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

《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

多情自古傷離別

"屬辭浮糜",引起皇帝注意

柳永(約984-約1053),原名柳三變,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生於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柳家世代為宦,柳三變自小便受到儒家思想的正統訓練,卻沒有長成標準的正人君子。鹹平六年(1002),18歲的柳三變離開家鄉,踏上趕考的路途,卻一路沉醉聽歌買笑、青樓歡娛,竟然走了六年,才到達京城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

《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

沉醉聽歌買笑

大中祥符二年(1009),躊躇滿志的柳三變參加禮部省試,卻因"屬辭浮糜"受到嚴厲譴責,從而無緣皇榜。憤慨之下,作《鶴沖天·黃金榜上》一詞,發洩牢騷和不滿。沒成想這首詞不脛而走,"都下盛傳,至達宸聽",連宋真宗都知道了,大為光火。"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公然叫囂眠花宿柳,這是什麼價值觀?這人不能用!

《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混跡青樓,為歌女寫歌

北宋的京城汴梁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娛樂業也十分發達,勾欄林立,瓦肆連片。由於歌妓們文化水平有限,需要向文人求詞,獲取新歌,以吸引更多觀眾,這就給一些落魄文人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土壤。柳三變本來就喜歡徜徉煙花巷陌,為青樓歌女創制新詞,科舉落第後,也需要解決生活問題,免去太多的衣食之虞。兩者一拍即合,柳三變於是整日流連於勾欄瓦肆,給歌妓們寫歌,並獲取她們的資助。

《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

為歌妓作詞

才華加愛好,不成功都難。柳三變很快就成為煙花歌詞的首席作家和首席歌唱評論家,京城許多名妓都願倒貼千金,只求與柳三變一寢,獲得他的歌詞,或者得到他的讚賞。京城演藝界流傳著這樣的歌謠:"不願穿綾羅,願依柳七哥;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中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

《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

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

屬意蟲娘,承諾"和鳴偕老"

在一次舞會上,有一個叫蟲孃的歌妓故弄風騷,引得座中少年神魂顛倒,爭相打聽蟲孃家在哪裡,同時也引起了柳三變的關注。柳三變"小樓深巷狂遊遍",發現眾多歌妓當中,蟲娘"舉措皆溫潤"、"顧盼誇風韻",最合他意。東西漂泊的時間久了,柳三變有點厭倦,期望與蟲娘"和鳴偕老"。他跟蟲娘說,你別不信,到時我弄一套宅院供你居住,你就相信我對你是真心的了。

《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

舉措皆溫潤

然而,柳三變自始至終都沒有錢買院子,反而要靠蟲娘接濟。蟲娘以自己的悲歡去呼應柳三變的悲歡,以自己的樂觀增強柳三變的信心。柳三變沒有別的東西可以給蟲娘,只有把未來承諾給她,一旦他金榜題名,就跟她長相廝守。

《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

把未來承諾給她

依依惜別,寫出千古名句

然而,一而再,再而三的科考失敗,讓迎娶蟲孃的誓言變成了水月鏡花。天聖二年(1024),已經改名柳永的柳三變第四次落榜。他自覺慚愧,不忍再讓蟲娘等下去,於是向她提出了分手。

《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

執手相看淚眼

農曆七月,柳永離開汴梁南下,與蟲娘依依惜別,寫下了一首《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連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

楊柳岸,曉風殘月

秋後的蟬叫得是那樣地淒涼而急促,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蟲娘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柳永卻沒有暢飲的心緒。兩人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這首詞遣詞造句不著痕跡,將情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悽婉動人,很快成為坊間流傳的"十大金曲"之一。"多情自古傷離別"堪稱抒寫別情的千古名句,更似一條人生哲理:傷離惜別,並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柳永從個別特殊的現象出發,提升為普遍、廣泛的現象,擴大了詞的意義。

《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

今宵酒醒何處

暮年及第,一直不得重用

歲月蹉跎,一晃就是十年。景祐元年(1034),宋仁宗親政,特開恩科,柳永暮年及第,被授睦州(今浙江省淳安縣)團練推官。聽說他們的柳七官人要去南方上任,汴梁歌妓傾城出動,排成十隊,前來送別。柳永激動不已,口占《如夢令》一首:"郊外綠陰千里,掩映紅裙十隊。惜別語方長,車馬催人速去。偷淚,偷淚,那得分身與你!"儘管捨不得,偷偷掉下了眼淚,柳永還是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去睦州的路途。

《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

郊外綠陰千里,掩映紅裙十隊

團練推官是一個負責審案的微末小官,此後柳永又擔任過餘杭縣令、曉峰鹽鹼、泗州判官等職,政績不錯,卻一直得不到重用。慶曆三年(1043),老人星出現,占星家說,這是天下太平的徵兆。有位官員給柳永做溫馨提示:機會難得,趕緊填首詞,向皇帝祝賀啊!

《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

柳永形象

柳永深以為然,忙不迭寫就一首《醉蓬萊》,進獻給仁宗。誰知仁宗拿起詞來,看到"宸遊鳳輦何處" 時,不禁慘然變色,這不跟他寫給父親的輓詞辭意相合嗎?讀到"太液波翻"時,"翻"字觸了皇家的黴頭,仁宗忍不住發作出來,說道:"為什麼不說'波澄'?而要說'波翻'?晦氣!"遂將柳永的詞作擲在地上,就差踏上一隻腳了。

《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

宋仁宗趙禎畫像

此時,晏殊官拜宰相,同為婉約詞大家,柳永想讓這位同志拉兄弟一把。見了面,晏殊問道:"你作詞嗎?"柳永想這不是明知故問嗎?於是未加思考便脫口而出:"只是像宰相你一樣作詞。"柳永的意思是,我知道您也寫豔詞,咱倆半斤八兩,彼此彼此。但是,晏殊一句話就將他懟了回去:"我雖然也作詞,但從來沒有寫過'綵線慵拈伴伊坐'這樣的詞句。"

《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

晏殊畫像

受到諷刺的柳永才知道晏殊跟自己不是一路人。人家是當朝宰相,生活理想與藝術情趣跟自己截然不同,喜歡的是"小園香徑獨徘徊",含蓄蘊藉,精微雅緻,富貴氣十足,怎麼能和他這種混跡風月場所、填詞為生的傢伙混為一談?

《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

小園香徑獨徘徊

窮困潦倒,惟得歌女憑弔

柳永晚年窮困潦倒,一貧如洗。皇祐五年(1053),他在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與世長辭,死時竟然無錢買棺槨。著名歌妓陳師師出頭,歌女們"眾籌",制買了衣衾棺槨,又在北固山買了一塊墳地,將柳永安葬,並在墳頭豎起個小碑,上刻"奉聖旨填詞柳三變之墓"。每年清明節,歌妓們就相約到柳永的墳地祭掃,並相沿成習,稱"吊柳七"或"吊柳會"。

《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

柳永墓冢

但在正統文人眼裡,柳永卻是另外一種形象。秦觀寫了一首《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將離愁別恨抒寫得纏綿悽傷,如同落花流水間傳出的天簌之音。自我感覺不錯,拿去請教老師蘇軾,蘇軾調侃道:"少遊啊,幾天不見,沒想到你學了柳永寫詞。"可悲的是秦觀回了一句:"我雖然沒啥才華,也不會學柳永啊!"

《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

秦觀形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