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奇同志紀念館6件文物背後的故事劉少奇同志紀念館6件文物背後的故事

他說,共產主義事業是我們的終身事業;

他說,不能亂用黨和人民給的權力,不能搞特殊;

他說,一個好黨員、一個好領導者的重要標誌,在於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狀況和勞動狀況,關心人民的痛癢,懂得人民的心;

他把畢生精力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他深愛的祖國和人民。

他就是劉少奇——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6件文物背後的故事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

寫滿批註的《蘇聯共產黨歷史》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6件文物背後的故事

劉少奇紀念館陳列著一本《蘇聯共產黨(波爾什維克)歷史》,是劉少奇的藏書之一。書長22.5釐米,寬15釐米,重601克,為深紅色硬殼皮質精裝封面,1939年由外國文書籍出版局出版於莫斯科。書內多處用鉛筆、紅筆劃記的內容和所作筆記,其中在第421頁批註著:馬列主義不是死教條,而是發展著的科學,行動的指南。

1939年9月15日,劉少奇受黨中央囑託從延安再次南下,前往華中敵後根據地,執行“發展華中”的戰略方針。

卡車在崎嶇的山嶺中穿行,一路顛簸搖擺,劉少奇卻好像渾然不覺,眼睛始終盯著這本厚厚的《蘇聯共產黨歷史》。突然一個急轉彎,司機猛地剎車減速,劉少奇的身子一下子向前衝去,多虧同行的徐海東一把拉住,才沒出危險。

“這麼看書,你不覺得眼暈嗎?”徐海東將他手中的書合上,“休息一會吧!”

劉少奇笑答說:“不要緊,看書是最好的休息。”

下了車後,要騎馬,劉少奇在馬背上仍然手不釋卷。同志們心疼他,多次勸他休息一會兒,他卻堅持說:“沒事,我看書就是休息。”

就這樣,從延安到華中,一路上劉少奇讀完了厚厚的《蘇聯共產黨歷史》,還讀完了有關中國歷史和政治經濟學方面的幾本書。書上都寫得密密麻麻,旁邊寫著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以及自己的看法和學習體會。

把學習當成習慣。劉少奇從小就有“劉九書櫃”之稱,無論是在戰火紛飛的革命歲月,還是在新中國建設的和平時代,他始終堅持學習,把看書當成最好的休息。

常常“罷工”的手錶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6件文物背後的故事

紀念館還陳列著一塊上海牌手錶複製件,是1958年我國自己生產的第一批上海牌手錶。

但是,這塊手錶常常“罷工”。為什麼呢?原因可不在手錶本身,而在它的主人。劉少奇工作十分繁忙,每天夜以繼日地工作,作息也根本不是按照時間來定,而是以工作量為標準。就這樣,他經常性地忘記上弦,手錶便總是處於靜止狀態,成了戴在他手腕上的“裝飾品”。

有一次,到吃飯時間了。工作人員喊了他一次,他不理會,埋頭工作;喊他第二次,他抬起手腕看錶,時間還不到呢;工作人員第三次喊他,他看了看錶,還是沒到時間……眼看吃飯時間過去一個多小時了,工作人員告訴劉少奇飯菜都涼了又熱過了。劉少奇挺納悶:“你看,這還不到吃飯時間嘛!”工作人員一看劉少奇的表才明白,手錶早就不走了。劉少奇這才想起來,又忘記上弦了。

穿了十幾年的羊毛衣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6件文物背後的故事

紀念館珍藏著劉少奇在1952年到1968年期間常穿的一件羊毛衣,屬於國家二級文物。衣長57釐米,肩寬44.5釐米,重350克。整件衣服因長期穿著,顯得十分破舊,衣服上共有20多個小洞,袖口和釦眼已破爛。

劉少奇的穿戴一向樸素簡單。王光美捐贈給劉少奇紀念館一部分生前穿過的衣服。這些衣服大部分袖口和衣領都已磨壞。據曾經接待過劉少奇1961年回鄉調查的講解員成艾山回憶:當時劉少奇穿的白色襯衫袖口上還有明顯的補丁。劉少奇最愛穿布衣布鞋。他的衣服、襪子穿破了,總要王光美給補一補再穿。一件襯衣常常穿到無法再補了才肯添置新的。這件羊毛衣的袖口王光美也為他補過。他的手帕磨出了洞也捨不得扔掉。洗臉毛巾中間破了,他就讓人從中間剪斷,把邊上的兩頭接起來繼續用。

