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琵琶行》改成流行歌曲說起

流行音樂 琵琶行 古詩 音樂 新華網 2017-05-12

有媒體報道,最近有一批“90後”藝術生把白居易《琵琶行》改編成了朗朗上口的歌曲,視頻上傳網絡後被點爆了。

“00後”的高中生紛紛發彈幕點贊:終於找到了背古詩的正確姿勢!能不能出個高考語文背書系列,把古詩全寫成歌呀?

到網上找到這個《琵琶行》的歌曲版,聽了之後,感覺一股周杰倫風撲面而來。我已經不是青年了,所以對這種曲風不感冒,但相信這種調調符合當前中小學生喜歡的畫風,不然網上不會那麼多人喜歡了。

回憶起中學時代,咱也背過《琵琶行》,感覺十分上口,背起來並不費勁。應該說,比起背魯迅課文來說,背個《琵琶行》簡直就是充話費贈的。所以,那些點讚的“00後”,其實不用去相信他們的話,他們只是覺得好玩罷了。

其實,這件事的深意並不在於古詩詞編成歌之後,到底對背誦有沒有幫助,而在於一種迴歸,對傳統文化存在方式的迴歸。

啥意思呢?古詩詞放古代,都是要唱的。旗亭畫壁的故事裡,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仨人的詩輪番被歌妓吟唱,就是證明。

《詩經》三百首,漢樂府,都是要唱的。詞,甭管豪放,還是婉約,也都是要唱的。但是古代又沒有錄音設備,歌譜也大都亡佚,所以今天我們不知道古人是怎麼唱的了。

國家、學界做過很多努力,試圖恢復古詩詞的唱法,而且不是一天兩天了。比如,教育部有重大攻關項目“中國古代曲樂整理和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有“日本現存唐樂古譜與唐聲詩研究”,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有“《隨園詩草》箋註”“《玉燕堂四種曲》箋註”,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項目有“唐宋樂古譜集成”。《中國古代曲譜大全》也出版了好幾年了。

相關成果很多,但都養在深閨人未識,跟很多高校的專利一樣,搞完了,評完獎和職稱了,往櫃子裡一擱,神不知鬼不覺。這太可惜了。

還有一種情況,成果也轉化了。20多年前就聽過《詩經》的唱片,“坎坎伐檀兮”都給你唱了出來,挺震撼的。但是社會上沒有傳唱開來,為啥呢?沒搞明白受眾的需求,市場開發意識不足。

現在有一幫孩子自己動手把《琵琶行》編成歌了,這是一個很好的啟示。首先,市場有這個需求。其次,供給側也沒問題,成果都是現成的。現在就缺把供給雙方勾連起來的服務了。

因此,挖掘傳統文化,需要熟悉現代商業運營方式的人來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