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相信報應,報應就離你不遠了


"

你不相信報應,報應就離你不遠了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生不願封萬戶侯

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文:先知書店彙編

清華大學畢業的高曉鬆曾說:“清華大學培養的學生,應該擁有國家之重器、胸懷天下的遠大理想,而不僅僅是去謀求一個職業,否則我們清華和藍翔技校有什麼區別?”

不知是巧合,還是反諷,藍翔校長榮蘭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咱們藍翔技校就是實打實的學本領,咱們不玩虛的,你學挖掘機就把地挖好,你學廚師就把菜做好,你學裁縫就把衣服做好。咱們藍翔如果不踏踏實實學本事,那跟清華北大還有什麼區別呢?”

高等教育人文素養貧瘠,職業教育也步履維艱。中國教育到底怎麼了?每當反思中國教育,人們總習慣將目光轉向歐美,或者追溯到上世紀的民國時代,其實,三十年前的中國教育,曾經誕生過一段可以媲美歐美和民國教育的奇蹟——劉道玉和他創造的“珞珈山奇蹟”。

今天很多人瞭解劉道玉,是因為前不久被媒體翻出的他當年的“霸座事件”——他北上為武大爭取最新科研項目時,所坐車廂被當時的湖北省領導的隨從強行霸佔,並因此而樹敵。

當時的劉道玉,是全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他的銳意改革,開一時風氣之先,讓80年代的武漢大學,被世界公認為改革開放的象徵,被稱為“珞珈山奇蹟”。

▍如果老師的課講的不好,學生可以不聽

20世紀80年代,思想解放讓神州大地生機勃勃。除了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千里之外的武漢,更是後來居上,開一時風氣之先。而這一切,都源自一個人和一所大學——劉道玉和他的武漢大學。

1981年至1988年間,是劉道玉先生主政武大的黃金歲月,學生們稱呼他“劉道”或“我們的劉道”。那個年代,武大最耀眼的不是它的櫻花,而是由劉道玉和他的教授、學生們共同締造的珞珈山奇蹟。

何為奇蹟?如果用今天的標準去看——當年的武大,校長不像校長,學生不像學生。

有學生記得,在開學第一天,劉道玉就講:“如果老師的課講得不好,你們可以不聽。”

據當年武大學生回憶:學生們在路上可以輕易地攔住他們的校長,討論問題。他們的校長永遠面目和藹、舉止優雅。因此學生們形容他說,彷彿不是回家吃午飯,而是去趕一個外事會議。

學生們可以組成討論會,探討各個學科最前沿的問題。據說,只要學生們邀請,劉道玉校長會盡可能推掉其他事情,參與討論,傾聽學生們的聲音,這個被稱為“快樂學院”的群體,至今仍是劉道玉的驕傲。

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人為設置一道道的門檻和禁區,磨滅學生們求知的衝動,而是想盡一切辦法,減少限制,點燃學生對知識的敬畏和渴求。

他是那個時代的改革派。三十年過去了,他被公認為50年代後,中國最優秀的教育家。


"

你不相信報應,報應就離你不遠了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生不願封萬戶侯

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文:先知書店彙編

清華大學畢業的高曉鬆曾說:“清華大學培養的學生,應該擁有國家之重器、胸懷天下的遠大理想,而不僅僅是去謀求一個職業,否則我們清華和藍翔技校有什麼區別?”

不知是巧合,還是反諷,藍翔校長榮蘭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咱們藍翔技校就是實打實的學本領,咱們不玩虛的,你學挖掘機就把地挖好,你學廚師就把菜做好,你學裁縫就把衣服做好。咱們藍翔如果不踏踏實實學本事,那跟清華北大還有什麼區別呢?”

高等教育人文素養貧瘠,職業教育也步履維艱。中國教育到底怎麼了?每當反思中國教育,人們總習慣將目光轉向歐美,或者追溯到上世紀的民國時代,其實,三十年前的中國教育,曾經誕生過一段可以媲美歐美和民國教育的奇蹟——劉道玉和他創造的“珞珈山奇蹟”。

今天很多人瞭解劉道玉,是因為前不久被媒體翻出的他當年的“霸座事件”——他北上為武大爭取最新科研項目時,所坐車廂被當時的湖北省領導的隨從強行霸佔,並因此而樹敵。

當時的劉道玉,是全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他的銳意改革,開一時風氣之先,讓80年代的武漢大學,被世界公認為改革開放的象徵,被稱為“珞珈山奇蹟”。

▍如果老師的課講的不好,學生可以不聽

20世紀80年代,思想解放讓神州大地生機勃勃。除了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千里之外的武漢,更是後來居上,開一時風氣之先。而這一切,都源自一個人和一所大學——劉道玉和他的武漢大學。

1981年至1988年間,是劉道玉先生主政武大的黃金歲月,學生們稱呼他“劉道”或“我們的劉道”。那個年代,武大最耀眼的不是它的櫻花,而是由劉道玉和他的教授、學生們共同締造的珞珈山奇蹟。

何為奇蹟?如果用今天的標準去看——當年的武大,校長不像校長,學生不像學生。

有學生記得,在開學第一天,劉道玉就講:“如果老師的課講得不好,你們可以不聽。”

據當年武大學生回憶:學生們在路上可以輕易地攔住他們的校長,討論問題。他們的校長永遠面目和藹、舉止優雅。因此學生們形容他說,彷彿不是回家吃午飯,而是去趕一個外事會議。

學生們可以組成討論會,探討各個學科最前沿的問題。據說,只要學生們邀請,劉道玉校長會盡可能推掉其他事情,參與討論,傾聽學生們的聲音,這個被稱為“快樂學院”的群體,至今仍是劉道玉的驕傲。

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人為設置一道道的門檻和禁區,磨滅學生們求知的衝動,而是想盡一切辦法,減少限制,點燃學生對知識的敬畏和渴求。

他是那個時代的改革派。三十年過去了,他被公認為50年代後,中國最優秀的教育家。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劉道玉講座

▍他塑造了武大精神

為什麼要建立大學?人為什麼要接受教育?對此,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答案。

有一種觀點認為,大學是為了培養具有某種技能、完成某種使命的人才。這是將人當作工具的實用主義。其實,人是目的,不是工具。教育的起點,是讓人明白最基本的是非善惡,並塑造健全的人格,而終點則是追求真理。

我們都知道,哈佛大學的校訓:“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耶魯大學的校訓則是:“真理與光明”。追求真理,應該是教育的真諦,是人類最高,也最美好的理想。

作為一名傑出的教育家,除了給學生和教授以自由,更重要的是理解教育的真諦以及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的魄力。劉道玉在武漢大學的教育改革,主要包括:

(1)取消政治輔導員,開設導師制和學術假制,使得教師隊伍形成學術至上的作風。

(2)學分制、主輔修制。使學生可以自主形成知識結構;

(3)轉學制。讓學生可以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專業;

(4)插班生制、貸學金製為學生的學習廣開“方便法門”。

劉道玉的個人魅力,加上他直擊要害的改革措施,武漢大學的面貌很快煥然一新。當時的武大,成為全國各地學生們最嚮往的學校,武大的目標,並不是爭當中國第一,而是奮起直追世界級名校。

劉道玉的專業是化學,他最初夢想是成為一名化學家、發明家,諾貝爾是他的偶像。而當他服從組織安排,成為武漢大學校長之後,他卻收穫到另一種樂趣:“培養出讓自己尊敬的學生而驕傲。

珞珈山下、東湖水畔,在他擔任武大校長的八年,送走了近2萬名天之驕子。中國失去了一位化學家,卻多了一位世界級的教育家和無數名傑出的“武大人”。

原為武大教師的陳加寬先生曾說:“解放前的校長我最崇拜的是蔡元培和竺可楨,解放後是匡亞明和劉道玉。”他撰文稱:“劉校長的氣節已經影響了一代武大人。


"

你不相信報應,報應就離你不遠了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生不願封萬戶侯

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文:先知書店彙編

清華大學畢業的高曉鬆曾說:“清華大學培養的學生,應該擁有國家之重器、胸懷天下的遠大理想,而不僅僅是去謀求一個職業,否則我們清華和藍翔技校有什麼區別?”

不知是巧合,還是反諷,藍翔校長榮蘭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咱們藍翔技校就是實打實的學本領,咱們不玩虛的,你學挖掘機就把地挖好,你學廚師就把菜做好,你學裁縫就把衣服做好。咱們藍翔如果不踏踏實實學本事,那跟清華北大還有什麼區別呢?”

高等教育人文素養貧瘠,職業教育也步履維艱。中國教育到底怎麼了?每當反思中國教育,人們總習慣將目光轉向歐美,或者追溯到上世紀的民國時代,其實,三十年前的中國教育,曾經誕生過一段可以媲美歐美和民國教育的奇蹟——劉道玉和他創造的“珞珈山奇蹟”。

今天很多人瞭解劉道玉,是因為前不久被媒體翻出的他當年的“霸座事件”——他北上為武大爭取最新科研項目時,所坐車廂被當時的湖北省領導的隨從強行霸佔,並因此而樹敵。

當時的劉道玉,是全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他的銳意改革,開一時風氣之先,讓80年代的武漢大學,被世界公認為改革開放的象徵,被稱為“珞珈山奇蹟”。

▍如果老師的課講的不好,學生可以不聽

20世紀80年代,思想解放讓神州大地生機勃勃。除了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千里之外的武漢,更是後來居上,開一時風氣之先。而這一切,都源自一個人和一所大學——劉道玉和他的武漢大學。

1981年至1988年間,是劉道玉先生主政武大的黃金歲月,學生們稱呼他“劉道”或“我們的劉道”。那個年代,武大最耀眼的不是它的櫻花,而是由劉道玉和他的教授、學生們共同締造的珞珈山奇蹟。

何為奇蹟?如果用今天的標準去看——當年的武大,校長不像校長,學生不像學生。

有學生記得,在開學第一天,劉道玉就講:“如果老師的課講得不好,你們可以不聽。”

據當年武大學生回憶:學生們在路上可以輕易地攔住他們的校長,討論問題。他們的校長永遠面目和藹、舉止優雅。因此學生們形容他說,彷彿不是回家吃午飯,而是去趕一個外事會議。

學生們可以組成討論會,探討各個學科最前沿的問題。據說,只要學生們邀請,劉道玉校長會盡可能推掉其他事情,參與討論,傾聽學生們的聲音,這個被稱為“快樂學院”的群體,至今仍是劉道玉的驕傲。

