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剛這一戰 沒饒過歲月 也沒饒過自己

李玉剛主演的詩意歌舞劇《昭君出塞》世界巡演第一站不久前於北京圓滿落幕。4月26日至5月1日連續上演六場,場場座無虛席,人氣火爆。而此後幾天關於該劇的話題也在持續發酵。

李玉剛這一戰 沒饒過歲月 也沒饒過自己

李玉剛這一戰 沒饒過歲月 也沒饒過自己

新版《昭君出塞》以其感人的故事情節與唯美意境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首演結束但人們對其巡演同樣充滿期待。該部歌舞劇開演後便在戲劇界及文化界引起了不小轟動,受到了來自各界媒體的熱切關注,好評如潮。

《昭君出塞》是李玉剛六年嘔心瀝血,聯合業界頂尖的大師級人物共同打磨的又一部歌舞劇經典,在舞美設計、燈光、音樂、劇作以及文化內涵等諸多方面都可圈可點。而這部同樣彙集了觀眾六年期盼與等待的作品再次刷新了人們對昭君的想象,顛覆上一版的經典之後又創造了另一番東方審美的極致。

李玉剛這一戰 沒饒過歲月 也沒饒過自己

此次《昭君出塞》沒有延續奢華炫目的魔幻風格,轉而以清新簡潔的路線設計出唯美空靈的舞臺。但無論簡約還是繁複,衡量成功作品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表達是否有力量,是否充分、準確。

舞美總監劉杏林最先從戲劇關係出發,進而實現舞臺設計的藝術價值。只用一層剔透如蟬翼的紗幕,在升降之間巧妙完成時空的切換,用燈光渲染出或喜或悲的情感變化及氣氛效果。此外還補充一些細節做點綴啟發觀眾理解舞臺。《雲中》昭君別家黯然神傷。舞臺深處若隱若現的馬車影子實則是將按1:1打造的馬車模型懸吊於舞臺之上,雖然只有幾分鐘,卻耗資不菲。

李玉剛這一戰 沒饒過歲月 也沒饒過自己

舞臺不可能複製現實中的宮廷場景,只能選擇虛擬概括的呈現方式選取分解、代表宮廷的視覺元素如:欄杆、一角宮廷、床榻等重構漢宮,使舞臺更具表現力與完整性。凝練的舞臺設計給演員和觀眾都留下了更多的發揮與想象空間,使這個剔除了任何特定視覺意義的舞臺蘊藏著無限可能。

李玉剛這一戰 沒饒過歲月 也沒饒過自己

音樂的創作也完全緊貼劇情發展,在100分鐘的演繹裡音樂旋律貫穿始終,起承轉合間自然銜接每一個篇章,其中大段唱詞共25段,足見體量之大。唱詞內容以故事的時代背景為依託,在表達人物情感的基礎上注重格式工整與音調的押韻。令人印象最深的一段便是:

"於此換馬 於此別家

轉身天涯 北風遷怒了荒鴉

於此換馬 於此別家

漢土所厚 孤心深埋一粒流沙"

昭君身披斗篷懷抱琵琶,行至胡漢交界時回望故國唱出心中感慨。唱段旋律悠揚婉轉過耳難忘,其內容同樣觸動人心,將昭君告別故土的離愁別緒展現的淋漓盡致,極具感染力。

音樂隨故事跌宕起伏並通過樂器的不斷變化組合繼而實現不同空間的轉換。在漢宮時使用古箏、編鐘、笛子等樂器,到了匈奴則改用馬頭琴、呼麥、長調等少數民族的樂器及唱法。除配器、旋律的變換外在演員的唱法上也有細微調整。李玉剛用不同音色及唱腔來體現人物不同時期的變化。《止戈》中音色較為鏗鏘寬厚,而《春光》則偏於甜美歡快。該部歌舞劇力求從全方位對人物進行刻畫,尤其注重細節處理,於毫釐間感受戲劇魅力。

李玉剛這一戰 沒饒過歲月 也沒饒過自己

《昭君出塞》融合了歌曲、舞蹈兩大藝術形式,在豐富的藝術語言表達下,展現的不只是演出場面的唯美恢弘,它還有力地剖析了深層次的文化含義,昭君所代表的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家國情懷。其中就包含了秉承"一帶一路"文化戰略的精神思想,為絲路文化發揚光大。

"昭君"作為絲路上的一位美麗使者,以"和"勾勒壯美情懷。《昭君出塞》創作時,結合"一帶一路"的時代背景,從人性情感角度與昭君進行"對話",體會她每一次堅定選擇背後令人動容的勇氣,弘揚了以王昭君為代表的"和"文化和民族團結精神。絲綢之路綿延萬里,使者相望於道,它承載著和平友誼的文化意義,並將這份寓意帶到世界舞臺。

昭君一位土生土長的漢家姑娘無畏大漠的嚴寒風沙,跨越民俗文化及語言障礙,跋涉千里遠嫁邊塞,為萬民蒼生造福。是和平的象徵,大愛文化的表達。以和為貴,也正是"絲綢之路"與"一帶一路"沿路國家應堅持的重要理念。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此部《昭君出塞》讓觀眾又重新認識了李玉剛,闊別數年,當他再一次以歌舞劇演員的身份亮相舞臺時,除了一如既往地美豔他還多了些沉穩與從容的氣場。唱跳兼具的表演形式、絲絲入扣的神態表達以及爐火純青的演唱功底都看得出李玉剛在戲劇藝術方面的飛速成長。十多年來踏實穩重的他執著於舞臺藝術且擁有多部歌舞劇作品,也逐漸摸索出屬於"李氏"獨有的舞臺風格。無論是純真少女還是嫵媚佳人都能演繹得遊刃有餘,他是為舞臺而生的男人。

《昭君出塞》簡潔的舞臺設計,壯麗悠揚的音樂製作不斷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目光,以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綻放世界舞臺,也為中國戲劇事業的發展貢獻出一份力量。李玉剛這一戰沒饒過歲月也沒繞過自己,時間總是對有心人格外寬容。期待李玉剛的巡演之旅,讓多觀眾看到好作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