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屬於我們的野鬼和風”,在《地球最後一個夜晚》

“找到屬於我們的野鬼和風”,在《地球最後一個夜晚》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若不是為了表達夢境,或與夢境相似的的種種現實,那電影將就毫無意義。

——安託南·阿爾託

找到準確一點的觀眾

找到屬於我們的野鬼和風

89年生的導演畢贛第一次看到自己的電影《路邊野餐》公開放映是在2015年,三千多人圍在瑞士小鎮洛迦諾的一個大廣場上,說是公開放映,其實連個正式的電影院都沒有,這是瑞士每年都會舉辦的“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它在中國的知名度極其有限,也沒有紅毯,然而畢贛的視覺藝術就是從這裡呈現給世界的,因此他給自己的兒子取名迦諾以做紀念。

“找到屬於我們的野鬼和風”,在《地球最後一個夜晚》

“找到屬於我們的野鬼和風”,在《地球最後一個夜晚》

△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劇照

畢贛在三年前談到《路邊野餐》的受眾時就曾表示,希望電影“找到準確一點的觀眾,找到屬於我們的野鬼和風。”這句話用到他的新電影上或許也依然合適。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定檔在2018年最後的夜晚——12月31日,從入圍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到以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等五項提名入圍金馬獎,並被選為影展開幕影片,畢贛和他的第二部作品憑藉著始終如一的好口碑讓人備受期待。

“找到屬於我們的野鬼和風”,在《地球最後一個夜晚》

2D+3D沉浸式觀影模式

不同於《路邊野餐》的素人演員,《地球最後的夜晚》的主創陣容,從演員到幕後都是一干大師在保駕護航,除演技派男演員黃覺,兩位金馬最佳新演員得主湯唯、李鴻其,金馬影后張艾嘉等,影片攝影師由臺北電影節最佳攝影姚宏易(侯孝賢御用攝影師)擔任,同時配樂林強也曾多次獲得金馬獎最佳原創配樂,還有王家衛的御用燈光師黃志明。主創們表示和畢贛合作就像“每天都在創作”。閃爍晃動的光影、積水的破舊屋舍、日式旅館走道以及陰暗潮溼的礦道,每一個畫面都充滿無限的遐想空間。

“找到屬於我們的野鬼和風”,在《地球最後一個夜晚》

△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劇照

影片講述了多年後回到貴州的羅紘武(黃覺 飾)偶然發現神祕女子萬綺雯(湯唯 飾)的蹤跡,回想起十二年前與她度過的那個祕密夏天。隨著羅紘武對萬綺雯的苦苦尋找,關於這個神祕女子的越來越多線索浮出水面,這段跨越時間、空間、記憶、夢境的尋找讓人流連忘返。跟隨著片中羅紘武戴上3D眼鏡,觀眾隨之一同踏上追尋夢中情人的漫長旅途。《地球》與上部作品《路邊野餐》有許多相似之處,演員們都操著一口凱里化並且拍攝場地始終圍繞著貴州凱里一個叫“蕩麥”的虛構小鎮;兩部電影也都在電影節上極高的評價;並且都採用了長鏡頭的拍攝手法。

“找到屬於我們的野鬼和風”,在《地球最後一個夜晚》

“找到屬於我們的野鬼和風”,在《地球最後一個夜晚》

△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劇照

近一個小時的長鏡頭

串聯夢境與現實的體驗

《地球最後的夜晚》這個長達60分鐘的3D長鏡頭,串聯起夢境與現實,徹底模糊了時空的界限。在這裡羅紘武見到了自己逝去的兒時玩伴白貓(李鴻其 飾)以及遺棄自己的母親(張艾嘉 飾),開始重新面對自我記憶和家庭關係。片中有句臺詞,電影能看清虛實,但記憶分不清真實和虛幻。但畢贛這次要做的恰恰打破這種說話,證明電影可以做到虛實不分,他曾這樣評價,“這是一部特別甜蜜的電影,在極度的絕望和殘酷之中才能展現甜蜜的感覺。”這種詩意的表達讓人想起王家衛和俄羅斯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找到屬於我們的野鬼和風”,在《地球最後一個夜晚》

“找到屬於我們的野鬼和風”,在《地球最後一個夜晚》

△電影《七武士》劇照

2D+3D沉浸式觀影模式與電影情節巧妙融合,伴隨著主角在影院戴上3D眼鏡的動作,同樣身處影院的觀眾被捲進導演精心編織的夢幻空間。《好萊塢報道者》在影評中寫道,這應該是今年最會引起討論的電影片段之一。雖然一鏡到底的長鏡頭在電影中並不罕見,但是《地球最後的夜晚》這 50 多分鐘特殊的地方在於,它融入了攝影技術、精緻的燈光和設計,這些都是 3D 呈現的。

“找到屬於我們的野鬼和風”,在《地球最後一個夜晚》

“找到屬於我們的野鬼和風”,在《地球最後一個夜晚》

△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劇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