1960年冬天,劉少奇要去莫斯科參加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會議。工作人員說莫斯科天氣寒冷,要給他做一件新大衣。劉少奇堅決不同意。沒有辦法,工作人員只好又把1942年12月在晉西北,賀龍送給劉少奇的一件皮大衣改了改。劉少奇就是穿著這件舊皮大衣去了天寒地凍的莫斯科,並與歡送的群眾告別留影。

據王光美回憶,新中國成立後,雖然劉少奇身居高位,但家裡人口多,靠工資維持生活,經濟並不寬裕。劉少奇對自己、孩子生活要求嚴格,在吃穿用方面均非常節省,從不浪費。日常用品都是普通的大眾用品,更沒有什麼高檔品。

這件羊毛衣,是劉少奇儉樸生活的一個縮影,體現了他廉潔奉公、執政為民的民本情懷。

有點寒酸的禮品單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6件文物背後的故事

紀念館裡保存著這樣一張禮品單:大米5斤、餅乾2斤、糖果2斤、鹽蛋9個、豬油2斤。

這份顯得有點寒酸的清單上,列出的是當時身為國家主席的劉少奇,回到闊別40多年的家鄉湖南省寧鄉市花明樓鎮,探望古稀之年的姐姐劉紹德時的禮品。

1961年4月,劉少奇去湖南搞調查,路過家鄉時,決定抽空看望姐姐。

因下雨且有八里地不通公路,有人建議把劉紹德接來。劉少奇斷然拒絕,他說,長幼有序,在姐姐面前我永遠是弟弟。於是,他穿著膠鞋打著雨傘艱難抵達姐姐住的趙家衝,事先聽到消息的劉紹德,趕忙到門口迎接。

她看到迎面走來的弟弟,身穿一套舊的藍卡其布制服,腳上的膠底布鞋濺滿了泥漿,頭髮花白,顯得神色疲倦,忙問:“你怎麼不坐車來?”“路不遠,走一走還能鍛鍊身體呢!”“你呀,還是那樣,不曉得照顧自己!”姐姐心疼地埋怨起來。

薄薄的一張清單,幾樣看似吝嗇的禮物,折射出劉少奇不講排場、不搞特殊的高風亮節。

見證中柬友誼的床墊和枕頭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6件文物背後的故事

紀念館還收藏了兩套橡膠海綿床墊和枕頭,是1963年西哈努克親王贈給劉少奇的禮品之一。

中柬交往歷史久遠。1958年7月19日兩國建交後,中柬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政治、經貿、文化和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日漸增多。此後,柬埔寨王國國王多次邀請中國領導人訪問柬埔寨。1963年2月,西哈努克親王訪問中國。兩人會談結束後,西哈努克親王贈給劉少奇兩塊鐫刻有吳哥聖塔的紀念金幣,並向劉少奇發出訪問邀請,說如果能成行,一定親自帶他遊覽柬埔寨的吳哥古蹟。劉少奇接受了這一邀請。

1963年5月1日,劉少奇和夫人王光美乘專機抵達柬埔寨首都金邊。陪同訪問的有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兼外長陳毅和夫人張茜等人。當劉少奇等一行到達金邊時,受到西哈努克親王和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

5月2日,劉少奇和王光美一行由西哈努克親王和王后莫尼克公主陪同,乘專機從金邊到暹粒參觀訪問。暹粒位於金邊西北部三百多公里處,是以吳哥古蹟聞名世界的遊覽勝地。

從暹粒王宮去吳哥古蹟的路上,西哈努克親王親自為劉少奇開車。當劉少奇一行來到高聳的聖塔下巨大的臺基,在西哈努克親王的熱情邀請下,劉少奇、王光美等在掌聲中登上陡峭的石階。西哈努克親王滿面笑容地說,劉少奇是他邀請的第一位登上石階的外國國家元首。

5月6日,劉少奇圓滿結束了對柬埔寨的訪問。西哈努克親王得知劉少奇經常在夜間工作,而且由於身體原因還睡地鋪,就送給了劉少奇這兩套橡膠海綿床墊、枕頭作為友誼長存的紀念。

(選自《新湘評論》)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6件文物背後的故事

歡迎轉發點贊

轉載請聯繫授權

本週熱文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6件文物背後的故事

樑衡:大力弘揚瞿秋白的覓渡精神

  • 【你說我說】怕吃苦的人苦一輩子,不怕吃苦的人苦一陣子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英模故里行】板倉驕楊

  • 奮鬥出人生的高光時刻

  • 馮氏三兄妹的家風

覺得不錯!在看一下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