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在行走丨瀘沽湖和豬槽船兒

瀘沽湖的豬槽船兒

□宋興華

自從讀了楊二車娜姆的《走出女兒國》,瀘沽湖就成了我時時心念的地方。摩梭人、走婚、母系部落、女兒國,激起我多少遐思與幻想……上週末,我終於見到了神往已久的瀘沽湖。

清晨,薄霧籠罩中的瀘沽湖,就像一個初醒的少女,美得令人心痛。湖中有5個全島、三個半島和一個海堤連島,形態各異,翠綠如玉。 走進瀘沾湖,就走進一個神祕的世界。

瀘沽湖周邊,主要居住著摩梭人、彝族和普米族,沿岸居住有蒙古族7種民族,約1.3萬人。文史資料說,這裡是人類文明的烏托邦.是夢中的香格里拉,也是《納西淨地》中呤唱的聖地。

瀘沽湖,古名勒得海、魯枯湖,納西族摩梭語“瀘”為山溝,“沽”為裡,意即山溝裡的湖。

瀘沽湖是當地人的母親湖,用當地人的話翻譯下來,她是一個被群山環抱的湖。瀘沽湖靜靜地躺在群山之間,就如同一顆天然的明珠。瀘沽湖中開滿了海菜花,當地人把她叫做“水性楊花”,她不僅能供觀賞,還可以食用,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放眼望去,連綿群山將瀘沽湖擁在懷中,瀘沽湖用她的碧波輕柔撫摸著山腳的灘塗。雪白的海花靜靜的鋪在湖水上,隨著波浪起伏,優雅自在,沒有一點羈跘。我想,不論心態多浮躁的人,來到瀘沽湖都能在這裡尋得心中平靜。瀘沽湖始終帶有一股靜謐、安寧的氣質,讓人不由把都市的燈紅酒綠拋之腦後。

瀘沽湖畔,居住著最為神祕的摩梭人。

摩梭人之所以神祕,就在於他們至今保留著女性當家和女性成員傳宗接代的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俗稱“走婚”。在整個中國都是依法登記婚姻的時代,瀘沽湖卻保留著早期對配偶完全自主選擇的婚姻形態,這是令人非常迷惑的現象。

瀘沽湖養育的摩梭女兒,美麗健壯、勤勞善良、情深似海。她們在自己的花房裡編織少女的夢。她們沒有古聖先賢留下的清規戒律,沒有孤寂、失落的煩惱、憂傷。黃昏臨近,她們就在自己的小木屋中迎接阿肖(村寨小夥)的到來,在母親湖的山光水色中展示自己純樸的情感,盡情享受生活的甘甜。

我住在摩梭女孩臘梅的客棧。二十來歲的漂亮姑娘臘梅,雖然生在瀘沽湖,但她從小在鹽源縣城長大,又在西昌讀旅遊學校,早已被現代文明同化了。我私下問臘梅姑娘,今後她將選擇哪種婚姻形式來解決自己的終身大事呢。她笑笑說,還是自己選擇心儀的愛人結婚吧。她認為“走婚”還是不太穩定,阿肖說不來就不來了,幾乎沒有任何約束。

清代作家李汝真在《鏡花緣》中描寫過女兒國,沒想到傳說中的女兒國就在我的面前。站在瀘沽湖邊,我輕輕叩問,林之洋當年到過瀘沽湖嗎?

豬槽船兒從歷史的深處款款划來,又把我載向歲月更深處。豬槽船即獨木舟。摩梭語稱“日故”,由一根粗壯的圓木鏤空.兩頭削尖而成。因其狀如一隻長長的豬槽而得名。瀘沽湖與世隔絕。湖中的唯一交通工具是摩梭人獨特的豬槽船。

臘梅姑娘告訴我,豬槽船不僅用於捕魚、撈蝦、撈豬草等生產勞作.還是沿湖阿肖定婚的重要工具:男女青年或兩船相遇,以歌為話,一唱三嘆;或同舟共語.無拘無束,縱情歡笑;或相偎船中,娓娓細談,傾訴愛意;船在水上飄,人在輕舟裡,其樂融融。

瀘沽湖上,豬槽船中,滿載著阿肖們走婚的浪漫故事,也將我的思緒滌盪向遠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