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人為設置一道道的門檻和禁區,磨滅學生們求知的衝動,而是想盡一切辦法,減少限制,點燃學生對知識的敬畏和渴求。

他是那個時代的改革派。三十年過去了,他被公認為50年代後,中國最優秀的教育家。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劉道玉講座

▍他塑造了武大精神

為什麼要建立大學?人為什麼要接受教育?對此,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答案。

有一種觀點認為,大學是為了培養具有某種技能、完成某種使命的人才。這是將人當作工具的實用主義。其實,人是目的,不是工具。教育的起點,是讓人明白最基本的是非善惡,並塑造健全的人格,而終點則是追求真理。

我們都知道,哈佛大學的校訓:“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耶魯大學的校訓則是:“真理與光明”。追求真理,應該是教育的真諦,是人類最高,也最美好的理想。

作為一名傑出的教育家,除了給學生和教授以自由,更重要的是理解教育的真諦以及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的魄力。劉道玉在武漢大學的教育改革,主要包括:

(1)取消政治輔導員,開設導師制和學術假制,使得教師隊伍形成學術至上的作風。

(2)學分制、主輔修制。使學生可以自主形成知識結構;

(3)轉學制。讓學生可以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專業;

(4)插班生制、貸學金製為學生的學習廣開“方便法門”。

劉道玉的個人魅力,加上他直擊要害的改革措施,武漢大學的面貌很快煥然一新。當時的武大,成為全國各地學生們最嚮往的學校,武大的目標,並不是爭當中國第一,而是奮起直追世界級名校。

劉道玉的專業是化學,他最初夢想是成為一名化學家、發明家,諾貝爾是他的偶像。而當他服從組織安排,成為武漢大學校長之後,他卻收穫到另一種樂趣:“培養出讓自己尊敬的學生而驕傲。

珞珈山下、東湖水畔,在他擔任武大校長的八年,送走了近2萬名天之驕子。中國失去了一位化學家,卻多了一位世界級的教育家和無數名傑出的“武大人”。

原為武大教師的陳加寬先生曾說:“解放前的校長我最崇拜的是蔡元培和竺可楨,解放後是匡亞明和劉道玉。”他撰文稱:“劉校長的氣節已經影響了一代武大人。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劉道玉在武大

▍改革之“士”:不自由,毋寧死

劉道玉在接受《新週刊》採訪時曾不無驕傲的說:“80年代任職的大學校長之中,沒有誰像我一樣呼籲教育改革了,也沒有誰對中國的教育理解更深刻了。

遺憾的是,就在武漢大學如日中天的1988年,劉道玉突遭罷免,不得不離開武漢大學校長一職。對此,外界有很多說法。但最終可歸結為兩種:

一是他與主管教育的部門不和。

二是他因“霸座事件”,與省裡不和。


“霸座”一事,說來話長:

1986年,劉道玉校長為爭取在武漢大學,建立國家級空間物理實驗室,與科學家樑百先教授等5人一起,從武漢乘火車前往北京彙報工作。

因考慮到樑百先教授年事已高,劉道玉校長便與他一同買了臥鋪票。他們上車後,便在規定車廂內休息。

當時的湖北省領導一行也在這趟列車上。誰曾想到,省領導的隨從們因嫌棄自己的車廂離廁所太近,強行要求劉道玉一行與他們交換了包廂。

這一事件,後來被香港媒體報道,引起了軒然大波,劉道玉也因此被罷免。

"

你不相信報應,報應就離你不遠了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生不願封萬戶侯

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文:先知書店彙編

清華大學畢業的高曉鬆曾說:“清華大學培養的學生,應該擁有國家之重器、胸懷天下的遠大理想,而不僅僅是去謀求一個職業,否則我們清華和藍翔技校有什麼區別?”

不知是巧合,還是反諷,藍翔校長榮蘭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咱們藍翔技校就是實打實的學本領,咱們不玩虛的,你學挖掘機就把地挖好,你學廚師就把菜做好,你學裁縫就把衣服做好。咱們藍翔如果不踏踏實實學本事,那跟清華北大還有什麼區別呢?”

高等教育人文素養貧瘠,職業教育也步履維艱。中國教育到底怎麼了?每當反思中國教育,人們總習慣將目光轉向歐美,或者追溯到上世紀的民國時代,其實,三十年前的中國教育,曾經誕生過一段可以媲美歐美和民國教育的奇蹟——劉道玉和他創造的“珞珈山奇蹟”。

今天很多人瞭解劉道玉,是因為前不久被媒體翻出的他當年的“霸座事件”——他北上為武大爭取最新科研項目時,所坐車廂被當時的湖北省領導的隨從強行霸佔,並因此而樹敵。

當時的劉道玉,是全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他的銳意改革,開一時風氣之先,讓80年代的武漢大學,被世界公認為改革開放的象徵,被稱為“珞珈山奇蹟”。

▍如果老師的課講的不好,學生可以不聽

20世紀80年代,思想解放讓神州大地生機勃勃。除了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千里之外的武漢,更是後來居上,開一時風氣之先。而這一切,都源自一個人和一所大學——劉道玉和他的武漢大學。

1981年至1988年間,是劉道玉先生主政武大的黃金歲月,學生們稱呼他“劉道”或“我們的劉道”。那個年代,武大最耀眼的不是它的櫻花,而是由劉道玉和他的教授、學生們共同締造的珞珈山奇蹟。

何為奇蹟?如果用今天的標準去看——當年的武大,校長不像校長,學生不像學生。

有學生記得,在開學第一天,劉道玉就講:“如果老師的課講得不好,你們可以不聽。”

據當年武大學生回憶:學生們在路上可以輕易地攔住他們的校長,討論問題。他們的校長永遠面目和藹、舉止優雅。因此學生們形容他說,彷彿不是回家吃午飯,而是去趕一個外事會議。

學生們可以組成討論會,探討各個學科最前沿的問題。據說,只要學生們邀請,劉道玉校長會盡可能推掉其他事情,參與討論,傾聽學生們的聲音,這個被稱為“快樂學院”的群體,至今仍是劉道玉的驕傲。

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人為設置一道道的門檻和禁區,磨滅學生們求知的衝動,而是想盡一切辦法,減少限制,點燃學生對知識的敬畏和渴求。

他是那個時代的改革派。三十年過去了,他被公認為50年代後,中國最優秀的教育家。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劉道玉講座

▍他塑造了武大精神

為什麼要建立大學?人為什麼要接受教育?對此,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答案。

有一種觀點認為,大學是為了培養具有某種技能、完成某種使命的人才。這是將人當作工具的實用主義。其實,人是目的,不是工具。教育的起點,是讓人明白最基本的是非善惡,並塑造健全的人格,而終點則是追求真理。

我們都知道,哈佛大學的校訓:“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耶魯大學的校訓則是:“真理與光明”。追求真理,應該是教育的真諦,是人類最高,也最美好的理想。

作為一名傑出的教育家,除了給學生和教授以自由,更重要的是理解教育的真諦以及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的魄力。劉道玉在武漢大學的教育改革,主要包括:

(1)取消政治輔導員,開設導師制和學術假制,使得教師隊伍形成學術至上的作風。

(2)學分制、主輔修制。使學生可以自主形成知識結構;

(3)轉學制。讓學生可以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專業;

(4)插班生制、貸學金製為學生的學習廣開“方便法門”。

劉道玉的個人魅力,加上他直擊要害的改革措施,武漢大學的面貌很快煥然一新。當時的武大,成為全國各地學生們最嚮往的學校,武大的目標,並不是爭當中國第一,而是奮起直追世界級名校。

劉道玉的專業是化學,他最初夢想是成為一名化學家、發明家,諾貝爾是他的偶像。而當他服從組織安排,成為武漢大學校長之後,他卻收穫到另一種樂趣:“培養出讓自己尊敬的學生而驕傲。

珞珈山下、東湖水畔,在他擔任武大校長的八年,送走了近2萬名天之驕子。中國失去了一位化學家,卻多了一位世界級的教育家和無數名傑出的“武大人”。

原為武大教師的陳加寬先生曾說:“解放前的校長我最崇拜的是蔡元培和竺可楨,解放後是匡亞明和劉道玉。”他撰文稱:“劉校長的氣節已經影響了一代武大人。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劉道玉在武大

▍改革之“士”:不自由,毋寧死

劉道玉在接受《新週刊》採訪時曾不無驕傲的說:“80年代任職的大學校長之中,沒有誰像我一樣呼籲教育改革了,也沒有誰對中國的教育理解更深刻了。

遺憾的是,就在武漢大學如日中天的1988年,劉道玉突遭罷免,不得不離開武漢大學校長一職。對此,外界有很多說法。但最終可歸結為兩種:

一是他與主管教育的部門不和。

二是他因“霸座事件”,與省裡不和。


“霸座”一事,說來話長:

1986年,劉道玉校長為爭取在武漢大學,建立國家級空間物理實驗室,與科學家樑百先教授等5人一起,從武漢乘火車前往北京彙報工作。

因考慮到樑百先教授年事已高,劉道玉校長便與他一同買了臥鋪票。他們上車後,便在規定車廂內休息。

當時的湖北省領導一行也在這趟列車上。誰曾想到,省領導的隨從們因嫌棄自己的車廂離廁所太近,強行要求劉道玉一行與他們交換了包廂。

這一事件,後來被香港媒體報道,引起了軒然大波,劉道玉也因此被罷免。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易中天:劉道玉不是一個聖人,他是一個戰士

我們的文化,向來崇尚的是一團和氣的“和”文化“,不和”二字,從來都是貶義詞。然而,“不和”似乎是劉道玉與生俱來的性格。劉道玉求學的時候,老師就指出他的缺點是“個性強、自負、愛表現”。對此,劉道玉不認為這是缺點,他說:個性強比沒有個性要好,自負比自卑和自責要好,愛表現比不表現和無所作為要好。

是什麼支撐著劉道玉甘冒與上面“不和”的風險,推進幾乎“革命式”的教育改革?其實,劉道玉先生早已給出答案,他說:

我記得王國維1927年6月2號早上,到別人家裡借了兩塊錢,坐人力車到了昆明湖,窮到那個地步,後來自殺了。他的墓誌銘我不全記得,但是有兩句話:獨立其精神,自由其思想;不自由,毋寧死。

這就是一個真正的學者和市儈學者的區別,一個真正的追求美的學者和一個追求金錢的學者的區別!


