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繫百姓的拓荒者——廖俊波

龍山 劉明輝 社會 央廣網 2017-06-08
心繫百姓的拓荒者——廖俊波

央廣網南平6月8日消息(記者沈靜文 張兆福 彭建軍)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年3月,福建南平赤岸村村民丁本鍾因自家拆遷回撥地問題找到福建武夷新區管委會,在大廳裡猶豫徘徊時,武夷新區黨工委書記廖俊波將他請進自己的辦公室。丁本鍾萬萬沒想到廖俊波會主動遞給自己名片,更沒想到,還沒來得及打名片上的電話道聲謝,號碼的主人已經永遠接聽不了了。

2017年3月18日晚,福建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長、武夷新區黨工委書記廖俊波在出差途中遭遇車禍,經搶救無效,因公殉職。他去世後,40萬人自發在網上掀起悼念的熱潮,很多受訪者提起他,仍舊會忍不住落淚。這是怎樣一位人民心中的“好書記”?他沒有驚天動地之舉,但在平凡工作中細緻入微、關愛民情;他不求個人名利得失,卻披肝瀝膽,一心創業謀實;他不擅誇誇其談,唯有持之以恆地踐行自己的理念,兌現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

在南平市蒲城縣榮華山產業組團,記者看到,一棟棟現代化廠房鱗次櫛比,一條條寬闊平坦的道路交錯縱橫。但2007年,時任福建南平市政府副祕書長的廖俊波被安排到此處籌建工業園區時,這裡還是一片連綿的荒山。時任管委會副主任的劉暉明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仍覺得不可思議。

面對一片荒山,如何“白手起家”?在廖俊波看來,這眼前的一切更像是一張白紙,等待著他去繪就耀眼的藍圖。劉明輝回憶說,“現在我們兩個人來了,過幾年、十幾年以後,我們帶著子孫讓他們看一看這就是我們弄起來的。他的宏偉藍圖也吸引我。”

房前是喧鬧的馬路,屋後是堆滿垃圾的臭水溝。在這樣十幾平米的小間裡,廖俊波滿懷夢想與幹勁,反覆研究、修改規劃圖。管委會幹部曾毅介紹說,“一直在這裡辦公,他就是這個房間,你看一下有多破舊,還臭的很。”

圖紙敲定了,但徵地、招商、引資……個個都是讓人頭疼的難題。廖俊波身體力行,找客商、挨個登門造訪。浙江某集團董事長葉斌說,在他身上,看不到一點領導架子。“那時電都沒接進去,他用手電筒給我照著介紹這塊地,他有句話我很感動,他說:只要你項目一落地,遞毛巾的事情就是我的,我們當保姆。”

在榮華山產業組團任職期間,廖俊波以讓旁人驚訝的“俊波速度”,完成了招商引資簽約項目51個,總投資達28.03億元。

2011年,廖俊波又挑起重擔,到經濟發展長期處於福建倒數第一的政和縣擔任縣委書記。為了帶動山區群眾脫貧,他煞費苦心,想出不少新招。搞特色經濟、幫扶金融貸款、簡化審批流程……在廖俊波的帶動下,沒有工業基礎的政和縣打造起了省級經濟開發區。

政和縣政協副主席魏常金介紹說:“我們書記很有智慧。不管是黨政領導還是政協領導,每個人都到一線去,要麼當組長要麼當副組長。在他的帶動下,一個個像打雞血一樣,思路也開闊起來,很有信心!”

兩年時間,政和縣一躍從倒數第一翻身進入了全省十佳。2015年,廖俊波被評選為全國優秀縣委書記,他卻謙虛地說,自己發揮的最大作用就是把幹部們擰成一股繩。“其實幹部存在的問題主要還是信心不足,大家思想上、觀念上都比較保守,這會導致人心比較散。作為縣委書記最重要的就是做凝心聚力的事,要把大家的信心提振起來。”

在廖俊波生前的影像資料裡,一個黑色帆布袋總是不離手。時任政和縣委辦主任葉金星說,他總是把各種工程報表、圖紙等隨身攜帶,十幾斤重的布袋,走到哪裡提到哪裡。工作安排得滿滿當當,從沒週末的概念,廖俊波唯一虧欠的就是家庭。妻子林莉說他無時無刻都在動腦筋,一門心思撲在那邊。他要做的事實在太多,司機說他平均每天走300多公里。

心繫百姓的拓荒者——廖俊波

慢慢地,廖俊波為民辦事的口碑被鄉鄰們熟知,有人找他修路、修橋,甚至找他幫忙銷售農產品。廖俊波乾脆把電話貼上了公告欄,而他的辦公室也隨時開放。葉金星介紹,他工作安排中如果同時有幾批客人來,一定是基層群眾先來,企業先來,科局的彙報工作往後推。來上訪也好,反應問題也好,他都是客客氣氣地接待。

“你們這是採兩葉還是三葉啊?兩葉一針,我小時候採茶葉很多的、很厲害。我還是懂一點的。”這段對話是廖俊波早前到石圳村調研時,在茶園裡和村民親切交談的場景。他頻繁到村子裡調研,和大家都很熟絡。村民餘金枝一直珍藏著廖俊波幫她採茶的照片。她說:“放在那保存讓後代知道這是誰的領導,什麼領導,對我們農民百姓、村子是怎麼改過來的。讓你們後代知道這個領導是怎麼樣走的。我的相片比我的錢更重要。”

廖俊波給自己的微信暱稱取名為“樵夫”,從大埠崗中學物理老師到南平市委常委,他不是隨意發號施令的領導,更像一位在荒山裡踏實耕作的老農,每到一處便撒下夢想的種子,開墾一片光榮的事業。廖俊波去世後,近千名老百姓自發趕來為他送行,數十里街道被擠得水洩不通。這裡面,有1998年遭遇百年不遇洪災時,他挨戶走訪時的受災群眾;有2001年,他籌集資金600萬修建拿諸公路,解決了出行難題的村民;有2003年龍山大火時,他一手拿柴刀、一手拿手電,衝進火場救出的青年;還有2013年,因他而發展鄉村旅遊,致富過上了好日子的老漢,“他去了,我們心裡很難受。這麼好的領導死掉非常可惜。說實話,我今年七十多歲了。從來沒有這麼激動過,這麼好的領導很難碰到。”

廖俊波的生命定格在了細雨綿綿的春天,但他的精神依然長存,留在了閩北人民的記憶裡,也銘刻在了每一位共產黨員的心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