中國架橋車發展見證中國鐵甲洪流發展

陸軍 坦克 中國軍情 軍事 武備志 武備志 2017-11-02

裝甲機械化部隊通常遂行機動作戰任務,並常常在野戰條件下實施攻防作戰,因此,工程保障顯得尤為重要。坦克架橋車(又稱"衝擊橋",意指用於直接伴隨一線部隊的裝甲架橋車,以區別於浮橋等大型野戰橋樑)就是用於在敵火威脅下實施強行架橋作業的裝甲工程保障車輛,是裝甲機械化部隊重要的工程保障配套裝備。

解放軍目前的主力坦克架橋車車型是84式坦克架橋車。該車的研製相當曲折,早在上世紀60年代,即提出研製國產坦克架橋車的計劃,可是因各種原因,數次努力中止,直到上世紀70年代後期才堅持下來,最終於1984年定型為:84式坦克架橋車,簡稱84架。

披著“裝甲”的“工兵”:中國架橋車發展見證中國鐵甲洪流發展

84式坦克架橋車

84式坦克架橋車是以79式中型坦克底盤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變型車,和84式坦克搶修車一樣,都是配屬二代坦克並且向下兼容的,可以說是屬於一套裝備。84架是雙節雙疊平推式架橋車,就是在組合之後把這個橋直接向前平推送出開路,橋體是全橋跨度18米,架設寬度16米,因此,足以克服反坦克壕(一般寬十米左右)和一般性的彈坑、雨裂等障礙物。

披著“裝甲”的“工兵”:中國架橋車發展見證中國鐵甲洪流發展

平推架橋車示意圖

披著“裝甲”的“工兵”:中國架橋車發展見證中國鐵甲洪流發展

正在展開的84架

披著“裝甲”的“工兵”:中國架橋車發展見證中國鐵甲洪流發展

完全展開的84架,84架可以做到事先展開,然後直接衝到架橋位置完成架橋

不過隨著解放軍96和99坦克開始服役,配套給二代坦克的84架和84坦克搶修車一樣不夠用了,為了二代坦克配套生產的84架極限通過重量大概在40噸,99和96都超過了這個重量。外國也有這種問題,美國在M1系列主戰坦克列裝後,很快就推出了以M1坦克底盤為基礎的HAB重型突擊橋,就是因為原有的M60裝甲架橋車的最大承載能力只有54噸,難以保障重達60噸左右的M1系列坦克的機動。

披著“裝甲”的“工兵”:中國架橋車發展見證中國鐵甲洪流發展

美軍HAB重型突擊橋

解放軍目前也一樣,解放軍在96坦克的基礎上改裝了架橋車,具體信息不多,但是從結構上看還是和84式一樣的雙節雙疊平推式架橋車,但是由於底盤性能的提升,載重肯定比84架要提高很多,能夠保障96坦克和早期型號的99坦克通行,但是對於55噸以上的99A可能還有困難,因此個人認為應該還有一款99A底盤的架橋車沒出現。

披著“裝甲”的“工兵”:中國架橋車發展見證中國鐵甲洪流發展

96底盤的坦克架橋車

披著“裝甲”的“工兵”:中國架橋車發展見證中國鐵甲洪流發展

96底盤的坦克架橋車展開,後面還有一輛履帶式多用工程車

除了履帶式之外,解放軍還有一款卡車版的架橋車,和前面的平推式架橋車不同,輪式版本是西方化的剪刀橋模式,這樣節省空間,橋還更長,美中不足是要頂著敵人火力現地展開。

披著“裝甲”的“工兵”:中國架橋車發展見證中國鐵甲洪流發展

GQL111型重型機械化橋,後面跟著一輛履帶式多用工程車

披著“裝甲”的“工兵”:中國架橋車發展見證中國鐵甲洪流發展

展開後的GQL111型重型機械化橋

在2016年坦克兩項中出現的GQL111型重型機械化橋可以克服寬70米、深5米以內的中小河川和溝渠等障礙。全套器材依然由5輛橋車承載,以8×8鐵馬XC2300型越野車的底盤,車行部寬3.8米,適應最大流速2米/秒。全套器材作業人數為12人,單節橋體長度15米,全套器材架設長度75米。架設全橋所需時間50分鐘;單節橋體架設所需時間為9分鐘,橋面調整高度可在3至5米之間,整體撤收則只需45分鐘。在比賽中性能好到讓俄方臉上都掛不住了,說我們抄襲他們的TMM機械化架橋車。

披著“裝甲”的“工兵”:中國架橋車發展見證中國鐵甲洪流發展

俄羅斯的TMM機械化架橋車,俄國人說我們抄他的,這個純屬無稽之談

披著“裝甲”的“工兵”:中國架橋車發展見證中國鐵甲洪流發展

另外就是配合08車族的,08車族架橋車,也是採用西方式的剪刀橋,主要裝備08車族部隊

披著“裝甲”的“工兵”:中國架橋車發展見證中國鐵甲洪流發展

剪刀橋原理

和坦克搶修車類似,解放軍的坦克架橋車也是一代配一代,隨著解放軍裝甲車輛不斷髮展,未來會有更多的坦克輔助車輛出現。

披著“裝甲”的“工兵”:中國架橋車發展見證中國鐵甲洪流發展

本文為科普中國網軍事頻道原創,作者大炮兵主義。轉載請註明來源和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