"

你不相信報應,報應就離你不遠了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生不願封萬戶侯

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文:先知書店彙編

清華大學畢業的高曉鬆曾說:“清華大學培養的學生,應該擁有國家之重器、胸懷天下的遠大理想,而不僅僅是去謀求一個職業,否則我們清華和藍翔技校有什麼區別?”

不知是巧合,還是反諷,藍翔校長榮蘭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咱們藍翔技校就是實打實的學本領,咱們不玩虛的,你學挖掘機就把地挖好,你學廚師就把菜做好,你學裁縫就把衣服做好。咱們藍翔如果不踏踏實實學本事,那跟清華北大還有什麼區別呢?”

高等教育人文素養貧瘠,職業教育也步履維艱。中國教育到底怎麼了?每當反思中國教育,人們總習慣將目光轉向歐美,或者追溯到上世紀的民國時代,其實,三十年前的中國教育,曾經誕生過一段可以媲美歐美和民國教育的奇蹟——劉道玉和他創造的“珞珈山奇蹟”。

今天很多人瞭解劉道玉,是因為前不久被媒體翻出的他當年的“霸座事件”——他北上為武大爭取最新科研項目時,所坐車廂被當時的湖北省領導的隨從強行霸佔,並因此而樹敵。

當時的劉道玉,是全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他的銳意改革,開一時風氣之先,讓80年代的武漢大學,被世界公認為改革開放的象徵,被稱為“珞珈山奇蹟”。

▍如果老師的課講的不好,學生可以不聽

20世紀80年代,思想解放讓神州大地生機勃勃。除了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千里之外的武漢,更是後來居上,開一時風氣之先。而這一切,都源自一個人和一所大學——劉道玉和他的武漢大學。

1981年至1988年間,是劉道玉先生主政武大的黃金歲月,學生們稱呼他“劉道”或“我們的劉道”。那個年代,武大最耀眼的不是它的櫻花,而是由劉道玉和他的教授、學生們共同締造的珞珈山奇蹟。

何為奇蹟?如果用今天的標準去看——當年的武大,校長不像校長,學生不像學生。

有學生記得,在開學第一天,劉道玉就講:“如果老師的課講得不好,你們可以不聽。”

據當年武大學生回憶:學生們在路上可以輕易地攔住他們的校長,討論問題。他們的校長永遠面目和藹、舉止優雅。因此學生們形容他說,彷彿不是回家吃午飯,而是去趕一個外事會議。

學生們可以組成討論會,探討各個學科最前沿的問題。據說,只要學生們邀請,劉道玉校長會盡可能推掉其他事情,參與討論,傾聽學生們的聲音,這個被稱為“快樂學院”的群體,至今仍是劉道玉的驕傲。

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人為設置一道道的門檻和禁區,磨滅學生們求知的衝動,而是想盡一切辦法,減少限制,點燃學生對知識的敬畏和渴求。

他是那個時代的改革派。三十年過去了,他被公認為50年代後,中國最優秀的教育家。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劉道玉講座

▍他塑造了武大精神

為什麼要建立大學?人為什麼要接受教育?對此,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答案。

有一種觀點認為,大學是為了培養具有某種技能、完成某種使命的人才。這是將人當作工具的實用主義。其實,人是目的,不是工具。教育的起點,是讓人明白最基本的是非善惡,並塑造健全的人格,而終點則是追求真理。

我們都知道,哈佛大學的校訓:“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耶魯大學的校訓則是:“真理與光明”。追求真理,應該是教育的真諦,是人類最高,也最美好的理想。

作為一名傑出的教育家,除了給學生和教授以自由,更重要的是理解教育的真諦以及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的魄力。劉道玉在武漢大學的教育改革,主要包括:

(1)取消政治輔導員,開設導師制和學術假制,使得教師隊伍形成學術至上的作風。

(2)學分制、主輔修制。使學生可以自主形成知識結構;

(3)轉學制。讓學生可以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專業;

(4)插班生制、貸學金製為學生的學習廣開“方便法門”。

劉道玉的個人魅力,加上他直擊要害的改革措施,武漢大學的面貌很快煥然一新。當時的武大,成為全國各地學生們最嚮往的學校,武大的目標,並不是爭當中國第一,而是奮起直追世界級名校。

劉道玉的專業是化學,他最初夢想是成為一名化學家、發明家,諾貝爾是他的偶像。而當他服從組織安排,成為武漢大學校長之後,他卻收穫到另一種樂趣:“培養出讓自己尊敬的學生而驕傲。

珞珈山下、東湖水畔,在他擔任武大校長的八年,送走了近2萬名天之驕子。中國失去了一位化學家,卻多了一位世界級的教育家和無數名傑出的“武大人”。

原為武大教師的陳加寬先生曾說:“解放前的校長我最崇拜的是蔡元培和竺可楨,解放後是匡亞明和劉道玉。”他撰文稱:“劉校長的氣節已經影響了一代武大人。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劉道玉在武大

▍改革之“士”:不自由,毋寧死

劉道玉在接受《新週刊》採訪時曾不無驕傲的說:“80年代任職的大學校長之中,沒有誰像我一樣呼籲教育改革了,也沒有誰對中國的教育理解更深刻了。

遺憾的是,就在武漢大學如日中天的1988年,劉道玉突遭罷免,不得不離開武漢大學校長一職。對此,外界有很多說法。但最終可歸結為兩種:

一是他與主管教育的部門不和。

二是他因“霸座事件”,與省裡不和。


“霸座”一事,說來話長:

1986年,劉道玉校長為爭取在武漢大學,建立國家級空間物理實驗室,與科學家樑百先教授等5人一起,從武漢乘火車前往北京彙報工作。

因考慮到樑百先教授年事已高,劉道玉校長便與他一同買了臥鋪票。他們上車後,便在規定車廂內休息。

當時的湖北省領導一行也在這趟列車上。誰曾想到,省領導的隨從們因嫌棄自己的車廂離廁所太近,強行要求劉道玉一行與他們交換了包廂。

這一事件,後來被香港媒體報道,引起了軒然大波,劉道玉也因此被罷免。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易中天:劉道玉不是一個聖人,他是一個戰士

我們的文化,向來崇尚的是一團和氣的“和”文化“,不和”二字,從來都是貶義詞。然而,“不和”似乎是劉道玉與生俱來的性格。劉道玉求學的時候,老師就指出他的缺點是“個性強、自負、愛表現”。對此,劉道玉不認為這是缺點,他說:個性強比沒有個性要好,自負比自卑和自責要好,愛表現比不表現和無所作為要好。

是什麼支撐著劉道玉甘冒與上面“不和”的風險,推進幾乎“革命式”的教育改革?其實,劉道玉先生早已給出答案,他說:

我記得王國維1927年6月2號早上,到別人家裡借了兩塊錢,坐人力車到了昆明湖,窮到那個地步,後來自殺了。他的墓誌銘我不全記得,但是有兩句話:獨立其精神,自由其思想;不自由,毋寧死。

這就是一個真正的學者和市儈學者的區別,一個真正的追求美的學者和一個追求金錢的學者的區別!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沉思中的劉道玉

正是這一可貴的品質,劉道玉從沒有把大學校長當“官”來看,在他不得不卸任武大校長後,拒絕了去教育部當“京官”、去某省擔任市長的邀請。

失之桑榆,收之東隅,人生就是這樣,劉道玉也不例外。卸任武大校長,讓他的教育改革夭折,卻成為他人生認識上的一個分水嶺:“如果說之前我還有作為工具的一面的話,之後我成為一個自由主義者。”

現實中,政治邏輯戰勝了學術邏輯。但在劉道玉的內心深處,依然堅守著學術邏輯。

縱然政治邏輯大行其道,人性的光輝依然常在。讓人感動的一幕是,劉道玉每到一處講座時,都有當年的學生,拿著畢業證書恭恭敬敬地請他在校長一欄補簽上大名。學生們說:“我是劉道玉校長招來的,畢業證上怎麼能是其他人的簽名呢?”


權力與道德,孰輕孰重,高下力判。

▍學校的一切工作,必須以學生的成長為出發點

“卸任”武大校長之後,劉道玉沒有氣餒,而是開始攀登他人生的第二個高峰——教育研究和演講,並留下長達100多萬字的著作和無數次的演講。《一個大學校長的自白》《大學的名片》《創造教育書系》以及大量的學術隨筆,但無一不指向中國教育的病根所在。

“劉道玉”三個字,是武大學子的信仰。他在武大的每次演講,聽講者數以千計。

劉道玉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因為他的國際視野和觸及教育靈魂的改革理念:思想自由、教授治校、學生自治。劉道玉在接受《新週刊》採訪時曾說:“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是學校的名片,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須以學生成長為出發點。”


"

你不相信報應,報應就離你不遠了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生不願封萬戶侯

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文:先知書店彙編

清華大學畢業的高曉鬆曾說:“清華大學培養的學生,應該擁有國家之重器、胸懷天下的遠大理想,而不僅僅是去謀求一個職業,否則我們清華和藍翔技校有什麼區別?”

不知是巧合,還是反諷,藍翔校長榮蘭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咱們藍翔技校就是實打實的學本領,咱們不玩虛的,你學挖掘機就把地挖好,你學廚師就把菜做好,你學裁縫就把衣服做好。咱們藍翔如果不踏踏實實學本事,那跟清華北大還有什麼區別呢?”

