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州:百年商埠的口岸聚合效應'

"

□ 本報記者 農彩雲 羅承品

龍州龍水公路兩旁,萬畝澳洲堅果樹長勢喜人,一棟棟加工廠房和商貿樓拔地而起,易地搬遷安置小區“幸福家園”格外醒目……

這裡是百年商埠龍州沿邊開發開放二十餘載的窗口。

從肩挑人扛的易物貿易,到水口口岸被指定為糧食、水果、堅果、冰鮮水產品等指定進境口岸;從進出口商品“過境站”到貿易加工“商務港”,龍州縣域經濟產業格局,在對外開放不斷深入、對外貿易快速發展的進變中悄然蛻變。

2018年,龍州縣地區生產總值138.26億元,增長12%。其中外貿進出口總額330.0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4億元,分別增長21.2%、18%。

發展之基

龍州,這座有著1290多年曆史的邊關商貿歷史文化名城,早在1889年就與越南有商貿、文化往來。但由於自然條件和諸多歷史原因,國定貧困縣龍州榜上有名。

20世紀七八十年代,邊貿曾一度中斷。九十年代初,國家實施沿邊開放戰略後,國家一類口岸、龍州水口口岸在1993年12月正式恢復開通。

“參與邊境貿易,成為龍州邊民脫貧致富的主要方式之一。”在龍州口岸部門工作了12年的趙華,是龍州口岸經濟發展的見證者和直接參與者,現任龍州縣水口口岸經濟區管委會副主任。

趙華說,得益於邊貿扶貧模式的廣泛運用,2018年8月,龍州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成為廣西第一個脫貧摘帽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龍州耕地面積少,邊境線長。國家實施沿邊開放戰略以來,沿邊的區位優勢和口岸資源優勢,給龍州帶來了諸多發展機遇。

水口口岸與越南馱隆口岸僅一河之隔,是廣西對外開放四大公路口岸之一,是進入越南及東南亞國家的重要通道。

水口口岸恢復通關後,龍州縣委、縣政府借國家對外開放之東風和惠民政策,把發展口岸經濟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點,積極引導組織邊民參與邊貿發展生產。完善口岸基礎設施則是其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啟動、“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以及《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國務院關於加快沿邊地區開放開發若干意見》的實施,給龍州擴大開放迎來更多先機。

從縣城至水口口岸的龍水公路已數次改擴建,水口口岸通道拓寬了,口岸聯檢大樓也進行了擴建改造,崑崙驗貨場、水口鴻基商貿城、水口口岸驗貨場等一批項目正在建設或已竣工使用。

水口、那花、佈局、科甲邊民互市點先後建成開通,均已啟動互市貿易海關通關作業無紙化;水口邊民互市點升格成為繼東興、浦寨(弄懷)後的廣西第三個邊民互市區;水口口岸升格為國際性常年開放公路客貨運輸口岸,並擴大開放至水口界河二橋。

邊民參與邊貿活躍,龍州縣5個邊境鄉鎮6萬邊民陸續參與互市貿易。

邊民農麗珍,2012年起參與互市貿易,2013年就註冊了自己的公司,最多的時候,一個月交易量達100多櫃。

採訪中,邊民農祖明告訴記者,他家2015年以前以種植甘蔗為主,一年收入僅一萬多元。2015年,在政府以獎代補扶貧政策扶持下,他和妻子開始從事邊貿運輸,兩人一年收入增加了五六萬元,2016年實現脫貧。

目前,龍州至科甲口岸及互市點、龍州至那花和佈局互市點的二級公路已建成通車,實現了全縣所有互市區(點)二級公路覆蓋;崇左至水口高速路和水口邊貿扶貧產業園區連接高速路的水口東盟大道預計今年底全線貫通。

產業之骨

雖然時隔二十餘年,可我們仍能感受到水口口岸剛恢復通關時,邊境一帶的熱鬧場景:

彼時,中越兩國邊民,肩挑人扛,以物易物。中國的電池、手電筒、清涼油,等換越南的水鞋、人字拖鞋、八角……

很快,貿易進入現金結算的邊境小額貿易時代,商品從低貨值的日用品、農副產品到礦產品、機械設備、冰鮮水產品等高貨值……

隨著口岸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外貿進出口企業陸續進駐。活躍在龍州水口口岸的進出口貿易公司達100多家,上規模的達三分之一。

