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美麗蝶變 百姓安居樂業——“四城驅動”助推鹿邑發展“加速度”

記者 李瑞才

“原來喝的是壓水井裡的‘地表水’,現在,自來水通到了每家每戶;以前村民住的是低矮的茅草屋、不通風的筒子樓,現在黨和政府給我們蓋起了安居富民房,院子裡面也鋪上了水泥路、種上花花草草。現在比起以前,真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最初的平房,到後來的低層樓房,再到後來人車分離、帶電梯的高檔小區,在20多年的時間裡,市民李大媽搬了好幾次家,每次搬家都帶給她新的居住體驗——小區環境越來越舒適,周邊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善,出了小區不遠處就有超市、公園、醫院、公交站點等,這種良好的居住體驗,得益於鹿邑近年來下大力氣對城市基礎設施進行改善和提質。

近幾年,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古城鹿邑積極貫徹落實陳潤兒省長提出的“以水潤城、以綠蔭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發展思路,乘借“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和“六村共建”東風,緊緊圍繞城市內涵提質,著力完善城市功能,不斷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全縣大街小巷乾淨靚麗,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美麗鄉村建設遍地開花,群眾人居環境發生質變,幸福指數明顯提升。城市發展每一個節點的細微變化,無不迴響著一百多萬鹿邑人民逐夢前行的鏗鏘足音。

“以水潤城”讓城鄉河暢景美

千年古城、老子故里——鹿邑縣水系比較發達,風景河、護城河、閆溝河、急三道河等五條河流穿城而過,更有渦河傍城而臥,正因水草豐美、景色旖旎、梅鹿成群而得名鹿邑。近些年來,因為汙染的原因,穿城的五條河因河道堵塞、居民生活汙水直排,全部成為了臭水坑、垃圾場。自2015年起,該縣開始大力實施“五河共治”工程,以“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為理念,對城區河流實施黑臭水體整治,對河岸地段進行改造,使之成為移步有景緻、處處皆怡情的綠色休閒長廊。目前,貫穿城區“五河”的濱水景觀廊道已達45公里,50多座沿岸城區的街心主題文化園依勢而修,與上清湖公園、陳摶公園及穿城而過的渦河溼地公園相互輝映,“九河繞真源,五湖潤鹿邑”的生態水系景觀初步形成。

談起群眾的“方便”問題,生活在河邊的李大爺讚不絕口:“新建的公廁與以前的老公廁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而且建了很多,很是方便。以前公廁一到夏天蚊蠅亂飛,氣味難聞,上廁所都得捂著鼻子,出來滿身臭味兒。現在明亮的瓷磚牆面、乾淨的大理石地板、潔白光亮的潔具,內部還配有管理間、洗手檯等,條件真是好多了。”

“以綠蔭城”讓城區四季常春

立體路網內通外聯,幢幢高樓鱗次櫛比,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服務功能逐步提升……近年來,鹿邑縣緊緊圍繞以人為核心的城市建設理念,先後實施了城市道路、地下管網、園林綠化、環衛設施、公廁改造和部分基建工程,使得城鄉體系不斷完善,綠化水平連年提升。

鹿邑縣圍繞城市綠化“渦河為軸、一線展開,擁河延展、四區聯動”組團式發展格局和園林景觀體系,積極推進建成區林蔭路建設,相繼建成紫氣大道西段、衛真路、仙台路、金日路、濱河南路等37條林蔭道路;通過打造塊狀景觀綠地和綠道系統,在公園綠地建設上,高起點規劃建設綜合性公園、溼地公園、帶狀公園綠地、街旁綠地、遊園;通過以建設森林河南行動為契機,以“綠滿鹿邑”新思路實施城區綠化提升工程,對照“以綠蔭城”目標制訂了廊道綠化和森林城市建設計劃,開展了“綠色城鎮、綠色庭院、綠色校園、綠色機關、綠色企業”活動,建成區目前綠地率達到35.92%,綠化覆蓋率達到38.9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0.99平方米。2017年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為“國家級園林縣城”。

“以文化城”讓古城韻味再現

提起鹿邑,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中國的先賢——老子李耳,古城鹿邑文物古蹟眾多,經普查發現龍山文化遺址2處,古墓群8處,古建築6處, 碑碣11通。太清宮、老君臺、陳摶庵等都有1000多年的歷史。鹿邑有眾多的風景名勝,自古以來享有很高的聲譽。宋、元、明、清歷代都有評選“七臺八景”活動。近年來,鹿邑縣依託“老子故里、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李姓之根”四大文化品牌,打好本土文化老子立文、老子立事、老子立產、老子立城“四張牌”, 全力打造麴仁里老子文化產業園區,著力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共謀劃文化旅遊項目23個,簽約總投資78.9億元;切實加強文產結合,重視民間文化開發,虎頭靴、虎頭帽、黑陶、剪紙等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鹿邑的特色產品。這樣不僅培育了鹿邑城市特色,傳承了歷史文化,留住了民俗鄉愁,叫響了老子文化品牌,也進一步提升了古城的城市品位。

“以業興城”讓百姓宜居宜業

堅持“產城融合”發展與“雙創”示範基地建設相結合,實施“以業興城”,推動城市和產業互促共進、融合發展、良性循環。通過加快產業集聚區發展,紮實推進產城融合。目前該區被命名為“河南省二星級產業集聚區”和河南省“十快”產業集聚區,共入駐工業企業243家,規模以上企業從業人員3.2萬人;通過加快商務中心區建設步伐,新建商貿綜合體項目12個、中小學校7所、醫院6座以及商住樓盤12個,帶動人員、資金、技術等向商務中心區集聚;通過推進實施“鳳還巢”工程,努力打造鹿邑創新創業高地。兩年間,全縣189家企業線上業務營業額20.3億元;2018年新增市場主體6710戶,市場主體總量達45276戶,帶動就業12.7萬人,實現區域增加值318.92億元,真正探索出一條“輸出打工者、引回創業者、帶動就業者”的鹿邑“雙創”模式。

河南省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為古城鹿邑的經濟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近幾年,鹿邑通過搶抓機遇,把一項項榮譽攬入懷中:“中國化妝刷之鄉”、全國“雙創”示範基地、中國中部百強縣、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縣、中國民營經濟最佳投資縣、全國雙擁模範縣、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國家園林縣城、中國優秀旅遊縣城、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縣、河南省衛生縣城、河南省文明縣城……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朱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諸多榮譽的背後,是縣委、縣政府堅持“產業興城、文化立縣”的高瞻遠矚,更是老子故里人務實重乾的生動詮釋。鹿邑今後將切實打好這“四張牌”,不斷構建水清岸綠、生態優美、宜居宜業的城市家園,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擦亮獨具特色、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名城這張旅遊名片,為中原更加出彩作出鹿邑應有貢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