高等教育人文素養貧瘠,職業教育也步履維艱。中國教育到底怎麼了?每當反思中國教育,人們總習慣將目光轉向歐美,或者追溯到上世紀的民國時代,其實,三十年前的中國教育,曾經誕生過一段可以媲美歐美和民國教育的奇蹟——劉道玉和他創造的“珞珈山奇蹟”。

今天很多人瞭解劉道玉,是因為前不久被媒體翻出的他當年的“霸座事件”——他北上為武大爭取最新科研項目時,所坐車廂被當時的湖北省領導的隨從強行霸佔,並因此而樹敵。

當時的劉道玉,是全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他的銳意改革,開一時風氣之先,讓80年代的武漢大學,被世界公認為改革開放的象徵,被稱為“珞珈山奇蹟”。

▍如果老師的課講的不好,學生可以不聽

20世紀80年代,思想解放讓神州大地生機勃勃。除了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千里之外的武漢,更是後來居上,開一時風氣之先。而這一切,都源自一個人和一所大學——劉道玉和他的武漢大學。

1981年至1988年間,是劉道玉先生主政武大的黃金歲月,學生們稱呼他“劉道”或“我們的劉道”。那個年代,武大最耀眼的不是它的櫻花,而是由劉道玉和他的教授、學生們共同締造的珞珈山奇蹟。

何為奇蹟?如果用今天的標準去看——當年的武大,校長不像校長,學生不像學生。

有學生記得,在開學第一天,劉道玉就講:“如果老師的課講得不好,你們可以不聽。”

據當年武大學生回憶:學生們在路上可以輕易地攔住他們的校長,討論問題。他們的校長永遠面目和藹、舉止優雅。因此學生們形容他說,彷彿不是回家吃午飯,而是去趕一個外事會議。

學生們可以組成討論會,探討各個學科最前沿的問題。據說,只要學生們邀請,劉道玉校長會盡可能推掉其他事情,參與討論,傾聽學生們的聲音,這個被稱為“快樂學院”的群體,至今仍是劉道玉的驕傲。

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人為設置一道道的門檻和禁區,磨滅學生們求知的衝動,而是想盡一切辦法,減少限制,點燃學生對知識的敬畏和渴求。

他是那個時代的改革派。三十年過去了,他被公認為50年代後,中國最優秀的教育家。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劉道玉講座

▍他塑造了武大精神

為什麼要建立大學?人為什麼要接受教育?對此,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答案。

有一種觀點認為,大學是為了培養具有某種技能、完成某種使命的人才。這是將人當作工具的實用主義。其實,人是目的,不是工具。教育的起點,是讓人明白最基本的是非善惡,並塑造健全的人格,而終點則是追求真理。

我們都知道,哈佛大學的校訓:“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耶魯大學的校訓則是:“真理與光明”。追求真理,應該是教育的真諦,是人類最高,也最美好的理想。

作為一名傑出的教育家,除了給學生和教授以自由,更重要的是理解教育的真諦以及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的魄力。劉道玉在武漢大學的教育改革,主要包括:

(1)取消政治輔導員,開設導師制和學術假制,使得教師隊伍形成學術至上的作風。

(2)學分制、主輔修制。使學生可以自主形成知識結構;

(3)轉學制。讓學生可以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專業;

(4)插班生制、貸學金製為學生的學習廣開“方便法門”。

劉道玉的個人魅力,加上他直擊要害的改革措施,武漢大學的面貌很快煥然一新。當時的武大,成為全國各地學生們最嚮往的學校,武大的目標,並不是爭當中國第一,而是奮起直追世界級名校。

劉道玉的專業是化學,他最初夢想是成為一名化學家、發明家,諾貝爾是他的偶像。而當他服從組織安排,成為武漢大學校長之後,他卻收穫到另一種樂趣:“培養出讓自己尊敬的學生而驕傲。

珞珈山下、東湖水畔,在他擔任武大校長的八年,送走了近2萬名天之驕子。中國失去了一位化學家,卻多了一位世界級的教育家和無數名傑出的“武大人”。

原為武大教師的陳加寬先生曾說:“解放前的校長我最崇拜的是蔡元培和竺可楨,解放後是匡亞明和劉道玉。”他撰文稱:“劉校長的氣節已經影響了一代武大人。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劉道玉在武大

▍改革之“士”:不自由,毋寧死

劉道玉在接受《新週刊》採訪時曾不無驕傲的說:“80年代任職的大學校長之中,沒有誰像我一樣呼籲教育改革了,也沒有誰對中國的教育理解更深刻了。

遺憾的是,就在武漢大學如日中天的1988年,劉道玉突遭罷免,不得不離開武漢大學校長一職。對此,外界有很多說法。但最終可歸結為兩種:

一是他與主管教育的部門不和。

二是他因“霸座事件”,與省裡不和。


“霸座”一事,說來話長:

1986年,劉道玉校長為爭取在武漢大學,建立國家級空間物理實驗室,與科學家樑百先教授等5人一起,從武漢乘火車前往北京彙報工作。

因考慮到樑百先教授年事已高,劉道玉校長便與他一同買了臥鋪票。他們上車後,便在規定車廂內休息。

當時的湖北省領導一行也在這趟列車上。誰曾想到,省領導的隨從們因嫌棄自己的車廂離廁所太近,強行要求劉道玉一行與他們交換了包廂。

這一事件,後來被香港媒體報道,引起了軒然大波,劉道玉也因此被罷免。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易中天:劉道玉不是一個聖人,他是一個戰士

我們的文化,向來崇尚的是一團和氣的“和”文化“,不和”二字,從來都是貶義詞。然而,“不和”似乎是劉道玉與生俱來的性格。劉道玉求學的時候,老師就指出他的缺點是“個性強、自負、愛表現”。對此,劉道玉不認為這是缺點,他說:個性強比沒有個性要好,自負比自卑和自責要好,愛表現比不表現和無所作為要好。

是什麼支撐著劉道玉甘冒與上面“不和”的風險,推進幾乎“革命式”的教育改革?其實,劉道玉先生早已給出答案,他說:

我記得王國維1927年6月2號早上,到別人家裡借了兩塊錢,坐人力車到了昆明湖,窮到那個地步,後來自殺了。他的墓誌銘我不全記得,但是有兩句話:獨立其精神,自由其思想;不自由,毋寧死。

這就是一個真正的學者和市儈學者的區別,一個真正的追求美的學者和一個追求金錢的學者的區別!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沉思中的劉道玉

正是這一可貴的品質,劉道玉從沒有把大學校長當“官”來看,在他不得不卸任武大校長後,拒絕了去教育部當“京官”、去某省擔任市長的邀請。

失之桑榆,收之東隅,人生就是這樣,劉道玉也不例外。卸任武大校長,讓他的教育改革夭折,卻成為他人生認識上的一個分水嶺:“如果說之前我還有作為工具的一面的話,之後我成為一個自由主義者。”

現實中,政治邏輯戰勝了學術邏輯。但在劉道玉的內心深處,依然堅守著學術邏輯。

縱然政治邏輯大行其道,人性的光輝依然常在。讓人感動的一幕是,劉道玉每到一處講座時,都有當年的學生,拿著畢業證書恭恭敬敬地請他在校長一欄補簽上大名。學生們說:“我是劉道玉校長招來的,畢業證上怎麼能是其他人的簽名呢?”


權力與道德,孰輕孰重,高下力判。

▍學校的一切工作,必須以學生的成長為出發點

“卸任”武大校長之後,劉道玉沒有氣餒,而是開始攀登他人生的第二個高峰——教育研究和演講,並留下長達100多萬字的著作和無數次的演講。《一個大學校長的自白》《大學的名片》《創造教育書系》以及大量的學術隨筆,但無一不指向中國教育的病根所在。

“劉道玉”三個字,是武大學子的信仰。他在武大的每次演講,聽講者數以千計。

劉道玉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因為他的國際視野和觸及教育靈魂的改革理念:思想自由、教授治校、學生自治。劉道玉在接受《新週刊》採訪時曾說:“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是學校的名片,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須以學生成長為出發點。”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晚年的劉道玉

由於身體每況愈下以及其他原因,2008年3月22日,劉道玉做了最後一場公開演講,並宣佈正式關閉演講。

這一消息宣佈後,學生們熱烈的掌聲長達半小時,然而,所有學生都不退場,他只得穿過人群,但未料到1000多人尾隨出來。劉道玉不停地說:“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我的講座門關了,但我的家門沒關,歡迎你們隨時家訪。”

一位聽完講座的學生在日記中說,得以近距離接觸老校長,來武大幾年的願望終於實現了:“老校長是我們心目中永遠的校長,直到今天,老校長翩翩的風度,敏銳的思維,遠瞻的眼光,和藹的態度,可敬的人格,武大歷史上無出其右者。”

▍“武大的蔡元培”:我畢生都在研究“創造教育”

20世紀,中國有兩個教育的黃金時代,也是思想自由的時代。

一個是眾所周知的20-30年代的蔡元培時代,另一個就是80年代的劉道玉時代。雖然時代背景不同,但相同的是,教育家辦校,學術自由,結果都是群星璀璨,大師雲集。因此,劉道玉被譽為“武大的蔡元培”

畢業於武漢大學的主持人竇文濤,曾在一次採訪中說:“我想我們要感謝校長劉道玉,開明,學分制,學生可以不上課,老師上課不點名,非常寬鬆。不愛讀書你就去實習,考試時再回來。”

野夫忘不了自己因蒙冤在武漢服刑時的情形。老校長劉道玉和同學李為去看望他,監獄長在得知探望之人是劉道玉,將自己的辦公室騰出來,任其長談。

多年之後,劉道玉在接受《新週刊》採訪時稱:“大學之魂是創造。”他說:“我畢生研究創造教育,古往今來,人類的一切物質文明,無不是人類智慧創造出來的。”

他將古往今來的人才觀歸結為五種:工具型、知識型、全面型、智能型和創造審美型。在20世紀80年代,作家金馬在自己所著的《生存智慧論》中引申和發揮了這一思想。

▍他是楊小凱的伯樂,楊小凱是他一生的驕傲

劉道玉校長一生桃李滿天下,鄧曉芒、易中天、胡發雲、野夫、鄒恆甫等等,不勝枚舉,但是若論遭遇最坎坷,又最傑出的學生,非楊小凱莫屬

"

你不相信報應,報應就離你不遠了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生不願封萬戶侯

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文:先知書店彙編

清華大學畢業的高曉鬆曾說:“清華大學培養的學生,應該擁有國家之重器、胸懷天下的遠大理想,而不僅僅是去謀求一個職業,否則我們清華和藍翔技校有什麼區別?”

不知是巧合,還是反諷,藍翔校長榮蘭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咱們藍翔技校就是實打實的學本領,咱們不玩虛的,你學挖掘機就把地挖好,你學廚師就把菜做好,你學裁縫就把衣服做好。咱們藍翔如果不踏踏實實學本事,那跟清華北大還有什麼區別呢?”