水口口岸藉助區位優勢開始聚集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

互市貿易繁榮,邊境小額貿易、一般貿易逐漸發展壯大。貿易類別中,冰鮮水產品和堅果貿易呈快速高倍增長態勢。

龍州縣通過調整口岸功能定位,水口口岸獲批堅果、冰鮮水產品、糧食、水果進境指定口岸。

近年來,每年經龍州縣口岸進口的堅果達15萬噸,貨值約40億元,佔全國堅果進口的70%。龍州逐漸成為越南堅果進入中國市場最大的口岸。

數據顯示,龍州縣2015年至2018年全縣外貿進出口總額保持在270億元—450億元,持續保持廣西前三、崇左市第二。互市貿易貨物和貨值增幅最大的一年曾超過1000%。

然而,“過境貿易”對龍州縣域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甚微。龍州縣委、縣政府並沒有沉醉在高倍增長的貿易量中沾沾自喜,他們意識到,只有將貿易向貿工結合、向落地加工轉變,在龍州本土逐漸形成邊貿加工業,活躍、快速增長的邊境貿易才能真正對縣域產業經濟產生強大的帶動作用。

2013年,針對口岸貿易特點、依託邊貿而佈局的邊境加工產業園區應運而生,並在稅收、土地、融資等諸多方面給予進駐加工企業優惠。

龍州通過創新實施邊民集中申報、“直通式”通關等改革措施,在水口邊民互市區實施互市進口商品落地加工改革試點。

讚美、江南、佳之選、龍億、大德亞內等堅果加工企業陸續進駐,在邊貿加工領域搶佔先機。

“水口口岸是國家批准的進境堅果指定口岸,引進堅果加工技術人才便利。”龍州縣讚美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之一斯朝輝坦言。

目前,入駐水口邊境加工園的堅果加工企業已達18家。2018年,龍州外貿進出口總額330.0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4億元,分別增長21.2%、18%,直接提供1020個臨時工作崗位。

以堅果加工為主導的貿易加工業,在龍州已初顯規模,並已形成新興工業業態。

“通道經濟”強勢轉型“口岸經濟”,龍州“商務港”聚集效應開始發酵。

謀變之策

惠民,是口岸經濟發展的最終落腳點。

在扶貧工作加入“邊”的元素,龍州率先在廣西啟用“易地搬遷+邊貿扶貧+扶貧產業園+駐邊守疆”模式,讓邊民享受到更多國家惠“邊”政策。

2016年,龍州統一規劃建設水口、佈局、科甲3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動員危舊住房、增收困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移居邊貿區。

新移民貧困戶不僅可享受邊境0-3公里範圍內的資金補助,還可以在自願原則下以互助組的形式參與邊貿。趙華稱,“即便一個拄著柺杖的老奶奶,只要她以互助組的形式參與邊貿,每天就可以獲得15元—25元的利潤分紅;有勞動能力的只要願意到加工廠工作,收入就會增加;願意自己乾的,可以藉助惠民政策參與任何形式的邊貿。”

口岸經濟的發展,對龍州邊民的生活已經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在龍州縣域經濟中佔據的比重正逐漸加大。

然而,口岸經濟的發展和影響,對仍然以農業生產為主的龍州來說,影響依然有限。

如何讓貿易輻射得更大更廣?如何使貿易和農業產生化學反應?這是龍州縣委縣政府思考的問題。

把貿易轉化成產業,讓跑龍套成為主角!

貿易是中間環節,加工是終端,從源頭做起!龍州把堅果產業發展納入縣域經濟發展的規劃。

資源是產業的命脈,2016年,《龍州縣促進澳洲堅果產業發展扶持辦法(試行)》頒佈實施,在種苗補貼、貸款貼息、基礎設施補貼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大力推廣堅果種植,培育堅果產業!

目前,龍州澳洲堅果已逐步實現規模化種植,已達7.65萬畝。堅果加工企業與種植農戶簽訂了收購合同。

2018年,雖然受中美貿易摩擦和國內海關政策調整的影響,龍州縣堅果產業仍實現產值2.5億元。

作為新興產業,堅果產業佔據龍州縣域經濟的重要份額不可忽視。今日的龍州縣域經濟結構,也因口岸經濟元素的帶入發生了改變。

水口邊貿扶貧產業園開始發力,兩年來入駐項目17個,總投資約25億元。

由鶴山市得潤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的得潤電子加工項目已於2018年年初入駐投產;總投資額達14.35億元,由湖北襄陽正信航空技術有限公司投資的新能源汽車鋰電池項目也已入駐。

很快,龍州的產業格局將再一次調整升級。繼堅果產業之後,誰將成為龍州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我們期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