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已成功在北京完成登基儀式,為何還要命人南下誅殺李自成

李自成攻破北京,接連佔領兩個要塞,為何仍敗給清軍

作為最後一個漢人統治的封建王朝,隨著北京被李自成率兵攻破、崇禎皇帝選擇自盡,明朝也就此滅亡。此後吳三桂帶人向滿清投降,轉頭和大順軍在山海關展開一場大戰,李自成因為戰敗退回北京,舉行即位的第二天便率兵向晉陝地區轉移。可是為什麼李自成會放棄北京呢?

順治已成功在北京完成登基儀式,為何還要命人南下誅殺李自成

史學專家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李自成當時留在北京的兵力不多,大概只有十萬,經過山海關的大戰後軍隊傷亡慘重,營中的士氣非常低迷,留下的兵力已經無法鎮守北京;第二,大順軍剛進入北京不久,在當地的威望不足,甚至明朝的王公貴族都對他們十分憎惡,得不到人心的政權很容易發生內亂。正是因為這兩個原因,李自成才決定放棄北京,將根據地轉移回晉陝自己的大本營,以確保安全。

順治已成功在北京完成登基儀式,為何還要命人南下誅殺李自成

因為李自成在撤退的過程中,攜帶了大量的財寶,阿濟格和多鐸聯合吳三桂一起追擊,想要將其攔截。要知道明朝後期雖然實力大不如前,但京城還是有很多寶物的,因為大順軍先一步佔領北京,皇宮裡珍藏的寶物基本都被這些人搜刮乾淨,從其他官員貴族手中就收斂了不計其數的金銀。奈何大順軍太過貪婪,帶著這麼多錢財逃跑,速度肯定不快,因此多爾袞立刻下令進攻大順軍,目的就是截留財產,當然能順勢重創對方銳氣更好。而李自成剛撤退,清軍便佔領了北京,期間沒有耗費一絲兵力。同年,順治皇帝被接到了北京舉行登基儀式,清朝也正式將都城定在了北京。

順治已成功在北京完成登基儀式,為何還要命人南下誅殺李自成

既然如此輕鬆就能佔領京師,這激勵了清軍進一步佔領中原的心思。因此多爾袞下令分兩路出發,一路西去剷除李自成的大順軍;另一路則南下進攻南明政權。阿濟格率領兩萬鐵騎軍隊,和吳三桂一起從大同繞路進入陝北一帶,再轉而進攻西安。只是為什麼要繞路呢?畢竟從北京前往關中,其實從河南渡黃河會更近。這是因為這條路線會被潼關阻擋,作為守護關中的要塞,潼關連接著山西、河南和陝西三地,再加上有黃河做阻擋、背靠著秦嶺,潼關的地勢非常險峻,自古就是各方必爭之地,而在這裡發生的戰事也非常多。此時的清軍雖然在巧合下輕易佔領京城,但他們並沒有足夠的把握能夠成功破關,因此這才選擇繞路。

順治已成功在北京完成登基儀式,為何還要命人南下誅殺李自成

多鐸同樣率領兩萬精兵,不過他是和孔有德等人聯合南下,目標就是推翻明朝宗室新建立的政權。對於南下多爾袞之所以直接發動戰事,就是因為他明白明朝已經積弊已久,就算新建立了南明政權,朝廷也沒有改掉懦弱的缺點,只是沒想到還是出現了意外。李自成得知阿濟格率兵繞路進攻後,便率領精兵直擊延安,希望能反將清軍制服,與此同時安插在河南的大順軍也開始進攻懷慶府,並順勢奪回了幾座城池。大順軍和南明政權比起來,似乎要聰明許多,對清軍的威脅也更大,因此多爾袞立刻決定改變策略,讓原本南下的多鐸前去進攻西安,和阿濟格一起進攻李自成。只是這樣就會帶來一個問題,阿濟格的軍隊需要繞路,和李自成的軍隊還沒有發生正面對抗。

順治已成功在北京完成登基儀式,為何還要命人南下誅殺李自成

可轉變路線後的多鐸卻行動迅速,清軍立刻圍攻沁陽,當地的大順軍基本都被打敗,隨後潼關防線也被攻破,李自成沒有辦法只能轉移到湖廣地區。李自成都已經轉移,那鎮守在延安地區的大順軍也都被迫跟著撤離,清軍再次輕鬆地佔領關中地區。李自成率領部下到達襄陽後並沒有多加停留,而是順著漢水進入了九江,該地有一個重要關塞武關。武關作為春秋時期秦楚的交界點,是非常重要的關卡,且地處在秦嶺山脈,地勢非常險要,扼守著關中通往南陽的要道,因此該地也經常為各方相爭。

順治已成功在北京完成登基儀式,為何還要命人南下誅殺李自成

雖然李自成被迫轉移陣營,但清軍並沒有放過他,阿濟格率兵一路追擊,最終在九江一帶和李自成展開大戰,大順軍的損耗非常嚴重。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李自成下令棄船上岸,率領剩下的數萬人繼續向湖廣逃跑,最終李自成在湖北外出巡查時遭到圍攻而死,大順政權就此滅亡。就在清軍和大順軍互相爭鬥之時,其實南明政權完全可以趁機行動,奈何他們卻只知道內鬥享樂。你覺得滿清政權為何能成功?

順治已成功在北京完成登基儀式,為何還要命人南下誅殺李自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