高等教育人文素養貧瘠,職業教育也步履維艱。中國教育到底怎麼了?每當反思中國教育,人們總習慣將目光轉向歐美,或者追溯到上世紀的民國時代,其實,三十年前的中國教育,曾經誕生過一段可以媲美歐美和民國教育的奇蹟——劉道玉和他創造的“珞珈山奇蹟”。

今天很多人瞭解劉道玉,是因為前不久被媒體翻出的他當年的“霸座事件”——他北上為武大爭取最新科研項目時,所坐車廂被當時的湖北省領導的隨從強行霸佔,並因此而樹敵。

當時的劉道玉,是全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他的銳意改革,開一時風氣之先,讓80年代的武漢大學,被世界公認為改革開放的象徵,被稱為“珞珈山奇蹟”。

▍如果老師的課講的不好,學生可以不聽

20世紀80年代,思想解放讓神州大地生機勃勃。除了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千里之外的武漢,更是後來居上,開一時風氣之先。而這一切,都源自一個人和一所大學——劉道玉和他的武漢大學。

1981年至1988年間,是劉道玉先生主政武大的黃金歲月,學生們稱呼他“劉道”或“我們的劉道”。那個年代,武大最耀眼的不是它的櫻花,而是由劉道玉和他的教授、學生們共同締造的珞珈山奇蹟。

何為奇蹟?如果用今天的標準去看——當年的武大,校長不像校長,學生不像學生。

有學生記得,在開學第一天,劉道玉就講:“如果老師的課講得不好,你們可以不聽。”

據當年武大學生回憶:學生們在路上可以輕易地攔住他們的校長,討論問題。他們的校長永遠面目和藹、舉止優雅。因此學生們形容他說,彷彿不是回家吃午飯,而是去趕一個外事會議。

學生們可以組成討論會,探討各個學科最前沿的問題。據說,只要學生們邀請,劉道玉校長會盡可能推掉其他事情,參與討論,傾聽學生們的聲音,這個被稱為“快樂學院”的群體,至今仍是劉道玉的驕傲。

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人為設置一道道的門檻和禁區,磨滅學生們求知的衝動,而是想盡一切辦法,減少限制,點燃學生對知識的敬畏和渴求。

他是那個時代的改革派。三十年過去了,他被公認為50年代後,中國最優秀的教育家。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劉道玉講座

▍他塑造了武大精神

為什麼要建立大學?人為什麼要接受教育?對此,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答案。

有一種觀點認為,大學是為了培養具有某種技能、完成某種使命的人才。這是將人當作工具的實用主義。其實,人是目的,不是工具。教育的起點,是讓人明白最基本的是非善惡,並塑造健全的人格,而終點則是追求真理。

我們都知道,哈佛大學的校訓:“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耶魯大學的校訓則是:“真理與光明”。追求真理,應該是教育的真諦,是人類最高,也最美好的理想。

作為一名傑出的教育家,除了給學生和教授以自由,更重要的是理解教育的真諦以及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的魄力。劉道玉在武漢大學的教育改革,主要包括:

(1)取消政治輔導員,開設導師制和學術假制,使得教師隊伍形成學術至上的作風。

(2)學分制、主輔修制。使學生可以自主形成知識結構;

(3)轉學制。讓學生可以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專業;

(4)插班生制、貸學金製為學生的學習廣開“方便法門”。

劉道玉的個人魅力,加上他直擊要害的改革措施,武漢大學的面貌很快煥然一新。當時的武大,成為全國各地學生們最嚮往的學校,武大的目標,並不是爭當中國第一,而是奮起直追世界級名校。

劉道玉的專業是化學,他最初夢想是成為一名化學家、發明家,諾貝爾是他的偶像。而當他服從組織安排,成為武漢大學校長之後,他卻收穫到另一種樂趣:“培養出讓自己尊敬的學生而驕傲。

珞珈山下、東湖水畔,在他擔任武大校長的八年,送走了近2萬名天之驕子。中國失去了一位化學家,卻多了一位世界級的教育家和無數名傑出的“武大人”。

原為武大教師的陳加寬先生曾說:“解放前的校長我最崇拜的是蔡元培和竺可楨,解放後是匡亞明和劉道玉。”他撰文稱:“劉校長的氣節已經影響了一代武大人。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劉道玉在武大

▍改革之“士”:不自由,毋寧死

劉道玉在接受《新週刊》採訪時曾不無驕傲的說:“80年代任職的大學校長之中,沒有誰像我一樣呼籲教育改革了,也沒有誰對中國的教育理解更深刻了。

遺憾的是,就在武漢大學如日中天的1988年,劉道玉突遭罷免,不得不離開武漢大學校長一職。對此,外界有很多說法。但最終可歸結為兩種:

一是他與主管教育的部門不和。

二是他因“霸座事件”,與省裡不和。


“霸座”一事,說來話長:

1986年,劉道玉校長為爭取在武漢大學,建立國家級空間物理實驗室,與科學家樑百先教授等5人一起,從武漢乘火車前往北京彙報工作。

因考慮到樑百先教授年事已高,劉道玉校長便與他一同買了臥鋪票。他們上車後,便在規定車廂內休息。

當時的湖北省領導一行也在這趟列車上。誰曾想到,省領導的隨從們因嫌棄自己的車廂離廁所太近,強行要求劉道玉一行與他們交換了包廂。

這一事件,後來被香港媒體報道,引起了軒然大波,劉道玉也因此被罷免。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易中天:劉道玉不是一個聖人,他是一個戰士

我們的文化,向來崇尚的是一團和氣的“和”文化“,不和”二字,從來都是貶義詞。然而,“不和”似乎是劉道玉與生俱來的性格。劉道玉求學的時候,老師就指出他的缺點是“個性強、自負、愛表現”。對此,劉道玉不認為這是缺點,他說:個性強比沒有個性要好,自負比自卑和自責要好,愛表現比不表現和無所作為要好。

是什麼支撐著劉道玉甘冒與上面“不和”的風險,推進幾乎“革命式”的教育改革?其實,劉道玉先生早已給出答案,他說:

我記得王國維1927年6月2號早上,到別人家裡借了兩塊錢,坐人力車到了昆明湖,窮到那個地步,後來自殺了。他的墓誌銘我不全記得,但是有兩句話:獨立其精神,自由其思想;不自由,毋寧死。

這就是一個真正的學者和市儈學者的區別,一個真正的追求美的學者和一個追求金錢的學者的區別!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沉思中的劉道玉

正是這一可貴的品質,劉道玉從沒有把大學校長當“官”來看,在他不得不卸任武大校長後,拒絕了去教育部當“京官”、去某省擔任市長的邀請。

失之桑榆,收之東隅,人生就是這樣,劉道玉也不例外。卸任武大校長,讓他的教育改革夭折,卻成為他人生認識上的一個分水嶺:“如果說之前我還有作為工具的一面的話,之後我成為一個自由主義者。”

現實中,政治邏輯戰勝了學術邏輯。但在劉道玉的內心深處,依然堅守著學術邏輯。

縱然政治邏輯大行其道,人性的光輝依然常在。讓人感動的一幕是,劉道玉每到一處講座時,都有當年的學生,拿著畢業證書恭恭敬敬地請他在校長一欄補簽上大名。學生們說:“我是劉道玉校長招來的,畢業證上怎麼能是其他人的簽名呢?”


權力與道德,孰輕孰重,高下力判。

▍學校的一切工作,必須以學生的成長為出發點

“卸任”武大校長之後,劉道玉沒有氣餒,而是開始攀登他人生的第二個高峰——教育研究和演講,並留下長達100多萬字的著作和無數次的演講。《一個大學校長的自白》《大學的名片》《創造教育書系》以及大量的學術隨筆,但無一不指向中國教育的病根所在。

“劉道玉”三個字,是武大學子的信仰。他在武大的每次演講,聽講者數以千計。

劉道玉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因為他的國際視野和觸及教育靈魂的改革理念:思想自由、教授治校、學生自治。劉道玉在接受《新週刊》採訪時曾說:“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是學校的名片,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須以學生成長為出發點。”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晚年的劉道玉

由於身體每況愈下以及其他原因,2008年3月22日,劉道玉做了最後一場公開演講,並宣佈正式關閉演講。

這一消息宣佈後,學生們熱烈的掌聲長達半小時,然而,所有學生都不退場,他只得穿過人群,但未料到1000多人尾隨出來。劉道玉不停地說:“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我的講座門關了,但我的家門沒關,歡迎你們隨時家訪。”

一位聽完講座的學生在日記中說,得以近距離接觸老校長,來武大幾年的願望終於實現了:“老校長是我們心目中永遠的校長,直到今天,老校長翩翩的風度,敏銳的思維,遠瞻的眼光,和藹的態度,可敬的人格,武大歷史上無出其右者。”

▍“武大的蔡元培”:我畢生都在研究“創造教育”

20世紀,中國有兩個教育的黃金時代,也是思想自由的時代。

一個是眾所周知的20-30年代的蔡元培時代,另一個就是80年代的劉道玉時代。雖然時代背景不同,但相同的是,教育家辦校,學術自由,結果都是群星璀璨,大師雲集。因此,劉道玉被譽為“武大的蔡元培”

畢業於武漢大學的主持人竇文濤,曾在一次採訪中說:“我想我們要感謝校長劉道玉,開明,學分制,學生可以不上課,老師上課不點名,非常寬鬆。不愛讀書你就去實習,考試時再回來。”

野夫忘不了自己因蒙冤在武漢服刑時的情形。老校長劉道玉和同學李為去看望他,監獄長在得知探望之人是劉道玉,將自己的辦公室騰出來,任其長談。

多年之後,劉道玉在接受《新週刊》採訪時稱:“大學之魂是創造。”他說:“我畢生研究創造教育,古往今來,人類的一切物質文明,無不是人類智慧創造出來的。”

他將古往今來的人才觀歸結為五種:工具型、知識型、全面型、智能型和創造審美型。在20世紀80年代,作家金馬在自己所著的《生存智慧論》中引申和發揮了這一思想。

▍他是楊小凱的伯樂,楊小凱是他一生的驕傲

劉道玉校長一生桃李滿天下,鄧曉芒、易中天、胡發雲、野夫、鄒恆甫等等,不勝枚舉,但是若論遭遇最坎坷,又最傑出的學生,非楊小凱莫屬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大學之大,在於大師

據劉道玉校長親述:十年牢獄之災出獄後的楊小凱,非常坎坷。1978年恢復統一高考以後,小凱報考了北京某大學,但由於政審不合格不予錄取。1979年,報考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實習研究員,又被取消參考資格。

1980年,在副院長於光遠先生的幫助下,楊小凱獲得了考試機會,並被錄取為實習研究員。那時,計劃經濟控制得很嚴,他只能作為臨時工使用,更談不上遷移戶口和解決妻子、女兒隨調的問題。

1981年,武漢大學的劉鷹恰好在社科院經濟研究所進修,見到了楊小凱後,極為欣賞,於是立即寫信給經濟管理系黨委書記胡春芳,希望把楊小凱調來學校任教。當時武大經濟管理系亦是新成立的,急需經濟學人才。

那年5月,劉道玉校長正好在湖南參加招生工作會議,胡春芳專程趕到湖南找到劉校長,向他說明了楊小凱的情況,希望把楊小凱調到武漢大學。正好湖南省委書記毛致用到劉道玉先生下榻的飯店看望他,劉校長當面向他提出了調動楊小凱的想法。

毛致用很熟悉楊小凱的情況,對他的遭遇也很同情。據此,劉道玉校長提出了三點要求:

一是楊小凱的問題發生在湖南,因此希望湖南省委一定要給他徹底平反,不留尾巴;

二是楊小凱的專案材料(據說有兩尺多厚)不得進檔轉到武漢大學;

三是把楊小凱的妻子女兒一起調入武漢大學,以免造成新的兩地分居。

毛致用當即表示同意劉道玉的要求,並指示省委組織部部長協助武漢大學儘快辦妥楊小凱的調動事宜。為了做過細的工作,劉道玉還拜訪了楊小凱的父親楊弟甫先生,並獲得同意。

"

你不相信報應,報應就離你不遠了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生不願封萬戶侯

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文:先知書店彙編

清華大學畢業的高曉鬆曾說:“清華大學培養的學生,應該擁有國家之重器、胸懷天下的遠大理想,而不僅僅是去謀求一個職業,否則我們清華和藍翔技校有什麼區別?”

