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燒散煤貴3-4倍的清潔供暖,怎樣才能讓百姓改得起?用得起?

能源 新能源 投資 環境保護 社會 能源評論 2018-12-13

2017年,在“天幫忙、人努力”交織作用下,藍天保衛戰取得了不錯的戰果。其中的“人努力”,即清潔供暖的大力推進。

讓人歡喜的是其環境效益,讓人憂心的是這筆經濟賬該怎麼計算和支付,如何讓居民“改得起、用得起”,讓企業能夠樂於參與進來。清潔供暖的快速推進與政策大力推動不無關係,但正所謂成也補貼,敗也補貼。

進入2018年供暖季,隨著清潔取暖重點區域範圍擴大,一次投入補貼和運維補貼將使政府財政壓力持續加大。

比燒散煤貴3-4倍的清潔供暖,怎樣才能讓百姓改得起?用得起?

以北京“煤改電”為例,“每戶每年1萬千瓦時電補貼指標,每千瓦時電補0.2元,如按此補貼強度推廣到所有北方地區,單運行費用一項就需要每年2000億~3000億元補貼,這還沒考慮鉅額初始設備投資,”對企業而言,雖然技術方案都是現成的,但限於供暖項目的公用事業屬性,如果補貼力度不夠,對企業也缺乏足夠的吸引力。據北京熱力設計所所長田立順介紹,河北涿州市的一個清潔供暖項目擬採用PPP模式推進,技術路線選擇是熱電聯產和燃氣鍋爐調峰方式,一期項目投資32億元,財務分析顯示,項目在無政府投資補貼和運營補貼的情況下,年平均利潤總額為負。

在用戶層面,以前北方農村地區,一個採暖季大致需要2000元左右。根據中國煤控課題項目組調研數據,“煤改氣”成本約為散煤3倍,“煤改電”成本約為散煤4倍。來自山東的入戶調查顯示,取消補貼後“煤改氣”、“煤改電”的大部分村民都會選擇重新燒煤,因為他們的收入水平無法支撐用電或天然氣採暖。

專家指出,現階段政府財政補貼是必要的,否則難以啟動和持續,但從長遠來看,必須探索更多非現金激勵政策模式,需要通過標準和政策引導,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儘可能降低財政補貼強度,形成“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居民可承受”的清潔供暖商業模式。

這有賴於體制機制的創新:未來可以通過碳交易、排汙權交易、電力市場化交易等新的機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當下最有效的還是價格機制的調整。

比燒散煤貴3-4倍的清潔供暖,怎樣才能讓百姓改得起?用得起?

11月份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稱,今年有能力保證民生天然氣供應。其底氣來自於以下措施:國家發改委5月份已下發《關於理順居民用氣門站價格的通知》,要求自6月10日開始,全國開始執行新的居民用氣基準門站價格,新的居民門站價格較此前上浮0~0.35元/立方米。進入供暖季,地方政府也開始行動起來,著手疏導終端價格。11月份以來,已有河北、山東、青海、黑龍江等多地在籌劃門站價格傳導至居民端有關事宜。

但在“煤改電”領域則缺乏這樣的機制。日前河北省社會科學院在上報省政府的一份專報中,對完善清潔取暖相關電價疏導機制提出建議,對電網企業因推進清潔取暖增加的配套電網建設改造合理投資,統一納入本省(區、市)輸配電准許成本,已完成輸配電價改革的地方,下一監管週期再統一考慮。探索完善上網側峰谷分時電價制度,並按照當地大容量主力燃煤機組的邊際發電成本確定谷段上網電價。

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的電供暖用戶電價由發電側市場交易電價、相應時段輸配電價和政府性基金構成,通過市場化方式降低用電價格。

比燒散煤貴3-4倍的清潔供暖,怎樣才能讓百姓改得起?用得起?

這一領域的探索也在進行中。據河北省張家口市副市長李宏介紹,通過構建“政府+電網+發電企業+用戶側”四方協作機制,由政府牽頭,與電網公司合作建立可再生能源電力市場化交易平臺,鼓勵風電企業將最低保障收購小時數之外的發電量通過掛牌和競價方式在平臺開展交易。通過風電企業讓利和降低輸配電價政策, 可將電供暖用戶側電價控制在0.15元/千瓦時左右,使電供暖成本與燃煤集中供熱基本持平。

對於特殊人群,在環保之外,還應有基於民生的考慮。山東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勇認為,大規模的“煤改氣”、“煤改電”增加了各級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與其現在制定一些不可持續、有可能造成浪費的政策,不如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制定可行的數量目標、補貼標準及年限。對於貧困的地區,應根據收入水平、發展水平決定農民的採暖方式,避免採暖補貼政策到期後引發社會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