不知是巧合,還是反諷,藍翔校長榮蘭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咱們藍翔技校就是實打實的學本領,咱們不玩虛的,你學挖掘機就把地挖好,你學廚師就把菜做好,你學裁縫就把衣服做好。咱們藍翔如果不踏踏實實學本事,那跟清華北大還有什麼區別呢?”

高等教育人文素養貧瘠,職業教育也步履維艱。中國教育到底怎麼了?每當反思中國教育,人們總習慣將目光轉向歐美,或者追溯到上世紀的民國時代,其實,三十年前的中國教育,曾經誕生過一段可以媲美歐美和民國教育的奇蹟——劉道玉和他創造的“珞珈山奇蹟”。

今天很多人瞭解劉道玉,是因為前不久被媒體翻出的他當年的“霸座事件”——他北上為武大爭取最新科研項目時,所坐車廂被當時的湖北省領導的隨從強行霸佔,並因此而樹敵。

當時的劉道玉,是全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他的銳意改革,開一時風氣之先,讓80年代的武漢大學,被世界公認為改革開放的象徵,被稱為“珞珈山奇蹟”。

▍如果老師的課講的不好,學生可以不聽

20世紀80年代,思想解放讓神州大地生機勃勃。除了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千里之外的武漢,更是後來居上,開一時風氣之先。而這一切,都源自一個人和一所大學——劉道玉和他的武漢大學。

1981年至1988年間,是劉道玉先生主政武大的黃金歲月,學生們稱呼他“劉道”或“我們的劉道”。那個年代,武大最耀眼的不是它的櫻花,而是由劉道玉和他的教授、學生們共同締造的珞珈山奇蹟。

何為奇蹟?如果用今天的標準去看——當年的武大,校長不像校長,學生不像學生。

有學生記得,在開學第一天,劉道玉就講:“如果老師的課講得不好,你們可以不聽。”

據當年武大學生回憶:學生們在路上可以輕易地攔住他們的校長,討論問題。他們的校長永遠面目和藹、舉止優雅。因此學生們形容他說,彷彿不是回家吃午飯,而是去趕一個外事會議。

學生們可以組成討論會,探討各個學科最前沿的問題。據說,只要學生們邀請,劉道玉校長會盡可能推掉其他事情,參與討論,傾聽學生們的聲音,這個被稱為“快樂學院”的群體,至今仍是劉道玉的驕傲。

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人為設置一道道的門檻和禁區,磨滅學生們求知的衝動,而是想盡一切辦法,減少限制,點燃學生對知識的敬畏和渴求。

他是那個時代的改革派。三十年過去了,他被公認為50年代後,中國最優秀的教育家。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劉道玉講座

▍他塑造了武大精神

為什麼要建立大學?人為什麼要接受教育?對此,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答案。

有一種觀點認為,大學是為了培養具有某種技能、完成某種使命的人才。這是將人當作工具的實用主義。其實,人是目的,不是工具。教育的起點,是讓人明白最基本的是非善惡,並塑造健全的人格,而終點則是追求真理。

我們都知道,哈佛大學的校訓:“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耶魯大學的校訓則是:“真理與光明”。追求真理,應該是教育的真諦,是人類最高,也最美好的理想。

作為一名傑出的教育家,除了給學生和教授以自由,更重要的是理解教育的真諦以及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的魄力。劉道玉在武漢大學的教育改革,主要包括:

(1)取消政治輔導員,開設導師制和學術假制,使得教師隊伍形成學術至上的作風。

(2)學分制、主輔修制。使學生可以自主形成知識結構;

(3)轉學制。讓學生可以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專業;

(4)插班生制、貸學金製為學生的學習廣開“方便法門”。

劉道玉的個人魅力,加上他直擊要害的改革措施,武漢大學的面貌很快煥然一新。當時的武大,成為全國各地學生們最嚮往的學校,武大的目標,並不是爭當中國第一,而是奮起直追世界級名校。

劉道玉的專業是化學,他最初夢想是成為一名化學家、發明家,諾貝爾是他的偶像。而當他服從組織安排,成為武漢大學校長之後,他卻收穫到另一種樂趣:“培養出讓自己尊敬的學生而驕傲。

珞珈山下、東湖水畔,在他擔任武大校長的八年,送走了近2萬名天之驕子。中國失去了一位化學家,卻多了一位世界級的教育家和無數名傑出的“武大人”。

原為武大教師的陳加寬先生曾說:“解放前的校長我最崇拜的是蔡元培和竺可楨,解放後是匡亞明和劉道玉。”他撰文稱:“劉校長的氣節已經影響了一代武大人。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劉道玉在武大

▍改革之“士”:不自由,毋寧死

劉道玉在接受《新週刊》採訪時曾不無驕傲的說:“80年代任職的大學校長之中,沒有誰像我一樣呼籲教育改革了,也沒有誰對中國的教育理解更深刻了。

遺憾的是,就在武漢大學如日中天的1988年,劉道玉突遭罷免,不得不離開武漢大學校長一職。對此,外界有很多說法。但最終可歸結為兩種:

一是他與主管教育的部門不和。

二是他因“霸座事件”,與省裡不和。


“霸座”一事,說來話長:

1986年,劉道玉校長為爭取在武漢大學,建立國家級空間物理實驗室,與科學家樑百先教授等5人一起,從武漢乘火車前往北京彙報工作。

因考慮到樑百先教授年事已高,劉道玉校長便與他一同買了臥鋪票。他們上車後,便在規定車廂內休息。

當時的湖北省領導一行也在這趟列車上。誰曾想到,省領導的隨從們因嫌棄自己的車廂離廁所太近,強行要求劉道玉一行與他們交換了包廂。

這一事件,後來被香港媒體報道,引起了軒然大波,劉道玉也因此被罷免。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易中天:劉道玉不是一個聖人,他是一個戰士

我們的文化,向來崇尚的是一團和氣的“和”文化“,不和”二字,從來都是貶義詞。然而,“不和”似乎是劉道玉與生俱來的性格。劉道玉求學的時候,老師就指出他的缺點是“個性強、自負、愛表現”。對此,劉道玉不認為這是缺點,他說:個性強比沒有個性要好,自負比自卑和自責要好,愛表現比不表現和無所作為要好。

是什麼支撐著劉道玉甘冒與上面“不和”的風險,推進幾乎“革命式”的教育改革?其實,劉道玉先生早已給出答案,他說:

我記得王國維1927年6月2號早上,到別人家裡借了兩塊錢,坐人力車到了昆明湖,窮到那個地步,後來自殺了。他的墓誌銘我不全記得,但是有兩句話:獨立其精神,自由其思想;不自由,毋寧死。

這就是一個真正的學者和市儈學者的區別,一個真正的追求美的學者和一個追求金錢的學者的區別!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沉思中的劉道玉

正是這一可貴的品質,劉道玉從沒有把大學校長當“官”來看,在他不得不卸任武大校長後,拒絕了去教育部當“京官”、去某省擔任市長的邀請。

失之桑榆,收之東隅,人生就是這樣,劉道玉也不例外。卸任武大校長,讓他的教育改革夭折,卻成為他人生認識上的一個分水嶺:“如果說之前我還有作為工具的一面的話,之後我成為一個自由主義者。”

現實中,政治邏輯戰勝了學術邏輯。但在劉道玉的內心深處,依然堅守著學術邏輯。

縱然政治邏輯大行其道,人性的光輝依然常在。讓人感動的一幕是,劉道玉每到一處講座時,都有當年的學生,拿著畢業證書恭恭敬敬地請他在校長一欄補簽上大名。學生們說:“我是劉道玉校長招來的,畢業證上怎麼能是其他人的簽名呢?”


權力與道德,孰輕孰重,高下力判。

▍學校的一切工作,必須以學生的成長為出發點

“卸任”武大校長之後,劉道玉沒有氣餒,而是開始攀登他人生的第二個高峰——教育研究和演講,並留下長達100多萬字的著作和無數次的演講。《一個大學校長的自白》《大學的名片》《創造教育書系》以及大量的學術隨筆,但無一不指向中國教育的病根所在。

“劉道玉”三個字,是武大學子的信仰。他在武大的每次演講,聽講者數以千計。

劉道玉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因為他的國際視野和觸及教育靈魂的改革理念:思想自由、教授治校、學生自治。劉道玉在接受《新週刊》採訪時曾說:“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是學校的名片,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須以學生成長為出發點。”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晚年的劉道玉

由於身體每況愈下以及其他原因,2008年3月22日,劉道玉做了最後一場公開演講,並宣佈正式關閉演講。

這一消息宣佈後,學生們熱烈的掌聲長達半小時,然而,所有學生都不退場,他只得穿過人群,但未料到1000多人尾隨出來。劉道玉不停地說:“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我的講座門關了,但我的家門沒關,歡迎你們隨時家訪。”

一位聽完講座的學生在日記中說,得以近距離接觸老校長,來武大幾年的願望終於實現了:“老校長是我們心目中永遠的校長,直到今天,老校長翩翩的風度,敏銳的思維,遠瞻的眼光,和藹的態度,可敬的人格,武大歷史上無出其右者。”

▍“武大的蔡元培”:我畢生都在研究“創造教育”

20世紀,中國有兩個教育的黃金時代,也是思想自由的時代。

一個是眾所周知的20-30年代的蔡元培時代,另一個就是80年代的劉道玉時代。雖然時代背景不同,但相同的是,教育家辦校,學術自由,結果都是群星璀璨,大師雲集。因此,劉道玉被譽為“武大的蔡元培”

畢業於武漢大學的主持人竇文濤,曾在一次採訪中說:“我想我們要感謝校長劉道玉,開明,學分制,學生可以不上課,老師上課不點名,非常寬鬆。不愛讀書你就去實習,考試時再回來。”

野夫忘不了自己因蒙冤在武漢服刑時的情形。老校長劉道玉和同學李為去看望他,監獄長在得知探望之人是劉道玉,將自己的辦公室騰出來,任其長談。

多年之後,劉道玉在接受《新週刊》採訪時稱:“大學之魂是創造。”他說:“我畢生研究創造教育,古往今來,人類的一切物質文明,無不是人類智慧創造出來的。”

他將古往今來的人才觀歸結為五種:工具型、知識型、全面型、智能型和創造審美型。在20世紀80年代,作家金馬在自己所著的《生存智慧論》中引申和發揮了這一思想。

▍他是楊小凱的伯樂,楊小凱是他一生的驕傲

劉道玉校長一生桃李滿天下,鄧曉芒、易中天、胡發雲、野夫、鄒恆甫等等,不勝枚舉,但是若論遭遇最坎坷,又最傑出的學生,非楊小凱莫屬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大學之大,在於大師

據劉道玉校長親述:十年牢獄之災出獄後的楊小凱,非常坎坷。1978年恢復統一高考以後,小凱報考了北京某大學,但由於政審不合格不予錄取。1979年,報考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實習研究員,又被取消參考資格。

1980年,在副院長於光遠先生的幫助下,楊小凱獲得了考試機會,並被錄取為實習研究員。那時,計劃經濟控制得很嚴,他只能作為臨時工使用,更談不上遷移戶口和解決妻子、女兒隨調的問題。

1981年,武漢大學的劉鷹恰好在社科院經濟研究所進修,見到了楊小凱後,極為欣賞,於是立即寫信給經濟管理系黨委書記胡春芳,希望把楊小凱調來學校任教。當時武大經濟管理系亦是新成立的,急需經濟學人才。

那年5月,劉道玉校長正好在湖南參加招生工作會議,胡春芳專程趕到湖南找到劉校長,向他說明了楊小凱的情況,希望把楊小凱調到武漢大學。正好湖南省委書記毛致用到劉道玉先生下榻的飯店看望他,劉校長當面向他提出了調動楊小凱的想法。

毛致用很熟悉楊小凱的情況,對他的遭遇也很同情。據此,劉道玉校長提出了三點要求:

一是楊小凱的問題發生在湖南,因此希望湖南省委一定要給他徹底平反,不留尾巴;

二是楊小凱的專案材料(據說有兩尺多厚)不得進檔轉到武漢大學;

三是把楊小凱的妻子女兒一起調入武漢大學,以免造成新的兩地分居。

毛致用當即表示同意劉道玉的要求,並指示省委組織部部長協助武漢大學儘快辦妥楊小凱的調動事宜。為了做過細的工作,劉道玉還拜訪了楊小凱的父親楊弟甫先生,並獲得同意。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楊小凱翻身的三大推手:于光遠、劉道玉、鄒至莊

就這樣,楊小凱雖然沒有正式入過大學的門,但卻以自學和研究的成果獲得了世人的器重,從而成了武大的一名教師。一年後,經教育部批准破格晉升楊小凱為講師,並據此給他定了工資級別。

楊小凱在武漢大學期間,講授“經濟控制論”、“數理經濟學”兩門新課。與此同時,他完成了《數理經濟學》與《經濟控制論初步》兩部專著,寫出了《湖北微觀經濟模型》等十幾篇論文,初步展示了他出眾的才華。

1982年7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計量經濟學中心主任鄒致莊教授來武大講學,他與楊小凱進行了廣泛的學術討論,並對楊小凱的才華和成果極為欣賞,表示要邀請他去美國攻讀博士學位。

很快,楊小凱收到了鄒先生的邀請函,他立即向學校提出了出國學習的申請。可是,那時還處在撥亂反正期間,左的思想還佔據著主導地位。劉道玉把楊小凱的申請提到黨委常委會上討論,結果絕大多數的常委不同意他出去,認為他坐過10年牢,在政治上是不可信任的,像他這樣的人到了資本主義社會還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

劉道玉辯解道:“小凱的問題,已由組織部門正式平反了,既然是錯案,那坐牢一事就不應當影響他出國。”但是,劉道玉勢單力薄,楊小凱出國的申請仍遭到了否決。

劉道玉把情況告訴了小凱,並對他說:“看來,現在只能繞道走,撇開武大黨委。”劉道玉建議楊小凱請鄒先生給中央寫一封信,明確要求你去他那裡讀博士學位。果然這一招很靈,劉道玉很快收到了中央信件上的批示:“鄒先生的要求應當支持,請武漢大學辦理。”

有了尚方寶劍,劉道玉就不再把小凱的申請提到黨委常委會上去討論了,而由他直接批准楊小凱出國。次年5月,劉道玉又批准楊小凱的妻女去美國探親,這就解除了楊小凱的後顧之憂,使之專心致志地從事學術研究。


"

你不相信報應,報應就離你不遠了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生不願封萬戶侯

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文:先知書店彙編

清華大學畢業的高曉鬆曾說:“清華大學培養的學生,應該擁有國家之重器、胸懷天下的遠大理想,而不僅僅是去謀求一個職業,否則我們清華和藍翔技校有什麼區別?”

不知是巧合,還是反諷,藍翔校長榮蘭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咱們藍翔技校就是實打實的學本領,咱們不玩虛的,你學挖掘機就把地挖好,你學廚師就把菜做好,你學裁縫就把衣服做好。咱們藍翔如果不踏踏實實學本事,那跟清華北大還有什麼區別呢?”

高等教育人文素養貧瘠,職業教育也步履維艱。中國教育到底怎麼了?每當反思中國教育,人們總習慣將目光轉向歐美,或者追溯到上世紀的民國時代,其實,三十年前的中國教育,曾經誕生過一段可以媲美歐美和民國教育的奇蹟——劉道玉和他創造的“珞珈山奇蹟”。

今天很多人瞭解劉道玉,是因為前不久被媒體翻出的他當年的“霸座事件”——他北上為武大爭取最新科研項目時,所坐車廂被當時的湖北省領導的隨從強行霸佔,並因此而樹敵。

當時的劉道玉,是全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他的銳意改革,開一時風氣之先,讓80年代的武漢大學,被世界公認為改革開放的象徵,被稱為“珞珈山奇蹟”。

▍如果老師的課講的不好,學生可以不聽

20世紀80年代,思想解放讓神州大地生機勃勃。除了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千里之外的武漢,更是後來居上,開一時風氣之先。而這一切,都源自一個人和一所大學——劉道玉和他的武漢大學。

1981年至1988年間,是劉道玉先生主政武大的黃金歲月,學生們稱呼他“劉道”或“我們的劉道”。那個年代,武大最耀眼的不是它的櫻花,而是由劉道玉和他的教授、學生們共同締造的珞珈山奇蹟。

何為奇蹟?如果用今天的標準去看——當年的武大,校長不像校長,學生不像學生。

有學生記得,在開學第一天,劉道玉就講:“如果老師的課講得不好,你們可以不聽。”

據當年武大學生回憶:學生們在路上可以輕易地攔住他們的校長,討論問題。他們的校長永遠面目和藹、舉止優雅。因此學生們形容他說,彷彿不是回家吃午飯,而是去趕一個外事會議。

學生們可以組成討論會,探討各個學科最前沿的問題。據說,只要學生們邀請,劉道玉校長會盡可能推掉其他事情,參與討論,傾聽學生們的聲音,這個被稱為“快樂學院”的群體,至今仍是劉道玉的驕傲。

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人為設置一道道的門檻和禁區,磨滅學生們求知的衝動,而是想盡一切辦法,減少限制,點燃學生對知識的敬畏和渴求。

他是那個時代的改革派。三十年過去了,他被公認為50年代後,中國最優秀的教育家。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劉道玉講座

▍他塑造了武大精神

為什麼要建立大學?人為什麼要接受教育?對此,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答案。

有一種觀點認為,大學是為了培養具有某種技能、完成某種使命的人才。這是將人當作工具的實用主義。其實,人是目的,不是工具。教育的起點,是讓人明白最基本的是非善惡,並塑造健全的人格,而終點則是追求真理。

我們都知道,哈佛大學的校訓:“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耶魯大學的校訓則是:“真理與光明”。追求真理,應該是教育的真諦,是人類最高,也最美好的理想。

作為一名傑出的教育家,除了給學生和教授以自由,更重要的是理解教育的真諦以及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的魄力。劉道玉在武漢大學的教育改革,主要包括:

(1)取消政治輔導員,開設導師制和學術假制,使得教師隊伍形成學術至上的作風。

(2)學分制、主輔修制。使學生可以自主形成知識結構;

(3)轉學制。讓學生可以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專業;

(4)插班生制、貸學金製為學生的學習廣開“方便法門”。

劉道玉的個人魅力,加上他直擊要害的改革措施,武漢大學的面貌很快煥然一新。當時的武大,成為全國各地學生們最嚮往的學校,武大的目標,並不是爭當中國第一,而是奮起直追世界級名校。

劉道玉的專業是化學,他最初夢想是成為一名化學家、發明家,諾貝爾是他的偶像。而當他服從組織安排,成為武漢大學校長之後,他卻收穫到另一種樂趣:“培養出讓自己尊敬的學生而驕傲。

珞珈山下、東湖水畔,在他擔任武大校長的八年,送走了近2萬名天之驕子。中國失去了一位化學家,卻多了一位世界級的教育家和無數名傑出的“武大人”。

原為武大教師的陳加寬先生曾說:“解放前的校長我最崇拜的是蔡元培和竺可楨,解放後是匡亞明和劉道玉。”他撰文稱:“劉校長的氣節已經影響了一代武大人。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劉道玉在武大

▍改革之“士”:不自由,毋寧死

劉道玉在接受《新週刊》採訪時曾不無驕傲的說:“80年代任職的大學校長之中,沒有誰像我一樣呼籲教育改革了,也沒有誰對中國的教育理解更深刻了。

遺憾的是,就在武漢大學如日中天的1988年,劉道玉突遭罷免,不得不離開武漢大學校長一職。對此,外界有很多說法。但最終可歸結為兩種:

一是他與主管教育的部門不和。

二是他因“霸座事件”,與省裡不和。


“霸座”一事,說來話長:

1986年,劉道玉校長為爭取在武漢大學,建立國家級空間物理實驗室,與科學家樑百先教授等5人一起,從武漢乘火車前往北京彙報工作。

因考慮到樑百先教授年事已高,劉道玉校長便與他一同買了臥鋪票。他們上車後,便在規定車廂內休息。

當時的湖北省領導一行也在這趟列車上。誰曾想到,省領導的隨從們因嫌棄自己的車廂離廁所太近,強行要求劉道玉一行與他們交換了包廂。

這一事件,後來被香港媒體報道,引起了軒然大波,劉道玉也因此被罷免。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易中天:劉道玉不是一個聖人,他是一個戰士

我們的文化,向來崇尚的是一團和氣的“和”文化“,不和”二字,從來都是貶義詞。然而,“不和”似乎是劉道玉與生俱來的性格。劉道玉求學的時候,老師就指出他的缺點是“個性強、自負、愛表現”。對此,劉道玉不認為這是缺點,他說:個性強比沒有個性要好,自負比自卑和自責要好,愛表現比不表現和無所作為要好。

是什麼支撐著劉道玉甘冒與上面“不和”的風險,推進幾乎“革命式”的教育改革?其實,劉道玉先生早已給出答案,他說:

我記得王國維1927年6月2號早上,到別人家裡借了兩塊錢,坐人力車到了昆明湖,窮到那個地步,後來自殺了。他的墓誌銘我不全記得,但是有兩句話:獨立其精神,自由其思想;不自由,毋寧死。

這就是一個真正的學者和市儈學者的區別,一個真正的追求美的學者和一個追求金錢的學者的區別!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沉思中的劉道玉

正是這一可貴的品質,劉道玉從沒有把大學校長當“官”來看,在他不得不卸任武大校長後,拒絕了去教育部當“京官”、去某省擔任市長的邀請。

失之桑榆,收之東隅,人生就是這樣,劉道玉也不例外。卸任武大校長,讓他的教育改革夭折,卻成為他人生認識上的一個分水嶺:“如果說之前我還有作為工具的一面的話,之後我成為一個自由主義者。”

現實中,政治邏輯戰勝了學術邏輯。但在劉道玉的內心深處,依然堅守著學術邏輯。

縱然政治邏輯大行其道,人性的光輝依然常在。讓人感動的一幕是,劉道玉每到一處講座時,都有當年的學生,拿著畢業證書恭恭敬敬地請他在校長一欄補簽上大名。學生們說:“我是劉道玉校長招來的,畢業證上怎麼能是其他人的簽名呢?”


權力與道德,孰輕孰重,高下力判。

▍學校的一切工作,必須以學生的成長為出發點

“卸任”武大校長之後,劉道玉沒有氣餒,而是開始攀登他人生的第二個高峰——教育研究和演講,並留下長達100多萬字的著作和無數次的演講。《一個大學校長的自白》《大學的名片》《創造教育書系》以及大量的學術隨筆,但無一不指向中國教育的病根所在。

“劉道玉”三個字,是武大學子的信仰。他在武大的每次演講,聽講者數以千計。

劉道玉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因為他的國際視野和觸及教育靈魂的改革理念:思想自由、教授治校、學生自治。劉道玉在接受《新週刊》採訪時曾說:“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是學校的名片,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須以學生成長為出發點。”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晚年的劉道玉

由於身體每況愈下以及其他原因,2008年3月22日,劉道玉做了最後一場公開演講,並宣佈正式關閉演講。

這一消息宣佈後,學生們熱烈的掌聲長達半小時,然而,所有學生都不退場,他只得穿過人群,但未料到1000多人尾隨出來。劉道玉不停地說:“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我的講座門關了,但我的家門沒關,歡迎你們隨時家訪。”

一位聽完講座的學生在日記中說,得以近距離接觸老校長,來武大幾年的願望終於實現了:“老校長是我們心目中永遠的校長,直到今天,老校長翩翩的風度,敏銳的思維,遠瞻的眼光,和藹的態度,可敬的人格,武大歷史上無出其右者。”

▍“武大的蔡元培”:我畢生都在研究“創造教育”

20世紀,中國有兩個教育的黃金時代,也是思想自由的時代。

一個是眾所周知的20-30年代的蔡元培時代,另一個就是80年代的劉道玉時代。雖然時代背景不同,但相同的是,教育家辦校,學術自由,結果都是群星璀璨,大師雲集。因此,劉道玉被譽為“武大的蔡元培”

畢業於武漢大學的主持人竇文濤,曾在一次採訪中說:“我想我們要感謝校長劉道玉,開明,學分制,學生可以不上課,老師上課不點名,非常寬鬆。不愛讀書你就去實習,考試時再回來。”

野夫忘不了自己因蒙冤在武漢服刑時的情形。老校長劉道玉和同學李為去看望他,監獄長在得知探望之人是劉道玉,將自己的辦公室騰出來,任其長談。

多年之後,劉道玉在接受《新週刊》採訪時稱:“大學之魂是創造。”他說:“我畢生研究創造教育,古往今來,人類的一切物質文明,無不是人類智慧創造出來的。”

他將古往今來的人才觀歸結為五種:工具型、知識型、全面型、智能型和創造審美型。在20世紀80年代,作家金馬在自己所著的《生存智慧論》中引申和發揮了這一思想。

▍他是楊小凱的伯樂,楊小凱是他一生的驕傲

劉道玉校長一生桃李滿天下,鄧曉芒、易中天、胡發雲、野夫、鄒恆甫等等,不勝枚舉,但是若論遭遇最坎坷,又最傑出的學生,非楊小凱莫屬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大學之大,在於大師

據劉道玉校長親述:十年牢獄之災出獄後的楊小凱,非常坎坷。1978年恢復統一高考以後,小凱報考了北京某大學,但由於政審不合格不予錄取。1979年,報考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實習研究員,又被取消參考資格。

1980年,在副院長於光遠先生的幫助下,楊小凱獲得了考試機會,並被錄取為實習研究員。那時,計劃經濟控制得很嚴,他只能作為臨時工使用,更談不上遷移戶口和解決妻子、女兒隨調的問題。

1981年,武漢大學的劉鷹恰好在社科院經濟研究所進修,見到了楊小凱後,極為欣賞,於是立即寫信給經濟管理系黨委書記胡春芳,希望把楊小凱調來學校任教。當時武大經濟管理系亦是新成立的,急需經濟學人才。

那年5月,劉道玉校長正好在湖南參加招生工作會議,胡春芳專程趕到湖南找到劉校長,向他說明了楊小凱的情況,希望把楊小凱調到武漢大學。正好湖南省委書記毛致用到劉道玉先生下榻的飯店看望他,劉校長當面向他提出了調動楊小凱的想法。

毛致用很熟悉楊小凱的情況,對他的遭遇也很同情。據此,劉道玉校長提出了三點要求:

一是楊小凱的問題發生在湖南,因此希望湖南省委一定要給他徹底平反,不留尾巴;

二是楊小凱的專案材料(據說有兩尺多厚)不得進檔轉到武漢大學;

三是把楊小凱的妻子女兒一起調入武漢大學,以免造成新的兩地分居。

毛致用當即表示同意劉道玉的要求,並指示省委組織部部長協助武漢大學儘快辦妥楊小凱的調動事宜。為了做過細的工作,劉道玉還拜訪了楊小凱的父親楊弟甫先生,並獲得同意。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楊小凱翻身的三大推手:于光遠、劉道玉、鄒至莊

就這樣,楊小凱雖然沒有正式入過大學的門,但卻以自學和研究的成果獲得了世人的器重,從而成了武大的一名教師。一年後,經教育部批准破格晉升楊小凱為講師,並據此給他定了工資級別。

楊小凱在武漢大學期間,講授“經濟控制論”、“數理經濟學”兩門新課。與此同時,他完成了《數理經濟學》與《經濟控制論初步》兩部專著,寫出了《湖北微觀經濟模型》等十幾篇論文,初步展示了他出眾的才華。

1982年7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計量經濟學中心主任鄒致莊教授來武大講學,他與楊小凱進行了廣泛的學術討論,並對楊小凱的才華和成果極為欣賞,表示要邀請他去美國攻讀博士學位。

很快,楊小凱收到了鄒先生的邀請函,他立即向學校提出了出國學習的申請。可是,那時還處在撥亂反正期間,左的思想還佔據著主導地位。劉道玉把楊小凱的申請提到黨委常委會上討論,結果絕大多數的常委不同意他出去,認為他坐過10年牢,在政治上是不可信任的,像他這樣的人到了資本主義社會還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

劉道玉辯解道:“小凱的問題,已由組織部門正式平反了,既然是錯案,那坐牢一事就不應當影響他出國。”但是,劉道玉勢單力薄,楊小凱出國的申請仍遭到了否決。

劉道玉把情況告訴了小凱,並對他說:“看來,現在只能繞道走,撇開武大黨委。”劉道玉建議楊小凱請鄒先生給中央寫一封信,明確要求你去他那裡讀博士學位。果然這一招很靈,劉道玉很快收到了中央信件上的批示:“鄒先生的要求應當支持,請武漢大學辦理。”

有了尚方寶劍,劉道玉就不再把小凱的申請提到黨委常委會上去討論了,而由他直接批准楊小凱出國。次年5月,劉道玉又批准楊小凱的妻女去美國探親,這就解除了楊小凱的後顧之憂,使之專心致志地從事學術研究。


生不願封萬戶侯:四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最接近諾獎的華人經濟學家楊小凱,18歲因一篇“中國向何處去”獲刑十年,生前兩次獲諾獎提名,卻在56歲英年早逝,他是劉道玉最大的驕傲

楊小凱赴美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又歷任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講師、教授。1993年,他被選為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楊小凱是改革開放以後30萬留學生中的第一個院士,是真正的佼佼者。

1986年諾獎獲得主詹姆斯.布坎南,在訪問莫納什大學時對校長說:“當今世界經濟學最前沿的經濟學研究──超邊際分析,就在你們學校,創始人就是楊小凱。”美國媒體也評論說:“華人經濟學家中,楊小凱是最有希望問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人。”對於這一點,幾乎沒有人會懷疑。

當年前往美國深造之時,楊小凱曾和劉道玉校長約定:學成歸國,一起把武漢大學辦成世界一流高校。然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為大環境突變,隨著劉道玉校長的被免職,這個約定終成泡影。

這是劉道玉和楊小凱的遺憾,也是中國的巨大損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